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争劍譜铩羽雞公山
關燈
小
中
大
選哪一條路?”沈斌道:“在下既是五招之内落敗,隻好自刎而死,豈有面目偷生世上?”
趙嶽楓聽了大出意料外,訝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堂主何須如此恢心?”他天性俠義淳厚,這幾句話完全出自真心,口氣極是真摯誠懇。
沈斌看出他并無譏嘲之意,沖口答道,“在下若是選擇第二條路,不但武功全失,最難忍受的是從此失去争奪宮主芳心的資格,如此不如自盡……” 趙嶽楓恍然大悟,忖道:“原來武芳佩還用美色籠絡武林高手!”正想之時,沈斌又道:“在下自刎之前,隻有一個心願,便是再向大俠請教這一十三招生死擒拿!”趙嶽楓道:“使得,我可以連演三招!” 沈斌凝神運氣,刷地發指猛攻,隻見趙嶽楓雙膝以下紋風不動,雙膝蓦地問有沖擊,立即挺回原狀,這一測一起,快如閃電,同時一隻手不知如何伸了出來,五指輕輕一沾他時上脈穴,道:“一招!”沈斌跨步繞敵急旋,轉了兩轉,好不容易見到空隙,才一出手,腕脈又被對方指輕輕搭了一下,隻聽趙嶽楓道:“第二招!” 沈斌長歎一聲。
躍退數步,道:“趙大俠的擒拿手法天下無雙,在下在自練了一世武功,盡是當抛心血!”倏地扯出一把短劍,此劍劍尖鈍圓,劍身卻精光耀目,鋒刃如霜。
他接着道:“此劍乃宮主所賜,當日言明苦逢大難,可取此劍自殺!” 趙嶽楓退開數步,免得被鮮血濺污。
隻見沈斌長歎一聲,徐徐舉劍齊胸,劍尖對準心口,蓦地運力疾刺,哧地微響一聲,劍鋒習行沒人心窩之内,鮮血泉湧,登時仆倒。
趙嶽楓沒有想到這個敵方高手最後竟是如此死法,不覺怔了一下。
随即豪情飛揚,心想這一次踏入江湖,已用不着藏頭縮尾,反正對頭也都曉得自己是準,不如索性留下姓名。
他在房中四顧,哪有筆墨?自己也是身無寸鐵,忽地記起武官主贈與絕手判官沈斌的短劍,便過去彎腰從他手中拔出,又搜到劍鞘。
當即舉劍指住牆壁。
他本要寫下自己姓名,但忽然想起以往聽前輩們談論及這等江湖上殺人留名之事,人家留的都是标記,從不留下姓名,于是也動了留下記号之念。
他本待畫上一把刀或者一把劍,可是這種記号毫無意義,同時流于淺俗,想了一會兒,蓦地記起百年前流行于武林中的兩句,當即揮劍寫道:“雲旗飛揚,鐵柱銷溶”,接着在旁邊畫了幾朵雲,雲中飄揚着一面旗幟,旗幟當中寫上一個趙字。
他原來不會繪畫,但雲朵旗幟都是常見易畫之物,加以他覺得這兩句話之中,有一句暗指鐵栓宮勢力瓦解,觸動心中意興,運劍刻畫之際,如有神助,極是傳神,自家看了也大為躊躇滿意。
他收劍入鞘,插在腰間,奔出客店,時在深夜,四下毫無人迹,趙嶽楓奔出數丈,忽又回轉去,拔起插在店門的鐵柱,雙手抓住兩端,運足内力一拗。
鐵柱應手彎曲,不曾斷折。
他一看不易拗斷,便順勢扭曲,這根三尺來長的鐵柱最後被他扭成環形,摔在地上,揚長而去。
黑夜中他循着來路放步飛奔,希望能碰上那頭白驢,一來看看這個智計出衆之人是誰,二來奪回那柄沉沙古劍。
翌日走了一整天,都沒有發現白驢蹤迹,他也不再逗留搜索,折向西南方,直奔豫省南部的信陽府。
走了十數日,已入豫境,一路上毫無事故。
趙嶽楓盡量隐蔽住行蹤,與路上來往旅人同行同住,是以行程甚慢,他盡力隐蔽行蹤之故,乃是恐怕對方得知他直奔信陽的話,事先把華山派重寶六合劍訣移走,那時想奪回此寶,又須大費手腳。
