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4 齊本紀上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發采,遺風馀烈,光被無垠。
漢、魏因循,不敢失墜,爰逮有晉,亦遵前典。
昔我祖宗英叡,旁格幽明,末葉不造,仍世多故。
惟王聖哲欽明,榮鏡區宇,仁育群生,義征不譓,聲化遠洎,荒服無虞,殊類同規,華戎一族。
是以五色來儀于軒庭,九穗含芳于郊牧。
象緯昭徹,布新之符已顯,圖谶彪煥,受終之義既彰,靈隻乃眷,兆庶引領。
朕聞至道深微,惟人是弘,天命無常,惟德是與。
所以仰鑒玄情,俯察群議,敬禅神器,授帝位于爾躬。
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于戲!王其允執厥中,儀刑前式,以副率土之欣望。
命司裘而谒蒼昊,奏雲門而升圓丘,時膺大禮,永保洪業,豈不盛欤!并命玺書,遣兼太保、司空褚彥回,兼太尉、守尚書令王僧虔奉皇帝玺绶,受終之禮,一依唐、虞故事。
高帝固讓,宋朝王公以下陳留王粲等,詣門陳請,帝猶未許。
齊世子卿士以下固請;兼太史令、将作匠陳文建奏符瑞,因言漢自建武至建安二十五年,一百九十六年而禅魏;魏自黃初至鹹熙二年,四十六年而禅晉;晉自泰始至元熙二年,一百五十六年而禅宋;宋自永初元年至升明三年,凡六十年;鹹以六終六受,六,亢位也。
驗往揆今,若斯昭着,敢以職任,備陳管一穴一,伏願順天時,膺符瑞。
二朝百辟又固請。
尚書右仆射王儉奏:“被宋诏遜位,臣等參議,宜克日受禅。
”高帝乃許焉。
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皇帝即位于南郊,柴燎告天曰: 皇帝臣道成,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後帝: 夫肇自生靈,樹以司牧,所以闡極立則,開元創物,肆茲大道。
天下惟公,命不于常。
昔在虞、夏,受終上代,粵自漢、魏,揖讓中葉,鹹煥諸方策,載在典谟。
水德既微,仍世多故,實賴道成匡救之功,以弘濟乎厥艱。
大造颠墜,再構區宇,誕惟天人,罔弗和會。
乃仰協歸運,景屬與能,用集大命于茲。
辭德匪嗣,至于累仍,而群公卿士,庶尹禦事,爰及黎獻,暨乎百蠻,佥曰皇天眷命,不可以固違,人神無統,不可以曠主。
畏天之威,敢不祗順鴻曆。
敬簡元辰,虔奉皇符,升壇受禅,告類上帝,以答人衷,式敷萬國。
惟明靈是飨。
禮畢,備大駕,幸建康宮,臨太極前殿。
大赦,改元。
賜人爵二級,文武位二等,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谷人五斛。
逋租宿責勿收。
犯鄉論清議、贓汙一婬一盜者,一皆蕩滌,洗除先注,與之更始。
長徒敕系者,特加原遣。
亡官失爵,禁锢奪勞,一依舊典。
封宋帝爲汝一陰一王,築宮于丹一陽一故縣,行宋正朔,車旗服色,一如晉、宋故事,上書不爲表,答表不稱诏。
宋諸王皆降爲公,郡公主爲縣君,縣公主爲鄉君。
诏降宋南康郡公爲縣公,華容公爲侯,萍鄉侯爲伯,減戶有差,以奉劉穆之、王弘、何無忌之祀。
追尊皇考曰宣皇帝,皇妣曰孝皇後,陵曰永安。
