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3 列傳第六十三 孝義上

關燈
繼卒,三女自營殡葬,爲庵舍居墓側。

     又永興概中裡王氏女年五歲,得毒病,兩目皆盲。

    一性一至孝,年二十父死,臨一屍一一叫,眼皆血出。

    小妹娥一舐一其血,左目即開,時人稱爲孝感。

     又諸暨東洿裡屠氏女,父失明,母痼疾,親戚相棄,鄉裡不容。

    女移父母遠住苎羅,晝采樵,夜紡績,以供養。

    父母俱卒,親營殡葬,負土成墳。

    忽空中有聲雲:“汝至一性一可重,山神欲相驅使,汝可爲人療病,必得大富貴。

    ”女謂是妖魅,弗敢從。

    遂得病積時。

    鄰舍人有中溪蜮毒者,女試療之,自覺病便差,遂以巫道爲人療疾,無不愈。

    家産日益,鄉裡多欲娶之。

    女以無兄弟,誓守墳墓不嫁,爲山劫所殺。

     又吳興乘公濟妻姚氏,生二男,而公濟及兄公願、幹伯并卒,各有一子,姚養育之,賣田宅爲取熬,自與二男寄止鄰家。

    明帝诏爲其二子婚,表闾複徭役。

     又吳郡範法恂妻褚氏,亦勤苦執婦業。

    宋升明中,孫昙瓘謀反亡命,褚謂其子僧簡曰:“孫越州先姑之姊子,與汝父親則從母兄弟,交則義重古人,逃竄脫不免,汝宜收之。

    ”昙瓘尋伏法,褚氏令僧簡往斂葬。

    年七十馀,永明中卒。

    僧簡在都聞病馳歸,未至,褚已卒,将殡舉一屍一不起,尋而僧簡至焉。

     公孫僧遠,會稽剡人也。

    居父喪至孝,事母及伯父甚謹。

    年饑,僧遠省飧減食以養母及伯父。

    弟亡,貧無以葬,身自販貼與鄰裡,供斂送終之費,躬負土,手種松柏。

    兄姊未婚嫁,乃自賣爲之成禮。

    名聞郡縣。

    齊高帝即位,遣兼散騎常侍虞炎等十二部使行天下,表列僧遠等二十三人,诏并表門闾,蠲租稅。

     吳欣之,晉陵利城人也。

    宋元嘉末,弟慰之爲武進縣吏。

    随王誕起義,元兇遣軍主華欽讨之,吏人皆散,慰之獨留見執。

    将死,欣之詣欽乞代弟命,辭淚哀切,兄弟皆見原。

    齊建元三年,有诏蠲表之。

     永明初,廣陵人童超之二息犯罪争死,太守劉悛表以聞。

     韓系伯,襄一陽一人也,事父母謹孝。

    襄一陽一人鄰居種桑樹于界上爲志,系伯以桑枝蔭妨他地,遷界上開數尺,鄰畔随複侵之,系伯辄更改種。

    久之,鄰人慚愧,還所侵地,躬往謝之。

    齊建元三年,蠲表門闾,以壽終。

     時有吳興人聞人敻,年十七,結客報父仇,爲高帝所賞,位至長水校尉。

     丘冠先字道玄,吳興烏程人也,少有節義。

    齊永明中,位給事中。

    時求使蠕蠕國,尚書令王儉言:“冠先雖名位未升,而義行甚重。

    若爲行人,則蘇武、鄭衆之流也。

    ”于是使蠕蠕。

    蠕蠕一逼一令拜,冠先執節不從。

    以刃臨之,冠先曰:“能殺我者蠕蠕也,不能以天子使拜戎狄者,我也。

    ”遂見殺。

    武帝以冠先不辱命,賜其子雄錢一萬、布三十疋。

    雄不受,詣阙上書曰:“臣父執節如蘇武,守死如谷吉,遂不書之良史,甄之褒策,萬代之後,誰死社稷。

    建元四年,車僧朗銜使不異,抗節是同,诏贈正員外郎,此天朝舊準,臣父成例也。

    今僧朗反葬冢茔,臣父湮棄絕域,語忠烈則亦不謝車,論荼苦則彼優而此劇,名位不殊,禮數宜等,乞申哀贈。

    ”書奏不省。

     孫淡,太原人也,世居長沙。

    事母至孝,母疾,不眠食,以差爲期。

    母哀之,後有疾不使知也。

    齊建元三年,蠲表門闾。

    卒于家。

     華寶,晉陵無錫人也。

    父豪,晉義熙末戍長安,寶年八歲,臨别謂寶曰:“須我還當爲汝上頭。

    ”長安陷,寶年至七十不婚冠。

    或問之,寶辄号恸彌日,不忍答也。

