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7 梁本紀中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普通元年春正月乙亥朔,大赦,改元。
丙子,日有蝕之。
己卯,以司徒臨川王宏爲太尉、揚州刺史,以金紫光祿大夫王份爲尚書左仆射。
庚子,扶南、高麗等國并遣使朝貢。
二月癸醜,以高麗王嗣子安爲甯東将軍、高麗王。
三月,滑國遣使朝貢。
夏四月,河南國遣使朝貢。
秋七月己卯,江、淮、海并溢。
九月乙亥,有星晨見東方,光爛如火。
是歲,魏正光元年。
二年春正月辛巳,祀南郊,诏置孤獨園以恤孤幼。
戊子,大赦。
二月辛醜,祀明堂。
三月庚寅,大雪,平地三尺。
夏四月乙卯,改作南北郊。
丙辰,诏曰:“平秩東作,義不在南,前代因襲,有乖禮制。
可于震方,具茲千畝。
”于是徙藉田于東郊外十五裡。
五月己卯,琬琰殿火,延燒後宮屋三千間。
閏月丁巳,诏自今可停賀瑞。
六月丁卯,義州刺史文僧明以州歸魏。
秋七月丁酉,假大匠卿斐邃節,督衆軍侵魏。
甲寅,魏荊州刺史桓叔興帥衆降。
八月丁亥,始平郡石鼓村地自開成井,方六尺六寸,深三十二丈。
冬十一月,百濟、新羅國各遣使朝貢。
十二月戊辰,以鎮東大将軍百濟王餘隆爲甯東大将軍。
三年春正月庚子,以吳郡太守王暕爲尚書左仆射。
庚戌,都下地震。
三月乙卯,巴陵王蕭屏薨。
夏四月丁卯,汝一陰一王劉端薨。
五月壬辰朔,日有蝕之,既。
癸巳,大赦。
诏公卿百僚各上封事,連率郡國舉賢良、方正、直言之士。
秋八月甲子,婆利、白題國各遣使朝貢。
冬十一月甲午,開府儀同三司始興王憺薨。
四年春正月辛卯,祀南郊,大赦。
辛亥,祀明堂。
二月乙亥,耕藉田,孝弟力田賜爵一級,豫耕之司,克日勞酒。
冬十月庚午,以中衛将軍袁昂爲尚書令,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
十一月癸未朔,日有蝕之。
甲辰,尚書左仆射王暕卒。
十二月戊午,用給事中王子雲議,始鑄鐵錢。
狼牙修國遣使朝貢。
五年夏六月乙酉,龍鬥于曲阿王陂,因西行至建陵城,所經樹木倒折,開地數十丈。
庚子,以員外散騎常侍元樹爲平北将軍、北青兖二州刺史,率衆侵魏。
六年春正月辛亥,祀南郊,大赦。
庚申,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彭城來降。
自去歲以來,北侵諸軍,所在克獲。
甲戌,以元法僧爲司空,封始安郡王。
二月辛巳,改封法僧爲宋王。
三月丙午,賜新附人長複除,诖誤罪失,一無所問。
夏五月己酉,修宿預堰,又修曹公堰于濟一陰一。
壬子,遣中護軍夏侯亶督壽一陽一諸軍侵魏。
六月庚辰,豫章王綜奔魏,魏複據彭城。
秋七月壬戌,大赦。
冬十二月壬辰,都下地震。
是歲,魏孝昌元年。
七年春正月辛醜朔,赦死罪以下。
夏四月乙酉,太尉臨川王宏薨。
南州津改置校尉,增加奉秩。
诏在位群臣,各舉所知,凡是清吏,鹹使薦聞。
秋九月己酉,荊州刺史鄱一陽一王恢薨。
冬十一月庚辰,丁斌嫔薨,大赦。
是歲,河南、高麗、林邑、滑國并遣使朝貢。
大通元年春正月乙醜,以尚書右仆射徐勉爲尚書仆射。
诏百官奉祿,自今可長給見錢。
辛未,祀南郊。
诏流亡者聽複宅業,蠲役五年,尤貧家勿收今年三調,孝弟力田賜爵一級。
是月,司州刺史夏侯夔進軍三關,所至皆克。
