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選子女滿堂學藝 貪色欲一劍除根
關燈
小
中
大
太監,轉發令史,将蘇遠香仍令回宮,另換一人抵缺。
無礙子道:“且點驗完了,恐怕還有掂掇,亦未可知。
”韓氏點頭,遂令站在一旁,又看單上所撥漿洗粗用宮女四名:潘桂兒、林綠環、花見羞、白于玉。
韓氏喚令進見,遂魚貫而入。
無礙子挨排看去,都在二十以外,忽見第四人年紀不過十六七歲,生來體态不同,眼眉秀朗,而左眼角有朱砂瘢一點,甚覺俏麗。
韓氏亦笑指白于玉道:“這人怎麼派入漿洗粗用單内?”無礙子道:“如何,正好與蘇遠香對調。
”韓氏遂将單子遞與無礙子換正,也令站在一旁。
又看司廚宮女兩名,單内寫着:羅纨兒、周青黛。
喚令入見,到也潔淨,面龐都有三十來歲。
無礙子問周青黛道:“你們在宮中派何職事?”周青黛道:“本是司廚的。
”聲音十分清亮。
韓氏道:“你若大年紀,聲音倒這樣轎嫩?”青黛低頭不語,羅纨兒忽笑一聲,無礙子道:“你這笑,必定有因,可說與我知道。
”羅纨兒初時不肯說,被韓氏盤诘不過,隻得悄悄的道:“他是石女。
”遂大家都笑起來。
無礙子道:“這才是得用的人,狠好。
” 韓氏又看守門太監兩名,粗用太監兩名,遂道:“這臭太監也不必看他,遂傳與令史,将撥來宮女、太監都發在新屋内居住。
使女們即領出,交與令史去了。
又傳進選擇遷移吉日的帖子進來,韓氏看是十二月十四日戍時,進屋大吉。
遂傳遞無礙子看了,又在指尖上掄了一輪道,“這日子甚好。
”韓氏遂叫傳與令史知道,就是這日遷移。
無礙子道:“還少了一件事。
”韓氏道:“何事?”無礙子道:“這新造樓房,沒有題個名字,隻叫新屋兩字,覺得不雅。
”韓氏道:“就請師父題個名兒也好。
”無礙子想了想道:“有了。
這屋原為郡主學習武藝之所,總名就叫藝圃,就寫個匾額,用潤澤青石镌刻,嵌在牆門頂上。
”韓氏道:“樓上樓下索性也題個匾兒懸上。
”無礙子道:“也有了。
樓下匾額,題個‘崇本堂’三字,用楠木洋青字。
樓上題‘好居樓’三字,用洋青底黑漆字。
對聯留着,等郡主大了,自家題罷。
”韓氏笑應一聲。
無礙子另寫一單,遞與韓氏,遂令傳與令史趕做,要懸挂好了才遷移。
使女接着,随即傳出去了。
又有使女來請用膳,韓氏邀了無礙子,回到堂中,剛要坐下,忽見瑤華飛跑的哭将出來,滿地亂滾,吓的韓氏連忙抱起,正要問明緣由,早有宮女來報:郡主奶娘死了。
韓氏道:“他好端端的,是什麼病,死得這樣快?”宮女們回道:“像個急中瘋。
”韓氏聽了,不免流淚嗟歎。
無礙子從韓氏懷中将瑤華抱來,不知報說何語,安慰了一番,不知不覺,瑤華就肯聽了,一同用膳。
韓氏即令管事,備辦身後一切。
自此瑤華竟依傍無礙子眠食。
隔了七八日,已是遷移之期,人手衆多,已先擺設得齊齊整整,到了那個時辰,韓氏送無礙子同瑤華進屋,俱坐轎到了藝圃,各各拜了屋神,遂同韓氏周圍看視,一進牆門,就有兩耳房,東邊是守門太監居住,西邊是粗用太監居住。
東邊廂房上兩間,是洗浣宮女住下,往下數間,俱堆積日用一應食物,西邊上兩間也是粗用宮女住下,下邊數間就是庖廚。
走上廳堂,俱有槅扇妝在二枋上,空出一條回廓,走入西邊兩大間,與耳房通連,共有四間,是上房使令之宮女所居,瑤華同四男四女的衣服什物,都安放在此。
又從西房走到東邊,隻見頭一間就是無礙子做房,中有隔扇分别内外。
次間是瑤華做房,中間用細巧短槅扇隔開,另有房門,内房是瑤華一張大炕,靠左另有一張小炕。
韓氏問道:“何人在此伴他歇宿?”無礙子道:“我已撥白于玉在此伴他。
”韓氏稱善。
外間有兩個炕,是四個女婢睡的。
又到通連的兩間耳房内,看是每間有一炕,是四個男童住的。
看完之後,又到樓上眺望了一回,見左右樓房内,所貯皆是置備的家夥什物,韓氏道:“這些孩子還小,恐要隔了兩三年才能上學。
”無礙子道:“小時有小時的功課,我欲過了新年,就要開館。
”韓氏笑道:“但憑師父的主意。
”說罷遂各下樓。
韓氏見鋪設整齊,各物完備,十分歡喜。
當晚就在無礙子這邊用膳,才回寝宮。
轉眼之間,已近年下,府中大小事件,不消說是忙個不清,直到元旦過了,遂各清閑無事。
合府婦女,無非是耍錢、吃酒,終日頑皮。
不覺又到上燈了,韓氏備了酒筵,專請無礙子賞燈。
瑤華同八個子女,一齊到寝宮來,已是燈月交輝,觀看移進,即便上席。
韓氏興緻濃郁,吃個淋漓盡緻。
