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9 陳本紀上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岸栅,移度北岸起栅,以絕其汲路。
又堙塞東門故城中諸井。
齊所據城中無水,水一合貿米一升,一升米貿絹一匹,或炒米食之。
達摩謂其衆曰:“頃在北,童謠雲,‘石頭搗兩裆,搗青複搗黃’。
侯景服青,已倒于此,今吾徒衣黃,豈謠言驗邪。
”庚申,達摩遣侯子欽、劉士榮等請和,帝許之。
乃于城外盟約,其将士恣其南北。
辛酉,帝出石頭南門陳兵,送齊人歸北者。
及至,齊人殺之。
壬戌,齊和州長史烏丸遠自南州奔還曆一陽一,江甯令陳嗣、黃門侍郎曹朗據姑孰,不從。
帝命侯安都、徐度等讨平之,聚其首爲京觀。
是月,杜龛以城降。
二年正月癸未,誅龛,其弟翕、從弟北叟、司馬沈孝敦并賜死。
三月戊戌,齊遣水軍儀同蕭軌、庫狄伏連、堯難宗、東方老、侍中裴英起、東廣州刺史獨狐辟惡、洛州刺史李希光并任約、徐嗣徽、王僧愔等衆十萬出栅口,向梁山,帳内蕩主黃叢逆擊,敗之,燒其前軍船艦。
齊頓軍保蕪湖。
五月丙申,齊兵至秣陵故城。
己亥,帝率宗室王侯及朝臣,于大司馬門外白虎阙下,刑牲告天,以齊人背約,發言慷慨,涕泗交流,士卒觀者益奮。
辛醜,齊軍于秣陵故城,跨淮立橋栅,引度兵馬。
癸卯,自方山進及兒塘,遊騎至台,都下震駭。
帝潛以一精一卒三千配沈泰,度江襲齊行台趙彥深于瓜步,獲其舟粟。
六月甲辰,齊兵潛至锺山龍尾。
丁未,進至莫府山。
帝遣錢明領水軍出江乘,要擊齊人糧運,盡獲之。
齊軍大餒,殺馬驢而食之。
壬子,齊軍至玄武湖西北莫府山南,将據北郊壇。
衆軍自覆舟東移,頓郊壇北,與齊人相對。
其夜,大雨震電,暴風拔木,平地水丈馀。
齊軍晝夜坐立泥中,縣鬲以爨,足指皆爛。
而台中及潮溝北,水退路燥,官軍每得番易。
甲寅,少霁。
是時食盡,調市人饋軍,皆是麥屑爲飯,以荷葉裹而分給,間以麥絆,兵士皆困。
會文帝遣送米三千石,鴨千頭,帝即炊米煮鴨,誓申一戰。
士及防身,計糧數脔,人人裹飯,婫以鴨肉。
帝命衆軍蓐食,攻之,齊軍大潰。
執嗣徽及其弟嗣宗,斬之以徇。
虜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裴英起、王僧智等将帥四十六人。
其軍士得竄至江者,縳筏以濟,中江而溺,流一屍一至京口者彌岸。
惟任約、王僧愔獲免。
先是童謠雲:“虜萬夫,入五湖,城南酒家使虜奴。
”自晉、宋以後,經絓在魏境江、淮以北,南人皆謂爲虜,于時以賞俘貿酒者,一人裁得一醉。
丁巳,衆軍出南州,燒賊舟。
己未,斬劉歸義、徐嗣産、傅野豬于建康市。
是日解嚴。
庚申,誅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裴英起等。
太平元年九月壬寅,帝進位丞相、錄尚書事、鎮衛大将軍、揚州牧,進封義興郡公。
庚申,追贈皇考侍中、光祿大夫,封義興郡公,諡曰恭。
