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0 列傳第六十
關燈
小
中
大
循吏
吉翰杜骥申恬杜慧度阮長之甄法崇傅琰
虞願王洪範沈瑀範述曾孫謙何遠郭祖深
昔漢宣帝以爲“政平訟理,其惟良二千石乎”。
前史亦雲,今之郡守,古之諸侯也。
故長吏之職,号曰親人。
至于道德齊禮,移風易俗,未有不由之矣。
宋武起自匹庶,知人事艱難,及登庸作宰,留心吏職。
而王略外舉,未遑内務,奉師之費,日耗千金。
播茲寬簡,雖所未暇,而黜己屏欲,以儉禦身,左右無幸谒之私,閨房無文绮之飾。
故能戎車歲駕,邦甸不擾。
文帝幼而寬仁,入纂大業,及難興陝服,六戎薄伐,興師命将,動在濟時。
費由府實,事無外擾。
自此方内晏安,甿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
守宰之職以六期爲斷,雖沒世不徙,未及曩時,而人有所系,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于時可免。
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歌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
暨元嘉二十七年,舉境外捍,于是傾資掃蓄,猶有未供,深賦厚斂,天下一騷一動。
自茲迄于孝建,兵連不息。
以區區江東,蕞爾迫隘,薦之以師旅,因之以兇荒,向時之盛,自此衰矣。
晉世諸帝多處内房,朝宴所臨,東西二堂而已。
孝武末年,清暑方構,及永初受命,無所改作,所居唯稱西殿,不制嘉名,文帝因之,亦有合殿之稱。
及孝武承統,制度滋長,犬馬馀菽粟,土木衣绨繡。
追陋前規,更造正光、玉燭、紫極諸殿。
雕栾绮節,珠窗網戶,嬖女幸臣,賜傾府藏,竭四海不供其欲,殚人命未快其心。
明皇繼祚,彌笃浮侈,恩不恤下,以至橫流。
莅人之官,遷變歲屬,突不得黔,席未暇暖,蒲、密之化,事未易階。
豈徒吏不及古,人乖于昔,蓋由爲上所擾,緻化莫從。
齊高帝承斯奢縱,輔立幼主,思振人瘼,風移百城。
爲政未期,擢山一陰一令傅琰爲益州刺史,乃損華反樸,恭己南面,導人以躬,意存勿擾。
以山一陰一大邑,獄訟繁滋,建元三年,别置獄丞,與建康爲比。
永明繼運,垂心政術,杖威善斷,猶多漏網,長吏犯法,封刃行誅。
郡縣居職,以三周爲小滿。
水旱之災,辄加振恤。
十許年中,百姓無犬吠之驚,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聲舞節,袨服華妝。
桃花渌水之間,秋月春風之下,無往非适。
明帝自在布衣,達于吏事,及居宸扆,專務刀筆。
未嘗枉法申恩,守宰由斯而震。
屬以魏軍入伐,疆埸大擾,兵車連歲,不遑啓居,軍國糜耗,從此衰矣。
繼以昏亂,政由群孽,賦調雲起,傜役無度。
守宰多倚附權門,互長貪虐,裒刻聚斂,侵擾黎甿。
天下搖動,無所措其手足。
梁武在田,知人疾苦,及定亂之始,仍下寬書。
東昏時雜調鹹悉除省,于是四海之内始得息肩。
及踐皇極,躬覽庶事,日昃聽政,求瘼恤隐。
乃命輶軒以省方俗,置肺石以達窮人。
勞己所先,事唯急病。
元年,始去人赀,計丁爲布。
在身服浣濯之衣,禦府無文錦之飾。
太官常膳,唯以菜蔬,圓案所陳,不過三盞,蓋以儉先海内也。
故每選長吏,務簡廉平,皆召見于前,親勖政道。
始擢尚書殿中郎到溉爲建安内史,左戶侍郎劉鬷爲晉安太守。
溉等居官,并以廉潔着。
又着令:小縣有能,遷爲大縣令,大縣有能,遷爲二千石。
于是山一陰一令丘仲孚有異績,以爲長沙内史,武康令何遠清公,以爲宣城太守。
剖符爲吏者,往往承風焉。
斯亦近代獎勸之方也。