又走了兩日,已抵光州,這時離信陽府不過是百裡之遙。
休息一宵,翌晨出得城門,走了七八裡路,便有數騎迅快趕過他的頭,沿着大道飛馳而去。
這條大路直通百裡外的信陽府,凡是路上商旅,無一不是前赴信陽的,這數騎馳過之後,不久又有數騎馳過,一些商人便指指點點地談論起來。
趙嶽楓混在他們當中,聽他們談論起這些騎士,不久已聽出信陽府最近頗多武林人物前往,都是到信陽城南靠近義陽三關的雞公山去看一件寶物。
這些商人之中,有一個王姓的中年胖子,說他曾經到雞公山看過那件寶物。
趙嶽楓忍不住問道:“那件寶物放在什麼地方?” 王客人道:“就放在雞公山著名的玄都觀中,這雞公山一邊是豫境,一邊是鄂省應天懸境,山頂就是兩省交界處。
那玄都觀乃是雞公山名勝,遊人甚多,香火旺盛,我們都可去得。
” 另外有人接口問道:“王兄既已看過寶物,究竟是什麼事物,值得這許多武林人物紛紛前往觀賞?” 王客人道:“這個當上大啦,隻是一本舊書,哪裡是什麼寶物。
這本書就放在第一座大殿之内,用個玻璃盒罩着。
我走過去一瞧,那本破舊書面上寫着六合劍譜四個字。
” 有人接口道:“咱們做買賣的看不起這種東西,但練武的人看法可跟我們不同,隻看有許多人趕去便已知道。
那大殿内有許多人看守麼?”這話正是趙嶽楓想曉得的事,是以伸長脖子去聽。
王姓客人道:“當然有啦,玻璃盒子四周有七八個佩刀帶劍的大漢,眼睛瞪得比胡桃還大……”他想了一想,又道:“一旁好像還有三個人,我隻記得其中一個長得十分漂亮,個子矮小,年紀很輕。
” 趙嶽楓道:“王兄膽子可真不小呢!” 那王客人道:“那也沒有什麼好怕的,殿中不少是進香遊山的人,大家都到盒子那兒瞧瞧,我也跟着去瞧一眼,他們也不會怪我。
” 趙嶽楓暗自盤算,擡頭望望天色,已交辰時,離信陽還有八九十裡,如若中急奔馳,中午以後可到,但這一來鐵柱宮一定發現自己行蹤,想來想去,決定忍耐一日,仍然和這一幹人同行,晚間可抵信陽,待明晨方始到雞公山行事。
這天一路上都見到騎馬的武林人物來來往往,從服飾或兵刃上,他認出不少人的來曆,晚上歇宿在信陽,次日早晨,他起身付過帳,便走出南門,路上已有不少遊人商旅,他混在其中慢慢走着,已時光景,已抵達雞公山麓的玄都觀。
在他想來,這條路上應當有鐵柱宮之人把守,是以自己早就落在他們眼中,因此他踏入觀門之際,毫不閃縮。
他跟着三三兩兩的遊人走入大殿之内,目光迅速一掃,隻見大殿左側擺着一張四方木桌,桌上放着一具玻璃箱。
木桌四面都有勁裝疾服,帶着兵器的大漢站着,此外沒有見到鐵柱宮的高手。
他站在一邊察看動靜,恰好進來兩個武林人物。
這兩人一直走到木桌前,觀看了一陣,便轉身出去,面上都帶着黯淡容色,那些看守者毫不理會他們。
接着又有兩個遊人上前,當即有個大漢移動腳步,裝着無意碰那兩人一下,那兩人身軀一震,大漢便自走一開。
這一下碰得很輕,是以兩個遊人都不在意。
趙嶽楓神察出這種情形,恍然忖道:“我明白了,凡是一眼看出是武林人物,他們便不須理會,反倒是外表似是遊人香客,他們才特别注意。
”念頭一轉,便挺胸大踏步走過去,裝出粗曠神态,走到木桌前面,那些大漢們隻淡淡望他一眼,便都移開目光。
趙嶽楓心中暗暗好笑,定睛看時,隻見一本形如經典般的舊書,上面題着六合劍惜四個字,底下還寫着華山不昧敬錄六個蠅頭小字。
