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8 梁本紀下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司。
丙辰,若邪村人斬張彪,傳首建邺,赦東揚州。
甲子,以東土經杜龛、張彪之亂,遣大使巡省。
是月,齊人來聘,使侍中王廓報聘。
三月壬午,班下遠近,并雜用今古錢。
戊戌,齊将蕭軌出栅口,向梁山,陳霸先大敗之。
夏四月壬申,侯安都輕兵襲齊行台司馬恭于曆一陽一,大破之。
五月癸未,太傅建安公蕭明薨。
庚寅,齊軍水步入丹一陽一縣,内外纂嚴。
六月壬子,齊軍至玄武湖西北。
乙卯,陳霸先大破齊軍。
戊午,大赦。
辛酉,解嚴。
秋七月丙子,司空陳霸先進位司徒。
丁亥,以開府儀同三司侯瑱爲司空。
八月己酉,太保鄱一陽一王循薨。
九月壬寅,大赦,改元。
司徒陳霸先進位丞相、錄尚書事,改封義興郡公。
加中權将軍王沖開府儀同三司,以吏部尚書王通爲尚書右仆射。
冬十月乙亥,魏相安定公薨。
十一月,起雲龍、神武門。
十二月壬申,進太尉蕭勃爲太保。
甲午,封前壽昌令劉叡爲汝一陰一王,前鎮西法曹行參軍蕭沇爲巴陵王,奉宋、齊二代後。
庚子,魏恭帝遜位于周。
二年春正月壬寅,诏求魯國孔氏族爲奉聖侯,并繕廟堂,供備祀典。
又诏諸州各置中正。
舊放舉選,不得辄承單狀序官,皆須中正押上,然後量授。
其選中正,每求耆德該悉,以他官領之。
以開府儀同三司王琳爲司空,以尚書右仆射王通爲左仆射。
二月庚午,遣領軍将軍徐度入東關。
太保、廣州刺史蕭勃舉兵反,诏平西将軍周文育、平南将軍侯安都等南讨。
戊子,徐度至合肥,燒齊船舶三千艘。
癸巳,周文育軍于巴山,獲蕭勃僞帥歐一陽一頠。
三月甲寅,德州刺史陳法武、前衡州刺史譚遠于始興攻殺蕭勃。
夏四月癸酉,曲赦江、廣、衡三州,并督内爲賊所拘一逼一者。
己卯,鑄四柱錢,一當二十。
齊遣使通和。
壬辰,改四柱錢,一當十。
丙申,複閉細錢。
五月乙巳,平西将軍周文育進号鎮南将軍,平南将軍侯安都進号鎮北将軍,并開府儀同三司。
戊辰,馀孝頃遣使詣丞相府求降。
秋八月,加丞相陳霸先殊禮。
九月,周冢宰宇文護殺闵帝。
丞相陳霸先改授相國,封陳國公。
冬十月戊辰,進陳國公爵爲王。
辛未,帝遜位于陳。
陳受命,奉帝爲江一陰一王,薨于外邸,時年十六,追諡敬皇帝。
論曰:帝王之位,天下之重職,文武之道,守國所常遵。
其于行用,義均水火,相資則可,專任成亂。
觀夫有梁諸帝,皆一之而已。
簡文文明之姿,禀乎天授,粵自支庶,入居明兩,經國之算,其道弗聞。
宮體所傳,且變朝野,雖主虛号,何救滅亡。
元帝居勢勝之地,啓中興之業,既雪雠恥,且應天人。
而内積猜忍,外崇矯飾,攀号之節,忍酷于踰年;定省之制,申情于木偶。
竟而雍州引寇,釁起河東之戮,益部親尋,事習邵陵之窘。
悖辭屈于僧辯,殘虐極于圓正,不義不昵,若斯之甚。