十月甲戌,梁帝敕丞相自今問訊,可施别榻,以近扆坐。
二年正月壬寅,诏加帝班劍十人,并前爲三十。
丁未,诏贈皇兄道談南兖州刺史、長城縣公,諡曰昭烈。
皇弟休先侍中、南徐州刺史、武康縣侯,諡曰忠壯。
甲寅,遣兼侍中谒者仆射陸繕策拜長城縣夫人章氏爲義興國夫人。
丁卯,诏贈皇祖侍中、太常卿,諡曰孝。
追封皇祖妣許氏吳郡嘉興縣君,諡曰敬。
皇妣張氏義興國太夫人,諡曰宣。
二月庚午,蕭勃舉兵自廣州度嶺,頓南康,遣其将歐一陽一頠、傅泰及其子孜爲前軍,至豫章,分屯要險,南江州刺史餘孝頃起兵應勃,帝命周文育、侯安都率衆讨平之。
八月甲午,帝進位太傅,加黃钺,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丙申,加前後部羽葆、鼓吹。
是時,湘州刺史王琳擁兵不應命,遣周文育、侯安都率衆讨之。
九月辛醜,梁帝進帝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爲陳公,備九錫之禮,加玺绂,遠遊冠,綠綟绶,位在諸侯王上。
策曰:大哉幹元,資日月以貞觀,至哉坤元,憑山川以載物。
故惟天爲大,陟配者欽明,惟王建國,翼輔者齊聖。
是以文、武之佐,磻溪蘊其玉璜,堯、舜之臣,榮河镂其金闆!況乎體得一之鴻姿,甯一陽一九之危厄,拯橫流于碣石,撲燎火于昆岡,驅馭于韋、彭,跨蹍于齊、晉,神功行而一靡一用,聖道運而無名者乎。
今将授公典策,其敬聽朕命: 日者,昊天不吊,锺亂于我國家,網漏吞舟,強胡内贔,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趾圓顱,萬不遺一。
太清否亢,橋山之痛以深,大寶屯如,平一陽一之禍相繼。
上宰膺運,康救黔黎,鞠旅于溟池之南,揚旌于桂嶺之北,縣三光于已墜,谧四海于群飛,光啓中興,蕩甯上國。
此則公之大造于皇家者也。
既而天未悔禍,夷醜薦臻,南夏崩騰,西京蕩覆。
冢司昏撓,旁引寇雠,既見貶于桐宮,方謀危于漢閣,皇運已殆,何殊贅旒,中國搖然,非徒如線。
公赫然投袂,匡救本朝,複莒齊都,平戎王室。
朕所以還膺寶曆,重履宸居,挹建武之風猷,歌宣王之雅頌。
此又公之再造于皇家者也。
公應務之初,登庸惟始,孫、盧肇釁,越貊爲災,番部阽危,勢将淪殄。
公赤旗所指,祅壘洞一開,白羽才撝,兇徒紛潰。
此又公之功也。
大同之末,邊政不修,李贲狂迷,竊我交、一愛一。
公英暮雅算,電掃風行,馳禦樓船,直跨滄海。
三山獠洞,八角蠻陬,逖矣水寓之鄉,悠哉火山之國,馬援之所不屆,陶璜之所未開,莫不懼我王靈,争朝邊候,歸賝天府,獻狀鴻胪。
此又公之功也。
自寇虜陵江,宮闱幽辱,而番禺連率,本自諸夷,言得其朋,是懷同惡。
公仗此忠誠,乘機剿定,執沛令而釁鼓,平新野而據鞍。
此又公之功也。
世道初艱,方隅多難,公以國盜邊警,知無不爲,恤是同盟,誅其醜類,南土黔黎,重保蘇息。
此又公之功也。
長驅嶺峤,夢想京畿,緣道酋豪,遞爲榛梗,路養渠帥,全據大都,蓄聚逋逃,方謀阻亂。
公龍骧虎步,嘯吒風雲,山一靡一堅城,野無強陣,清祅氛于灨石,滅沴氣于雩都。
