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3 宋本紀下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四年春正月丙辰朔,雨草于宮。
乙亥,零陵王司馬勖薨。
二月乙巳,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王玄谟薨。
三月,交州人李長仁據州叛。
祅賊攻廣州,殺刺史羊希,龍骧将軍陳伯紹讨平之。
夏四月丙申,改封東海王褘爲廬江王,山一陽一王休佑爲晉平王。
秋九月戊辰,诏定黥刖之制。
有司奏:“自今凡劫竊執官仗、拒戰邏司、攻剽亭寺及傷害吏人,并監司将吏自爲劫,皆不限人數,悉依舊制斬刑。
若遇赦,黥及兩頰‘劫’字,斷去兩腳筋,徙付交、梁、甯州。
五人以下止相一逼一奪者,亦依黥作‘劫’字,斷去兩腳筋,徙付遠州。
若遇赦,原斷徒猶黥面,依舊補冶士。
家口應及坐,悉依舊結谪。
”及上崩,其例乃寝。
庚午,上備法駕幸東宮。
冬十月癸酉朔,日有蝕之,發諸州兵北伐。
五年春正月癸亥,親耕藉田。
乙醜,魏克青州,執刺史沈文秀以歸。
二月丙申,以廬江王褘爲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
夏六月辛未,立晉平王休佑子宣曜爲南平王。
秋七月壬戌,改輔國将軍爲輔師将軍。
九月甲寅,立長沙王纂子延之爲始平王。
冬十月丁卯朔,日有蝕之。
十一月丁未,魏人來聘。
十二月庚申,分荊、益之五郡置三巴校尉。
六年春正月乙亥,初制間二年一祭南郊,間一年一祭明堂。
夏四月癸亥,立皇子燮爲晉熙王。
六月癸卯,以王景文爲尚書左仆射、揚州刺史,以袁粲爲右仆射。
己未,改臨賀郡爲臨慶郡。
秋七月丙戌,臨慶王智井薨。
九月戊寅,立總明觀,征學士以充之。
置東觀祭酒、訪舉各一人,舉士二十人,分爲儒、道、文、史、一陰一陽一五部學,言一陰一陽一者遂無其人。
冬十月辛卯,立皇子贊爲武陵王。
十二月癸巳,以邊難未息,制父母隔在異域者,悉使婚宦。
七年春正月甲戌,置散騎奏舉郎。
二月癸醜,征西将軍、荊州刺史巴陵王休若進号征西大将軍,及征南大将軍、江州刺史桂一陽一王休範并開府儀同三司。
甲寅,南徐州刺史晉平王休佑薨。
三月辛酉,魏人來聘。
夏五月戊午,鸩司徒建安王休仁。
庚午,以袁粲爲尚書令,褚彥回爲右仆射。
丙戌,追免晉平王休佑爲庶人。
秋七月丁巳,罷散騎奏舉郎。
乙醜,江州刺史巴陵王休若賜死。
八月戊子,以皇子跻繼江夏文獻王義恭。
庚寅,帝疾間。
戊戌,立皇子準爲安成王。
是歲,魏孝文帝延興元年。
泰豫元年春正月甲寅朔,上以疾未痊,故改元。
丁巳,巨人迹見西池冰上。
夏四月己亥,上疾大漸。
加江州刺史桂一陽一王休範位司空,以劉勉爲尚書右仆射,蔡興宗爲征西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郢州刺史沈攸之進号安西将軍。
袁粲、褚彥回、劉勉、蔡興宗、沈攸之入合被顧命。
是日,上崩于景福殿,時年三十四。
五月戊寅,葬臨沂縣莫府山高甯陵。
帝好讀書,一愛一文義,在藩時撰江左以來文章志,又續衛瓘所注論語二卷。
及即大位,舊臣才學之士多蒙引進。
末年好鬼神,多忌諱,言語文書有禍敗兇喪疑似之言應回避者,犯即加戮。
改“騧”馬字爲“馬”邊“瓜”,以“騧”字似“禍”故也。
嘗以南苑借張永,雲:“且給三百年,期盡包請。
”宣一陽一門謂之白門,上以白門不祥,諱之。
尚書右丞江谧嘗誤犯,上變色曰:“白汝家門!”路太後停一屍一漆一床一移出東宮,上幸宮見之,怒,免中庶子,以之坐死者數十人。
内外常慮犯觸,人不自保。
移一床一修壁,先祭土神,使文士爲祝策,如大祭飨。
阮佃夫、楊運長、王道隆皆擅威權,言爲诏敕,郡守令長一缺十除,内外混然,官以賄命,王、阮家富于公室。
中書舍人胡母颢專權,奏無不可。
時人語曰:“禾絹閉眼諾,胡母大張橐。
”“禾絹”謂上也。
及泰始、泰豫之際,左右失旨,往往有刳剒斷截,禁中懔懔若踐刀劍。
夜夢豫章太守劉愔反,遣就郡殺之。
軍旅不息,府藏空虛,内外百官并斷祿奉。
在朝造官者皆市井傭販之子。
而又令小黃門于殿内埋錢以爲私藏。
以蜜漬鱁鮧,一食數升,噉臘肉常至二百脔。
奢費過度,每所造制,必爲正禦三十,副禦、次副又各三十。
須一物,辄造九十枚。
天下一騷一然,民不堪命。
宋氏之業,自此衰矣。
後廢帝諱昱,字德融,明帝長子也。
大明七年正月辛醜,生于衛尉府。
帝母陳氏,李道兒妾,明帝納之,故人呼帝爲李氏子,帝亦自稱李将軍。
