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3 宋本紀下第三

關燈
敢追,但整部伍,别在一處瞻望而已。

    凡諸鄙事,過目則能,鍛銀、裁衣、作帽,莫不一精一絕。

    未嘗吹箎,執管便韻。

    天一性一好殺,一日無事,辄慘慘不樂。

    内外憂惶,夕不及旦。

    領軍将軍蕭道成與直合将軍王敬則謀之。

    七月戊子,帝微行出北湖,單馬先走,羽儀不及,左右張五兒馬墜湖,帝怒,自馳騎刺馬,屠割之。

    與左右作羌胡伎爲樂。

    又于蠻岡賭跳,因乘露車,無複鹵簿,往青園尼寺。

    晚至新安寺偷狗,就昙度道人煮之飲酒。

    楊玉夫常得意,忽然見憎,遇辄切齒,曰:“明日當殺小子,取拔肺。

    ”是夜七夕,令玉夫伺織女度,報己,因與内人穿針訖,大醉,卧于仁壽殿東阿氈幄中。

    帝出入無禁,王敬則先結玉夫、陳奉伯、楊萬年等合二十五人,其夕玉夫候帝眠熟,至乙夜,與萬年同入氈幄内,取千牛刀殺之。

     順皇帝,諱準,字仲谟,小字知觀,明帝第三子也。

    泰始五年七月癸醜生。

    七年,封安成王。

    帝姿貌端華,眉目如畫,見者以爲神人。

    廢帝即位,加揚州刺史。

    元徽二年,加都督揚、南豫二州諸軍事。

    四年,進号骠騎大将軍。

    及廢帝殒,蕭道成奉太後令迎王入居朝堂。

     升明元年秋七月壬辰,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徽五年爲升明元年。

    甲午,蕭道成出鎮東城,輔政。

    荊州刺史沈攸之進号車騎大将軍,蕭道成司空、錄尚書事。

    以袁粲爲中書監、司徒,以褚彥回爲衛将軍,劉彥節爲尚書令,加中軍将軍。

    辛醜,以王僧虔爲尚書仆射。

    癸卯,車駕谒太廟。

     八月癸亥,司徒袁粲鎮石頭。

    戊辰,崇拜帝所生陳昭華爲皇太妃。

    庚午,以蕭道成爲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如故。

     九月己酉,廬陵王暠薨。

     十二月丁巳,荊州刺史沈攸之舉兵,不從執政。

    丁卯,蕭道成入守朝堂,侍中蕭嶷鎮東府。

    戊辰,中外纂嚴。

    壬申,司徒袁粲據石頭,謀誅道成,不果,旋見覆滅。

    乙亥,以王僧虔爲左仆射,王延之爲右仆射。

    吳郡太守劉遐據郡不從執政,令張瑰攻斬之。

     閏月辛巳,屯騎校尉王宜興貳于執政,見誅。

    癸巳,沈攸之攻郢城,前軍長史柳世隆碧守。

    己亥,中外戒嚴,假蕭道成黃钺。

    乙巳,道成出頓新亭。

     是歲,魏太和元年。

     二年春正月丁卯,沈攸之敗,己巳,華容縣人斬攸之首送之。

    辛未,雍州刺史張敬兒克江陵,荊州平。

    丙子,解嚴。

    以柳世隆爲尚書右仆射。

    蕭道成旋鎮東府。

     二月庚辰,以王僧虔爲尚書令,王延之爲左仆射。

    癸未,蕭道成加授太尉,以褚彥回爲中書監、司空。

    丙戌,撫軍将軍、揚州刺史晉熙王燮進号中軍将軍。

     三月己酉朔,日有蝕之。

     夏四月,南兖州刺史黃回貳于執政,賜死。

     五月戊午,以倭國王武爲安東大将軍。

     六月丁酉,以輔國将軍楊文弘爲北秦州刺史,封武都王。

     秋九月乙巳朔,日有蝕之。

    丙午,加太尉蕭道成黃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揚州牧,賜殊禮。

    以揚州刺史晉熙王燮爲司徒。

     冬十月壬寅,立皇後謝氏。

     十一月,立故武昌太守劉琨息頒爲南豐縣王。

    癸亥,誅臨澧侯劉晃。

    甲子,改封南一陽一王翽爲随郡王。

     十二月丙戌,皇後見于太廟。

     三年春正月辛亥,領軍将軍蕭赜加尚書右仆射,進号中軍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二月丙子,南豫州刺史邵陵王友薨。

    丙申,地震建一陽一門。

     三月癸卯朔,日有蝕之。

    甲辰,加蕭道成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爲齊公,備九錫之禮。

    庚戌,誅臨川王綽。

     夏四月壬申,進齊公蕭道成爵爲王。

    壬午,安西将軍武陵王贊薨。

    辛卯,帝禅位于齊。

    壬辰,遜于東邸。

    是日,王敬則以兵陳于殿庭,帝猶居内,聞之,逃于佛蓋下。

    太後懼,自帥Yan豎索,扶幸闆輿。

    黃門或促之,帝怒,一抽一刀投之,中項而殒。

    帝既出,宮人行哭,俱遷。

    備羽儀,乘畫輪車,出東掖門。

    封帝爲汝一陰一王,居丹徒宮,齊兵衛之。

    建元元年五月己未,帝聞外有馳馬者,懼亂作;監人殺王而以疾赴,齊人德之,賞之以邑。

    六月乙酉,葬于遂甯陵,諡曰順帝。

    宋之王侯無少長皆幽死矣。

    論曰:文帝負扆南面,實有人君之美,經國之義雖弘,而隆家之道不足。

    彭城照不窺古,本無卓爾之資,徒見昆弟之義深,未識君臣之禮異。

    以此家情,行之國道,主忌而猶犯,恩離而未悟。

    緻以陵一逼一之愆,遂成滅親之禍。

    開端樹隙,垂之後人。

    明帝因猜忍之情,據已行之典,翦落洪枝,願不待慮。

    既而本根莫庇,幼主孤立,下無磐石之托,上有累一卵一之危。

    方複藏玺懷绂,魚服忘反,危冠短制,匹馬孤征,以至覆亡,理固然矣。

    神器以勢弱傾移,靈命随樂推回改。

    斯蓋履霜有漸,夫豈一夕,何止區區汝一陰一揖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