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秀士家風誠古樸 龍陽妩媚忒新奇

關燈


    福王問:“無礙子都回來了麼?”江允長等回稱:“師父同梅影到峨嵋山去遊玩了。

    ”福王道:“他們的遊興實在真好。

    ”又到寝宮見了梅影,呈上書子,梅影看了,不免墜淚。

    衆人問起,仍以住峨嵋山回答。

    梅影令白于玉等仍管職事。

    黃家的知趙三姑住在藝圃大樓下,又同白于玉等過去見了。

    各各問了無礙子同梅影的情由,又見花園内的周文鸾、周彩鸾及李禦史之女李揚清,并尚有不認識的詩客,都在花園内住得滿滿的。

    三個小厮辦理莊務,個個都能幹了,惟梅影除在福王那邊早晚定省之外,隻陪伴這幾個詩客,飲宴做詩頑耍,家中事略不顧問,俱委三個小厮們夫妻管理。

    其時正秋收之時,佃戶完租,長史、令史及管事等收倉,又出粜米石收銀入庫。

    每日一家人忙個不了,也還同無礙子在莊時相仿。

    到得晚間,就看出來了,福王年紀雖有了些,而淫興不減,但非房中術幫襯,則不能舉。

    故此莊上另設合藥局,日日以此事為最要。

    而且亂及女客,至小厮們亦皆效尤,彼此相**妾。

    隻身宮女亦皆各處趕騷。

    在莊之人,俱在渾水慣了,倒不覺得。

    白于玉等初然到家,耳聞目睹,甚為詫異。

    這三對夫妻私下說道:“看這莊上氣象,甚屬不佳。

    師父又不能回來,無人清理其事,這便怎麼了?”白于玉道:“還是對那個講講才好。

    ”黃金钏道:“我方才聽周青黛說,他如今房中藏着個人,隻知取樂,連驸馬有三個多月不召進宮了。

    恐怕說之無益,隻好由他們去。

    ” 其時收割完逡,即值過年了。

    福王要進京朝賀,年底就帶了趙三姑,往汴梁安頓,即便進京。

    豈知這年自冬至春,雨雪全無,雜糧麥子不能入土,糧價高貴,外邊漸有不靖之勢。

    三個小厮商量,禀知福王,開倉平粜。

    幸而有此一着,近處尚不哄亂。

    而河南西北一帶,及山陝地方,流賊相聚,動辄數萬。

    這年過了三伏,還是赤地千裡,人民乏食,四方響應。

    蕉葉記起無礙子之言,招集近處村落居民,給發口糧,收集保莊,賴以無恙。

    柳枝也記起無礙子所囑,暗暗裝塑佛像龛子,藏在藝圃大樓上,以備不虞。

    後得秋霖沾足,民心稍安,而流賊之勢日熾,所幸還不到河南這邊來,不然莊也難保。

    不在話下。

     再提瑤華進得山東界口,走那苦八站,滿目荒涼。

    人煙冷落,問起土人,知為年景欠收。

    幸爾途中尚屬甯靜,一路打聽,所設當鋪,在濟甯府城中,卻是拗路。

    意欲不由濟甯,直上大路而行,然盤費又在不敷,與阿新商量,阿新道:“公主可将号票付我前去支取,大衆都在鄒縣城中等我,我從僻道趕來便了。

    ”瑤華依言,遂撿出号票,交付阿新,就分路去了。

    瑤華等三人,趕到鄒縣,就在城中賃了一所寓所住下,等了三日,阿新才到,遂一同起身。

    行抵兖州,忽遇秋雨,時行途中,水深一二尺,泥濘難行,不能趕上站頭,見有一所莊子,隻得前去借宿。

    莊上走出一個秀才來,問知來曆,即請入堂中。

    瑤華等渾身濕透,隻得解除靴帽,改換女妝。

    那秀士見了都是女娘,即時告退,從内堂扶出一位老婆婆來陪話。

    瑤華已粗為安頓,即令阿新喂養牲口,又着阿巧、三姐烘焙濕衣,自與這老婆婆閑話。

    那老婆婆道:“請問要往何處去,為何都改妝行走?”瑤華道:“為投奔親戚,聞得途中不靖,婦女難行,故爾遮人耳目。

    ”又問那老婆婆道:“貴莊尊姓,這位秀才官人,是老婆婆何人?”那老婆婆答道:“寒舍姓孔,是嫡派聖裔,那一個就是小兒,名叫家骐。

    本有五經博士可襲,他不肯苟且襲職,仍舊應試,已經入泮了。

    因連年莊稼不收,家中不能養活工人,故止母子兩人,相為依活。

    ”瑤華道:“令郎乃有志之士,但年紀不小了,因何尚不娶室?”那婆婆道:“他已聘定下了,隻等歲豐,就要完娶。

    ” 正說間,隻見那秀士自為搬馔出來,請瑤華用膳,又請他母親坐陪,自家站着伺候。

    瑤華見了,甚不過意,忙向那婆婆道:“我們來莊吵擾,已屬不當,今又動勞秀才官人操作,實在不安。

    我們現在多人,皆會烹庖,婆婆務必吩咐秀才官人自便。

    蒙賜飲食,可即說知下人,待他們料理。

    ”婆婆道:“老婦龍鐘,不能具膳,小兒盡莊人之誼,應當承值,何勞之有。

    ”瑤華站起身來道:“若如此,我們不敢打攪了,秀才官人千萬請便。

    ”遂喚三姐道:“你到廚房去,代秀才料理。

    ”那婆婆隻得依允,令家骐進去主分與他,瑤華才坐下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