此又公之功也。
遷仕兇慝,屯據大臯,乞活類馬騰之軍,流人多杜弢之衆。
公坐揮三略,遙制六奇,義勇同心,貔貅騁力,雷奔電擊,谷靜山空,列郡無犬吠之驚,叢祠罷狐鳴之盜。
此又公之功也。
王師讨虜,次屆淪波,兵乏兼儲,士有饑色。
公回麾彭蠡,積谷巴丘,億庾之詠斯豐,壺漿之甿是衆。
故使三軍勇銳,百戰無前,承此兵糧,遂殄兇逆。
此又公之功也。
盆壘猜攜,用淹戎略。
公志惟同獎,師克在和,屈禮交盟,神隻感咽,故能使舟師并路,遠迩朋心。
此又公之功也。
姑孰襟要,崤、函所憑,寇虜據其關梁,大盜負其扃鐍。
公一校才撝,三雄并奮,左賢右角,沙潰土崩,鄂阪之隘斯開,夷庚之道無塞。
此又公之功也。
義軍大衆,俱集帝京,逆豎兇徒,猶屯皇邑。
公回茲地軸,抗此天羅,曾不崇朝,俾無遺噍。
此又公之功也。
内難初靜,諸侯出關,外郡傳烽,鮮卑犯塞。
公舟師步甲,亘野橫江,殲厥群氐,遂殚封豕。
此又公之功也。
公克黜禍難,劬勞皇室,而孫、甯之一黨一,翻啓狄人,伊、洛之間,鹹爲虜戍,朝闇戎塵,夜喧胡鼓。
公三籌既畫,八陣斯張,裁舉靈鉟,亦一抽一金仆,鹹俘醜類,悉反高墉。
此又公之功也。
任約叛渙,枭聲不悛,戎羯貪婪,狼心無改。
公左甄右落,箕張翼舒,掃是欃一槍一,驅其猃狁,投秦坑而盡沸,噎濉水而不流。
此又公之功也。
一相居中,自折彜鼎,五湖小守,妄懷同惡。
公夙駕兼道,衣制杖戎,玉斧将揮,金钲且戒,祅酋震懾,遽請灰釘。
此又公之功也。
賊龛兇橫,陵虐具區,阻兵安忍,憑災怙亂。
公雖宗居汝、潁,世寓東南,眷言桑梓,公私憤切,戮此大憝
又堙塞東門故城中諸井。
齊所據城中無水,水一合貿米一升,一升米貿絹一匹,或炒米食之。
達摩謂其衆曰:“頃在北,童謠雲,‘石頭搗兩裆,搗青複搗黃’。
侯景服青,已倒于此,今吾徒衣黃,豈謠言驗邪。
”庚申,達摩遣侯子欽、劉士榮等請和,帝許之。
乃于城外盟約,其将士恣其南北。
辛酉,帝出石頭南門陳兵,送齊人歸北者。
及至,齊人殺之。
壬戌,齊和州長史烏丸遠自南州奔還曆一陽一,江甯令陳嗣、黃門侍郎曹朗據姑孰,不從。
帝命侯安都、徐度等讨平之,聚其首爲京觀。
是月,杜龛以城降。
二年正月癸未,誅龛,其弟翕、從弟北叟、司馬沈孝敦并賜死。
三月戊戌,齊遣水軍儀同蕭軌、庫狄伏連、堯難宗、東方老、侍中裴英起、東廣州刺史獨狐辟惡、洛州刺史李希光并任約、徐嗣徽、王僧愔等衆十萬出栅口,向梁山,帳内蕩主黃叢逆擊,敗之,燒其前軍船艦。
齊頓軍保蕪湖。
五月丙申,齊兵至秣陵故城。
己亥,帝率宗室王侯及朝臣,于大司馬門外白虎阙下,刑牲告天,以齊人背約,發言慷慨,涕泗交流,士卒觀者益奮。
辛醜,齊軍于秣陵故城,跨淮立橋栅,引度兵馬。
癸卯,自方山進及兒塘,遊騎至台,都下震駭。
帝潛以一精一卒三千配沈泰,度江襲齊行台趙彥深于瓜步,獲其舟粟。
六月甲辰,齊兵潛至锺山龍尾。
丁未,進至莫府山。
帝遣錢明領水軍出江乘,要擊齊人糧運,盡獲之。
齊軍大餒,殺馬驢而食之。
壬子,齊軍至玄武湖西北莫府山南,将據北郊壇。