初,帝創同泰寺,至是開大通門以對寺之南門,取反語以協同泰。
自是晨夕講義,多由此門。
三月辛未,幸寺舍身。
甲戌還宮,大赦,改元大通,以符寺及門名。
夏五月丙寅,成景隽克魏臨潼、竹邑。
冬十月庚戌,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以渦一陽一内屬。
甲寅,曲赦東豫州。
十一月丁卯,以中護軍蕭藻爲都督侵魏,鎮于渦一陽一。
是歲,林邑、師子、高麗等國各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乙酉,蠕蠕國遣使朝貢。
二月,築寒山堰。
癸醜,魏孝明皇帝崩。
夏四月戊戌,魏尒朱榮推奉孝莊帝。
庚子,榮殺幼主及太後胡氏。
辛醜,魏郢州刺史元願達以義一陽一降,封願達爲樂平王。
是時魏大亂,其北海王颢、臨淮王彧、汝南王悅并來奔。
北青州刺史元隽、南荊州刺史李志皆以地降。
冬十月丁亥,以魏北海王颢主魏,遣東宮直閣将軍陳慶之衛送還北。
魏豫州刺史鄧獻以地降。
是歲,魏武泰元年,尋改爲建義,又改曰永安。
中大通元年春正月辛酉,祀南郊,大赦,賜孝悌力田爵一級。
辛巳,祀明堂。
夏四月癸巳,陳慶之攻拔魏梁城,進屠考城,禽魏濟一陰一王晖業。
五月癸酉,進克虎牢,魏孝莊帝出居河北。
乙亥,元颢入京師,僭号建武。
六月壬午,以永興公主疾笃故,大赦,公主志也。
是月,都下疫甚,帝于重雲殿爲百姓設救苦齋,以身爲禱。
閏月,護軍将軍南康王績薨。
己卯,魏将尒朱榮攻殺元颢,京師反正。
秋九月辛巳,朱雀航華表災。
癸巳,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
上釋禦服,披法衣,行清淨大舍,以便省爲房,素一床一瓦器,乘小車,私人執役。
甲午,升講堂法坐,爲四部大
丙子,日有蝕之。
己卯,以司徒臨川王宏爲太尉、揚州刺史,以金紫光祿大夫王份爲
庚子,扶南、高麗等國并遣使朝貢。
二月癸醜,以高麗王嗣子安爲甯東将軍、高麗王。
三月,滑國遣使朝貢。
夏四月,河南國遣使朝貢。
秋七月己卯,江、淮、海并溢。
九月乙亥,有星晨見東方,光爛如火。
是歲,魏正光元年。
二年春正月辛巳,祀南郊,诏置孤獨園以恤孤幼。
戊子,大赦。
二月辛醜,祀明堂。
三月庚寅,大雪,平地三尺。
夏四月乙卯,改作南北郊。
丙辰,诏曰:“平秩東作,義不在南,前代因襲,有乖禮制。
可于震方,具茲千畝。
”于是徙藉田于東郊外十五裡。
五月己卯,琬琰殿火,延燒後宮屋三千間。
閏月丁巳,诏自今可停賀瑞。
六月丁卯,義州刺史文僧明以州歸魏。
秋七月丁酉,假大匠卿斐邃節,督衆軍侵魏。
甲寅,魏荊州刺史桓叔興帥衆降。
八月丁亥,始平郡石鼓村地自開成井,方六尺六寸,深三十二丈。
冬十一月,百濟、新羅國各遣使朝貢。
十二月戊辰,以鎮東大将軍百濟王餘隆爲甯東大将軍。
三年春正月庚子,以吳郡太守王暕爲尚書左仆射。
庚戌,都下地震。
三月乙卯,巴陵王蕭屏薨。
夏四月丁卯,汝一陰一王劉端薨。
五月壬辰朔,日有蝕之,既。
癸巳,大赦。
诏公卿百僚各上封事,連率郡國舉賢良、方正、直言之士。
秋八月甲子,婆利、白題國各遣使朝貢。
冬十一月甲午,開府儀同三司始興王憺薨。
四年春正月辛卯,祀南郊,大赦。
辛亥,祀明堂。
二月乙亥,耕藉田,孝弟力田賜爵一級,豫耕之司,克日勞酒。
冬十月庚午,以中衛将軍袁昂爲尚書令,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