他暗忖道:“華山派創派宗師法名不昧,這本劍譜原來是這位神尼手錄的!” 當下細看那玻璃盒,隻是一塊鋪錦墊闆,上面用玻璃罩住,伸手就可以揭開。
他正待伸手去揭,忽想這宗華山派鎮山之寶,竟然擺放得如此粗疏,必有原因,當下測頭望住旁邊的一名大漢,道:“喂,這本劍譜是真的還是假的?” 那大漢訝然望他一眼,似是因他的大膽而迷惑,當下粗聲道:“你又沒瞎了眼,是真是假你不會看麼?” 趙嶽楓搖頭道:“天下間除了華山派的人,有誰見過這本劍譜?若是真的,華山派之人焉會不來此搶奪?我看多半是假的。
” 另外兩個大漢都滿面含怒,大有出手之意,卻被說的話大漢攔住,道:“這小子講得有理,咱們跟上頭禀報一聲!” 有個大漢飛步奔入殿後,趙嶽楓微微一笑,道:“你這麼一說,我便曉得這是真的!” 那大漢道:“聰明得很,你姓什麼?”趙嶽楓道:“在下姓趙!”那大漢道:“你出身何家何派?”趙嶽楓道:“我不能随便告訴别人,我師父說,踏入江湖之後,逢人隻說三分話……” 正在胡扯之際,殿後轉出兩人,趙嶽楓看時,一個是入内禀報的大漢,另一個長得身大頭尖,眼睛很小,年約四旬上下,身上衣服甚是華麗,從前未朝過相,不知是誰? 這時又有一群武林人士走人殿來,趙嶽楓一瞥之下,已看出這一群人之中,有兩個是龍岩徐家之人,三個是白鶴派的,一個是形意門中之人,還有兩個卻沒有看出派别。
暗倚這一群人來得正好,我出手奪寶之事,有此見證,不久就可轟傳江湖。
聞報而出的那個中年人小腦袋一轉,眼光掠過剛進來的那群武林人,似乎不大經意,接着注視趙嶽楓一眼,神情微見凝重,道:“尊駕怎生稱呼?”趙嶽楓挺一挺胸膛,道:“在下姓趙!”口氣神志甚是豪邁。
那中年人面色一松,笑道:“原來是趙兄,你的話說得有理,這就命人将六合劍譜翻開,凡是練過武功之人,一看劍譜内容,就能分辨出是不是華山派鎮山之寶!”他揮
沈斌看出他并無譏嘲之意,沖口答道,“在下若是選擇第二條路,不但武功全失,最難忍受的是從此失去争奪宮主芳心的資格,如此不如自盡……” 趙嶽楓恍然大悟,忖道:“原來武芳佩還用美色籠絡武林高手!”正想之時,沈斌又道:“在下自刎之前,隻有一個心願,便是再向大俠請教這一十三招生死擒拿!”趙嶽楓道:“使得,我可以連演三招!” 沈斌凝神運氣,刷地發指猛攻,隻見趙嶽楓雙膝以下紋風不動,雙膝蓦地問有沖擊,立即挺回原狀,這一測一起,快如閃電,同時一隻手不知如何伸了出來,五指輕輕一沾他時上脈穴,道:“一招!”沈斌跨步繞敵急旋,轉了兩轉,好不容易見到空隙,才一出手,腕脈又被對方指輕輕搭了一下,隻聽趙嶽楓道:“第二招!” 沈斌長歎一聲。
躍退數步,道:“趙大俠的擒拿手法天下無雙,在下在自練了一世武功,盡是當抛心血!”倏地扯出一把短劍,此劍劍尖鈍圓,劍身卻精光耀目,鋒刃如霜。
他接着道:“此劍乃宮主所賜,當日言明苦逢大難,可取此劍自殺!” 趙嶽楓退開數步,免得被鮮血濺污。
隻見沈斌長歎一聲,徐徐舉劍齊胸,劍尖對準心口,蓦地運力疾刺,哧地微響一聲,劍鋒習行沒人心窩之内,鮮血泉湧,登時仆倒。
趙嶽楓沒有想到這個敵方高手最後竟是如此死法,不覺怔了一下。
随即豪情飛揚,心想這一次踏入江湖,已用不着藏頭縮尾,反正對頭也都曉得自己是準,不如索性留下姓名。
他在房中四顧,哪有筆墨?自己也是身無寸鐵,忽地記起武官主贈與絕手判官沈斌的短劍,便過去彎腰從他手中拔出,又搜到劍鞘。