而複謀無經遠,心勞志大,近舍宗國,遠迫強鄰,外弛藩籬,内崇講肆,卒于溘至戕隕,方追始皇之迹,雖複文籍滿腹,何救社廟之墟。
曆觀書契以來,蓋亦廢興代有,未見三葉遘湣,頓若蕭宗之酷。
敬皇以此沖年,當斯頹運,将不高揖,其可得乎。
初,武帝末年,都下用錢,每百皆除其九,謂爲九佰,竟而有侯景之亂。
及江陵将覆,每百複除六文,稱爲六佰。
識者以爲九者一陽一九,六者百六,蓋符曆數,非人事也。
善乎鄭文貞公論之曰:高祖固天攸縱,聰明稽古,道亞生知,學爲博物,允文允武,多藝多才。
爰自諸生,有不羁之度,屬昏兇肆虐,天倫及禍,糾合義旅,将雪家冤。
曰纣可伐,不期而會,龍躍樊、漢,電擊湘、郢。
翦離德如振槁,取獨夫如拾遺,其雄才大略,固無得而稱矣。
既縣白旗之首,方應皇天之眷,布德施惠,悅近來遠。
開蕩蕩之王道,革一靡一靡一之商俗。
大修文教,盛飾禮容,鼓扇玄風,闡揚儒業。
介胄仁義,折沖尊俎,聲振寰宇,澤流遐裔,幹戈載戢,凡數十年,濟濟焉,洋洋焉,魏、晉以來,未有若斯之盛也。
然不能息末敦本,斲雕爲樸,慕名好事,崇尚浮華,抑揚孔、墨,流連釋、老。
或終夜不寝,或日旰不食,非弘道以利物,惟飾智以驚愚。
且心未遺榮,虛廁蒼頭之伍,高談脫屣,終戀黃屋之尊。
夫人之大欲,在乎飲食男一女,至于軒冕殿堂,非有切身之急。
高祖屏除嗜欲,眷戀軒冕,得其所難,而滞于所易,可謂神有所不達,智有所不通矣。
逮夫一精一華稍竭,鳳德已衰,惑于聽受,權在一奸一佞,儲後百辟,莫能盡言。
險躁之心,暮年逾甚,見利而動,愎谏違蔔。
開門揖盜,棄好即雠,釁起蕭牆,禍成戎、羯,身殒非命,災被億兆。
衣冠斃鋒镝之下,老幼粉戎馬之足,瞻彼黍離,痛深周廟;永言麥秀,悲甚殷墟。
自古以安爲危,既成而敗,颠覆之速,書契所未聞也。
易曰:“天之所助者順,人之所助者信。
”高祖之遇斯屯剝,不得其死,蓋動而之險,不由信順,失天人之助,其能免于此乎。
太宗敏叡過人,神采秀發,多聞博達,富贍詞藻。
然文豔用寡,華而不實,體窮一婬一麗,義罕疏通,哀思之音,遂移風俗,以此而貞萬國,異乎周誦、漢莊矣。
我生不辰,載離多難,桀逆構扇,巨猾滔天,始同牖裡之拘,終類望夷之禍,悠悠蒼昊,其可問哉。
昔國步初屯,兵纏魏阙,群後釋位,投袂勤王。
元帝以磐石之宗,受分陝之任,屬君親之難,居連率之長,不能撫劍嘗膽,枕戈泣血,躬先士卒,緻命前驅。
遂乃擁衆逡巡,内懷觖望,坐觀國變,以爲身幸。
不急莽、卓之誅,先行昆弟之戮。
又沈猜忍酷,多行無禮,騁智辯以飾非,肆忿戾以害物,爪牙重将,心膂謀臣,或顧眄以就拘囚,或一言而及葅醢,朝之君子,相顧懔然。
自謂安若泰山,算無遺策,怵于邪說,即安荊楚。
雖元惡克翦,社稷未甯,而西鄰責言,禍敗旋及,斯乃上靈降鑒,此焉假手,天道人事,其可誣乎。
其笃志藝文,采浮華而棄忠信,戎昭果毅,先骨肉而後寇雠。
口誦六經,心通百氏,有仲尼之學,有公旦之才,适足以益其驕矜,增其禍患,何補金陵之覆沒,何救江陵之滅亡哉!敬帝遭家不造,紹茲屯運,征伐有所自出,政刑不由于己。
