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2 列傳第二 後妃下
關燈
小
中
大
妒忌,見無一寵一之妾,便交杯接坐。
才覺有娠者,即手加刀刃。
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與一婬一通。
季江每歎曰:“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一陽一馬雖老猶駿,徐一娘一雖老猶尚多情。
”時有賀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賢尼寺,書白角枕爲詩相贈答。
既而貞惠世子方諸母王氏一寵一愛一,未幾而終,元帝歸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見疾。
太清三年,遂一逼一令自殺。
妃知不免,乃透井死。
帝以一屍一還徐氏,謂之出妻。
葬江陵瓦官寺。
帝制金樓子述其一婬一行。
初,妃嫁夕,車至西州,而疾風大起,發屋折木。
無何,雪霰交下,帷簾皆白。
及長還之日,又大雷震西州聽事兩柱俱碎。
帝以爲不祥,後果不終婦道。
敬夏太後,會稽人也。
普通中,納于湘東王宮,生敬帝。
承聖元年冬,拜晉安王國太妃。
紹泰元年,尊爲太後。
明年冬,降爲江一陰一國太妃。
敬王皇後,琅邪臨沂人也。
承聖元年十一月,拜晉安王妃。
紹泰元年十月,拜皇後。
明年,降爲江一陰一王妃。
父佥自有傳。
陳武宣章皇後,諱要兒,吳興烏程人。
本姓鈕,父景明爲章氏所養,因改姓焉。
後母蘇,嘗遇道士以小标遺己,光采五色,曰“三年有征”。
及期,後生,紫光照室,因失龜所在。
後少聰慧,美容儀,手爪長五寸,色并紅白。
每有期功之服,則一爪先折。
武帝先娶同郡錢仲方女,早卒,後乃聘後。
後善書計,能誦詩及楚辭。
帝爲長城縣公,後拜夫人。
永定元年,立爲皇後。
追贈後父梁散騎侍郎景明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绶。
拜後母蘇安吉縣君。
二年,安吉君卒,與後父葬吳興。
明年,追封後父爲廣德縣侯,諡曰溫。
武帝崩,後與中書舍人蔡景曆定計,秘不發喪。
時衡一陽一獻王昌未至,召文帝。
及即位,尊後爲皇太後,宮曰慈訓。
廢帝即位,後爲太皇太後。
光大二年,後下令黜廢帝爲臨海王,命宣帝嗣立。
太建元年,複爲皇太後。
二年三月丙申,崩于紫極殿,時年六十五。
遺令喪事并從儉約,諸饋奠不用牲牢。
其年四月,群臣上諡曰宣,祔葬萬安陵。
後親屬無在朝者,唯本族兄鈕洽官至中散大夫。
文沈皇後諱妙容,吳興武康人也。
父法深,梁安前中錄事參軍。
後年十歲餘,以梁大同中歸于文帝。
武帝之讨侯景,文帝時在吳興,及後并被收,景平,乃獲免。
武帝踐阼,後爲臨川王妃。
文帝即位,爲皇後。
追贈後父法深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绶,封建城縣侯,諡曰恭。
追贈後母高爲綏安縣君,諡曰定。
廢帝即位,尊後爲皇太後,宮曰安德。
時宣帝與仆射一到仲舉、舍人劉師知等,并受遺輔政。
師知與仲舉恒居禁中,參決衆事,而宣帝爲揚州刺史,與左右三百人,入居尚書省。
師知忌宣帝權重,矯敕令還東府理州務。
宣帝将出,一毛一喜止帝曰:“今若出外,便受制于人,如曹爽願作富家公不可得也。
”宣帝乃稱疾,召師知留與語,使一毛一喜先入,言之于後。
後曰:“今伯宗年幼,政事并委二郎,此非我意。