妃曰昭皇後,陵曰泰安。
诏劫賊馀口沒在台府者,悉原赦。
諸負釁流徙者,皆聽還本土。
戊戌,以荊州刺史嶷爲尚書令、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斷四方上慶禮。
己亥,诏二宮諸王,悉不得營立屯邸,封略山湖。
乃停太官池禦稅。
庚子,诏宋帝後藩王諸陵,量置守衛。
五月丙午,以河南王吐谷渾拾寅爲骠騎大将軍。
诏宋氏第秩,量所廢置。
有司奏留襄一陽一郡公張敬兒等六十二人,除廣興郡公沈昙亮等一百二十二人。
改元嘉曆爲建元曆,祖以正月卯,臘以十二月未。
丁未,诏曰:“設募取将,縣賞購士,蓋出權宜,自今可斷衆募。
”乙卯,河南國遣使朝貢。
丙辰,诏遣兼散騎常侍十二人,巡行四方。
己未,汝一陰一王殂,齊志也,追諡爲宋順帝。
辛酉,誅一陰一安公劉燮等。
六月乙亥,诏宋末以來,枯骸毀榇,宣下埋藏。
庚辰,備法駕,奉七廟主于太廟。
甲申,立齊太子赜爲皇太子。
斷諸州郡禮慶,降死罪以下刑,并申前赦恩百日。
立皇子嶷爲豫章王,映爲臨川王,晃爲長沙王,晔爲武陵王,暠爲安成王,锵爲鄱一陽一王,铄爲桂一陽一王,鑒爲廣興王,皇孫長懋爲南郡王。
乙酉,葬宋順帝于遂甯陵。
秋七月丁未,曲赦交州部内。
丁巳,诏南蘭陵桑梓本鄉,長蠲租布;武進王業所基,給複十年。
八月癸巳,省陳留國。
丁巳,立皇子鈞爲衡一陽一王。
九月辛醜,诏以二吳、義興三郡遭水,減今年田租。
乙巳,複置南蠻校尉官。
丙午,加司空褚彥回尚書令。
冬十月丙子,立彭城劉胤爲汝一陰一王,奉宋後。
己卯,享太廟。
辛巳,汝一陰一王太妃王氏薨,追贈宋恭皇後。
己醜,荊州天井湖出綿,人用與常綿不異。
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大赦。
以司空褚彥回爲司徒,以尚書右仆射王儉爲左仆射。
辛醜,祀南郊。
二月丁卯,魏軍攻壽一陽一,豫州刺史垣崇祖破走之。
癸巳,遣大使巡慰淮、肥、徐、豫邊人尤貧遘難者。
三月,百濟國遣使朝貢,以其王牟都爲鎮東大将軍。
夏四月丙寅,進高麗王樂一浪一公高琏号骠騎大将軍。
五月,立六門都牆。
秋九月甲午朔,日有蝕之。
丙子,蠕蠕國遣使朝貢。
冬十二月戊戌,以司空褚彥回爲司徒。
壬子,以骠騎豫章王嶷爲司空。
三年春正月壬戌朔,诏王公卿士薦谠言。
丙子,立皇子鋒爲江夏王。
二月癸醜,罷南蠻校尉官。
夏四月辛亥,始制東宮臣僚用下官禮敬聞喜公子良等。
六月壬子,大赦。
秋七月己未朔,日有蝕之。
九月辛未,蠕蠕國王遣使欲俱攻魏,獻師子皮褲褶。
烏程令吳郡顧昌玄,坐父法秀宋泰始中北征死亡,一屍一骸不反,而昌玄宴樂嬉遊,與常人無異。
有司請加以清議。
丙戌,置會稽山一陰一縣獄丞。
冬十月戊子,以河南王世子吐谷渾度易侯爲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十二月丁亥,高麗國遣使朝貢。
命散騎常侍虞炎等十二人巡行諸州郡,觀省風俗。
四年春二月乙未,上不豫。
庚戌,诏原都下囚系有差,免元年以前逋責。
三月庚申,召司徒褚彥回、左仆射王儉受顧托。
壬戌,皇帝崩于臨光殿,年五十六。
群臣上諡曰高皇帝,廟号太祖。
梓宮于東府前渚升龍舟。
四月丙午,葬于武進泰安陵,于龍舟卒哭,内外反吉。
