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3 宋本紀下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太宗明皇帝諱彧,字休景,小字榮期,文帝第十一子也。
元嘉十六年十月生。
二十五年,封淮一陽一王,二十九年改封湘東王。
孝武踐阼,累遷鎮軍将軍、雍州刺史。
是歲入朝,時廢帝疑畏諸父,以上付廷尉,明日将加禍害,上乃與腹心阮佃夫、李道兒等密謀。
時廢帝左右直合将軍宗越、譚金、童太一等是夜并外宿,佃夫、道兒因結壽寂之等,十一月二十九日,弑廢帝于後堂。
建安王休仁便稱臣,奉引升西堂,登禦坐。
事出倉卒,上失履,跣,猶着烏紗帽,休仁呼主衣以白紗代之。
未即位,凡衆事悉稱令書。
己未,司徒豫章王子尚、山一陰一公主并賜死,宗越、譚金、童太一伏誅。
十二月庚申朔,令書以東海王褘爲中書監、太尉,以晉安王子勳爲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癸亥,以建安王休仁爲司徒、尚書令、揚州刺史。
乙醜,改封安陸王子綏爲江夏王。
泰始元年即大明九年也,魏和平六年。
冬十二月丙寅,皇帝即位于太極前殿,大赦,改元。
辛未,改封臨賀王子産爲南平王,晉熙王子輿爲廬陵王。
壬申,以王景文爲尚書仆射。
乙亥,追尊所生沈婕妤曰宣皇太後。
戊寅,改太皇太後爲崇憲皇太後,立皇後王氏。
罷二铢錢。
江州刺史晉安王子勳舉兵反,鎮軍長史鄧琬爲其謀主,雍州刺史袁顗赴之。
壬午,谒太廟。
甲申,郢州刺史安陸王子綏、會稽太守尋一陽一王子房、臨海王子顼并舉兵同逆。
二年春正月乙未,晉安王子勳僭即僞位于尋一陽一,年号義嘉。
壬辰,徐州刺史薛安都舉兵反。
甲午,内外戒嚴,司徒建安王休仁都督諸軍南讨。
丙申,徐州刺史申令孫、司州刺史龐孟虬、豫州刺史殷琰、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湘州行一事何慧文、廣州刺史袁昙遠、益州刺史蕭惠開、梁州刺史柳元怙并同逆。
丙午,車駕親禦六軍,頓中興堂。
辛亥,南豫州刺史山一陽一王休佑改爲豫州刺史,西讨。
吳郡太守顧琛、吳興太守王昙生、義興太守劉延熙、晉陵太守袁标、山一陽一太守程天祚并舉兵反。
鎮東将軍巴陵王休若統軍東讨。
壬子,崇憲皇太後崩。
二月乙醜,以蔡興宗爲尚書右仆射。
壬申,吳興太守張永、右軍将軍蕭道成東讨,平晉陵。
丁亥,建武将軍吳喜公率諸軍破賊于吳、吳興、會稽,平定三郡,同逆皆伏誅。
輔國将軍蕭道成前鋒北讨,輔國将軍劉勉前鋒西讨。
劉胡衆四萬據赭圻。
三月庚寅,撫軍将軍殷孝祖攻赭圻,死之。
以輔國将軍沈攸之代爲南讨前鋒。
賊衆稍盛,袁顗頓鵲尾,連營至濃湖,衆十餘萬。
丙申,南徐州刺史桂一陽一王休範總統北讨諸軍事。
戊戌,貶尋一陽一王子房爵爲松滋縣侯。
癸卯,令人入米七百石者除郡,減此各有差。
壬子,斷新錢,專用古錢。
夏五月甲寅,葬崇憲皇太後于修甯陵。
秋七月丁酉,以仇池太守楊僧嗣爲北秦州刺史,封武都王。
八月己卯,司徒建安王休仁率衆軍大破賊,斬僞尚書仆射袁顗,進讨江、郢、荊、湘、雍五州,平之。