時無伊、霍之輔,焉得不爲高讓欤。
丙辰,若邪村人斬張彪,傳首建邺,赦東揚州。
甲子,以東土經杜龛、張彪之亂,遣大使巡省。
是月,齊人來聘,使侍中王廓報聘。
三月壬午,班下遠近,并雜用今古錢。
戊戌,齊将蕭軌出栅口,向梁山,陳霸先大敗之。
夏四月壬申,侯安都輕兵襲齊行台司馬恭于曆一陽一,大破之。
五月癸未,太傅建安公蕭明薨。
庚寅,齊軍水步入丹一陽一縣,内外纂嚴。
六月壬子,齊軍至玄武湖西北。
乙卯,陳霸先大破齊軍。
戊午,大赦。
辛酉,解嚴。
秋七月丙子,司空陳霸先進位司徒。
丁亥,以開府儀同三司侯瑱爲司空。
八月己酉,太保鄱一陽一王循薨。
九月壬寅,大赦,改元。
司徒陳霸先進位丞相、錄尚書事,改封義興郡公。
加中權将軍王沖開府儀同三司,以吏部尚書王通爲尚書右仆射。
冬十月乙亥,魏相安定公薨。
十一月,起雲龍、神武門。
十二月壬申,進太尉蕭勃爲太保。
甲午,封前壽昌令劉叡爲汝一陰一王,前鎮西法曹行參軍蕭沇爲巴陵王,奉宋、齊二代後。
庚子,魏恭帝遜位于周。
二年春正月壬寅,诏求魯國孔氏族爲奉聖侯,并繕廟堂,供備祀典。
又诏諸州各置中正。
舊放舉選,不得辄承單狀序官,皆須中正押上,然後量授。
其選中正,每求耆德該悉,以他官領之。
以開府儀同三司王琳爲司空,以尚書右仆射王通爲左仆射。
二月庚午,遣領軍将軍徐度入東關。
太保、廣州刺史蕭勃舉兵反,诏平西将軍周文育、平南将軍侯安都等南讨。
戊子,徐度至合肥,燒齊船舶三千艘。
癸巳,周文育軍于巴山,獲蕭勃僞帥歐一陽一頠。
三月甲寅,德州刺史陳法武、前衡州刺史譚遠于始興攻殺蕭勃。
夏四月癸酉,曲赦江、廣、衡三州,并督内爲賊所拘一逼一者。
己卯,鑄四柱錢,一當二十。
齊遣使通和。
壬辰,改四柱錢,一當十。
丙申,複閉細錢。
五月乙巳,平西将軍周文育進号鎮南将軍,平南将軍侯安都進号鎮北将軍,并開府儀同三司。
戊辰,馀孝頃遣使詣丞相府求降。
秋八月,加丞相陳霸先殊禮。
九月,周冢宰宇文護殺闵帝。
丞相陳霸先改授相國,封陳國公。
冬十月戊辰,進陳國公爵爲王。
辛未,帝遜位于陳。
陳受命,奉帝爲江一陰一王,薨于外邸,時年十六,追諡敬皇帝。
論曰:帝王之位,天下之重職,文武之道,守國所常遵。
其于行用,義均水火,相資則可,專任成亂。
觀夫有梁諸帝,皆一之而已。
簡文文明之姿,禀乎天授,粵自支庶,入居明兩,經國之算,其道弗聞。
宮體所傳,且變朝野,雖主虛号,何救滅亡。
元帝居勢勝之地,啓中興之業,既雪雠恥,且應天人。
而内積猜忍,外崇矯飾,攀号之節,忍酷于踰年;定省之制,申情于木偶。
竟而雍州引寇,釁起河東之戮,益部親尋,事習邵陵之窘。
悖辭屈于僧辯,殘虐極于圓正,不義不昵,若斯之甚。
而複謀無經遠,心勞志大,近舍宗國,遠迫強鄰,外弛藩籬,内崇講肆,卒于溘至戕隕,方追始皇之迹,雖複文籍滿腹,何救社廟之墟。
曆觀書契以來,蓋亦廢興代有,未見三葉遘湣,頓若蕭宗之酷。
