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5 列傳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監豫、司二州諸軍事,封望蔡侯。
建元二年,魏遣劉昶攻壽春,崇祖乃于城西北立堰塞肥水,堰北起小城,使數千人守之。
謂長史封延伯曰:“虜必悉力攻小城,若破此堰,放水一激,急逾三峽,自然沈溺,豈非小勞而大利邪?”及魏軍由西道集堰南,分軍東路,肉薄飽小城,崇祖着白紗帽,肩輿上城,手自轉式,日晡時,決小史埭,水勢奔下,魏攻城之衆,溺死千數,大衆退走。
初,崇祖于淮一陰一見高帝,便自比韓、白,唯上獨許之。
及破魏軍啓至,上謂朝臣曰:“崇祖恒自拟韓、白,今真其人也。
”進爲都督。
崇祖聞陳顯達、李安人皆增給軍儀,乃啓求鼓吹橫吹。
上敕曰:“韓、白何可不與衆異。
”給鼓吹一部。
崇祖慮魏複攻淮北,啓徙下蔡戍于淮東。
其冬,魏果欲攻下蔡,及聞内徙,乃揚聲平除故城。
衆疑魏當于故城立戍,崇祖曰:“下蔡去鎮咫尺,魏豈敢置戍,實是欲除此城,正恐奔走,殺之不盡耳。
”魏果夷掘下蔡城,崇祖大破之。
武帝即位,爲五兵尚書,領骁騎将軍。
初,豫章王有盛一寵一,武帝在東宮,崇祖不自附。
及破魏軍,诏使還朝,與共密議,武帝疑之,曲加禮待。
酒後謂曰:“世間流言,我已豁懷抱,自今已後,富貴見付也。
”崇祖拜謝。
及去後,高帝複遣荀伯玉敕以邊事,受旨夜發,不得辭東宮,武帝以爲不盡誠心,銜之。
永明元年,诏稱其與荀伯玉構扇邊荒,誅之。
故人無敢至者,獨有前豫州主簿夏侯恭叔出家财爲殡,時人以比栾布。
恭叔谯國人,崇祖爲豫州,聞其才義,辟爲主簿,兼掌書翰。
高帝即位,方鎮皆有賀表,王儉見崇祖啓,咨嗟良久,曰:“此恭叔辭也。
”時宋氏封爵,随運遷改,恭叔以柳元景中興元勳,劉勉殒身王事,不宜見廢,上表論之,甚有義理。
事雖不從,優诏見答。
後爲竟陵令,惠化大行。
木連理,上有光如燭,鹹以善政所緻。
榮祖字華先,崇祖從父兄也。
父諒之,宋北中郎府參軍。
榮祖少學騎射,或曰:“何不學書?”榮祖曰:“曹一操一、曹丕,上馬橫槊,下馬談論,此可不負飲食矣。
君輩無自全之伎,何異犬羊乎。
” 宋孝建中,爲後軍參軍。
伯父豫州刺史護之子襲祖爲淮一陽一太守,孝武以事徙之嶺南,護之不食而死。
帝疾笃,又使殺襲祖。
臨死與榮祖書曰:“弟嘗勸我危行言遜,今果敗矣。
” 明帝初即位,四方反,除榮祖冗從仆射,遣還徐州,說刺史薛安都曰:“天之所廢,誰能興之?使君今不同八百諸侯,如下官所見,非計中也。
”安都曰:“今京都無百裡地,莫論攻圍取勝,自可相拍手笑殺;且我不欲負孝武。
”榮祖曰:“孝武之行,足緻馀殃,今雖天下雷同,正是速死,無能爲也。
”安都曰:“不知諸人雲何,我不畏此,大蹄馬在近,急便作計。
”榮祖被拘不得還,因爲安都将領。
安都引魏軍入彭城,榮祖攜家屬南奔朐山。
齊高帝在淮一陰一,榮祖歸附,高帝保持之。
