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2 列傳第六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蟲、蝦蟆等賦,皆大有指斥。
其蚤虱賦序曰:“餘居貧,布衣十年不制,一袍之縕,有生所托,資其寒暑,無與易之。
爲人多病,起居甚疏,萦寝敗絮,不能自釋。
兼攝一性一懈堕,懶事皮膚,澡刷不謹,澣沐失時。
四體獰獰,加以臭穢,故葦席蓬纓之間,蚤虱猥流。
一婬一癢渭濩,無時恕肉,探揣擭撮,日不替手。
虱有諺言,‘朝生暮孫’,若吾之虱者,無湯沐之慮,絕相吊之憂,晏聚乎久褲爛布之裳,複不懃于讨捕,孫孫子子,三十五歲焉。
”其略言皆實錄也。
又爲禽一獸決錄。
目禽一獸雲:“羊一性一婬一而佷,豬一性一卑而率,鵝一性一頑而傲,狗一性一險而出。
”皆指斥貴勢。
其羊一婬一佷,謂呂文顯;豬卑率,謂朱隆之;鵝頑傲,謂潘敞;狗險出,謂文度。
其險詣如此。
蝦蟆俺雲:“纡青拖紫,名爲蛤魚。
”世謂比令仆也。
又雲:“蝌鬥唯唯,群浮闇水,唯朝繼夕,聿役如鬼。
”比令史谘事也。
文章傳于闾巷。
後曆尚書比部郎,安吉令,車騎記室。
彬一性一好飲酒,以瓠壺瓢勺杬皮爲具,着帛冠,十二年不改易。
以大瓠爲火籠,什物多諸詭異。
自稱卞田居,婦爲傅蠶室。
或謂曰:“卿都不持一操一,名一器何由得升?”彬曰:“擲五木子,十擲辄鞬,豈複是擲子之拙。
吾好擲,政極此耳。
”後爲綏建太守,卒官。
永明中,琅邪諸葛勖爲國子生,作雲中賦,指祭酒以下,皆有形似之目。
坐事系東冶,作東冶徒賦。
武帝見,赦之。
又有陳郡袁嘏,自重其文,謂人雲:“我詩應須大材迮之,不爾飛去。
”建武末,爲諸暨令,被王敬則賊所殺。
時有廣陵高爽,博學多材。
劉蒨爲晉陵縣,爽經途詣之,了不相接,爽甚銜之。
俄而爽代蒨爲縣,蒨遣迎贈甚厚。
爽受饷,答書雲:“高晉陵自答。
”人問其所以,答雲:“劉蒨饷晉陵令耳,何關爽事。
”又有人送書與爽告踬,雲:“比日守羊困苦。
”爽答曰:“守羊無食,何不貨羊籴米。
”孫抱爲延陵縣,爽又詣之,抱了無故人之懷。
爽出從縣合下過,取筆書鼓雲:“徒有八尺圍,腹無一寸腸,面一皮如許厚,受打未讵央。
”爽機悟多如此。
坐事被系,作镬魚賦以自況,其文甚工。
後遇赦免,卒。
抱東莞人。
父廉,吳興太守。
抱善吏職,形體肥壯,腰帶十圍,爽故以此激之。
丘巨源,蘭陵蘭陵人也。
少舉丹一陽一郡孝廉,爲宋孝武所知。
大明五年,敕助徐爰撰國史。
帝崩,江夏王義恭取掌書記。
明帝即位,使參诏诰,引在左右。
自南台禦史爲王景文鎮軍參軍。
甯喪還家。
元徽初,桂一陽一王休範在尋一陽一,以巨源有筆翰,遣船迎之,饷以錢物。
巨源因齊高帝自啓,敕闆起之,使留都下。
桂一陽一事起,使于中書省撰符檄,事平,除奉朝請。
巨源望有封賞,既而不獲,乃與尚書令袁粲書自陳,竟不被申。
沈攸之事,高帝又使爲尚書符荊州,以此又望賞異,自此意常不滿。
後除武昌太守,拜竟,不樂江外行。
武帝問之,巨源曰:“古人雲,‘甯飲建邺水,不食武昌魚’。
臣年已老,甯死于建邺。
”乃以爲餘杭令。
明帝爲吳興,巨源作秋胡詩,有譏刺語,以事見殺。
時又有會稽孔廣、孔逭皆才學知名。
廣字淹源,美容止,善吐論。
王儉、張緒鹹美之。
儉常雲:“廣來使人廢簿領,匠不須來,來則莫聽去。
”緒數巾車詣之,每歎雲:“孔廣使吾成輕薄祭酒。
”仕至揚州中從事。
逭抗直有才藻,制東都賦,于時才士稱之。
陳郡謝瀹年少時遊會稽還,父莊問:“入東何見,見孔逭不?”見重如此。
着三吳決錄,不傳。
終于衛軍武陵王東曹掾。
又時有虞通之、虞和、司馬憲、袁仲明、孫诜等,皆有學行,與廣埒名。
通之、和皆會稽餘姚人,通之善言易,至步兵校尉。