案前史各立循吏傳,序其德美,今并掇采其事,以備此篇雲。
吉翰字休文,馮翊池一陽一人也。
初爲龍骧将軍劉道憐參軍,随府轉征虜左軍參軍,随道憐北征廣固,賜爵建城縣五等侯。
參宋武帝中軍軍事、臨淮太守。
複爲道憐骠騎中兵參軍,從事中郎。
爲将佐十馀年,清謹勤正,甚爲武帝所知賞。
元嘉中,曆位梁、南秦二州刺史,徙益州刺史,加督。
在任着美績,甚得方伯之體,論者稱之。
累遷徐州刺史、監徐兖二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時有死罪囚,典簽意欲活之,因翰八關齋呈事,翰省訖,語令且去,明可更呈。
明旦,典簽不敢複入,呼之乃來。
取昨所呈事視訖,謂曰:“卿意當欲宥此囚死命。
昨于齋坐見其事,亦有心活之。
但此囚罪重,不可全貸,既欲加恩,卿便當代任其罪。
”因命左右收典簽付獄殺之,原此囚生命。
其刑政類如此。
自下畏服,莫敢犯禁。
卒于官。
杜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也。
高祖預,晉征南将軍。
曾祖耽,避難河西,因仕張氏。
苻堅平涼州,父祖始還關中。
兄坦頗涉史傳,宋武帝平長安,随從南還。
元嘉中,位青、冀二州刺史,晚度北人,南朝常以伧荒遇之,雖複人才可施,每爲清途所隔,坦恒以此慨然。
嘗與文帝言及史籍,上曰:“金日磾忠孝淳深,漢朝莫及,恨今世無複此輩人。
”坦曰:“日磾之美,誠如聖诏,假使出乎今世,養馬不暇,豈辦見知。
”上變色曰:“卿何量朝廷之薄也。
”坦曰:“請以臣言之,臣本中華高族,亡曾祖因晉氏喪亂,播遷涼土,直以南度不早,便以荒伧賜隔。
日磾胡人,身爲牧圉,便超入内侍,齒列名賢。
聖朝雖複拔才,臣恐未必能也。
”上默然。
北土舊法,問疾必遣子弟。
骥年十三,父使候同郡韋華。
華子玄有高名,見而異之,以女妻焉。
累遷長沙王義欣後軍錄事參軍。
元嘉七年,随到彥之入河南,加建武将軍。
魏撤河南戍悉歸河北,彥之使骥守洛一陽一。
洛一陽一城廢久,又無糧食,及彥之敗退,骥欲棄城走,慮爲文帝誅。
初,武帝平關、洛,緻锺虡舊器南還。
一大锺墜洛水中,至是帝遣将姚聳夫領千五百人迎緻之。
時聳夫政率所領牽锺于洛水,骥乃遣使紿之曰:“虜既南度,洛城勢弱,今修理城池,并已堅固,軍糧又足,所乏者人耳。
君率衆見就,共守此城,大功既立,取锺無晚。
”聳夫信之,率所領就骥。
及至城不可守,又無糧食,于是引衆去,骥亦委城南奔。
白文帝:“本欲以死固守,姚聳夫入城便走,人情沮敗,不可複禁。
”上怒,使建威将軍鄭順之殺聳夫于壽一陽一。
聳夫,吳興武康人,勇果有氣力,宋偏裨小将莫及。
十七年,骥爲青、冀二州刺史,在任八年,惠化着于齊土。
自義熙至于宋末,刺史唯羊穆之及骥爲吏人所稱詠。
後征爲左軍将軍,兄坦代爲刺史,北土以爲榮焉。
坦長子琬爲員外散騎侍郎,文帝嘗有函诏敕坦,琬辄開視。
信未及發,又追取之,敕函已發,大相推檢。
上遣主書诘責骥,并檢開函之主。
骥答曰:“開函是臣第四息季文,伏待刑坐。
”上特原不問。
卒官。
第五子幼文薄于行,明帝初,以軍功封邵一陽一縣男,尋坐巧妄奪爵。
後以發太尉廬江王褘謀反事,拜給事黃門侍郎。
廢帝元徽中爲散騎常侍。
幼文所莅貪橫,家累千金。
與沈勃、孫超之居止接近,又并與阮佃夫厚善。
佃夫既死,廢帝深疾之。
帝微行,夜辄在幼文門墉間聽其弦管,積久轉不能平,于是自率宿衛兵誅幼文、勃、超之等。
兄叔文爲長水校尉,亦誅。
申恬字公休,魏郡魏人也。
曾祖锺,爲石季龍司徒。
宋武帝平廣固,恬父宣、宣從父兄永皆得歸晉,并以幹用見知。
武帝踐阼,拜太中大夫。
宣元嘉初,曆兖、青二州刺史。
恬兄谟與朱修之守滑台。
魏克滑台見虜。
後得還,爲竟陵太守。
恬初爲骠騎劉道憐長兼行參軍。