上少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深沈靜默,常有四海之心。
博學,善屬文,工草隸書,弈棋第二品。
雖經綸夷險,不廢素業。
及即位後,身不禦一精一細之物,主衣中有玉介導,以長侈奢之源,命打破之。
凡異物皆令随例毀棄。
後宮器物欄檻,以銅爲飾者,皆改用鐵。
内殿施黃紗帳,宮人着紫皮履。
華蓋除金華爪,用鐵回釘。
每曰:“使我臨天下十年,當使黃金與土同價。
”欲以身率下,移風易俗。
一性一寬,嘗與直合将軍周覆、給事中褚思莊共棋,累局不倦,覆乃抑上手,不許易行。
其弘厚如此。
所着文,诏中書侍郎江淹撰次之。
又诏東觀學士撰史林三十篇,魏文帝皇覽之流也。
始帝年十七時,嘗夢乘青龍上天,西行逐日。
帝舊茔在武進彭山,岡阜相屬,數百裡不絕,其上常有五色雲,又有龍出焉。
上時已貴矣,宋明帝甚惡之,遣善占墓者高靈文往墓所占相。
靈文先給事太祖,還,詭答曰:“不過出方伯耳。
”密白太祖曰:“貴不可言。
”明帝意猶不已,遣人踐藉,以左道厭之。
上後于所樹華表柱忽龍鳴,震響山谷。
明帝寝疾,爲身後之慮,多翦功臣,上亦見疑,每雲:“蕭道成有不臣相。
”時鎮淮一陰一,每懷憂懼,忽見神人謂上曰:“無所憂,子孫當昌盛。
”泰始三年,宋明帝遣前淮南太守孫奉伯往淮一陰一監元會。
奉伯舊與帝款,是行也,帝與奉伯同室卧,奉伯夢上乘龍上天,于下捉龍腳,不得。
及覺,叙夢,因謂曰:“兖州當大庇生靈,而弟不得與也。
”奉伯竟卒于宋世。
又參軍崔靈建夢天謂己:“蕭道成是我第十九子,我去年已使授其天子位。
”考自三皇、五帝以降,受命之次,至帝爲十九也。
及爲領軍,望氣者陳安寶見
漢、魏因循,不敢失墜,爰逮有晉,亦遵前典。
昔我祖宗英叡,旁格幽明,末葉不造,仍世多故。
惟王聖哲欽明,榮鏡區宇,仁育群生,義征不譓,聲化遠洎,荒服無虞,殊類同規,華戎一族。
是以五色來儀于軒庭,九穗含芳于郊牧。
象緯昭徹,布新之符已顯,圖谶彪煥,受終之義既彰,靈隻乃眷,兆庶引領。
朕聞至道深微,惟人是弘,天命無常,惟德是與。
所以仰鑒玄情,俯察群議,敬禅神器,授帝位于爾躬。
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于戲!王其允執厥中,儀刑前式,以副率土之欣望。
命司裘而谒蒼昊,奏雲門而升圓丘,時膺大禮,永保洪業,豈不盛欤!并命玺書,遣兼太保、司空褚彥回,兼太尉、守尚書令王僧虔奉皇帝玺绶,受終之禮,一依唐、虞故事。
高帝固讓,宋朝王公以下陳留王粲等,詣門陳請,帝猶未許。
齊世子卿士以下固請;兼太史令、将作匠陳文建奏符瑞,因言漢自建武至建安二十五年,一百九十六年而禅魏;魏自黃初至鹹熙二年,四十六年而禅晉;晉自泰始至元熙二年,一百五十六年而禅宋;宋自永初元年至升明三年,凡六十年;鹹以六終六受,六,亢位也。
驗往揆今,若斯昭着,敢以職任,備陳管一穴一,伏願順天時,膺符瑞。
二朝百辟又固請。
尚書右仆射王儉奏:“被宋诏遜位,臣等參議,宜克日受禅。
”高帝乃許焉。