及宋明帝崩,高帝書送榮祖詣仆射褚彥回,除東海太守。
彥回謂曰:“蕭公稱卿幹略,故以郡相處。
” 榮祖善彈,登西樓,見翔鹄雲中,謂左右當生取之。
于是彈其兩翅,一毛一脫盡,墜地無傷,養一毛一生後飛去,其妙如此。
元徽末,蒼梧兇狂,恒欲危害高帝。
帝欲奔廣陵起事,荀伯玉等皆贊成之。
榮祖谏曰:“領府去台百步,公走人豈不知。
若單騎輕行,廣陵人一旦閉門不相受,公欲何之?公今動足下一床一,恐便有叩台門者,公事去矣。
”蒼梧明夕自至領府扣門,欲害帝,帝嘗以書案下安鼻爲楯,以鐵爲書鎮如意,甚壯大,以備不虞,欲以代杖。
蒼梧至府,而曰:“且申今夕,須至一處作适,還當取奴。
”尋遇殺。
齊高帝謂榮祖曰:“不用卿言,幾無所成。
”豫佐命勳,封将樂縣子。
永明二年,爲尋一陽一相、南新蔡太守。
被告作大形棺材盛仗,使鄉人載度江北,案驗無實,見原。
後拜兖州刺史。
初,巴東王子響事,方鎮皆啓稱子響爲逆,榮祖曰:“此非所宜言,政應雲劉寅等孤負恩獎,一逼一迫巴東,使至于此。
”時諸啓皆不得通,事平後,上乃省視,以榮祖爲知言。
九年卒。
從弟曆生,亦爲骁将,位太子右率。
一性一苛暴,與始安王遙光同反,伏誅。
闳字叔通,榮祖從父也。
父遵,位員外常侍。
闳爲宋孝武帝南中郎參軍。
孝武帝即位,以爲交州刺史。
時交土全實,闳罷州還,資财钜萬。
孝武末年貪欲,刺史二千石罷任還都,必限使獻奉,又以蒱戲取之,要令罄盡乃止。
闳還至南州,而孝武晏駕,擁南資爲富人。
明帝初,以爲司州刺史。
北破薛道摽,封樂鄉縣男。
出爲益州刺史。
蜀還之貨,亦數千金,先送獻物,傾西資之半,明帝猶嫌其少。
及闳至都,詣廷尉自簿,先诏獄官留闳,于是悉送資财,然後被遣。
凡蠻夷不受鞭罰,輸财贖罪,謂之赕,時人謂闳被赕刺史。
曆度支尚書,衛尉。
齊高帝輔政,使褚彥回爲子晃求闳女,闳辭以“齊大非偶”,帝雖嘉其退讓,帶而心不能歡,即以晃婚王伷女。
謂豫章王嶷曰:“前欲以白象與垣公婚者,重其夷澹,事雖不遂,心常依然。
”白象,晃小字也。
及高帝即位,以有誠心,封爵如故。
卒于金紫光祿大夫,諡曰定。
子憘伯襲爵。
憘伯少負氣豪俠,妙解射雉,尤爲武帝所重,以爲直合将軍。
與王文和俱任,頗以地勢陵之。
後出爲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時文和爲益州刺史,曰:“每憶昔日俱在合下,卿時視我,如我今日見卿。
”因誣其罪,馳信啓之,又辄遣蕭寅代憘伯爲郡。
憘伯亦别遣啓台,閉門待報,寅以兵圍之。
齊明帝輔政,知其無罪,不欲乖文和,乃敕憘伯解郡。
還爲寅軍所蹑,束手受害。
闳弟子昙深,以行義稱。
爲臨城縣,罷歸,得錢十萬,以買宅奉兄,退無私蓄。
先是劉楷爲交州,謂王儉曰:“欲一人爲南土所聞者同行。
”儉良久曰:“得之矣。
昔垣闳爲交州,闳弟閱又爲九真郡,皆着信南中。
羽林監昙深者,閱之子也。
雅有學行,當令同行。
”及随楷,未至交州而卒,楷惆怅良久。