十一月癸未朔,日有蝕之。
甲辰,尚書左仆射王暕卒。
十二月戊午,用給事中王子雲議,始鑄鐵錢。
狼牙修國遣使朝貢。
五年夏六月乙酉,龍鬥于曲阿王陂,因西行至建陵城,所經樹木倒折,開地數十丈。
庚子,以員外散騎常侍元樹爲平北将軍、北青兖二州刺史,率衆侵魏。
六年春正月辛亥,祀南郊,大赦。
庚申,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彭城來降。
自去歲以來,北侵諸軍,所在克獲。
甲戌,以元法僧爲司空,封始安郡王。
二月辛巳,改封法僧爲宋王。
三月丙午,賜新附人長複除,诖誤罪失,一無所問。
夏五月己酉,修宿預堰,又修曹公堰于濟一陰一。
壬子,遣中護軍夏侯亶督壽一陽一諸軍侵魏。
六月庚辰,豫章王綜奔魏,魏複據彭城。
秋七月壬戌,大赦。
冬十二月壬辰,都下地震。
是歲,魏孝昌元年。
七年春正月辛醜朔,赦死罪以下。
夏四月乙酉,太尉臨川王宏薨。
南州津改置校尉,增加奉秩。
诏在位群臣,各舉所知,凡是清吏,鹹使薦聞。
秋九月己酉,荊州刺史鄱一陽一王恢薨。
冬十一月庚辰,丁斌嫔薨,大赦。
是歲,河南、高麗、林邑、滑國并遣使朝貢。
大通元年春正月乙醜,以尚書右仆射徐勉爲尚書仆射。
诏百官奉祿,自今可長給見錢。
辛未,祀南郊。
诏流亡者聽複宅業,蠲役五年,尤貧家勿收今年三調,孝弟力田賜爵一級。
是月,司州刺史夏侯夔進軍三關,所至皆克。
初,帝創同泰寺,至是開大通門以對寺之南門,取反語以協同泰。
自是晨夕講義,多由此門。
三月辛未,幸寺舍身。
甲戌還宮,大赦,改元大通,以符寺及門名。
夏五月丙寅,成景隽克魏臨潼、竹邑。
冬十月庚戌,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以渦一陽一内屬。
甲寅,曲赦東豫州。
十一月丁卯,以中護軍蕭藻爲都督侵魏,鎮于渦一陽一。
是歲,林邑、師子、高麗等國各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乙酉,蠕蠕國遣使朝貢。
二月,築寒山堰。
癸醜,魏孝明皇帝崩。
夏四月戊戌,魏尒朱榮推奉孝莊帝。
庚子,榮殺幼主及太後胡氏。
辛醜,魏郢州刺史元願達以義一陽一降,封願達爲樂平王。
是時魏大亂,其北海王颢、臨淮王彧、汝南王悅并來奔。
北青州刺史元隽、南荊州刺史李志皆以地降。
冬十月丁亥,以魏北海王颢主魏,遣東宮直閣将軍陳慶之衛送還北。
魏豫州刺史鄧獻以地降。
是歲,魏武泰元年,尋改爲建義,又改曰永安。
中大通元年春正月辛酉,祀南郊,大赦,賜孝悌力田爵一級。
辛巳,祀明堂。
夏四月癸巳,陳慶之攻拔魏梁城,進屠考城,禽魏濟一陰一王晖業。
五月癸酉,進克虎牢,魏孝莊帝出居河北。
乙亥,元颢入京師,僭号建武。
六月壬午,以永興公主疾笃故,大赦,公主志也。
是月,都下疫甚,帝于重雲殿爲百姓設救苦齋,以身爲禱。
閏月,護軍将軍南康王績薨。
己卯,魏将尒朱榮攻殺元颢,京師反正。
秋九月辛巳,朱雀航華表災。
癸巳,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
上釋禦服,披法衣,行清淨大舍,以便省爲房,素一床一瓦器,乘小車,私人執役。
甲午,升講堂法坐,爲四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