和位中書郎、廷尉,少好學,居貧屋漏,恐濕墳典,乃舒被覆書,書獲全而被大濕。
時人以比高鳳。
憲字景思,河内溫人,待诏東觀爲學士,至殿中郎,口辯有才地,使魏見稱于北。
仲明,陳郡人,撰晉史,未成而卒。
初仲明與劉融、卞铄俱爲袁粲所賞,恒在坐席。
粲爲丹一陽一尹,取铄爲主簿。
好詩賦,多譏刺世人,坐徙巴州。
诜字休群,太原中都人,一愛一文,尤賞泉石。
卒于禦史中丞。
王智深字雲才,琅邪臨沂人也。
少從陳郡謝超宗學屬文。
好飲酒,拙澀乏風儀。
仕齊爲豫章王大司馬參軍,兼記室。
武帝使太子家令沈約撰宋書,疑立袁粲傳,以審武帝。
帝曰:“袁粲自是宋家忠臣。
”約又多載孝武、明帝諸亵黩事,上遣左右語約曰:“孝武事迹不容頓爾。
我昔經事宋明帝,卿可思諱惡之義。
”于是多所省除。
又敕智深撰宋紀,召見芙蓉堂,賜衣服給宅。
智深告貧于豫章王,王曰:“須卿書成,當相論以祿。
”書成三十卷。
武帝後召見智深于璿明殿,令拜表奏上,表未奏而武帝崩。
隆昌元年,敕索其書。
智深遷爲竟陵王司徒參軍。
免官。
家貧無人事,嘗餓五日不得食,掘莞根食之。
司空王僧虔及子志分與衣食。
卒于家。
崔慰祖字悅宗,清河東武城人也。
父慶緒,永明中爲梁州刺史。
慰祖解褐奉朝請。
父喪不食鹽,母曰:“汝既無兄弟,又未有子胤。
毀不滅一性一,政當不進肴羞耳,如何絕鹽。
吾今亦不食矣。
”慰祖不得已,從之。
父梁州之資,家财千萬,散與宗族。
漆器題爲“日”字,“日”字之器流乎遠近。
料得父時假贳文疏,謂族子紘曰:“彼有自當見還,彼無吾何言哉。
”悉火焚之。
好學,聚書至萬卷。
鄰裡年少好事者來從假借,日數十帙。
慰祖親自取與,未嘗爲辭。
爲始安王遙光撫軍刑獄,兼記室。
遙光好棋,數召慰祖對戲。
慰祖辄辭拙,非朔望不見也。
建武中诏舉士,從兄慧景舉慰祖及平原劉孝标并碩學。
帝欲試以百裡,慰祖辭不就。
國子祭酒沈約、吏部郎謝朓嘗于吏部省中賓友俱集,各問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馀事,慰祖口吃無華辭,而酬據一精一悉,一座稱服之。
朓歎曰:“假使班、馬複生,無以過此。
” 慰祖賣宅須四十五萬,買者雲:“甯有減不?”答曰:“誠異韓伯休,何容二價。
”買者又曰:“君但賣四十六萬,一萬見與。
”慰祖曰:“豈是我心乎?” 少與侍中江祀款,及祀貴,常來候之,而慰祖不往也。
與丹一陽一丞劉渢素善,遙光據東府反,慰祖在城内。
城未潰一日,渢謂之曰:“卿有老母,宜出。
”命門者出之。
慰祖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着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晉人物,爲四十卷,半成。
臨卒,與從弟緯書雲:“常欲更注遷、固二史,采史、漢所漏二百馀事,在廚簏,可檢寫之,以存大意。
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寫數本付護軍諸從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劉洋、裴揆,令後世知吾微有素業也。
”又令以棺親土,不須磚,勿設靈座。
祖沖之字文遠,範一陽一遒人也。
曾祖台之,晉侍中。
祖昌,宋大匠卿。
父朔之,奉朝請。
沖之稽古,有機思,宋孝武使直華林學省,賜宅宇車服。
解褐南徐州從事、公府參軍。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曆,比古十一家爲密。
沖之以爲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