昙深妻鄭氏,字獻英,荥一陽一人,時年二十,子文凝始生,仍随楷到鎮。
晝夜紡織
建元二年,魏遣劉昶攻壽春,崇祖乃于城西北立堰塞肥水,堰北起小城,使數千人守之。
謂長史封延伯曰:“虜必悉力攻小城,若破此堰,放水一激,急逾三峽,自然沈溺,豈非小勞而大利邪?”及魏軍由西道集堰南,分軍東路,肉薄飽小城,崇祖着白紗帽,肩輿上城,手自轉式,日晡時,決小史埭,水勢奔下,魏攻城之衆,溺死千數,大衆退走。
初,崇祖于淮一陰一見高帝,便自比韓、白,唯上獨許之。
及破魏軍啓至,上謂朝臣曰:“崇祖恒自拟韓、白,今真其人也。
”進爲都督。
崇祖聞陳顯達、李安人皆增給軍儀,乃啓求鼓吹橫吹。
上敕曰:“韓、白何可不與衆異。
”給鼓吹一部。
崇祖慮魏複攻淮北,啓徙下蔡戍于淮東。
其冬,魏果欲攻下蔡,及聞内徙,乃揚聲平除故城。
衆疑魏當于故城立戍,崇祖曰:“下蔡去鎮咫尺,魏豈敢置戍,實是欲除此城,正恐奔走,殺之不盡耳。
”魏果夷掘下蔡城,崇祖大破之。
武帝即位,爲五兵尚書,領骁騎将軍。
初,豫章王有盛一寵一,武帝在東宮,崇祖不自附。
及破魏軍,诏使還朝,與共密議,武帝疑之,曲加禮待。
酒後謂曰:“世間流言,我已豁懷抱,自今已後,富貴見付也。
”崇祖拜謝。
及去後,高帝複遣荀伯玉敕以邊事,受旨夜發,不得辭東宮,武帝以爲不盡誠心,銜之。
永明元年,诏稱其與荀伯玉構扇邊荒,誅之。
故人無敢至者,獨有前豫州主簿夏侯恭叔出家财爲殡,時人以比栾布。
恭叔谯國人,崇祖爲豫州,聞其才義,辟爲主簿,兼掌書翰。
高帝即位,方鎮皆有賀表,王儉見崇祖啓,咨嗟良久,曰:“此恭叔辭也。
”時宋氏封爵,随運遷改,恭叔以柳元景中興元勳,劉勉殒身王事,不宜見廢,上表論之,甚有義理。
事雖不從,優诏見答。
後爲竟陵令,惠化大行。
木連理,上有光如燭,鹹以善政所緻。
榮祖字華先,崇祖從父兄也。
父諒之,宋北中郎府參軍。
榮祖少學騎射,或曰:“何不學書?”榮祖曰:“曹一操一、曹丕,上馬橫槊,下馬談論,此可不負飲食矣。
君輩無自全之伎,何異犬羊乎。
” 宋孝建中,爲後軍參軍。
伯父豫州刺史護之子襲祖爲淮一陽一太守,孝武以事徙之嶺南,護之不食而死。
帝疾笃,又使殺襲祖。
臨死與榮祖書曰:“弟嘗勸我危行言遜,今果敗矣。
” 明帝初即位,四方反,除榮祖冗從仆射,遣還徐州,說刺史薛安都曰:“天之所廢,誰能興之?使君今不同八百諸侯,如下官所見,非計中也。
”安都曰:“今京都無百裡地,莫論攻圍取勝,自可相拍手笑殺;且我不欲負孝武。
”榮祖曰:“孝武之行,足緻馀殃,今雖天下雷同,正是速死,無能爲也。
”安都曰:“不知諸人雲何,我不畏此,大蹄馬在近,急便作計。
”榮祖被拘不得還,因爲安都将領。
安都引魏軍入彭城,榮祖攜家屬南奔朐山。
齊高帝在淮一陰一,榮祖歸附,高帝保持之。
及宋明帝崩,高帝書送榮祖詣仆射褚彥回,除東海太守。
彥回謂曰:“蕭公稱卿幹略,故以郡相處。
” 榮祖善彈,登西樓,見翔鹄雲中,謂左右當生取之。