衆軍自覆舟東移,頓郊壇北,與齊人相對。
其夜,大雨震電,暴風拔木,平地水丈馀。
齊軍晝夜坐立泥中,縣鬲以爨,足指皆爛。
而台中及潮溝北,水退路燥,官軍每得番易。
甲寅,少霁。
是時食盡,調市人饋軍,皆是麥屑爲飯,以荷葉裹而分給,間以麥絆,兵士皆困。
會文帝遣送米三千石,鴨千頭,帝即炊米煮鴨,誓申一戰。
士及防身,計糧數脔,人人裹飯,婫以鴨肉。
帝命衆軍蓐食,攻之,齊軍大潰。
執嗣徽及其弟嗣宗,斬之以徇。
虜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裴英起、王僧智等将帥四十六人。
其軍士得竄至江者,縳筏以濟,中江而溺,流一屍一至京口者彌岸。
惟任約、王僧愔獲免。
先是童謠雲:“虜萬夫,入五湖,城南酒家使虜奴。
”自晉、宋以後,經絓在魏境江、淮以北,南人皆謂爲虜,于時以賞俘貿酒者,一人裁得一醉。
丁巳,衆軍出南州,燒賊舟。
己未,斬劉歸義、徐嗣産、傅野豬于建康市。
是日解嚴。
庚申,誅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裴英起等。
太平元年九月壬寅,帝進位丞相、錄尚書事、鎮衛大将軍、揚州牧,進封義興郡公。
庚申,追贈皇考侍中、光祿大夫,封義興郡公,諡曰恭。
十月甲戌,梁帝敕丞相自今問訊,可施别榻,以近扆坐。
二年正月壬寅,诏加帝班劍十人,并前爲三十。
丁未,诏贈皇兄道談南兖州刺史、長城縣公,諡曰昭烈。
皇弟休先侍中、南徐州刺史、武康縣侯,諡曰忠壯。
甲寅,遣兼侍中谒者仆射陸繕策拜長城縣夫人章氏爲義興國夫人。
丁卯,诏贈皇祖侍中、太常卿,諡曰孝。
追封皇祖妣許氏吳郡嘉興縣君,諡曰敬。
皇妣張氏義興國太夫人,諡曰宣。
二月庚午,蕭勃舉兵自廣州度嶺,頓南康,遣其将歐一陽一頠、傅泰及其子孜爲前軍,至豫章,分屯要險,南江州刺史餘孝頃起兵應勃,帝命周文育、侯安都率衆讨平之。
八月甲午,帝進位太傅,加黃钺,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丙申,加前後部羽葆、鼓吹。
是時,湘州刺史王琳擁兵不應命,遣周文育、侯安都率衆讨之。
九月辛醜,梁帝進帝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爲陳公,備九錫之禮,加玺绂,遠遊冠,綠綟绶,位在諸侯王上。
策曰:大哉幹元,資日月以貞觀,至哉坤元,憑山川以載物。
故惟天爲大,陟配者欽明,惟王建國,翼輔者齊聖。
是以文、武之佐,磻溪蘊其玉璜,堯、舜之臣,榮河镂其金闆!況乎體得一之鴻姿,甯一陽一九之危厄,拯橫流于碣石,撲燎火于昆岡,驅馭于韋、彭,跨蹍于齊、晉,神功行而一靡一用,聖道運而無名者乎。
今将授公典策,其敬聽朕命: 日者,昊天不吊,锺亂于我國家,網漏吞舟,強胡内贔,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趾圓顱,萬不遺一。
太清否亢,橋山之痛以深,大寶屯如,平一陽一之禍相繼。