一交二鼓,無礙子同瑤華告退,韓氏趁着酒興,
無礙子道:“且點驗完了,恐怕還有掂掇,亦未可知。
”韓氏點頭,遂令站在一旁,又看單上所撥漿洗粗用宮女四名:潘桂兒、林綠環、花見羞、白于玉。
韓氏喚令進見,遂魚貫而入。
無礙子挨排看去,都在二十以外,忽見第四人年紀不過十六七歲,生來體态不同,眼眉秀朗,而左眼角有朱砂瘢一點,甚覺俏麗。
韓氏亦笑指白于玉道:“這人怎麼派入漿洗粗用單内?”無礙子道:“如何,正好與蘇遠香對調。
”韓氏遂将單子遞與無礙子換正,也令站在一旁。
又看司廚宮女兩名,單内寫着:羅纨兒、周青黛。
喚令入見,到也潔淨,面龐都有三十來歲。
無礙子問周青黛道:“你們在宮中派何職事?”周青黛道:“本是司廚的。
”聲音十分清亮。
韓氏道:“你若大年紀,聲音倒這樣轎嫩?”青黛低頭不語,羅纨兒忽笑一聲,無礙子道:“你這笑,必定有因,可說與我知道。
”羅纨兒初時不肯說,被韓氏盤诘不過,隻得悄悄的道:“他是石女。
”遂大家都笑起來。
無礙子道:“這才是得用的人,狠好。
” 韓氏又看守門太監兩名,粗用太監兩名,遂道:“這臭太監也不必看他,遂傳與令史,将撥來宮女、太監都發在新屋内居住。
使女們即領出,交與令史去了。
又傳進選擇遷移吉日的帖子進來,韓氏看是十二月十四日戍時,進屋大吉。
遂傳遞無礙子看了,又在指尖上掄了一輪道,“這日子甚好。
”韓氏遂叫傳與令史知道,就是這日遷移。
無礙子道:“還少了一件事。
”韓氏道:“何事?”無礙子道:“這新造樓房,沒有題個名字,隻叫新屋兩字,覺得不雅。
”韓氏道:“就請師父題個名兒也好。
”無礙子想了想道:“有了。
這屋原為郡主學習武藝之所,總名就叫藝圃,就寫個匾額,用潤澤青石镌刻,嵌在牆門頂上。
”韓氏道:“樓上樓下索性也題個匾兒懸上。
”無礙子道:“也有了。
樓下匾額,題個‘崇本堂’三字,用楠木洋青字。
樓上題‘好居樓’三字,用洋青底黑漆字。
對聯留着,等郡主大了,自家題罷。
”韓氏笑應一聲。
無礙子另寫一單,遞與韓氏,遂令傳與令史趕做,要懸挂好了才遷移。
使女接着,随即傳出去了。
又有使女來請用膳,韓氏邀了無礙子,回到堂中,剛要坐下,忽見瑤華飛跑的哭将出來,滿地亂滾,吓的韓氏連忙抱起,正要問明緣由,早有宮女來報:郡主奶娘死了。
韓氏道:“他好端端的,是什麼病,死得這樣快?”宮女們回道:“像個急中瘋。
”韓氏聽了,不免流淚嗟歎。
無礙子從韓氏懷中将瑤華抱來,不知報說何語,安慰了一番,不知不覺,瑤華就肯聽了,一同用膳。
韓氏即令管事,備辦身後一切。
自此瑤華竟依傍無礙子眠食。
隔了七八日,已是遷移之期,人手衆多,已先擺設得齊齊整整,到了那個時辰,韓氏送無礙子同瑤華進屋,俱坐轎到了藝圃,各各拜了屋神,遂同韓氏周圍看視,一進牆門,就有兩耳房,東邊是守門太監居住,西邊是粗用太監居住。
東邊廂房上兩間,是洗浣宮女住下,往下數間,俱堆積日用一應食物,西邊上兩間也是粗用宮女住下,下邊數間就是庖廚。
走上廳堂,俱有槅扇妝在二枋上,空出一條回廓,走入西邊兩大間,與耳房通連,共有四間,是上房使令之宮女所居,瑤華同四男四女的衣服什物,都安放在此。
又從西房走到東邊,隻見頭一間就是無礙子做房,中有隔扇分别内外。
次間是瑤華做房,中間用細巧短槅扇隔開,另有房門,内房是瑤華一張大炕,靠左另有一張小炕。
韓氏問道:“何人在此伴他歇宿?”無礙子道:“我已撥白于玉在此伴他。
”韓氏稱善。
外間有兩個炕,是四個女婢睡的。
又到通連的兩間耳房内,看是每間有一炕,是四個男童住的。
看完之後,又到樓上眺望了一回,見左右樓房内,所貯皆是置備的家夥什物,韓氏道:“這些孩子還小,恐要隔了兩三年才能上學。
”無礙子道:“小時有小時的功課,我欲過了新年,就要開館。
”韓氏笑道:“但憑師父的主意。
”說罷遂各下樓。
韓氏見鋪設整齊,各物完備,十分歡喜。
當晚就在無礙子這邊用膳,才回寝宮。
轉眼之間,已近年下,府中大小事件,不消說是忙個不清,直到元旦過了,遂各清閑無事。
合府婦女,無非是耍錢、吃酒,終日頑皮。
不覺又到上燈了,韓氏備了酒筵,專請無礙子賞燈。
瑤華同八個子女,一齊到寝宮來,已是燈月交輝,觀看移進,即便上席。
韓氏興緻濃郁,吃個淋漓盡緻。
一交二鼓,無礙子同瑤華告退,韓氏趁着酒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