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運機宜試收妖蟒 論伎倆可笑妄人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十七回運機宜試收妖蟒論伎倆可笑妄人
調倚〔月中行〕詞曰:
愛茲佳景撥蘭桡,周覽興偏饒。
三潭印月水漂搖,有意助春嬌。
尼庵置酒還虛席,情缱绻,杯箪相邀,纏綿直到苦相嘲,詩意一時消。
卻說瑤華對衆人道:“蟒蛇吃水,不過一時,那便就會碰着,隻管大着膽前去。
還要選幾個會跑奔的,今晚先去燒山,挑兩擔油松,雜着硝磺,又須多帶蓬艾,紮成把兒,悄到山腳,火一點着,蟒蛇必然出洞來,要防他追趕,隻點着艾把抛去,一面要逃走得快,過了大堆燒蓬艾之處,就不妨了。
”當時一一分派明白,又道:“等待燒過山後,我自去拿它。
”衆人各去鋪設停當,到得一更多天,已見山上煙霧騰騰的燒着了。
一會兒腥風四繞,衆婦女害所,都要躲避,瑤華道:“不用擔怕,這怪物再不敢過這堆蓬艾。
”又停了一刻,卻不見有怪物來,方各安心。
看到二更以後,始各就寝。
人靜後,遠遠聞得山中如同風雨之聲,轟轟不止。
天未明,村人都起來問瑤華,瑤華道:“這要到山裡去看了,才曉得什麼緣故。
”趕着吃了早飯,拿着彈弓、彈丸、镖槍,又叫十幾個會上樹的村人代拿着弓弩,瑤華卸去道袍,穿着小緊身青紬襖褲,用素帕包紮了頭發,領頭先走,這十幾個村人跟着。
到得山腳下,望見半山裡露出蟒蛇的洞穴,瑤華叫村人都上樹,自家将身一縱,已上樹頂,往溪邊一看,有七八條死蟒蛇,肚片都被竹簽剖開,遙聞得還有轟轟之聲。
瑤華又從這個樹頂縱過那個樹頂一看,隻見一條奇大的蟒蛇,領着許多小蟒蛇,過那邊山崗去。
于是招呼村人下樹,同到對面這個山崗上來,令将弩弓攀射,紛紛掉下山崗。
這大蟒蛇回頭一看,瑤華早搭着彈弓,盡力一彈,正中這條大蟒蛇的眼睛,隻聽得豁喇的一聲,如同倒了半座山的樣子,那條蟒蛇滾過山崗那邊去了。
這些小蟒蛇也有逃過的,大約中箭死的俱多,一霎時都沒了。
瑤華叫幾個村人回去,都挑油松,雜着硝磺,去燒那蟒洞。
不多一會,又來了許多村人,挑着油松,點着火,往洞穴隻管的撂,前洞口直燒到後洞口,又将油松整根的塞滿洞中,由它盡燒。
瑤華遂即先回,喜得衆婦女隻管念佛,進到堂中,隻見黃家的哭得兩眼通紅,問其緣故,黃家的說:“我在這裡聽見山中這一響,恐怕公主有失,故在此擔憂。
”瑤華道:“我已回來,不妨事了,還哭什麼?”又見這些村人一個個的都回來了,誇贊瑤華的武藝,手舞足蹈,那些男婦嘻笑不止。
内有個老的,來對瑤華道:“師父,蟒蛇的巢穴多謝你剿除了,但是那條大蟒中了彈子,滾到山崗那邊,隻怕它養好了,仍來作怪,師父又去了,我們必要受它的報複,這便怎麼處?”瑤華回他說:“巢穴已除,還怕它什麼?”隻見外邊人領着一個粗粗蠢蠢的蓬頭婢女,一手拿着一封書,一手掩着右眼,說是城裡寓所差來的。
瑤華先将這丫頭一看,卻不認識,接到書子一看,封面上寫道:“宣文耀武坤德侯開拆。
”拆開書來,認得是無礙子的手筆,讀其文曰: 收蟒事智勇兼全,頗得機變。
似此施功,功何不克。
但汝示之以威,我又施之以恩,聚其餘喘,化其形骸,着令随汝立功,以贖前愆。
況汝将遍天涯,現在所随之人,恐難久侍。
此蟒之道術,潛修有年,亦可以籍其衛護,此兩全之道也。
我已馴服其心,汝可留于身畔驅遣,倘野性複萌,敢于違犯,後有縛怪真言,默為熟記,可以制伏。
鞭笞用觀音藤,彼自俯首貼服矣。
此字。
無礙子泐。
瑤華閱罷,心中甚喜,遂令婢女來前看了,雖然粗蠢,也還可以修飾,就與他起個名字,叫做阿新。
欲其改過自新之意。
令黃家的持了弓箭、镖槍、,阿新背了弩弓、丸袋,遂辭鄉衆告回。
衆村人道:“還求師父少留數日,恐蟒怪又來,我們那處來找你?”瑤華道:“蟒怪再不來的了,你們放心。
”村人道:“這是師父寬慰我們的話,前日眼見那蟒怪中了一彈子,滾下那邊山崗去的,它不過養息一兩日就好了,這裡是它的熟徑,豈肯舍去?”瑤華笑指着丫頭道:“你們看,彈子傷好不沉重,養息一兩天那就會好?放心。