上宰膺運,康救黔黎,鞠旅于溟池之南,揚旌于桂嶺之北,縣三光于已墜,谧四海于群飛,光啓中興,蕩甯上國。
此則公之大造于皇家者也。
既而天未悔禍,夷醜薦臻,南夏崩騰,西京蕩覆。
冢司昏撓,旁引寇雠,既見貶于桐宮,方謀危于漢閣,皇運已殆,何殊贅旒,中國搖然,非徒如線。
公赫然投袂,匡救本朝,複莒齊都,平戎王室。
朕所以還膺寶曆,重履宸居,挹建武之風猷,歌宣王之雅頌。
此又公之再造于皇家者也。
公應務之初,登庸惟始,孫、盧肇釁,越貊爲災,番部阽危,勢将淪殄。
公赤旗所指,祅壘洞一開,白羽才撝,兇徒紛潰。
此又公之功也。
大同之末,邊政不修,李贲狂迷,竊我交、一愛一。
公英暮雅算,電掃風行,馳禦樓船,直跨滄海。
三山獠洞,八角蠻陬,逖矣水寓之鄉,悠哉火山之國,馬援之所不屆,陶璜之所未開,莫不懼我王靈,争朝邊候,歸賝天府,獻狀鴻胪。
此又公之功也。
自寇虜陵江,宮闱幽辱,而番禺連率,本自諸夷,言得其朋,是懷同惡。
公仗此忠誠,乘機剿定,執沛令而釁鼓,平新野而據鞍。
此又公之功也。
世道初艱,方隅多難,公以國盜邊警,知無不爲,恤是同盟,誅其醜類,南土黔黎,重保蘇息。
此又公之功也。
長驅嶺峤,夢想京畿,緣道酋豪,遞爲榛梗,路養渠帥,全據大都,蓄聚逋逃,方謀阻亂。
公龍骧虎步,嘯吒風雲,山一靡一堅城,野無強陣,清祅氛于灨石,滅沴氣于雩都。
此又公之功也。
遷仕兇慝,屯據大臯,乞活類馬騰之軍,流人多杜弢之衆。
公坐揮三略,遙制六奇,義勇同心,貔貅騁力,雷奔電擊,谷靜山空,列郡無犬吠之驚,叢祠罷狐鳴之盜。
此又公之功也。
王師讨虜,次屆淪波,兵乏兼儲,士有饑色。
公回麾彭蠡,積谷巴丘,億庾之詠斯豐,壺漿之甿是衆。
故使三軍勇銳,百戰無前,承此兵糧,遂殄兇逆。
此又公之功也。
盆壘猜攜,用淹戎略。
公志惟同獎,師克在和,屈禮交盟,神隻感咽,故能使舟師并路,遠迩朋心。
此又公之功也。
姑孰襟要,崤、函所憑,寇虜據其關梁,大盜負其扃鐍。
公一校才撝,三雄并奮,左賢右角,沙潰土崩,鄂阪之隘斯開,夷庚之道無塞。
此又公之功也。
義軍大衆,俱集帝京,逆豎兇徒,猶屯皇邑。
公回茲地軸,抗此天羅,曾不崇朝,俾無遺噍。
此又公之功也。
内難初靜,諸侯出關,外郡傳烽,鮮卑犯塞。
公舟師步甲,亘野橫江,殲厥群氐,遂殚封豕。
此又公之功也。
公克黜禍難,劬勞皇室,而孫、甯之一黨一,翻啓狄人,伊、洛之間,鹹爲虜戍,朝闇戎塵,夜喧胡鼓。
公三籌既畫,八陣斯張,裁舉靈鉟,亦一抽一金仆,鹹俘醜類,悉反高墉。
此又公之功也。
任約叛渙,枭聲不悛,戎羯貪婪,狼心無改。
公左甄右落,箕張翼舒,掃是欃一槍一,驅其猃狁,投秦坑而盡沸,噎濉水而不流。
此又公之功也。
一相居中,自折彜鼎,五湖小守,妄懷同惡。
公夙駕兼道,衣制杖戎,玉斧将揮,金钲且戒,祅酋震懾,遽請灰釘。
此又公之功也。
賊龛兇橫,陵虐具區,阻兵安忍,憑災怙亂。
公雖宗居汝、潁,世寓東南,眷言桑梓,公私憤切,戮此大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