孝武令朝士善曆者難之,不能屈。
會帝崩不施行。
其蚤虱賦序曰:“餘居貧,布衣十年不制,一袍之縕,有生所托,資其寒暑,無與易之。
爲人多病,起居甚疏,萦寝敗絮,不能自釋。
兼攝一性一懈堕,懶事皮膚,澡刷不謹,澣沐失時。
四體獰獰,加以臭穢,故葦席蓬纓之間,蚤虱猥流。
一婬一癢渭濩,無時恕肉,探揣擭撮,日不替手。
虱有諺言,‘朝生暮孫’,若吾之虱者,無湯沐之慮,絕相吊之憂,晏聚乎久褲爛布之裳,複不懃于讨捕,孫孫子子,三十五歲焉。
”其略言皆實錄也。
又爲禽一獸決錄。
目禽一獸雲:“羊一性一婬一而佷,豬一性一卑而率,鵝一性一頑而傲,狗一性一險而出。
”皆指斥貴勢。
其羊一婬一佷,謂呂文顯;豬卑率,謂朱隆之;鵝頑傲,謂潘敞;狗險出,謂文度。
其險詣如此。
蝦蟆俺雲:“纡青拖紫,名爲蛤魚。
”世謂比令仆也。
又雲:“蝌鬥唯唯,群浮闇水,唯朝繼夕,聿役如鬼。
”比令史谘事也。
文章傳于闾巷。
後曆尚書比部郎,安吉令,車騎記室。
彬一性一好飲酒,以瓠壺瓢勺杬皮爲具,着帛冠,十二年不改易。
以大瓠爲火籠,什物多諸詭異。
自稱卞田居,婦爲傅蠶室。
或謂曰:“卿都不持一操一,名一器何由得升?”彬曰:“擲五木子,十擲辄鞬,豈複是擲子之拙。
吾好擲,政極此耳。
”後爲綏建太守,卒官。
永明中,琅邪諸葛勖爲國子生,作雲中賦,指祭酒以下,皆有形似之目。
坐事系東冶,作東冶徒賦。
武帝見,赦之。
又有陳郡袁嘏,自重其文,謂人雲:“我詩應須大材迮之,不爾飛去。
”建武末,爲諸暨令,被王敬則賊所殺。
時有廣陵高爽,博學多材。
劉蒨爲晉陵縣,爽經途詣之,了不相接,爽甚銜之。
俄而爽代蒨爲縣,蒨遣迎贈甚厚。
爽受饷,答書雲:“高晉陵自答。
”人問其所以,答雲:“劉蒨饷晉陵令耳,何關爽事。
”又有人送書與爽告踬,雲:“比日守羊困苦。
”爽答曰:“守羊無食,何不貨羊籴米。
”孫抱爲延陵縣,爽又詣之,抱了無故人之懷。
爽出從縣合下過,取筆書鼓雲:“徒有八尺圍,腹無一寸腸,面一皮如許厚,受打未讵央。
”爽機悟多如此。
坐事被系,作镬魚賦以自況,其文甚工。
後遇赦免,卒。
抱東莞人。
父廉,吳興太守。
抱善吏職,形體肥壯,腰帶十圍,爽故以此激之。
丘巨源,蘭陵蘭陵人也。
少舉丹一陽一郡孝廉,爲宋孝武所知。
大明五年,敕助徐爰撰國史。
帝崩,江夏王義恭取掌書記。
明帝即位,使參诏诰,引在左右。
自南台禦史爲王景文鎮軍參軍。
甯喪還家。
元徽初,桂一陽一王休範在尋一陽一,以巨源有筆翰,遣船迎之,饷以錢物。
巨源因齊高帝自啓,敕闆起之,使留都下。
桂一陽一事起,使于中書省撰符檄,事平,除奉朝請。
巨源望有封賞,既而不獲,乃與尚書令袁粲書自陳,竟不被申。
沈攸之事,高帝又使爲尚書符荊州,以此又望賞異,自此意常不滿。
後除武昌太守,拜竟,不樂江外行。
武帝問之,巨源曰:“古人雲,‘甯飲建邺水,不食武昌魚’。
臣年已老,甯死于建邺。
”乃以爲餘杭令。
明帝爲吳興,巨源作秋胡詩,有譏刺語,以事見殺。
時又有會稽孔廣、孔逭皆才學知名。
廣字淹源,美容止,善吐論。
王儉、張緒鹹美之。
儉常雲:“廣來使人廢簿領,匠不須來,來則莫聽去。
”緒數巾車詣之,每歎雲:“孔廣使吾成輕薄祭酒。
”仕至揚州中從事。
逭抗直有才藻,制東都賦,于時才士稱之。
陳郡謝瀹年少時遊會稽還,父莊問:“入東何見,見孔逭不?”見重如此。
着三吳決錄,不傳。
終于衛軍武陵王東曹掾。
又時有虞通之、虞和、司馬憲、袁仲明、孫诜等,皆有學行,與廣埒名。
通之、和皆會稽餘姚人,通之善言易,至步兵校尉。
和位中書郎、廷尉,少好學,居貧屋漏,恐濕墳典,乃舒被覆書,書獲全而被大濕。
時人以比高鳳。
憲字景思,河内溫人,待诏東觀爲學士,至殿中郎,口辯有才地,使魏見稱于北。
