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9 列傳第十九

關燈
蔡廓 廓博涉群書,言行以禮,起家着作佐郎。

    後爲宋武帝太尉參軍、中書黃門郎,以方鲠閑素,爲武帝所知。

    載遷太尉從事中郎,未拜,遭母憂。

    一性一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勝喪。

     宋台建,爲侍中,建議以爲“鞫獄不宜令子孫下辭,明言父祖之罪。

    虧教傷情,莫此爲大。

    自今但令家人與囚相見,無乞鞫之訴,便足以明伏罪,不須責家人下辭”。

    朝議從之。

     世子左衛率謝靈運辄殺人,禦史中丞王準之坐不糾免官。

    武帝以廓剛直,補禦史中丞。

    多所糾奏,百僚震肅。

    時中書令傅亮任寄隆重,學冠當時,朝廷儀典,皆取定于亮。

    亮每事谘廓然後行,亮意若有不同,廓終不爲屈。

    遷司徒左長史,出爲豫章太守。

     征爲吏部尚書。

    廓因北地傅隆問亮:“選事若悉以見付,不論;不然,不能拜也。

    ”亮以語錄尚書徐羨之,羨之曰:“黃門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複厝懷,自此以上,故宜共參同異。

    ”廓曰:“我不能爲徐幹木署紙尾。

    ”遂不拜。

    幹木,羨之小字也。

    選案黃紙,錄尚書與吏部尚書連名,故廓言署紙尾也。

    羨之亦以廓正直,不欲使居權要,徙爲祠部尚書。

     不可;但殺人二昆,而以之北面,挾震主之威,據上流之重,以古推今,自免爲難也。

    ” 廓年位并輕,而爲時流所推重,每至歲時,皆束帶詣門。

    奉兄軌如父,家事大小,皆谘而後行,公祿賞賜,一皆入軌,有所資須,悉就典者請焉。

    從武帝在彭城,妻郗氏書求夏服。

    廓答書曰:“知須夏服,計給事自應相供,無容别寄。

    ”時軌爲給事中。

    元嘉二年,廓卒。

    武帝常雲:“羊徽、蔡廓,可平世三公。

    ”少子興宗。

     興宗字興宗,幼爲父廓所重,謂有己風。

    與親故書曰:“小兒四歲,神氣似可,不入非類室,不與小人遊。

    ”故以興宗爲之名,以興宗爲之字。

     年十歲喪父,哀毀有異凡童。

    廓罷豫章郡還,起二宅,先成東宅以與兄軌。

    軌罷長沙郡還,送錢五十萬以裨宅直。

    興宗年十一,白母曰:“一家由來豐儉必共,今日宅直不宜受也。

    ”母悅而從焉。

    軌深有愧色,謂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一事不及十歲小兒。

    ”尋又喪母。

     少好學,以業尚素立見稱,爲中書侍郎。

    中書令建平王宏、侍中王僧綽并與之厚善。

    元兇弑立,僧綽被誅,兇威方盛,親故莫敢往,興宗獨臨哭盡哀。

     孝武踐阼,累遷尚書吏部郎。

    時尚書何偃疾患,上謂興宗曰:“卿詳練清濁,今以選事相付,便可開門當之,無所讓也。

    ” 後拜侍中,每正言得失,無所顧憚。

    孝武新年拜陵,興宗負玺陪乘。

    及還,上欲因以射雉,興宗正色曰:“今緻虔園陵,情敬兼重,從禽猶有馀日,請待他辰。

    ”上大怒,遣令下車,由是失旨。

    竟陵王誕據廣陵爲逆,事平,孝武輿駕出宣一陽一門,敕左右文武叫稱萬歲。

    興宗時陪辇,帝顧曰:“卿獨不叫?”興宗從容正色答曰:“陛下今日政應涕泣行誅,豈得軍中皆稱萬歲。

    ”帝不悅。

     興宗奉旨慰勞廣陵,州别駕範義與興宗素善,在城内同誅。

    興宗至,躬自收殡,緻喪還豫章舊墓。

    上聞謂曰:“卿何敢故爾觸網?”興宗抗言答曰:“陛下自一殺賊,臣自葬周旋,既犯嚴制,政當甘于斧钺耳。

    ”帝有慚色。

    又廬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鎖付甯州,親戚故人無敢瞻送,興宗時在直,請急,詣朗别。

    上知尤怒。

    坐屬疾多日,白衣領職。

     後爲廷尉卿,有解士先者告申坦昔與丞相義宣同謀。

    時坦已死,子令孫作山一陽一郡,自系廷尉。

    興宗議曰:“若坦昔爲戎首,身今尚存,累經肆眚,猶應蒙宥。

    令孫天屬,理相爲隐。

    況人亡事遠,追相誣讦,斷以禮律,義不合關。

    ”見從。

     出爲東一陽一太守,後爲左戶尚書,轉掌吏部。

    時上方盛一婬一宴,虐侮群臣,自江夏王義恭以下鹹加穢辱;唯興宗以方直見憚,不被侵媟。

    尚書仆射顔師伯謂儀曹郎王耽之曰:“蔡尚書常免昵戲,去人實遠。

    ”耽之曰:“蔡豫章昔在相府,亦以方嚴不狎,武帝宴私之日,未嘗相召。

    每至官賭,常在勝朋。

    蔡尚書今日可謂能負荷矣。

    ” 大明末,前廢帝即位,興宗告太宰江夏王義恭應須策文。

    義恭曰:“建立儲副,本爲今日,複安用此?”興宗曰:“累朝故事,莫不皆然。

    近永初之末,營一陽一王即位,亦有文策,今在尚書,可檢視也。

    ”不從。

     時義恭錄尚書,受遺輔政,阿衡幼主,而引身避事,政歸近習。

    越騎校尉戴法興、中書舍人巢尚之專制朝權,威行近遠。

    興宗職管九流,铨衡所寄,每至上朝,辄與令錄以下陳欲登賢進士之意,又箴規得失,博論朝政。

    義恭素一性一恇撓,阿順法興,恒慮失旨,每聞興宗言,辄戰懼無計。

     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