晉安王子勳、安陸王子綏、臨海王子顼、邵陵王子元并賜死,同一黨一皆伏誅。
諸将帥封賞各有差。
九月癸巳,六軍解嚴。
戊戌,以王玄谟爲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軍将軍。
冬十月乙卯,永嘉王子仁、始安王子真、淮南王子孟、南平王子産、廬陵王子輿、松滋侯子房并賜死。
丁卯,以沈攸之爲中領軍,與張永俱北讨。
戊寅,立皇子昱爲皇太子。
十一月壬辰,立建平王景素子延年爲新安王。
十二月,薛安都要引魏軍,張永、沈攸之大敗,于是遂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地。
是歲,魏天安元年。
三年春正月庚子,以農役将興,诏太官停宰牛。
癸卯,曲赦豫、南豫二州。
閏正月庚午,都下大雨雪,遣使巡行,振貸各有差。
二月甲申,爲戰亡将士舉哀。
丙申,曲赦青、冀二州。
夏四月丙戌,诏以故丞相江夏文獻王、故太尉巴東忠烈公柳元景、故司空始興襄公沈慶之、故征西将軍洮一陽一肅侯宗悫陪祭孝武廟庭。
庚子,立桂一陽一王休範第二子德嗣爲廬陵王,立侍中劉韫第二子銑爲南豐王,以奉廬江昭王、南豐哀王祀。
五月丙辰,诏宣太後崇甯陵禁内墳瘗遷徙者給葬直,蠲複其家。
壬戌,以太子詹事袁粲爲尚書仆射。
秋八月壬寅,以中領軍沈攸之行南兖州刺史,率衆北伐。
九月戊午,以皇後六宮以下雜衣千領、金钗千枚,賜北伐将士。
冬十月壬午,改封新安王延年爲始平王。
辛醜,以鎮西大将軍、西秦河二州刺史吐谷渾拾寅爲征西大将軍。
十一月,立建安王休仁第二子伯猷爲江夏王。
是歲,魏皇興元年。
元嘉十六年十月生。
二十五年,封淮一陽一王,二十九年改封湘東王。
孝武踐阼,累遷鎮軍将軍、雍州刺史。
是歲入朝,時廢帝疑畏諸父,以上付廷尉,明日将加禍害,上乃與腹心阮佃夫、李道兒等密謀。
時廢帝左右直合将軍宗越、譚金、童太一等是夜并外宿,佃夫、道兒因結壽寂之等,十一月二十九日,弑廢帝于後堂。
建安王休仁便稱臣,奉引升西堂,登禦坐。
事出倉卒,上失履,跣,猶着烏紗帽,休仁呼主衣以白紗代之。
未即位,凡衆事悉稱令書。
己未,司徒豫章王子尚、山一陰一公主并賜死,宗越、譚金、童太一伏誅。
十二月庚申朔,令書以東海王褘爲中書監、太尉,以晉安王子勳爲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癸亥,以建安王休仁爲司徒、
乙醜,改封安陸王子綏爲江夏王。
泰始元年即大明九年也,魏和平六年。
冬十二月丙寅,皇帝即位于太極前殿,大赦,改元。
辛未,改封臨賀王子産爲南平王,晉熙王子輿爲廬陵王。
壬申,以王景文爲尚書仆射。
乙亥,追尊所生沈婕妤曰宣皇太後。
戊寅,改太皇太後爲崇憲皇太後,立皇後王氏。
罷二铢錢。
江州刺史晉安王子勳舉兵反,鎮軍長史鄧琬爲其謀主,雍州刺史袁顗赴之。
壬午,谒太廟。
甲申,郢州刺史安陸王子綏、會稽太守尋一陽一王子房、臨海王子顼并舉兵同逆。
二年春正月乙未,晉安王子勳僭即僞位于尋一陽一,年号義嘉。
壬辰,徐州刺史薛安都舉兵反。