宋受命,辟東宮殿中将軍,度還台,直省十年,不請休急。
曆下邳、北海二郡太守,所至皆有政績。
又爲北谯、梁二郡太
前史亦雲,今之郡守,古之諸侯也。
故長吏之職,号曰親人。
至于道德齊禮,移風易俗,未有不由之矣。
宋武起自匹庶,知人事艱難,及登庸作宰,留心吏職。
而王略外舉,未遑内務,奉師之費,日耗千金。
播茲寬簡,雖所未暇,而黜己屏欲,以儉禦身,左右無幸谒之私,閨房無文绮之飾。
故能戎車歲駕,邦甸不擾。
文帝幼而寬仁,入纂大業,及難興陝服,六戎薄伐,興師命将,動在濟時。
費由府實,事無外擾。
自此方内晏安,甿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
守宰之職以六期爲斷,雖沒世不徙,未及曩時,而人有所系,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于時可免。
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歌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
暨元嘉二十七年,舉境外捍,于是傾資掃蓄,猶有未供,深賦厚斂,天下一騷一動。
自茲迄于孝建,兵連不息。
以區區江東,蕞爾迫隘,薦之以師旅,因之以兇荒,向時之盛,自此衰矣。
晉世諸帝多處内房,朝宴所臨,東西二堂而已。
孝武末年,清暑方構,及永初受命,無所改作,所居唯稱西殿,不制嘉名,文帝因之,亦有合殿之稱。
及孝武承統,制度滋長,犬馬馀菽粟,土木衣绨繡。
追陋前規,更造正光、玉燭、紫極諸殿。
雕栾绮節,珠窗網戶,嬖女幸臣,賜傾府藏,竭四海不供其欲,殚人命未快其心。
明皇繼祚,彌笃浮侈,恩不恤下,以至橫流。
莅人之官,遷變歲屬,突不得黔,席未暇暖,蒲、密之化,事未易階。
豈徒吏不及古,人乖于昔,蓋由爲上所擾,緻化莫從。
齊高帝承斯奢縱,輔立幼主,思振人瘼,風移百城。
爲政未期,擢山一陰一令傅琰爲益州刺史,乃損華反樸,恭己南面,導人以躬,意存勿擾。
以山一陰一大邑,獄訟繁滋,建元三年,别置獄丞,與建康爲比。
永明繼運,垂心政術,杖威善斷,猶多漏網,長吏犯法,封刃行誅。
郡縣居職,以三周爲小滿。
水旱之災,辄加振恤。
十許年中,百姓無犬吠之驚,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聲舞節,袨服華妝。
桃花渌水之間,秋月春風之下,無往非适。
明帝自在布衣,達于吏事,及居宸扆,專務刀筆。
未嘗枉法申恩,守宰由斯而震。
屬以魏軍入伐,疆埸大擾,兵車連歲,不遑啓居,軍國糜耗,從此衰矣。
繼以昏亂,政由群孽,賦調雲起,傜役無度。
守宰多倚附權門,互長貪虐,裒刻聚斂,侵擾黎甿。
天下搖動,無所措其手足。
梁武在田,知人疾苦,及定亂之始,仍下寬書。
東昏時雜調鹹悉除省,于是四海之内始得息肩。
及踐皇極,躬覽庶事,日昃聽政,求瘼恤隐。
乃命輶軒以省方俗,置肺石以達窮人。
勞己所先,事唯急病。
元年,始去人赀,計丁爲布。
在身服浣濯之衣,禦府無文錦之飾。
太官常膳,唯以菜蔬,圓案所陳,不過三盞,蓋以儉先海内也。
故每選長吏,務簡廉平,皆召見于前,親勖政道。
始擢
溉等居官,并以廉潔着。
又着令:小縣有能,遷爲大縣令,大縣有能,遷爲二千石。
于是山一陰一令丘仲孚有異績,以爲長沙内史,武康令何遠清公,以爲宣城太守。
剖符爲吏者,往往承風焉。
斯亦近代獎勸之方也。
案前史各立循吏傳,序其德美,今并掇采其事,以備此篇雲。
吉翰字休文,馮翊池一陽一人也。
初爲龍骧将軍劉道憐參軍,随府轉征虜左軍參軍,随道憐北征廣固,賜爵建城縣五等侯。
參宋武帝中軍軍事、臨淮太守。
複爲道憐骠騎中兵參軍,從事中郎。
