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1 列傳第一 後妃上

關燈
宋孝穆趙皇後孝懿蕭皇後武敬臧皇後武張夫人文章胡太後少帝司馬皇後文元袁皇後孝武昭路太後明宣沈太後孝武文穆王皇後前廢帝何皇後明恭王皇後後廢帝陳太妃後廢帝江皇後順陳太妃順謝皇後齊宣孝陳皇後高昭劉皇後武穆裴皇後文安王皇後郁林王何妃海陵王王妃明敬劉皇後東昏褚皇後和王皇後 六宮位号,前史代有不同。

     晉武帝采漢魏之制,置貴嫔、夫人、貴人,是爲三夫人,位視三公;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是爲九嫔,位視九卿;其馀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石以下。

    宋武帝省二才人,其馀仍用晉制。

    案貴嫔,魏文帝所制。

    夫人,魏武初建魏國所制。

    貴人,漢光武所制。

    淑妃,魏明帝所制。

    淑媛,魏文帝所制。

    淑儀、修華,晉武帝所制。

    修容,魏文帝所制。

    修儀,魏明帝所制。

    婕妤、容華,前漢舊号。

    充華,晉武帝所制。

    美人,漢光武所制。

    及孝武孝建三年,省夫人;置貴妃,位比相國,進貴嫔比丞相,貴人比三司,以爲三夫人,又置昭儀、昭容、昭華,以代修華、修儀、修容。

    又置中才人、充衣,以爲散位。

    案昭儀,漢元帝所制。

    昭容,孝武所制。

    昭華,魏明帝所制。

    中才人,晉武帝所制。

    充衣,前漢舊制。

     及明帝泰始二年,省淑妃、昭華、中才人、充衣,複置修華、修儀、修容、才人、良人;三年,又省斌人,置貴姬,以備三夫人之數;又置昭華,增淑容、承徽、列榮;以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爲九嫔;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凡五職,亞九嫔;美人、才人、良人三職爲散役。

    其後,帝留心後房,拟百官,備置内職焉。

    及齊高帝建元元年,有司奏置貴嫔、夫人、貴人爲三夫人,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爲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爲散職。

    三年,太子一宮置三内職:良娣比開國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馬都尉。

    及永明元年,有司奏貴妃、淑妃并加金章紫绶;佩于寘玉;淑妃舊拟九棘,以淑爲溫恭之稱,妃爲亞後之名,進同貴妃,以比三司;夫人之号,不殊蕃國;降淑媛以比九卿。

    七年,複置昭容,位在九嫔焉。

     梁武撥亂反正,深鑒奢逸,配德早終,長秋曠位。

    定令制貴妃、貴嫔、貴姬爲三夫人;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爲九嫔;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爲五職;美人、才人、良人爲三職。

    東宮置良娣、保林爲二職。

    及簡文、元帝出自儲蕃,或迫在拘絷,或一逼一于寇亂;且妃并先殂,更不建椒阃。

     陳武光膺天曆,以樸素自居,故後宮員位,其數多阙。

    文帝天嘉之後,诏宮職備員。

    其所制立,無改梁舊。

    編之令文,以爲後法。

    然帝一性一恭儉,而嫔嫱不備,宣帝、後主,無所改作。

    今總綴緝,以立此篇雲。

     宋孝穆趙皇後諱安宗,下邳僮人也。

    父裔,平原太守。

    後以晉穆帝升平四年嫔于孝皇帝,以産武帝,殂于丹徒官舍,葬晉陵丹徒縣東鄉練壁裡雩山。

    宋初追崇号諡,陵曰興甯。

    永初二年,有司奏追贈裔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绶;裔命婦孫氏封豫章郡建昌縣君。

    其年,又追封裔臨賀縣侯。

    裔子倫之自有傳。

    孝懿蕭皇後諱文壽,蘭陵人也。

    父卓字子略,洮一陽一令。

    後爲孝皇帝繼室,生長沙景王道憐、臨川烈武王道規。

    義熙七年,拜豫章公太夫人,武帝爲宋公、宋王,又加太妃、太後之号。

    帝踐阼,尊曰皇太後,居宣訓宮。

    上以恭孝爲行,奉太後素謹,及即大位,春秋已高,每旦朝太後,未嘗失時刻。

    少帝即位,加崇曰太皇太後。

    景平元年,崩于顯一陽一殿,年八十一。

    遺令:“漢世帝後,陵皆異處。

    今可于茔域之内别爲一圹,一遵往式。

    ”乃開别圹,與興甯合墳。

    初,武帝微時,貧約過甚,孝皇之殂,葬禮多阙。

    帝遺旨:“太後百歲後不須祔葬。

    ”至是故稱後遺令雲。

     卓初與趙裔俱贈金紫光祿大夫,又追封封一陽一縣侯。

    妻下邳趙氏封吳郡壽昌縣君。

    卓子源之襲爵,源之見子思話傳。

     武敬臧皇後諱一愛一親,東莞人也。

    祖汪,尚書郎,父隽,郡功曹。

    後适武帝,生會稽宣長公主興弟。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