敬皇以此沖年,當斯頹運,将不高揖,其可得乎。
初,武帝末年,都下用錢,每百皆除其九,謂爲九佰,竟而有侯景之亂。
及江陵将覆,每百複除六文,稱爲六佰。
識者以爲九者一陽一九,六者百六,蓋符曆數,非人事也。
善乎鄭文貞公論之曰:高祖固天攸縱,聰明稽古,道亞生知,學爲博物,允文允武,多藝多才。
爰自諸生,有不羁之度,屬昏兇肆虐,天倫及禍,糾合義旅,将雪家冤。
曰纣可伐,不期而會,龍躍樊、漢,電擊湘、郢。
翦離德如振槁,取獨夫如拾遺,其雄才大略,固無得而稱矣。
既縣白旗之首,方應皇天之眷,布德施惠,悅近來遠。
開蕩蕩之王道,革一靡一靡一之商俗。
大修文教,盛飾禮容,鼓扇玄風,闡揚儒業。
介胄仁義,折沖尊俎,聲振寰宇,澤流遐裔,幹戈載戢,凡數十年,濟濟焉,洋洋焉,魏、晉以來,未有若斯之盛也。
然不能息末敦本,斲雕爲樸,慕名好事,崇尚浮華,抑揚孔、墨,流連釋、老。
或終夜不寝,或日旰不食,非弘道以利物,惟飾智以驚愚。
且心未遺榮,虛廁蒼頭之伍,高談脫屣,終戀黃屋之尊。
夫人之大欲,在乎飲食男一女,至于軒冕殿堂,非有切身之急。
高祖屏除嗜欲,眷戀軒冕,得其所難,而滞于所易,可謂神有所不達,智有所不通矣。
逮夫一精一華稍竭,鳳德已衰,惑于聽受,權在一奸一佞,儲後百辟,莫能盡言。
險躁之心,暮年逾甚,見利而動,愎谏違蔔。
開門揖盜,棄好即雠,釁起蕭牆,禍成戎、羯,身殒非命,災被億兆。
衣冠斃鋒镝之下,老幼粉戎馬之足,瞻彼黍離,痛深周廟;永言麥秀,悲甚殷墟。
自古以安爲危,既成而敗,颠覆之速,書契所未聞也。
易曰:“天之所助者順,人之所助者信。
”高祖之遇斯屯剝,不得其死,蓋動而之險,不由信順,失天人之助,其能免于此乎。
太宗敏叡過人,神采秀發,多聞博達,富贍詞藻。
然文豔用寡,華而不實,體窮一婬一麗,義罕疏通,哀思之音,遂移風俗,以此而貞萬國,異乎周誦、漢莊矣。
我生不辰,載離多難,桀逆構扇,巨猾滔天,始同牖裡之拘,終類望夷之禍,悠悠蒼昊,其可問哉。
昔國步初屯,兵纏魏阙,群後釋位,投袂勤王。
元帝以磐石之宗,受分陝之任,屬君親之難,居連率之長,不能撫劍嘗膽,枕戈泣血,躬先士卒,緻命前驅。
遂乃擁衆逡巡,内懷觖望,坐觀國變,以爲身幸。
不急莽、卓之誅,先行昆弟之戮。
又沈猜忍酷,多行無禮,騁智辯以飾非,肆忿戾以害物,爪牙重将,心膂謀臣,或顧眄以就拘囚,或一言而及葅醢,朝之君子,相顧懔然。
自謂安若泰山,算無遺策,怵于邪說,即安荊楚。
雖元惡克翦,社稷未甯,而西鄰責言,禍敗旋及,斯乃上靈降鑒,此焉假手,天道人事,其可誣乎。
其笃志藝文,采浮華而棄忠信,戎昭果毅,先骨肉而後寇雠。
口誦六經,心通百氏,有仲尼之學,有公旦之才,适足以益其驕矜,增其禍患,何補金陵之覆沒,何救江陵之滅亡哉!敬帝遭家不造,紹茲屯運,征伐有所自出,政刑不由于己。
時無伊、霍之輔,焉得不爲高讓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