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老狐禅微言皆中 小妖魅改念受誅

關燈
第一回老狐禅微言皆中小妖魅改念受誅 長短句古風曰: 不說鬼,不說人,隻說狐狸前後身。

    前身能守乃祖訓,何來罪孽如魚鱗。

    雄狐欲速,雌狐願後,但須識得機關透。

    雄者不察,雌者知言,言俱入禅中彀,隻争一念之差池,緻使風人握筆閑窮究。

     凡走獸中之最靈者,莫如狐狸。

    出世儒,知瞻邦,四方經營窟穴,窺人辄生忻幸心。

    每欲竊效,故常攫塚中骷髅,頂于其首而望月求,似非有以遵之也,蓋其天性使然。

    稍有知覺便思媚人,黃河以北尤多。

    雄狐媚女人,雌狐媚男子。

    其修煉深者,則能幻化人形;道行不足者,止能乘人夢寐而祟之。

    年深月久,竟可白晝幻形,交接應酬,與常人無異。

     聞北五省,有持本行賈者,慣在市廛之經紀,頗能辨識之,隻不可道破。

    或遇酌籌貨價低昂,預計年歲豐欠,将言探之,确有效驗。

    此則修有德行而歸正者。

    其次則惟媚人為事,每亦被人求善敕勒之術者,往往戕其生命。

    亦有可以抵禦而逃竄者,莫可測其行徑。

     江北亳州與安慶毗聯,其地有座南山,皆高崖峻嶺,但系荒山,并無所産。

    其中毒蛇猛虎,狐群兔隊,各安其族類,除了獵戶,罕有人到。

    這裡面就有一夥狐狸,最稱蕃盛也。

    不知幾千百年修有道行者,則遠窟穴而另入深山。

    修而未成者,亦有遊道遠方。

    稍有知覺,而将欲修煉者,則尚處其中。

    以下凡無知識者,不計其數,無非竊食肆淫,安其常性而已。

     凡山之高遠者,無有不具靈秀之氣,如人處其中,則鐘于人,此山因無所産,無人開辟,其靈秀之氣,則鐘于禽獸矣。

    此山惟狐狸最盛,這幾千百中也不知修出多少狐屬。

    但山靈之氣,亦隻有這許多,漸漸拔去,少不得也漸微薄。

    成道者自然越修越進,而近今族類,自不能如前數百年之道行高深矣。

    現在所存,不過是些将欲修煉而未成者。

    内中一狐,竟被其苦修而得其覺,不屑與衆無知識之類同處穴中,将欲遠離而入深谷。

    尚有一雄一雌,略有知識,見其欲去,亦有希冀之心,叨其底蘊。

    那将去之狐道:“我的道行狠淺,所以要去之意,一則要潛修養真,二則曾聞那前幾輩的老祖宗在此說過,隔數百年後,此間恐有劫數到來。

    但不知如何劫數,可是這幾年上的事,所以要去請問請問。

    你們若要讨論修煉之法,可同我到彼一問,再無不肯教導之理。

    ”那一雄一雌聽了,甚覺有理,遂一同啟行前去。

     那将去之狐又道:“我稍得道術,行法不同,恐你們趕不上。

    我先對你們說了,往西望去,有白雲遮護的那個最高的山頭上,就是我們前幾輩的老祖宗修煉之處,你們隻管上去就是了。

    ”說罷騰空而去。

    這一雄一雌兩個狐狸,看了那個的光景,十分羨慕,于是修道之心十分堅固,虔虔誠誠的趱行前去。

     也不知走了多少日子,這一天已到山腳之下,望上去約有整百裡之高。

    這兩個又歇息了一兩日,才發狠的上山。

    真個千辛萬苦,方到得山頂,果見有個倒敗的草棚,面前的荊棘足有一丈多高,無路徑可入。

    周圍走了一轉,隻有北面的荊棘似乎拔除了些,可以容身入去。

    他兩個想道:必是同來的那個先來請問了。

    遂就照這一條路進去。

    走了一回,方見有個老狐,跏趺的坐在草棚之下,身子還是原形,惟毛片純黑了,黑毛裡又生出些長白毛來,約有五六寸長,閉目冥坐。

    那雄雌二狐見了,即時伏地,把心上的意思禱告了一番。

    隻見那老狐醒過來了,便問:“你兩個也是我的後代子孫麼?”那雄雌二狐答應了。

    那老狐道:“你們方才禱告的意思,我都知道了,但是修道這件事,也同江流之水,日趨日下。

    記得我的上幾輩修煉道行,甚覺容易,如今證入仙籍的早已成功了。

    其次脫離軀殼,逍遙海山之上,何等樂逸。

    我們這一輩,也是一般的苦修了數百年,連這皮毛都不能蛻去,可見一輩不如一輩。

    我想大千世界,第一算天地人三才,第二算龍鳳龜麟四靈長,第三就算我們族類最稱靈異,天付其性,不思而得,若就出世潛修,自易入道。

    無如近今一輩,日惟竊物适口,畏難喜樂,并不想要脫離畜道,故修煉成功者少,仍入輪回者多。

    若再造下些力,隻在屈身降志,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