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頻聞欠歲兇荒至 三請明師特地來
關燈
小
中
大
”韓氏道:“吓!這怪不得你說可抵擋得整千人,如此,我急急要去請他到莊。
”淨緣道:“明日夫人先要回莊,然後再來請他,可是麼?”韓氏道:“自然先回莊去,把糧食發運了,再往滴滴岩去請他,以見我的虔誠。
”能覺道:“狠是,這位師父斷不可錯過了。
” 淨緣道:“夫人回莊了,約莫隔幾天來?”韓氏道:“今日是十八,大約二十三四之間。
”淨緣道:“這幾日我庵中正有事,恐怕不得奉陪。
”韓氏道:“你有什麼要緊事?”淨緣道:“中秋節要到了,過年的糧食還欠缺,不免要收拾些小菜、果品,到各家去送送,也好化些齋糧度日。
”韓氏道:“這卻少不得的。
”能覺道:“既是師兄不暇,夫人竟可一徑來小庵,待貧尼奉陪了如何?”韓氏道:“也好。
” 講了半日的話,連酒多擱住了,忙喚丫頭們斟酒,道婆又點上燈來,韓氏即令瑤華先取飯吃,奶娘鮑氏即忙盛上。
瑤華吃飯後,先同奶娘去歇宿了。
韓氏同淨緣暢飲了一會,然後用膳畢,又講了些閑話,才各安寝。
一夜無話,次晨韓氏趕早起來梳洗,用些點心,即時起身回莊。
在轎内見田地上麥子、高粱依然長得好好的,遂問管事道:“你們說年歲大荒,你看田地上都有糧食,怎麼叫做荒欠?”管事回道:“夫人在轎内看不仔細,如今田内的麥子、高粱隻有稈子,穗頭早被蝗蟲吃得幹幹淨淨,那裡還有人吃的?” 正說着,隻見斜刺裡一群男婦飛奔往的前去了。
韓氏道:“這一群人趕着往那裡去,這等匆忙?”管事的回道:“都向歸德府裡,去告荒求赈的。
”韓氏心下想道:果真大荒了。
不一回已到莊上,遂發鑰匙與令史們,開倉照數發兌,趕運汴梁去了。
次日一早,隻見守宮太監來禀道:“外間多少饑民來求施舍,令史來請夫人示下,每人給他多少糧食?”韓氏道:“叫令史酌量着發就是了。
” 隔了一回,又聽見人聲沸騰,韓氏心上十分驚慌,直到下午才靜,因令丫頭去問令史,發了多少糧食去。
停了一刻來回道:“饑民每人發一升,去了五石的光景。
”韓氏又令去問道:“如今田地上麥子、高粱被蝗蟲吃去了,還能補種得别樣雜糧麼?”丫頭答應了出去,記不清楚這些話,到是宮門上太監聽見,傳了出去,複又同丫頭進來道:“據令史說:如今還是秋天,正好補種雜糧,因天幹旱,不能下土,隻要一場大雨才好補種。
” 韓氏聽了,望那天上,一點雲彩也沒有。
每日一早,就有饑民來擾吵,韓氏坐立靡甯,不知不覺,挨過了四五日,當晚就吩咐令史雇夫,仍往再生庵去,并令将空轎仍舊同往,旁邊丫頭道:“前日婢子知道,夫人隔幾天仍要去請師父,故叫管事将空轎寄在庵中。
”韓氏聽了道:“狠好。
”随即安寝。
次晨早起梳洗,竟往再生庵來。
且按過一邊,再說那滴滴岩在于何處?就是從前雄狐所穴之南山一帶,相離不過三十餘裡,因山勢趨西,漸漸低下,山岩中有個石室,相傳有人于此修煉飛天,因山泉下流,滴滴不止,人都呼為滴滴岩,又叫珍珠泉,居人于春秋掃墓時,都往遊覽,平時人迹罕到。
這無礙子雖寓再生庵,究屬大路口,欲代人報仇雪恨,恐駭人聽聞,不便作為,故常在滴滴岩舉行,卻不知韓氏疊次來請,然保護瑤華,卻時刻在意。
這幾日處了好幾件事,作意回庵,行至顧家花園,忽然大雨如注,遂趨入花園門道,暫時躲避。
遠望一簇轎車,飛奔而來,先有數人趕來,敲開了花園門關,說欲入避雨,管園人聽說福王府中内眷,不敢怠慢,趕着拂試打掃,轉眼間轎車齊到,因園門窄小,大轎不能擡入,遂于門首下轎。
韓氏甫出轎門,已見無礙子遠立在園門首,急忙招呼道:“師父,你倒在此間!”無礙子回頭,見是韓氏,亦即趨上前來道:“夫人有何貴幹,直到此間來?”韓氏道:“師父,你叫我尋得好苦!”無礙子道:“外間雨大,我們且到園内慢慢的講。
” 一會兒能覺也到,奶娘抱了瑤華也出轎來,遂一同趨入園門,在三間的一座花廳内坐下。
韓氏忙令丫頭傳知管事備茶,一面就端整午飯來吃。
回過頭來,見了能覺,忽然道:“阿喲!”不知韓氏為何驚訝起來?管教座客長齋無下箸,主人偶憶自驚心。