     同郡薛天生,母遭艱菜食,天生亦菜食。

    母未免喪而死,天生終身不食魚肉。

     又同郡劉懷胤與弟懷則,年十歲遭父喪,不衣絮帛,不食鹽菜。

    齊建元三年,并表門闾。

     解叔謙字楚梁,雁門人也。

    母有疾,叔謙夜于庭中稽颡祈福,聞空中語雲:“此病得丁鮑藤爲酒便差。

    ”即訪醫及本草注,皆無識者。

    乃求訪至宜都郡,遙見山中一老公伐木,問其所用,答曰:“此丁鮑藤,療風尤驗。

    ”叔謙便拜伏流涕,具言來意。

    此公怆然,以四段與之,并示以漬酒法。

    叔謙受之,顧視此人,不複知處。

    依法爲酒,母病即差。

    齊建武初,以奉朝請征,不至。

     時又有宗元卿、庾震、朱文濟、匡昕、魯康祚、謝昌宇皆有素履,而叔謙尤高。

    元卿字希蔣,南一陽一人,有至行。

    早孤,爲祖母所養。

    祖母病,元卿在遠辄心痛,大病則大痛,小病則小痛,以此爲常。

    鄉裡宗事之,号曰宗曾子。

     震字彥文,新野人。

    喪父母,居貧無以葬,賃書以營事,至手掌穿然後葬事獲濟。

    南一陽一劉虬因此爲撰孝子傳。

     文濟字敬達,吳興人。

    自賣以葬母,太守謝瀹命爲儒林,不就。

     昕字令先,廬陵人,有至一性一,隐金華山,服食不與俗人交。

    母病亡已經日,昕奔還号叫,母即蘇。

    皆以爲孝感所緻。

     康祚,扶風人,亦有至行。

    母患一乳一癰,諸醫療不愈,康祚乃跪,兩手捧癰大悲泣,母即覺小寬,因此漸差。

    時人以其有冥應。

    康祚位至屯騎校尉。

     昌宇,陳郡人也,爲劉悛廣州參軍。

    孝一性一甚至。

    嘗養一鹄,昌宇病二旬,而鹄二旬不食。

    昌宇亡而鹄遂飛去。

     韓靈敏,會稽剡人也。

    早孤,與兄靈珍并有孝一性一。

    母尋又亡,家貧無以營兇,兄弟共種瓜,朝采瓜子,暮生已複,遂辦葬事。

    靈珍亡無子,妻朝氏守節不嫁,慮家人奪其志,未嘗告歸。

    靈敏事之如母。

     劉渢字處和,南一陽一人也。

    父紹,仕宋位中書郎。

    渢母早亡,紹被敕納路太後兄女爲繼室。

    渢年數歲,路氏不以爲子,奴婢輩捶打之無期度。

    渢母亡日,辄悲啼不食,彌爲婢輩所苦。

    路氏生溓,兄渢憐一愛一之不忍舍,恒在一床一帳側,辄被驅捶,終不肯去。

    路氏病經年,渢晝夜不離左右,每有增加,辄流涕不食。

    路氏病差,感其意,慈一愛一遂隆。

    路氏富盛,一旦爲渢立齋宇,筵席不減侯王。

    溓有識,事渢過于同産,事無大小,必谘兄而後行。

     渢妹适江祏弟禧,與祏兄弟異常。

    自尚書比部郎,後爲遙光谘議,專知腹心任。

    時遙光任當顧托,朝野向渢如雲。

    渢忌之,求出爲丹一陽一丞,雖外遷而意任無改。

    及遙光舉事,旦方召渢,渢以爲宜悉呼佐史。

    渢之徙丹一陽一丞也,遙光以蕭懿第四弟晉安王之文學暢爲谘議,領錄事。

    及召入,遙光謂曰:“劉暄欲有異志,今夕當取之。

    ”遙光去歲暴風,一性一理乖錯,多時方愈。

    暢曰:“公去歲違和,今欲發動。

    ”顧左右急呼師視脈。

    遙光厲聲曰:“谘議欲作異邪!”因诃令出。

    須臾渢入,暢謂曰:“公昔年風疾,今複發。

    ”渢曰:“卿視今夕處分,雲何而作此語。

    ”及迎垣曆生至,與渢俱勸夜攻台。

    既不見納,渢、曆生并撫膺曰:“今欲作賊而坐守此城,今年坐公滅族矣。

    ”及遙光敗,渢靜坐圍舍。

    溓爲度支郎亦奔亡,遇渢仍不複肯去。

    渢曰:“吾爲人作吏,自不避死,汝可去,無相守同盡。

    ”答曰:“向若不逢兄,亦草間苟免,今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