甲午,内外戒嚴,司徒建安王休仁都督諸軍南讨。
丙申,徐州刺史申令孫、司州刺史龐孟虬、豫州刺史殷琰、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湘州行一事何慧文、廣州刺史袁昙遠、益州刺史蕭惠開、梁州刺史柳元怙并同逆。
丙午,車駕親禦六軍,頓中興堂。
辛亥,南豫州刺史山一陽一王休佑改爲豫州刺史,西讨。
吳郡太守顧琛、吳興太守王昙生、義興太守劉延熙、晉陵太守袁标、山一陽一太守程天祚并舉兵反。
鎮東将軍巴陵王休若統軍東讨。
壬子,崇憲皇太後崩。
二月乙醜,以蔡興宗爲尚書右仆射。
壬申,吳興太守張永、右軍将軍蕭道成東讨,平晉陵。
丁亥,建武将軍吳喜公率諸軍破賊于吳、吳興、會稽,平定三郡,同逆皆伏誅。
輔國将軍蕭道成前鋒北讨,輔國将軍劉勉前鋒西讨。
劉胡衆四萬據赭圻。
三月庚寅,撫軍将軍殷孝祖攻赭圻,死之。
以輔國将軍沈攸之代爲南讨前鋒。
賊衆稍盛,袁顗頓鵲尾,連營至濃湖,衆十餘萬。
丙申,南徐州刺史桂一陽一王休範總統北讨諸軍事。
戊戌,貶尋一陽一王子房爵爲松滋縣侯。
癸卯,令人入米七百石者除郡,減此各有差。
壬子,斷新錢,專用古錢。
夏五月甲寅,葬崇憲皇太後于修甯陵。
秋七月丁酉,以仇池太守楊僧嗣爲北秦州刺史,封武都王。
八月己卯,司徒建安王休仁率衆軍大破賊,斬僞尚書仆射袁顗,進讨江、郢、荊、湘、雍五州,平之。
晉安王子勳、安陸王子綏、臨海王子顼、邵陵王子元并賜死,同一黨一皆伏誅。
諸将帥封賞各有差。
九月癸巳,六軍解嚴。
戊戌,以王玄谟爲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軍将軍。
冬十月乙卯,永嘉王子仁、始安王子真、淮南王子孟、南平王子産、廬陵王子輿、松滋侯子房并賜死。
丁卯,以沈攸之爲中領軍,與張永俱北讨。
戊寅,立皇子昱爲皇太子。
十一月壬辰,立建平王景素子延年爲新安王。
十二月,薛安都要引魏軍,張永、沈攸之大敗,于是遂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地。
是歲,魏天安元年。
三年春正月庚子,以農役将興,诏太官停宰牛。
癸卯,曲赦豫、南豫二州。
閏正月庚午,都下大雨雪,遣使巡行,振貸各有差。
二月甲申,爲戰亡将士舉哀。
丙申,曲赦青、冀二州。
夏四月丙戌,诏以故丞相江夏文獻王、故太尉巴東忠烈公柳元景、故司空始興襄公沈慶之、故征西将軍洮一陽一肅侯宗悫陪祭孝武廟庭。
庚子,立桂一陽一王休範第二子德嗣爲廬陵王,立侍中劉韫第二子銑爲南豐王,以奉廬江昭王、南豐哀王祀。
五月丙辰,诏宣太後崇甯陵禁内墳瘗遷徙者給葬直,蠲複其家。
壬戌,以太子詹事袁粲爲尚書仆射。
秋八月壬寅,以中領軍沈攸之行南兖州刺史,率衆北伐。
九月戊午,以皇後六宮以下雜衣千領、金钗千枚,賜北伐将士。
冬十月壬午,改封新安王延年爲始平王。
辛醜,以鎮西大将軍、西秦河二州刺史吐谷渾拾寅爲征西大将軍。
十一月,立建安王休仁第二子伯猷爲江夏王。
是歲,魏皇興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