當即舉劍指住牆壁。
他本要寫下自己姓名,但忽然想起以往聽前輩們談論及這等江湖上殺人留名之事,人家留的都是标記,從不留下姓名,于是也動了留下記号之念。
他本待畫上一把刀或者一把劍,可是這種記号毫無意義,同時流于淺俗,想了一會兒,蓦地記起百年前流行于武林中的兩句,當即揮劍寫道:“雲旗飛揚,鐵柱銷溶”,接着在旁邊畫了幾朵雲,雲中飄揚着一面旗幟,旗幟當中寫上一個趙字。
他原來不會繪畫,但雲朵旗幟都是常見易畫之物,加以他覺得這兩句話之中,有一句暗指鐵栓宮勢力瓦解,觸動心中意興,運劍刻畫之際,如有神助,極是傳神,自家看了也大為躊躇滿意。
他收劍入鞘,插在腰間,奔出客店,時在深夜,四下毫無人迹,趙嶽楓奔出數丈,忽又回轉去,拔起插在店門的鐵柱,雙手抓住兩端,運足内力一拗。
鐵柱應手彎曲,不曾斷折。
他一看不易拗斷,便順勢扭曲,這根三尺來長的鐵柱最後被他扭成環形,摔在地上,揚長而去。
黑夜中他循着來路放步飛奔,希望能碰上那頭白驢,一來看看這個智計出衆之人是誰,二來奪回那柄沉沙古劍。
翌日走了一整天,都沒有發現白驢蹤迹,他也不再逗留搜索,折向西南方,直奔豫省南部的信陽府。
走了十數日,已入豫境,一路上毫無事故。
趙嶽楓盡量隐蔽住行蹤,與路上來往旅人同行同住,是以行程甚慢,他盡力隐蔽行蹤之故,乃是恐怕對方得知他直奔信陽的話,事先把華山派重寶六合劍訣移走,那時想奪回此寶,又須大費手腳。
又走了兩日,已抵光州,這時離信陽府不過是百裡之遙。
休息一宵,翌晨出得城門,走了七八裡路,便有數騎迅快趕過他的頭,沿着大道飛馳而去。
這條大路直通百裡外的信陽府,凡是路上商旅,無一不是前赴信陽的,這數騎馳過之後,不久又有數騎馳過,一些商人便指指點點地談論起來。
趙嶽楓混在他們當中,聽他們談論起這些騎士,不久已聽出信陽府最近頗多武林人物前往,都是到信陽城南靠近義陽三關的雞公山去看一件寶物。
這些商人之中,有一個王姓的中年胖子,說他曾經到雞公山看過那件寶物。
趙嶽楓忍不住問道:“那件寶物放在什麼地方?” 王客人道:“就放在雞公山著名的玄都觀中,這雞公山一邊是豫境,一邊是鄂省應天懸境,山頂就是兩省交界處。
那玄都觀乃是雞公山名勝,遊人甚多,香火旺盛,我們都可去得。
” 另外有人接口問道:“王兄既已看過寶物,究竟是什麼事物,值得這許多武林人物紛紛前往觀賞?” 王客人道:“這個當上大啦,隻是一本舊書,哪裡是什麼寶物。
這本書就放在第一座大殿之内,用個玻璃盒罩着。
我走過去一瞧,那本破舊書面上寫着六合劍譜四個字。
” 有人接口道:“咱們做買賣的看不起這種東西,但練武的人看法可跟我們不同,隻看有許多人趕去便已知道。
那大殿内有許多人看守麼?”這話正是趙嶽楓想曉得的事,是以伸長脖子去聽。
王姓客人道:“當然有啦,玻璃盒子四周有七八個佩刀帶劍的大漢,眼睛瞪得比胡桃還大……”他想了一想,又道:“一旁好像還有三個人,我隻記得其中一個長得十分漂亮,個子矮小,年紀很輕。
” 趙嶽楓道:“王兄膽子可真不小呢!” 那王客人道:“那也沒有什麼好怕的,殿中不少是進香遊山的人,大家都到盒子那兒瞧瞧,我也跟着去瞧一眼,他們也不會怪我。
” 趙嶽楓暗自盤算,擡頭望望天色,已交辰時,離信陽還有八九十裡,如若中急奔馳,中午以後可到,但這一來鐵柱宮一定發現自己行蹤,想來想去,決定忍耐一日,仍然和這一幹人同行,晚間可抵信陽,待明晨方始到雞公山行事。
