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1 列傳第一 後妃上
關燈
小
中
大
以儉正率下,後恭謹不違。
義熙四年正月甲子,殂于東城,追贈豫章公夫人,還葬丹徒。
帝臨崩,遺诏留葬建邺。
于是備法駕迎梓宮,祔葬初甯陵。
宋初追贈隽金紫光祿大夫,妻高密叔孫氏遷陵永平鄉君。
隽子焘、熹,并自有傳。
武帝張夫人,諱阙,不知何許人也。
生少帝及義興恭長公主惠媛。
永初元年拜夫人。
少帝即位,有司奏上尊号爲皇太後,宮曰永樂。
少帝廢,太後還玺绂,随居吳郡。
文帝元嘉元年,拜營一陽一國太妃,二年薨。
文章胡太後諱道安,淮南人也。
義熙初,武帝所納。
文帝生五年,被譴賜死,葬丹徒。
武帝踐阼,追贈婕妤。
文帝即位,有司奏上尊号曰章皇太後,陵曰熙甯,立廟建邺。
少帝司馬皇後諱茂英,晉恭帝女也。
初封海鹽公主,少帝以公子尚焉。
宋初拜皇太子妃,少帝即位,爲皇後。
元嘉元年,降爲營一陽一王妃,又爲南豐王太妃。
十六年薨。
文元袁皇後諱齊嬀,陳郡一陽一夏人,左光祿大夫湛之庶女也。
母本卑賤,後年至六歲方見舉。
後适文帝,初拜宜都王妃,生子劭、東一陽一獻公主英娥。
上待後恩禮甚笃,袁氏貧薄,後每就上求錢帛以贍之。
上一性一儉,所得不過五三萬、五三十匹。
後潘淑妃有一寵一,一愛一傾後宮,鹹言所求無不得。
後聞之,未知信否,乃因潘求三十萬錢與家,以觀上意,宿昔便得。
因此恚恨稱疾,不複見上,遂憤恚成疾。
元嘉十七年疾笃,上執手流涕,問所欲言。
後視上良久,乃引被覆面,崩于顯一陽一殿。
上甚悼痛之,诏前永嘉太守顔延之爲哀策,文甚麗。
及奏,上自益“撫存悼亡,感今懷昔”八字以緻意焉。
有司奏諡宣皇後,诏諡曰元。
初,後生劭,自詳視之,使馳白帝:“此兒形貌異常,必破國亡家,不可舉。
”便欲殺之。
文帝狼狽至後殿戶外,手掇幔禁之乃止。
後亡後,常有小小靈應。
明帝所生沈美人嘗以非罪見責,應賜死,從後昔所住徽音殿前度。
此殿有五間,自後崩後常閉。
美人至殿前流涕大言曰:“今日無罪就死,先後若有靈當知之。
”殿戶應聲豁然開,職掌者遽白文帝,驚往視之,美人乃得釋。
大明五年,孝武乃诏追後之所生外祖親王夫人爲豫章郡新淦平樂鄉君,又诏趙、蕭、臧光祿、袁敬公、平樂鄉君墓,先未給茔戶,各給蠻戶三以供灑掃。
後公湛之自有傳。
潘淑妃者,本以貌進,始未見賞。
帝好乘羊車經諸房,淑妃每莊飾褰帷以候,并密令左右以鹹水灑地。
帝每至戶,羊辄一舐一地不去。
帝曰:“羊乃爲汝徘徊,況于人乎。
”于此一愛一傾後宮。
孝武昭路太後諱惠男,丹一陽一建康人也。
以色貌選入後宮,生孝武帝,拜爲淑媛。
及年長,無一寵一,常随孝武出蕃。
孝武即位,有司奏奉尊号曰太後,宮曰崇憲。
太後居顯一陽一殿,上于閨房之内禮敬甚寡,有所禦幸,或留止太後房内,故人間鹹有醜聲。
宮掖事秘,亦莫能辨也。
孝建二年,追贈太後父興之散騎常侍,興之妻餘杭縣廣昌鄉君。
大明四年,太後弟子撫軍參軍瓊之上表自陳。
有司承旨,奏贈瓊之父道慶給事中,瓊之及弟休之、茂之并居顯職。
太後頗豫政事,賜與瓊之等财物,家累千金,居處器服與帝子相侔。
大明五年,太後随上巡南豫州,妃主以下并從。
廢帝立,号太皇太後。
明帝踐阼,号崇憲太後。
初,明帝少失所生,爲太後所攝養,撫一愛一甚笃。
及即位,供奉禮儀,不異舊日。
有司奏宜别居外宮,诏欲親奉晨昏,盡歡閨禁,不如所奏。
及聞義嘉難作,太後心幸之,延上飲酒,置毒以進。
侍者引上衣,上寤,起以其卮上壽。
是日太後崩,秘之,喪事如禮。
遷殡東宮,題曰崇憲宮。
又诏述太後恩慈,特齊衰三月,以申追遠。
諡曰昭皇太後,葬孝武陵東南,号曰修甯陵。
先是,晉安王子勳未平,巫者謂宜開昭太後陵,毀去梓宮以厭勝。
修複倉卒,不得如禮。
上一性一忌,慮将來緻災,泰始四年夏,诏有司曰:“崇憲昭太後修甯陵地,大明之世,久所考蔔。
前歲遭諸蕃之難,禮從權宜,未暇營改,而茔隧之所,山原卑陋,可式遵舊典,以禮改創。
”有司奏請“修甯陵玄宮補葺毀壞,權施油殿,暫出梓宮,事畢即窆”。