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皇帝即位于南郊,柴燎告天曰: 皇帝臣道成,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後帝: 夫肇自生靈,樹以司牧,所以闡極立則,開元創物,肆茲大道。
天下惟公,命不于常。
昔在虞、夏,受終上代,粵自漢、魏,揖讓中葉,鹹煥諸方策,載在典谟。
水德既微,仍世多故,實賴道成匡救之功,以弘濟乎厥艱。
大造颠墜,再構區宇,誕惟天人,罔弗和會。
乃仰協歸運,景屬與能,用集大命于茲。
辭德匪嗣,至于累仍,而群公卿士,庶尹禦事,爰及黎獻,暨乎百蠻,佥曰皇天眷命,不可以固違,人神無統,不可以曠主。
畏天之威,敢不祗順鴻曆。
敬簡元辰,虔奉皇符,升壇受禅,告類上帝,以答人衷,式敷萬國。
惟明靈是飨。
禮畢,備大駕,幸建康宮,臨太極前殿。
大赦,改元。
賜人爵二級,文武位二等,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谷人五斛。
逋租宿責勿收。
犯鄉論清議、贓汙一婬一盜者,一皆蕩滌,洗除先注,與之更始。
長徒敕系者,特加原遣。
亡官失爵,禁锢奪勞,一依舊典。
封宋帝爲汝一陰一王,築宮于丹一陽一故縣,行宋正朔,車旗服色,一如晉、宋故事,上書不爲表,答表不稱诏。
宋諸王皆降爲公,郡公主爲縣君,縣公主爲鄉君。
诏降宋南康郡公爲縣公,華容公爲侯,萍鄉侯爲伯,減戶有差,以奉劉穆之、王弘、何無忌之祀。
追尊皇考曰宣皇帝,皇妣曰孝皇後,陵曰永安。
妃曰昭皇後,陵曰泰安。
诏劫賊馀口沒在台府者,悉原赦。
諸負釁流徙者,皆聽還本土。
戊戌,以荊州刺史嶷爲尚書令、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斷四方上慶禮。
己亥,诏二宮諸王,悉不得營立屯邸,封略山湖。
乃停太官池禦稅。
庚子,诏宋帝後藩王諸陵,量置守衛。
五月丙午,以河南王吐谷渾拾寅爲骠騎大将軍。
诏宋氏第秩,量所廢置。
有司奏留襄一陽一郡公張敬兒等六十二人,除廣興郡公沈昙亮等一百二十二人。
改元嘉曆爲建元曆,祖以正月卯,臘以十二月未。
丁未,诏曰:“設募取将,縣賞購士,蓋出權宜,自今可斷衆募。
”乙卯,河南國遣使朝貢。
丙辰,诏遣兼散騎常侍十二人,巡行四方。
己未,汝一陰一王殂,齊志也,追諡爲宋順帝。
辛酉,誅一陰一安公劉燮等。
六月乙亥,诏宋末以來,枯骸毀榇,宣下埋藏。
庚辰,備法駕,奉七廟主于太廟。
甲申,立齊太子赜爲皇太子。
斷諸州郡禮慶,降死罪以下刑,并申前赦恩百日。
立皇子嶷爲豫章王,映爲臨川王,晃爲長沙王,晔爲武陵王,暠爲安成王,锵爲鄱一陽一王,铄爲桂一陽一王,鑒爲廣興王,皇孫長懋爲南郡王。
乙酉,葬宋順帝于遂甯陵。
秋七月丁未,曲赦交州部内。
丁巳,诏南蘭陵桑梓本鄉,長蠲租布;武進王業所基,給複十年。
八月癸巳,省陳留國。
丁巳,立皇子鈞爲衡一陽一王。
九月辛醜,诏以二吳、義興三郡遭水,減今年田租。
乙巳,複置南蠻校尉官。
丙午,加司空褚彥回尚書令。
冬十月丙子,立彭城劉胤爲汝一陰一王,奉宋後。
己卯,享太廟。
辛巳,汝一陰一王太妃王氏薨,追贈宋恭皇後。
己醜,荊州天井湖出綿,人用與常綿不異。
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大赦。
