第三十回 秀士家風誠古樸 龍陽妩媚忒新奇

關燈
那婆婆問瑤華道:“你的令親在那裡,幾時就可到了?”瑤華道:“還在四川,路正遠哩。

    ”忽見家骐已在旁邊聽說,遂道:“此去四川,路上甚是難行,遍地皆是流賊,如何去得?”瑤華道:“也說不得。

    ”那老婆婆問家骐道:“還有别路可通麼?”家骐道:“若走長沙也可通達,但長沙一帶,也有徭僮作亂,道路梗塞,女娘們更難過往。

    ”那婆婆道:“如此為之奈何?”又問家骐道:“我家那個姓高的奴才,在那方作崇?”家骐道:“聞得他在陝西。

    ”又問道:“四川去,可要那裡走的?”家骐道:“是必由之路。

    ”那婆婆對瑤華道:“若到陝西那裡,我倒有個護身符,送與娘子,可以避上險惡。

    ”瑤華道:“婆婆這裡,如何倒存有此輩的東西?”那婆婆道:“有個緣故。

    老婦母家聞姓,世居長安,曆祖皆為顯宦,家奴有二千餘人。

    這高家奴才,名叫迎祥,自幼先君豢養,長成匹配婢女,偶因路見不平,殺死人命,外竄江湖。

    那年也曾在近焚燒擄掠,獨不敢犯孔家。

    且知我嫁在這裡,戒饬手下賊人,為之防護。

    我惡其匪為,傳喚來家面為呵叱:你若知感我家的恩養,快快改邪歸正。

    若恐禍及,速速率領醜類,離我眼前,你若不依我吩咐,我就先死,即欲抽刀自刎,這奴才慌了,連說:太姑休如此,奴才即刻就去。

    但如今已成騎虎之勢,不能遵命改邪歸正。

    将到别處,另圖事業。

    恐有人來冒犯,留下護身符十餘張。

    我接來摔在地下,他也不顧,從此就去了。

    所以有這個存留在此。

    我們安居在家,諒這些匪類也不敢輕犯,要這個東西何用?正好送與娘子,存在身旁,或者有用,亦未可知。

    ”遂令家骐撿出,送與瑤華收存。

    瑤華接來一看,是賊發的文檄,都有僞職官銜、姓名在上,遂即面謝收了。

     飯畢,已見使女們在空房内鋪設床鋪,家骐就扶那婆婆起身,又向瑤華道了不安,遂進内堂去了。

    不一會書聲響亮。

    瑤華見母子舉動有禮,不愧孔門,心中十分敬重。

    因想,途中資用富足,何妨分送與他,早為完娶,可以伏侍老親,以免隻身兼顧,主意定了。

    次晨起身,見在晴霁,起緊梳洗,甫畢,那老婆婆拄着拐兒,同家骐已到堂中,桌上早膳已具,遂即坐下。

    膳畢,令阿新于馱于上解下銀袱,撿出三百金,留于榻上。

    仍俱改了男妝,裝好馱子,拉着驢子,再三申謝。

    那婆婆送到大門口,瑤華道:“盛承婆婆雅意,無可報答,榻上存有些微之敬,聊送與令郎,作婚娶之需,以免母子劬勞。

    ”說罷,跨驢馳去。

    母子回到空房中,見榻上留三大包銀兩,意欲送還,苦不能趕上,隻得收下,打算婚娶。

    母子兩個,深為感念。

    不題。

     再說瑤華等一起人,趕程而進,非止一月,将近泰安,擇有大店,正在卸馱子,瑤華獨自往門首閑看,隻見北首也來了兩個客人,直進店來。

    遂跟着進店,細辨那年輕的這個,不像似男子,一眼注定的看着。

    忽見那年輕的回過頭來,也看瑤華,便一舉手道:“尊客從那裡來?”瑤華聽他聲口相同,又近前仔細一看,忽然詫異道:“你莫非龐雅宜麼?”那年輕者趕上前來,将瑤華氈笠一掀,又上下一看,伏地拜倒曰:“我道是誰,原來是公主。

    ”瑤華連忙扶起,道:“果是吾妹,那個是誰?”阿真道:“就是老父。

    ”忙以手招呼道:“公主在此,可來叩見。

    ”那龐希德趨上欲叩,瑤華忙令阿真阻住,道:“且請便,尚有隐衷,當說與令愛知之。

    ”希德隻得告退。

    瑤華遂将阿真拉入房中坐定,即令阿新整治晚膳,以佐夜談。

    又問阿真道:“因何耽擱許久,才得南回?”阿真道:“那年護镖至西省又從西省攬了一镖到京師,利息頗好。

    本拟即欲回家,又有家鄉一人,帶有财帛,不能運回,他知我父女回籍,再四央托同行。

    我父親不能拒絕,隻得搭着同行。

    不意行至德州過來,遇着巨盜真珠泉的夥盜,突出行劫而去,并将家鄉之人擄入賊營,旋将首級懸挂樹梢,複又發騎,追拿我父女。

    幸而我父女彈弓利害,不曾着手。

    在路聞知其盜手下能事者甚衆,保無别有他虞。

    今得遇公主,可壯愚父女之膽矣。

    ”瑤華道:“我聞真珠泉同夥,皆在淮安,因結連倭寇,盡下海去了。

    故我安然而來,怎麼這裡又有此人?”阿真道:“婢子聞得他神通甚大,到處連結倭寇、流賊,皆其黨羽。

    ”瑤華道:“他究竟是何等樣人,你可曉得他的底裡麼?”阿真道:“先還不知,今早上在打尖的飯鋪内,有一人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