”喜又言于廢帝,廢帝曰:“此自師知等所爲,非朕意也。
”喜出報宣帝,帝因囚師知。
自入見後及帝,極陳師知之短。
仍自草敕請畫,以師知付廷尉,其夜于獄賜死。
自是政歸宣帝。
後憂悶,計無所出,乃密賂宦者蔣裕,令誘建安人張安國使據郡反,冀因此圖帝。
安國事發被誅,時後左右近侍頗知其事,後恐連逮一黨一與,并殺之。
宣帝即位,以後爲文皇後。
陳亡入隋,大業初自長安歸于江南,頃之卒。
後兄欽,襲爵建城侯,位尚書左仆射。
欽素無伎能,奉己而已。
卒,諡曰成。
子觀嗣,頗有學識,官至禦史中丞。
廢帝王皇後,琅邪臨沂人也。
天嘉元年,爲皇太子妃。
廢帝即位,立爲皇後。
廢帝爲臨海王,後廢爲妃。
至德中薨。
後生臨海嗣王至澤。
至澤,光大元年爲皇太子,太建元年,襲封臨海嗣王。
陳亡,入長安。
後父固自有傳。
宣柳皇後諱敬言,河東解縣人也。
曾祖世隆,祖恽,父偃,并有傳。
後九歲,幹理家事,有若成一人。
侯景之亂,後與弟盼往江陵,依梁元帝,帝以長城公主故,待遇甚厚,以配宣帝。
承聖二年,後生後主于江陵。
及魏克江陵,宣帝遷于關右,後與後主俱留穰城。
天嘉二年,與後主還朝,後爲安成王妃。
宣帝即位,立爲皇後。
後美姿容,身長七尺二寸,手垂過膝。
初,宣帝居鄉裡,先娶吳興錢氏,及即位,拜貴妃,甚有一寵一。
後傾心下之,每尚方供奉物,其上者皆推于貴妃,而己禦其次焉。
宣帝崩,始興王叔陵爲亂,後主賴後與吳媪救而獲免。
後主即位,尊後爲皇太後,宮曰弘範。
是時新失淮南地,隋師臨江,又國遭大喪,後主患創不能聽政。
其誅叔陵,供大行喪事,邊境防守及百司衆務,雖假後主之敕,實皆決之于後。
後主創愈,乃歸政焉。
後一性一謙謹,未嘗以宗族爲請,雖衣食亦無所分遺。
陳亡,入長安。
隋大業十二年,薨于東都,年八十三。
葬于洛一陽一之芒
才覺有娠者,即手加刀刃。
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與一婬一通。
季江每歎曰:“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一陽一馬雖老猶駿,徐一娘一雖老猶尚多情。
”時有賀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賢尼寺,書白角枕爲詩相贈答。
既而貞惠世子方諸母王氏一寵一愛一,未幾而終,元帝歸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見疾。
太清三年,遂一逼一令自殺。
妃知不免,乃透井死。
帝以一屍一還徐氏,謂之出妻。
葬江陵瓦官寺。
帝制金樓子述其一婬一行。
初,妃嫁夕,車至西州,而疾風大起,發屋折木。
無何,雪霰交下,帷簾皆白。
及長還之日,又大雷震西州聽事兩柱俱碎。
帝以爲不祥,後果不終婦道。
敬夏太後,會稽人也。
普通中,納于湘東王宮,生敬帝。
承聖元年冬,拜晉安王國太妃。
紹泰元年,尊爲太後。
明年冬,降爲江一陰一國太妃。
敬王皇後,琅邪臨沂人也。
承聖元年十一月,拜晉安王妃。
紹泰元年十月,拜皇後。
明年,降爲江一陰一王妃。
父佥自有傳。
陳武宣章皇後,諱要兒,吳興烏程人。
本姓鈕,父景明爲章氏所養,因改姓焉。
後母蘇,嘗遇道士以小标遺己,光采五色,曰“三年有征”。
及期,後生,紫光照室,因失龜所在。
後少聰慧,美容儀,手爪長五寸,色并紅白。
每有期功之服,則一爪先折。
武帝先娶同郡錢仲方女,早卒,後乃聘後。
後善書計,能誦詩及楚辭。