明帝諸子在孕,皆以周易筮之,即以所得卦爲小字,故帝小字慧震。
泰始二年,立爲皇太子
乙亥,零陵王司馬勖薨。
二月乙巳,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王玄谟薨。
三月,交州人李長仁據州叛。
祅賊攻廣州,殺刺史羊希,龍骧将軍陳伯紹讨平之。
夏四月丙申,改封東海王褘爲廬江王,山一陽一王休佑爲晉平王。
秋九月戊辰,诏定黥刖之制。
有司奏:“自今凡劫竊執官仗、拒戰邏司、攻剽亭寺及傷害吏人,并監司将吏自爲劫,皆不限人數,悉依舊制斬刑。
若遇赦,黥及兩頰‘劫’字,斷去兩腳筋,徙付交、梁、甯州。
五人以下止相一逼一奪者,亦依黥作‘劫’字,斷去兩腳筋,徙付遠州。
若遇赦,原斷徒猶黥面,依舊補冶士。
家口應及坐,悉依舊結谪。
”及上崩,其例乃寝。
庚午,上備法駕幸東宮。
冬十月癸酉朔,日有蝕之,發諸州兵北伐。
五年春正月癸亥,親耕藉田。
乙醜,魏克青州,執刺史沈文秀以歸。
二月丙申,以廬江王褘爲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
夏六月辛未,立晉平王休佑子宣曜爲南平王。
秋七月壬戌,改輔國将軍爲輔師将軍。
九月甲寅,立長沙王纂子延之爲始平王。
冬十月丁卯朔,日有蝕之。
十一月丁未,魏人來聘。
十二月庚申,分荊、益之五郡置三巴校尉。
六年春正月乙亥,初制間二年一祭南郊,間一年一祭明堂。
夏四月癸亥,立皇子燮爲晉熙王。
六月癸卯,以王景文爲尚書左仆射、揚州刺史,以袁粲爲右仆射。
己未,改臨賀郡爲臨慶郡。
秋七月丙戌,臨慶王智井薨。
九月戊寅,立總明觀,征學士以充之。
置東觀祭酒、訪舉各一人,舉士二十人,分爲儒、道、文、史、一陰一陽一五部學,言一陰一陽一者遂無其人。
冬十月辛卯,立皇子贊爲武陵王。
十二月癸巳,以邊難未息,制父母隔在異域者,悉使婚宦。
七年春正月甲戌,置散騎奏舉郎。
二月癸醜,征西将軍、荊州刺史巴陵王休若進号征西大将軍,及征南大将軍、江州刺史桂一陽一王休範并開府儀同三司。
甲寅,南徐州刺史晉平王休佑薨。
三月辛酉,魏人來聘。
夏五月戊午,鸩司徒建安王休仁。
庚午,以袁粲爲尚書令,褚彥回爲右仆射。
丙戌,追免晉平王休佑爲庶人。
秋七月丁巳,罷散騎奏舉郎。
乙醜,江州刺史巴陵王休若賜死。
八月戊子,以皇子跻繼江夏文獻王義恭。
庚寅,帝疾間。
戊戌,立皇子準爲安成王。
是歲,魏孝文帝延興元年。
泰豫元年春正月甲寅朔,上以疾未痊,故改元。
丁巳,巨人迹見西池冰上。
夏四月己亥,上疾大漸。
加江州刺史桂一陽一王休範位司空,以劉勉爲尚書右仆射,蔡興宗爲征西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郢州刺史沈攸之進号安西将軍。
袁粲、褚彥回、劉勉、蔡興宗、沈攸之入合被顧命。
是日,上崩于景福殿,時年三十四。
五月戊寅,葬臨沂縣莫府山高甯陵。
帝好讀書,一愛一文義,在藩時撰江左以來文章志,又續衛瓘所注
及即大位,舊臣才學之士多蒙引進。
末年好鬼神,多忌諱,言語文書有禍敗兇喪疑似之言應回避者,犯即加戮。
改“騧”馬字爲“馬”邊“瓜”,以“騧”字似“禍”故也。
嘗以南苑借張永,雲:“且給三百年,期盡包請。
”宣一陽一門謂之白門,上以白門不祥,諱之。
尚書右丞江谧嘗誤犯,上變色曰:“白汝家門!”路太後停一屍一漆一床一移出東宮,上幸宮見之,怒,免中庶子,以之坐死者數十人。
内外常慮犯觸,人不自保。
移一床一修壁,先祭土神,使文士爲祝策,如大祭飨。
阮佃夫、楊運長、王道隆皆擅威權,言爲诏敕,郡守令長一缺十除,内外混然,官以賄命,王、阮家富于公室。
中書舍人胡母颢專權,奏無不可。
時人語曰:“禾絹閉眼諾,胡母大張橐。
”“禾絹”謂上也。
及泰始、泰豫之際,左右失旨,往往有刳剒斷截,禁中懔懔若踐刀劍。
夜夢豫章太守劉愔反,遣就郡殺之。
軍旅不息,府藏空虛,内外百官并斷祿奉。
在朝造官者皆市井傭販之子。
而又令小黃門于殿内埋錢以爲私藏。
以蜜漬鱁鮧,一食數升,噉臘肉常至二百脔。
奢費過度,每所造制,必爲正禦三十,副禦、次副又各三十。
須一物,辄造九十枚。
天下一騷一然,民不堪命。
宋氏之業,自此衰矣。
後廢帝諱昱,字德融,明帝長子也。
大明七年正月辛醜,生于衛尉府。
帝母陳氏,李道兒妾,明帝納之,故人呼帝爲李氏子,帝亦自稱李将軍。
明帝諸子在孕,皆以周易筮之,即以所得卦爲小字,故帝小字慧震。
泰始二年,立爲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