”遂同兩婢揚長而去。
衆人
三潭印月水漂搖,有意助春嬌。
尼庵置酒還虛席,情缱绻,杯箪相邀,纏綿直到苦相嘲,詩意一時消。
卻說瑤華對衆人道:“蟒蛇吃水,不過一時,那便就會碰着,隻管大着膽前去。
還要選幾個會跑奔的,今晚先去燒山,挑兩擔油松,雜着硝磺,又須多帶蓬艾,紮成把兒,悄到山腳,火一點着,蟒蛇必然出洞來,要防他追趕,隻點着艾把抛去,一面要逃走得快,過了大堆燒蓬艾之處,就不妨了。
”當時一一分派明白,又道:“等待燒過山後,我自去拿它。
”衆人各去鋪設停當,到得一更多天,已見山上煙霧騰騰的燒着了。
一會兒腥風四繞,衆婦女害所,都要躲避,瑤華道:“不用擔怕,這怪物再不敢過這堆蓬艾。
”又停了一刻,卻不見有怪物來,方各安心。
看到二更以後,始各就寝。
人靜後,遠遠聞得山中如同風雨之聲,轟轟不止。
天未明,村人都起來問瑤華,瑤華道:“這要到山裡去看了,才曉得什麼緣故。
”趕着吃了早飯,拿着彈弓、彈丸、镖槍,又叫十幾個會上樹的村人代拿着弓弩,瑤華卸去道袍,穿着小緊身青紬襖褲,用素帕包紮了頭發,領頭先走,這十幾個村人跟着。
到得山腳下,望見半山裡露出蟒蛇的洞穴,瑤華叫村人都上樹,自家将身一縱,已上樹頂,往溪邊一看,有七八條死蟒蛇,肚片都被竹簽剖開,遙聞得還有轟轟之聲。
瑤華又從這個樹頂縱過那個樹頂一看,隻見一條奇大的蟒蛇,領着許多小蟒蛇,過那邊山崗去。
于是招呼村人下樹,同到對面這個山崗上來,令将弩弓攀射,紛紛掉下山崗。
這大蟒蛇回頭一看,瑤華早搭着彈弓,盡力一彈,正中這條大蟒蛇的眼睛,隻聽得豁喇的一聲,如同倒了半座山的樣子,那條蟒蛇滾過山崗那邊去了。
這些小蟒蛇也有逃過的,大約中箭死的俱多,一霎時都沒了。
瑤華叫幾個村人回去,都挑油松,雜着硝磺,去燒那蟒洞。
不多一會,又來了許多村人,挑着油松,點着火,往洞穴隻管的撂,前洞口直燒到後洞口,又将油松整根的塞滿洞中,由它盡燒。
瑤華遂即先回,喜得衆婦女隻管念佛,進到堂中,隻見黃家的哭得兩眼通紅,問其緣故,黃家的說:“我在這裡聽見山中這一響,恐怕公主有失,故在此擔憂。
”瑤華道:“我已回來,不妨事了,還哭什麼?”又見這些村人一個個的都回來了,誇贊瑤華的武藝,手舞足蹈,那些男婦嘻笑不止。
内有個老的,來對瑤華道:“師父,蟒蛇的巢穴多謝你剿除了,但是那條大蟒中了彈子,滾到山崗那邊,隻怕它養好了,仍來作怪,師父又去了,我們必要受它的報複,這便怎麼處?”瑤華回他說:“巢穴已除,還怕它什麼?”隻見外邊人領着一個粗粗蠢蠢的蓬頭婢女,一手拿着一封書,一手掩着右眼,說是城裡寓所差來的。
瑤華先将這丫頭一看,卻不認識,接到書子一看,封面上寫道:“宣文耀武坤德侯開拆。
”拆開書來,認得是無礙子的手筆,讀其文曰: 收蟒事智勇兼全,頗得機變。
似此施功,功何不克。
但汝示之以威,我又施之以恩,聚其餘喘,化其形骸,着令随汝立功,以贖前愆。
況汝将遍天涯,現在所随之人,恐難久侍。
此蟒之道術,潛修有年,亦可以籍其衛護,此兩全之道也。
我已馴服其心,汝可留于身畔驅遣,倘野性複萌,敢于違犯,後有縛怪真言,默為熟記,可以制伏。
鞭笞用觀音藤,彼自俯首貼服矣。
此字。
無礙子泐。
瑤華閱罷,心中甚喜,遂令婢女來前看了,雖然粗蠢,也還可以修飾,就與他起個名字,叫做阿新。
欲其改過自新之意。
令黃家的持了弓箭、镖槍、,阿新背了弩弓、丸袋,遂辭鄉衆告回。
衆村人道:“還求師父少留數日,恐蟒怪又來,我們那處來找你?”瑤華道:“蟒怪再不來的了,你們放心。
”村人道:“這是師父寬慰我們的話,前日眼見那蟒怪中了一彈子,滾下那邊山崗去的,它不過養息一兩日就好了,這裡是它的熟徑,豈肯舍去?”瑤華笑指着丫頭道:“你們看,彈子傷好不沉重,養息一兩天那就會好?放心。
”遂同兩婢揚長而去。
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