帝爲長城縣公,後拜夫人。
永定元年,立爲皇後。
追贈後父梁散騎侍郎景明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绶。
拜後母蘇安吉縣君。
二年,安吉君卒,與後父葬吳興。
明年,追封後父爲廣德縣侯,諡曰溫。
武帝崩,後與中書舍人蔡景曆定計,秘不發喪。
時衡一陽一獻王昌未至,召文帝。
及即位,尊後爲皇太後,宮曰慈訓。
廢帝即位,後爲太皇太後。
光大二年,後下令黜廢帝爲臨海王,命宣帝嗣立。
太建元年,複爲皇太後。
二年三月丙申,崩于紫極殿,時年六十五。
遺令喪事并從儉約,諸饋奠不用牲牢。
其年四月,群臣上諡曰宣,祔葬萬安陵。
後親屬無在朝者,唯本族兄鈕洽官至中散大夫。
文沈皇後諱妙容,吳興武康人也。
父法深,梁安前中錄事參軍。
後年十歲餘,以梁大同中歸于文帝。
武帝之讨侯景,文帝時在吳興,及後并被收,景平,乃獲免。
武帝踐阼,後爲臨川王妃。
文帝即位,爲皇後。
追贈後父法深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绶,封建城縣侯,諡曰恭。
追贈後母高爲綏安縣君,諡曰定。
廢帝即位,尊後爲皇太後,宮曰安德。
時宣帝與仆射一到仲舉、舍人劉師知等,并受遺輔政。
師知與仲舉恒居禁中,參決衆事,而宣帝爲揚州刺史,與左右三百人,入居
師知忌宣帝權重,矯敕令還東府理州務。
宣帝将出,一毛一喜止帝曰:“今若出外,便受制于人,如曹爽願作富家公不可得也。
”宣帝乃稱疾,召師知留與語,使一毛一喜先入,言之于後。
後曰:“今伯宗年幼,政事并委二郎,此非我意。
”喜又言于廢帝,廢帝曰:“此自師知等所爲,非朕意也。
”喜出報宣帝,帝因囚師知。
自入見後及帝,極陳師知之短。
仍自草敕請畫,以師知付廷尉,其夜于獄賜死。
自是政歸宣帝。
後憂悶,計無所出,乃密賂宦者蔣裕,令誘建安人張安國使據郡反,冀因此圖帝。
安國事發被誅,時後左右近侍頗知其事,後恐連逮一黨一與,并殺之。
宣帝即位,以後爲文皇後。
陳亡入隋,大業初自長安歸于江南,頃之卒。
後兄欽,襲爵建城侯,位尚書左仆射。
欽素無伎能,奉己而已。
卒,諡曰成。
子觀嗣,頗有學識,官至禦史中丞。
廢帝王皇後,琅邪臨沂人也。
天嘉元年,爲皇太子妃。
廢帝即位,立爲皇後。
廢帝爲臨海王,後廢爲妃。
至德中薨。
後生臨海嗣王至澤。
至澤,光大元年爲皇太子,太建元年,襲封臨海嗣王。
陳亡,入長安。
後父固自有傳。
宣柳皇後諱敬言,河東解縣人也。
曾祖世隆,祖恽,父偃,并有傳。
後九歲,幹理家事,有若成一人。
侯景之亂,後與弟盼往江陵,依梁元帝,帝以長城公主故,待遇甚厚,以配宣帝。
承聖二年,後生後主于江陵。
及魏克江陵,宣帝遷于關右,後與後主俱留穰城。
天嘉二年,與後主還朝,後爲安成王妃。
宣帝即位,立爲皇後。
後美姿容,身長七尺二寸,手垂過膝。
初,宣帝居鄉裡,先娶吳興錢氏,及即位,拜貴妃,甚有一寵一。
後傾心下之,每尚方供奉物,其上者皆推于貴妃,而己禦其次焉。
宣帝崩,始興王叔陵爲亂,後主賴後與吳媪救而獲免。
後主即位,尊後爲皇太後,宮曰弘範。
是時新失淮南地,隋師臨江,又國遭大喪,後主患創不能聽政。
其誅叔陵,供大行喪事,邊境防守及百司衆務,雖假後主之敕,實皆決之于後。
後主創愈,乃歸政焉。
後一性一謙謹,未嘗以宗族爲請,雖衣食亦無所分遺。
陳亡,入長安。
隋大業十二年,薨于東都,年八十三。
葬于洛一陽一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