畢竟如何處置?且聽下回分解。
”淨緣道:“明日夫人先要回莊,然後再來請他,可是麼?”韓氏道:“自然先回莊去,把糧食發運了,再往滴滴岩去請他,以見我的虔誠。
”能覺道:“狠是,這位師父斷不可錯過了。
” 淨緣道:“夫人回莊了,約莫隔幾天來?”韓氏道:“今日是十八,大約二十三四之間。
”淨緣道:“這幾日我庵中正有事,恐怕不得奉陪。
”韓氏道:“你有什麼要緊事?”淨緣道:“中秋節要到了,過年的糧食還欠缺,不免要收拾些小菜、果品,到各家去送送,也好化些齋糧度日。
”韓氏道:“這卻少不得的。
”能覺道:“既是師兄不暇,夫人竟可一徑來小庵,待貧尼奉陪了如何?”韓氏道:“也好。
” 講了半日的話,連酒多擱住了,忙喚丫頭們斟酒,道婆又點上燈來,韓氏即令瑤華先取飯吃,奶娘鮑氏即忙盛上。
瑤華吃飯後,先同奶娘去歇宿了。
韓氏同淨緣暢飲了一會,然後用膳畢,又講了些閑話,才各安寝。
一夜無話,次晨韓氏趕早起來梳洗,用些點心,即時起身回莊。
在轎内見田地上麥子、高粱依然長得好好的,遂問管事道:“你們說年歲大荒,你看田地上都有糧食,怎麼叫做荒欠?”管事回道:“夫人在轎内看不仔細,如今田内的麥子、高粱隻有稈子,穗頭早被蝗蟲吃得幹幹淨淨,那裡還有人吃的?” 正說着,隻見斜刺裡一群男婦飛奔往的前去了。
韓氏道:“這一群人趕着往那裡去,這等匆忙?”管事的回道:“都向歸德府裡,去告荒求赈的。
”韓氏心下想道:果真大荒了。
不一回已到莊上,遂發鑰匙與令史們,開倉照數發兌,趕運汴梁去了。
次日一早,隻見守宮太監來禀道:“外間多少饑民來求施舍,令史來請夫人示下,每人給他多少糧食?”韓氏道:“叫令史酌量着發就是了。
” 隔了一回,又聽見人聲沸騰,韓氏心上十分驚慌,直到下午才靜,因令丫頭去問令史,發了多少糧食去。
停了一刻來回道:“饑民每人發一升,去了五石的光景。
”韓氏又令去問道:“如今田地上麥子、高粱被蝗蟲吃去了,還能補種得别樣雜糧麼?”丫頭答應了出去,記不清楚這些話,到是宮門上太監聽見,傳了出去,複又同丫頭進來道:“據令史說:如今還是秋天,正好補種雜糧,因天幹旱,不能下土,隻要一場大雨才好補種。
” 韓氏聽了,望那天上,一點雲彩也沒有。
每日一早,就有饑民來擾吵,韓氏坐立靡甯,不知不覺,挨過了四五日,當晚就吩咐令史雇夫,仍往再生庵去,并令将空轎仍舊同往,旁邊丫頭道:“前日婢子知道,夫人隔幾天仍要去請師父,故叫管事将空轎寄在庵中。
”韓氏聽了道:“狠好。
”随即安寝。
次晨早起梳洗,竟往再生庵來。
且按過一邊,再說那滴滴岩在于何處?就是從前雄狐所穴之南山一帶,相離不過三十餘裡,因山勢趨西,漸漸低下,山岩中有個石室,相傳有人于此修煉飛天,因山泉下流,滴滴不止,人都呼為滴滴岩,又叫珍珠泉,居人于春秋掃墓時,都往遊覽,平時人迹罕到。
這無礙子雖寓再生庵,究屬大路口,欲代人報仇雪恨,恐駭人聽聞,不便作為,故常在滴滴岩舉行,卻不知韓氏疊次來請,然保護瑤華,卻時刻在意。
這幾日處了好幾件事,作意回庵,行至顧家花園,忽然大雨如注,遂趨入花園門道,暫時躲避。
遠望一簇轎車,飛奔而來,先有數人趕來,敲開了花園門關,說欲入避雨,管園人聽說福王府中内眷,不敢怠慢,趕着拂試打掃,轉眼間轎車齊到,因園門窄小,大轎不能擡入,遂于門首下轎。
韓氏甫出轎門,已見無礙子遠立在園門首,急忙招呼道:“師父,你倒在此間!”無礙子回頭,見是韓氏,亦即趨上前來道:“夫人有何貴幹,直到此間來?”韓氏道:“師父,你叫我尋得好苦!”無礙子道:“外間雨大,我們且到園内慢慢的講。
” 一會兒能覺也到,奶娘抱了瑤華也出轎來,遂一同趨入園門,在三間的一座花廳内坐下。
韓氏忙令丫頭傳知管事備茶,一面就端整午飯來吃。
回過頭來,見了能覺,忽然道:“阿喲!”不知韓氏為何驚訝起來?管教座客長齋無下箸,主人偶憶自驚心。
畢竟如何處置?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