以司空褚彥回爲司徒,以尚書右仆射王儉爲左仆射。
辛醜,祀南郊。
二月丁卯,魏軍攻壽一陽一,豫州刺史垣崇祖破走之。
癸巳,遣大使巡慰淮、肥、徐、豫邊人尤貧遘難者。
三月,百濟國遣使朝貢,以其王牟都爲鎮東大将軍。
夏四月丙寅,進高麗王樂一浪一公高琏号骠騎大将軍。
五月,立六門都牆。
秋九月甲午朔,日有蝕之。
丙子,蠕蠕國遣使朝貢。
冬十二月戊戌,以司空褚彥回爲司徒。
壬子,以骠騎豫章王嶷爲司空。
三年春正月壬戌朔,诏王公卿士薦谠言。
丙子,立皇子鋒爲江夏王。
二月癸醜,罷南蠻校尉官。
夏四月辛亥,始制東宮臣僚用下官禮敬聞喜公子良等。
六月壬子,大赦。
秋七月己未朔,日有蝕之。
九月辛未,蠕蠕國王遣使欲俱攻魏,獻師子皮褲褶。
烏程令吳郡顧昌玄,坐父法秀宋泰始中北征死亡,一屍一骸不反,而昌玄宴樂嬉遊,與常人無異。
有司請加以清議。
丙戌,置會稽山一陰一縣獄丞。
冬十月戊子,以河南王世子吐谷渾度易侯爲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十二月丁亥,高麗國遣使朝貢。
命散騎常侍虞炎等十二人巡行諸州郡,觀省風俗。
四年春二月乙未,上不豫。
庚戌,诏原都下囚系有差,免元年以前逋責。
三月庚申,召司徒褚彥回、左仆射王儉受顧托。
壬戌,皇帝崩于臨光殿,年五十六。
群臣上諡曰高皇帝,廟号太祖。
梓宮于東府前渚升龍舟。
四月丙午,葬于武進泰安陵,于龍舟卒哭,内外反吉。
上少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深沈靜默,常有四海之心。
博學,善屬文,工草隸書,弈棋第二品。
雖經綸夷險,不廢素業。
及即位後,身不禦一精一細之物,主衣中有玉介導,以長侈奢之源,命打破之。
凡異物皆令随例毀棄。
後宮器物欄檻,以銅爲飾者,皆改用鐵。
内殿施黃紗帳,宮人着紫皮履。
華蓋除金華爪,用鐵回釘。
每曰:“使我臨天下十年,當使黃金與土同價。
”欲以身率下,移風易俗。
一性一寬,嘗與直合将軍周覆、給事中褚思莊共棋,累局不倦,覆乃抑上手,不許易行。
其弘厚如此。
所着文,诏中書侍郎江淹撰次之。
又诏東觀學士撰史林三十篇,魏文帝皇覽之流也。
始帝年十七時,嘗夢乘青龍上天,西行逐日。
帝舊茔在武進彭山,岡阜相屬,數百裡不絕,其上常有五色雲,又有龍出焉。
上時已貴矣,宋明帝甚惡之,遣善占墓者高靈文往墓所占相。
靈文先給事太祖,還,詭答曰:“不過出方伯耳。
”密白太祖曰:“貴不可言。
”明帝意猶不已,遣人踐藉,以左道厭之。
上後于所樹華表柱忽龍鳴,震響山谷。
明帝寝疾,爲身後之慮,多翦功臣,上亦見疑,每雲:“蕭道成有不臣相。
”時鎮淮一陰一,每懷憂懼,忽見神人謂上曰:“無所憂,子孫當昌盛。
”泰始三年,宋明帝遣前淮南太守孫奉伯往淮一陰一監元會。
奉伯舊與帝款,是行也,帝與奉伯同室卧,奉伯夢上乘龍上天,于下捉龍腳,不得。
及覺,叙夢,因謂曰:“兖州當大庇生靈,而弟不得與也。
”奉伯竟卒于宋世。
又參軍崔靈建夢天謂己:“蕭道成是我第十九子,我去年已使授其天子位。
”考自三皇、五帝以降,受命之次,至帝爲十九也。
及爲領軍,望氣者陳安寶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