爲将佐十馀年,清謹勤正,甚爲武帝所知賞。
元嘉中,曆位梁、南秦二州刺史,徙益州刺史,加督。
在任着美績,甚得方伯之體,論者稱之。
累遷徐州刺史、監徐兖二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時有死罪囚,典簽意欲活之,因翰八關齋呈事,翰省訖,語令且去,明可更呈。
明旦,典簽不敢複入,呼之乃來。
取昨所呈事視訖,謂曰:“卿意當欲宥此囚死命。
昨于齋坐見其事,亦有心活之。
但此囚罪重,不可全貸,既欲加恩,卿便當代任其罪。
”因命左右收典簽付獄殺之,原此囚生命。
其刑政類如此。
自下畏服,莫敢犯禁。
卒于官。
杜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也。
高祖預,晉征南将軍。
曾祖耽,避難河西,因仕張氏。
苻堅平涼州,父祖始還關中。
兄坦頗涉史傳,宋武帝平長安,随從南還。
元嘉中,位青、冀二州刺史,晚度北人,南朝常以伧荒遇之,雖複人才可施,每爲清途所隔,坦恒以此慨然。
嘗與文帝言及史籍,上曰:“金日磾忠孝淳深,漢朝莫及,恨今世無複此輩人。
”坦曰:“日磾之美,誠如聖诏,假使出乎今世,養馬不暇,豈辦見知。
”上變色曰:“卿何量朝廷之薄也。
”坦曰:“請以臣言之,臣本中華高族,亡曾祖因晉氏喪亂,播遷涼土,直以南度不早,便以荒伧賜隔。
日磾胡人,身爲牧圉,便超入内侍,齒列名賢。
聖朝雖複拔才,臣恐未必能也。
”上默然。
北土舊法,問疾必遣子弟。
骥年十三,父使候同郡韋華。
華子玄有高名,見而異之,以女妻焉。
累遷長沙王義欣後軍錄事參軍。
元嘉七年,随到彥之入河南,加建武将軍。
魏撤河南戍悉歸河北,彥之使骥守洛一陽一。
洛一陽一城廢久,又無糧食,及彥之敗退,骥欲棄城走,慮爲文帝誅。
初,武帝平關、洛,緻锺虡舊器南還。
一大锺墜洛水中,至是帝遣将姚聳夫領千五百人迎緻之。
時聳夫政率所領牽锺于洛水,骥乃遣使紿之曰:“虜既南度,洛城勢弱,今修理城池,并已堅固,軍糧又足,所乏者人耳。
君率衆見就,共守此城,大功既立,取锺無晚。
”聳夫信之,率所領就骥。
及至城不可守,又無糧食,于是引衆去,骥亦委城南奔。
白文帝:“本欲以死固守,姚聳夫入城便走,人情沮敗,不可複禁。
”上怒,使建威将軍鄭順之殺聳夫于壽一陽一。
聳夫,吳興武康人,勇果有氣力,宋偏裨小将莫及。
十七年,骥爲青、冀二州刺史,在任八年,惠化着于齊土。
自義熙至于宋末,刺史唯羊穆之及骥爲吏人所稱詠。
後征爲左軍将軍,兄坦代爲刺史,北土以爲榮焉。
坦長子琬爲員外散騎侍郎,文帝嘗有函诏敕坦,琬辄開視。
信未及發,又追取之,敕函已發,大相推檢。
上遣主書诘責骥,并檢開函之主。
骥答曰:“開函是臣第四息季文,伏待刑坐。
”上特原不問。
卒官。
第五子幼文薄于行,明帝初,以軍功封邵一陽一縣男,尋坐巧妄奪爵。
後以發太尉廬江王褘謀反事,拜給事黃門侍郎。
廢帝元徽中爲散騎常侍。
幼文所莅貪橫,家累千金。
與沈勃、孫超之居止接近,又并與阮佃夫厚善。
佃夫既死,廢帝深疾之。
帝微行,夜辄在幼文門墉間聽其弦管,積久轉不能平,于是自率宿衛兵誅幼文、勃、超之等。
兄叔文爲長水校尉,亦誅。
申恬字公休,魏郡魏人也。
曾祖锺,爲石季龍司徒。
宋武帝平廣固,恬父宣、宣從父兄永皆得歸晉,并以幹用見知。
武帝踐阼,拜太中大夫。
宣元嘉初,曆兖、青二州刺史。
恬兄谟與朱修之守滑台。
魏克滑台見虜。
後得還,爲竟陵太守。
恬初爲骠騎劉道憐長兼行參軍。
宋受命,辟東宮殿中将軍,度還台,直省十年,不請休急。
曆下邳、北海二郡太守,所至皆有政績。
又爲北谯、梁二郡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