仲明,陳郡人,撰晉史,未成而卒。
初仲明與劉融、卞铄俱爲袁粲所賞,恒在坐席。
粲爲丹一陽一尹,取铄爲主簿。
好詩賦,多譏刺世人,坐徙巴州。
诜字休群,太原中都人,一愛一文,尤賞泉石。
卒于禦史中丞。
王智深字雲才,琅邪臨沂人也。
少從陳郡謝超宗學屬文。
好飲酒,拙澀乏風儀。
仕齊爲豫章王大司馬參軍,兼記室。
武帝使太子家令沈約撰
帝曰:“袁粲自是宋家忠臣。
”約又多載孝武、明帝諸亵黩事,上遣左右語約曰:“孝武事迹不容頓爾。
我昔經事宋明帝,卿可思諱惡之義。
”于是多所省除。
又敕智深撰宋紀,召見芙蓉堂,賜衣服給宅。
智深告貧于豫章王,王曰:“須卿書成,當相論以祿。
”書成三十卷。
武帝後召見智深于璿明殿,令拜表奏上,表未奏而武帝崩。
隆昌元年,敕索其書。
智深遷爲竟陵王司徒參軍。
免官。
家貧無人事,嘗餓五日不得食,掘莞根食之。
司空王僧虔及子志分與衣食。
卒于家。
崔慰祖字悅宗,清河東武城人也。
父慶緒,永明中爲梁州刺史。
慰祖解褐奉朝請。
父喪不食鹽,母曰:“汝既無兄弟,又未有子胤。
毀不滅一性一,政當不進肴羞耳,如何絕鹽。
吾今亦不食矣。
”慰祖不得已,從之。
父梁州之資,家财千萬,散與宗族。
漆器題爲“日”字,“日”字之器流乎遠近。
料得父時假贳文疏,謂族子紘曰:“彼有自當見還,彼無吾何言哉。
”悉火焚之。
好學,聚書至萬卷。
鄰裡年少好事者來從假借,日數十帙。
慰祖親自取與,未嘗爲辭。
爲始安王遙光撫軍刑獄,兼記室。
遙光好棋,數召慰祖對戲。
慰祖辄辭拙,非朔望不見也。
建武中诏舉士,從兄慧景舉慰祖及平原劉孝标并碩學。
帝欲試以百裡,慰祖辭不就。
國子祭酒沈約、吏部郎謝朓嘗于吏部省中賓友俱集,各問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馀事,慰祖口吃無華辭,而酬據一精一悉,一座稱服之。
朓歎曰:“假使班、馬複生,無以過此。
” 慰祖賣宅須四十五萬,買者雲:“甯有減不?”答曰:“誠異韓伯休,何容二價。
”買者又曰:“君但賣四十六萬,一萬見與。
”慰祖曰:“豈是我心乎?” 少與侍中江祀款,及祀貴,常來候之,而慰祖不往也。
與丹一陽一丞劉渢素善,遙光據東府反,慰祖在城内。
城未潰一日,渢謂之曰:“卿有老母,宜出。
”命門者出之。
慰祖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着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晉人物,爲四十卷,半成。
臨卒,與從弟緯書雲:“常欲更注遷、固二史,采史、漢所漏二百馀事,在廚簏,可檢寫之,以存大意。
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寫數本付護軍諸從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劉洋、裴揆,令後世知吾微有素業也。
”又令以棺親土,不須磚,勿設靈座。
祖沖之字文遠,範一陽一遒人也。
曾祖台之,晉侍中。
祖昌,宋大匠卿。
父朔之,奉朝請。
沖之稽古,有機思,宋孝武使直華林學省,賜宅宇車服。
解褐南徐州從事、公府參軍。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曆,比古十一家爲密。
沖之以爲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
孝武令朝士善曆者難之,不能屈。
會帝崩不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