诏可。
廢帝景和中,又追贈興之侍中、
義熙四年正月甲子,殂于東城,追贈豫章公夫人,還葬丹徒。
帝臨崩,遺诏留葬建邺。
于是備法駕迎梓宮,祔葬初甯陵。
宋初追贈隽金紫光祿大夫,妻高密叔孫氏遷陵永平鄉君。
隽子焘、熹,并自有傳。
武帝張夫人,諱阙,不知何許人也。
生少帝及義興恭長公主惠媛。
永初元年拜夫人。
少帝即位,有司奏上尊号爲皇太後,宮曰永樂。
少帝廢,太後還玺绂,随居吳郡。
文帝元嘉元年,拜營一陽一國太妃,二年薨。
文章胡太後諱道安,淮南人也。
義熙初,武帝所納。
文帝生五年,被譴賜死,葬丹徒。
武帝踐阼,追贈婕妤。
文帝即位,有司奏上尊号曰章皇太後,陵曰熙甯,立廟建邺。
少帝司馬皇後諱茂英,晉恭帝女也。
初封海鹽公主,少帝以公子尚焉。
宋初拜皇太子妃,少帝即位,爲皇後。
元嘉元年,降爲營一陽一王妃,又爲南豐王太妃。
十六年薨。
文元袁皇後諱齊嬀,陳郡一陽一夏人,左光祿大夫湛之庶女也。
母本卑賤,後年至六歲方見舉。
後适文帝,初拜宜都王妃,生子劭、東一陽一獻公主英娥。
上待後恩禮甚笃,袁氏貧薄,後每就上求錢帛以贍之。
上一性一儉,所得不過五三萬、五三十匹。
後潘淑妃有一寵一,一愛一傾後宮,鹹言所求無不得。
後聞之,未知信否,乃因潘求三十萬錢與家,以觀上意,宿昔便得。
因此恚恨稱疾,不複見上,遂憤恚成疾。
元嘉十七年疾笃,上執手流涕,問所欲言。
後視上良久,乃引被覆面,崩于顯一陽一殿。
上甚悼痛之,诏前永嘉太守顔延之爲哀策,文甚麗。
及奏,上自益“撫存悼亡,感今懷昔”八字以緻意焉。
有司奏諡宣皇後,诏諡曰元。
初,後生劭,自詳視之,使馳白帝:“此兒形貌異常,必破國亡家,不可舉。
”便欲殺之。
文帝狼狽至後殿戶外,手掇幔禁之乃止。
後亡後,常有小小靈應。
明帝所生沈美人嘗以非罪見責,應賜死,從後昔所住徽音殿前度。
此殿有五間,自後崩後常閉。
美人至殿前流涕大言曰:“今日無罪就死,先後若有靈當知之。
”殿戶應聲豁然開,職掌者遽白文帝,驚往視之,美人乃得釋。
大明五年,孝武乃诏追後之所生外祖親王夫人爲豫章郡新淦平樂鄉君,又诏趙、蕭、臧光祿、袁敬公、平樂鄉君墓,先未給茔戶,各給蠻戶三以供灑掃。
後公湛之自有傳。
潘淑妃者,本以貌進,始未見賞。
帝好乘羊車經諸房,淑妃每莊飾褰帷以候,并密令左右以鹹水灑地。
帝每至戶,羊辄一舐一地不去。
帝曰:“羊乃爲汝徘徊,況于人乎。
”于此一愛一傾後宮。
孝武昭路太後諱惠男,丹一陽一建康人也。
以色貌選入後宮,生孝武帝,拜爲淑媛。
及年長,無一寵一,常随孝武出蕃。
孝武即位,有司奏奉尊号曰太後,宮曰崇憲。
太後居顯一陽一殿,上于閨房之内禮敬甚寡,有所禦幸,或留止太後房内,故人間鹹有醜聲。
宮掖事秘,亦莫能辨也。
孝建二年,追贈太後父興之散騎常侍,興之妻餘杭縣廣昌鄉君。
大明四年,太後弟子撫軍參軍瓊之上表自陳。
有司承旨,奏贈瓊之父道慶給事中,瓊之及弟休之、茂之并居顯職。
太後頗豫政事,賜與瓊之等财物,家累千金,居處器服與帝子相侔。
大明五年,太後随上巡南豫州,妃主以下并從。
廢帝立,号太皇太後。
明帝踐阼,号崇憲太後。
初,明帝少失所生,爲太後所攝養,撫一愛一甚笃。
及即位,供奉禮儀,不異舊日。
有司奏宜别居外宮,诏欲親奉晨昏,盡歡閨禁,不如所奏。
及聞義嘉難作,太後心幸之,延上飲酒,置毒以進。
侍者引上衣,上寤,起以其卮上壽。
是日太後崩,秘之,喪事如禮。
遷殡東宮,題曰崇憲宮。
又诏述太後恩慈,特齊衰三月,以申追遠。
諡曰昭皇太後,葬孝武陵東南,号曰修甯陵。
先是,晉安王子勳未平,巫者謂宜開昭太後陵,毀去梓宮以厭勝。
修複倉卒,不得如禮。
上一性一忌,慮将來緻災,泰始四年夏,诏有司曰:“崇憲昭太後修甯陵地,大明之世,久所考蔔。
前歲遭諸蕃之難,禮從權宜,未暇營改,而茔隧之所,山原卑陋,可式遵舊典,以禮改創。
”有司奏請“修甯陵玄宮補葺毀壞,權施油殿,暫出梓宮,事畢即窆”。
诏可。
廢帝景和中,又追贈興之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