于是彈其兩翅,一毛一脫盡,墜地無傷,養一毛一生後飛去,其妙如此。
元徽末,蒼梧兇狂,恒欲危害高帝。
帝欲奔廣陵起事,荀伯玉等皆贊成之。
榮祖谏曰:“領府去台百步,公走人豈不知。
若單騎輕行,廣陵人一旦閉門不相受,公欲何之?公今動足下一床一,恐便有叩台門者,公事去矣。
”蒼梧明夕自至領府扣門,欲害帝,帝嘗以書案下安鼻爲楯,以鐵爲書鎮如意,甚壯大,以備不虞,欲以代杖。
蒼梧至府,而曰:“且申今夕,須至一處作适,還當取奴。
”尋遇殺。
齊高帝謂榮祖曰:“不用卿言,幾無所成。
”豫佐命勳,封将樂縣子。
永明二年,爲尋一陽一相、南新蔡太守。
被告作大形棺材盛仗,使鄉人載度江北,案驗無實,見原。
後拜兖州刺史。
初,巴東王子響事,方鎮皆啓稱子響爲逆,榮祖曰:“此非所宜言,政應雲劉寅等孤負恩獎,一逼一迫巴東,使至于此。
”時諸啓皆不得通,事平後,上乃省視,以榮祖爲知言。
九年卒。
從弟曆生,亦爲骁将,位太子右率。
一性一苛暴,與始安王遙光同反,伏誅。
闳字叔通,榮祖從父也。
父遵,位員外常侍。
闳爲宋孝武帝南中郎參軍。
孝武帝即位,以爲交州刺史。
時交土全實,闳罷州還,資财钜萬。
孝武末年貪欲,刺史二千石罷任還都,必限使獻奉,又以蒱戲取之,要令罄盡乃止。
闳還至南州,而孝武晏駕,擁南資爲富人。
明帝初,以爲司州刺史。
北破薛道摽,封樂鄉縣男。
出爲益州刺史。
蜀還之貨,亦數千金,先送獻物,傾西資之半,明帝猶嫌其少。
及闳至都,詣廷尉自簿,先诏獄官留闳,于是悉送資财,然後被遣。
凡蠻夷不受鞭罰,輸财贖罪,謂之赕,時人謂闳被赕刺史。
曆度支尚書,衛尉。
齊高帝輔政,使褚彥回爲子晃求闳女,闳辭以“齊大非偶”,帝雖嘉其退讓,帶而心不能歡,即以晃婚王伷女。
謂豫章王嶷曰:“前欲以白象與垣公婚者,重其夷澹,事雖不遂,心常依然。
”白象,晃小字也。
及高帝即位,以有誠心,封爵如故。
卒于金紫光祿大夫,諡曰定。
子憘伯襲爵。
憘伯少負氣豪俠,妙解射雉,尤爲武帝所重,以爲直合将軍。
與王文和俱任,頗以地勢陵之。
後出爲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時文和爲益州刺史,曰:“每憶昔日俱在合下,卿時視我,如我今日見卿。
”因誣其罪,馳信啓之,又辄遣蕭寅代憘伯爲郡。
憘伯亦别遣啓台,閉門待報,寅以兵圍之。
齊明帝輔政,知其無罪,不欲乖文和,乃敕憘伯解郡。
還爲寅軍所蹑,束手受害。
闳弟子昙深,以行義稱。
爲臨城縣,罷歸,得錢十萬,以買宅奉兄,退無私蓄。
先是劉楷爲交州,謂王儉曰:“欲一人爲南土所聞者同行。
”儉良久曰:“得之矣。
昔垣闳爲交州,闳弟閱又爲九真郡,皆着信南中。
羽林監昙深者,閱之子也。
雅有學行,當令同行。
”及随楷,未至交州而卒,楷惆怅良久。
昙深妻鄭氏,字獻英,荥一陽一人,時年二十,子文凝始生,仍随楷到鎮。
晝夜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