這天一路上都見到騎馬的武林人物來來往往,從服飾或兵刃上,他認出不少人的來曆,晚上歇宿在信陽,次日早晨,他起身付過帳,便走出南門,路上已有不少遊人商旅,他混在其中慢慢走着,已時光景,已抵達雞公山麓的玄都觀。
在他想來,這條路上應當有鐵柱宮之人把守,是以自己早就落在他們眼中,因此他踏入觀門之際,毫不閃縮。
他跟着三三兩兩的遊人走入大殿之内,目光迅速一掃,隻見大殿左側擺着一張四方木桌,桌上放着一具玻璃箱。
木桌四面都有勁裝疾服,帶着兵器的大漢站着,此外沒有見到鐵柱宮的高手。
他站在一邊察看動靜,恰好進來兩個武林人物。
這兩人一直走到木桌前,觀看了一陣,便轉身出去,面上都帶着黯淡容色,那些看守者毫不理會他們。
接着又有兩個遊人上前,當即有個大漢移動腳步,裝着無意碰那兩人一下,那兩人身軀一震,大漢便自走一開。
這一下碰得很輕,是以兩個遊人都不在意。
趙嶽楓神察出這種情形,恍然忖道:“我明白了,凡是一眼看出是武林人物,他們便不須理會,反倒是外表似是遊人香客,他們才特别注意。
”念頭一轉,便挺胸大踏步走過去,裝出粗曠神态,走到木桌前面,那些大漢們隻淡淡望他一眼,便都移開目光。
趙嶽楓心中暗暗好笑,定睛看時,隻見一本形如經典般的舊書,上面題着六合劍惜四個字,底下還寫着華山不昧敬錄六個蠅頭小字。
他暗忖道:“華山派創派宗師法名不昧,這本劍譜原來是這位神尼手錄的!” 當下細看那玻璃盒,隻是一塊鋪錦墊闆,上面用玻璃罩住,伸手就可以揭開。
他正待伸手去揭,忽想這宗華山派鎮山之寶,竟然擺放得如此粗疏,必有原因,當下測頭望住旁邊的一名大漢,道:“喂,這本劍譜是真的還是假的?” 那大漢訝然望他一眼,似是因他的大膽而迷惑,當下粗聲道:“你又沒瞎了眼,是真是假你不會看麼?” 趙嶽楓搖頭道:“天下間除了華山派的人,有誰見過這本劍譜?若是真的,華山派之人焉會不來此搶奪?我看多半是假的。
” 另外兩個大漢都滿面含怒,大有出手之意,卻被說的話大漢攔住,道:“這小子講得有理,咱們跟上頭禀報一聲!” 有個大漢飛步奔入殿後,趙嶽楓微微一笑,道:“你這麼一說,我便曉得這是真的!” 那大漢道:“聰明得很,你姓什麼?”趙嶽楓道:“在下姓趙!”那大漢道:“你出身何家何派?”趙嶽楓道:“我不能随便告訴别人,我師父說,踏入江湖之後,逢人隻說三分話……” 正在胡扯之際,殿後轉出兩人,趙嶽楓看時,一個是入内禀報的大漢,另一個長得身大頭尖,眼睛很小,年約四旬上下,身上衣服甚是華麗,從前未朝過相,不知是誰? 這時又有一群武林人士走人殿來,趙嶽楓一瞥之下,已看出這一群人之中,有兩個是龍岩徐家之人,三個是白鶴派的,一個是形意門中之人,還有兩個卻沒有看出派别。
暗倚這一群人來得正好,我出手奪寶之事,有此見證,不久就可轟傳江湖。
聞報而出的那個中年人小腦袋一轉,眼光掠過剛進來的那群武林人,似乎不大經意,接着注視趙嶽楓一眼,神情微見凝重,道:“尊駕怎生稱呼?”趙嶽楓挺一挺胸膛,道:“在下姓趙!”口氣神志甚是豪邁。
那中年人面色一松,笑道:“原來是趙兄,你的話說得有理,這就命人将六合劍譜翻開,凡是練過武功之人,一看劍譜内容,就能分辨出是不是華山派鎮山之寶!”他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