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9 列傳第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隳膽一抽一腸。
約同要離焚妻子,誓殉荊卿湛七族。
是曰勢交,其流一也。
“富埒陶、白,赀巨程、羅,山擅銅陵,家藏金一穴一,出平原而聯騎,居裡閈而鳴锺。
則有窮巷之賓,繩樞之士,冀宵燭之末光,邀潤屋之微澤。
魚貫凫踴,飒遝鱗萃,分雁鹜之稻粱,沾玉斝之馀瀝。
銜恩遇,進款誠,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
是曰賄交,其流二也。
“陸大夫宴喜西都,郭有道人倫東國,公卿貴其籍甚,搢紳羨其登仙。
加以顩頤蹙頞,涕唾流沫,騁黃馬之劇談,縱碧雞之雄辯。
叙溫燠則寒谷成暄,論嚴苦則春叢零葉,飛沈出其顧指,榮辱定其一言。
于是有弱冠王孫,绮纨公子,道不挂于通人,聲未遒于雲閣,攀其鱗翼,丐其馀論,附骐骥之旄端,轶歸鴻于碣石。
是曰談交,其流三也。
“一陽一舒一陰一慘,生靈大情,憂合一歡離,品物恒一性一。
故魚以泉涸而呴沫,鳥因将死而鳴哀。
同病相憐,綴河上之悲曲,恐懼置懷,昭谷風之盛典,斯則斷金由于湫隘,刎頸起于苫蓋。
是以伍員濯溉于宰嚭,張王撫翼于陳相。
是曰窮交,其流四也。
“馳鹜之俗,澆薄之倫,無不一操一權衡,執纖纩,衡所以揣其輕重,纩所以屬其鼻息。
若衡不能舉,纩不能飛,雖顔、冉龍翰鳳鶵,曾、史蘭熏雪白,舒、向金玉泉海,卿、雲黼黻河漢,視若遊塵,遇同土梗,莫肯費其半菽,罕有落其一一毛一。
若衡重锱铢,纩微彯撇,雖共工之搜慝,驩兜之掩義,南荊之跋扈,東陵之巨猾,皆爲匍匐委蛇,折枝一舐一痔。
金膏翠羽将其意,脂韋便辟導其誠。
故輪蓋所遊,必非夷、惠之室,包苴所入,實行張、霍之家。
謀而後動,芒豪寡忒。
是曰量交,其流五也。
“凡斯五交,義同賈鬻,故桓譚譬之于闤闠,林回谕之于甘醴。
夫寒暑遞進,盛衰相襲,或前榮而後悴,或始富而終貧,或初存而末亡,或古約而今泰。
回圈翻覆,迅若波瀾,此則徇利之情未嘗異,變化之道不得一。
由是觀之,張、陳所以兇終,蕭、朱所以隙末,斷焉可知矣。
而翟公方規規然勒門以箴客,何所見之晚乎?然因此五交,是生三釁:敗德殄義,禽一獸相若,一釁也;難固易攜,雠訟所聚,二釁也;名陷饕餮,貞介所羞,三釁也。
古人知三釁之爲梗,懼五交之速尤,故王丹威子以榎楚,朱穆昌言而示絕,有旨哉!有旨哉! “近世有樂安任昉,海内髦傑,早绾銀黃,夙昭人譽。
遒文麗藻,方駕曹、王,英跱俊邁,聯衡許、郭。
類田文之一愛一客,同鄭莊之好賢。
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
雌黃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
于是冠蓋輻湊,衣裳雲合,辎軿擊轊,坐客恒滿。
蹈其阃阈,若升阙裡之堂,入其隩隅,謂登龍門之阪。
至于顧眄增其倍價,翦拂使其長鳴,彯組雲台者摩肩,趨走丹墀者疊迹。
莫不締恩狎,結綢缪。
想惠、莊之清塵,庶羊、左之徽烈。
及瞑目東粵,歸骸洛浦,繐帳猶懸,門罕漬酒之彥,墳未宿草,野絕動輪之賓。
藐爾諸孤,朝不謀夕,流離大海之南,寄命瘴疠之地。
自昔把臂之英,金蘭之友,曾無羊舌下泣之仁,甯慕郈成分宅之德。
嗚呼!世路嶮歧,一至于此!太行孟門,豈雲鏩絕。
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棄之長鹜。
獨立高山之頂,歡與麋鹿同群,曒曒然絕其雰濁,誠恥之也,誠畏之也。
”到溉見其論,抵幾于地,終身恨之。
昉撰雜傳二百四十七卷,地記二百五十二卷,文章三十三卷。
東裡位尚書外兵郎。
王僧孺字僧孺,東海郯人也。
魏衛将軍肅八世孫也。
曾祖雅,晉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祖準之,宋司徒左長史。
父延年,員外常侍,未拜卒。
僧孺幼聰慧,年五歲便機警,初讀孝經,問授者曰:“此書何所述?”曰:“論忠孝二事。
”僧孺曰:“若爾,願常讀之。
”又有饋其父冬李,先以一與之,僧孺不受,曰:“大人未見,不容先嘗。
”七歲能讀十萬言,及長笃一愛一墳籍。
家貧,常傭書以養母,寫畢諷誦亦了。
仕齊爲太學博士,尚書仆射王晏深相賞好。
晏爲丹一陽一尹,召補功曹,使撰東宮新記。
司徒竟陵王子良開西邸,招文學,僧孺與太學生虞羲、丘國賓、蕭文琰、丘令楷、江洪、劉孝孫并以善辭藻遊焉。
而僧孺與高平徐夤俱爲學林。
文惠太子欲以爲宮僚,乃召入直崇明殿。
會薨,出爲晉安郡丞,仍除候官令。
建武初舉士,爲始安王遙光所薦,除儀曹郎,遷書侍禦史,出爲錢唐令。
初僧孺與樂安任昉遇于竟陵王西邸,以文學會友,及将之縣,昉贈詩曰:“唯子見知,唯馀知子,觀行視言,要終猶始。
敬之重之,如蘭如芷,形應影
約同要離焚妻子,誓殉荊卿湛七族。
是曰勢交,其流一也。
“富埒陶、白,赀巨程、羅,山擅銅陵,家藏金一穴一,出平原而聯騎,居裡閈而鳴锺。
則有窮巷之賓,繩樞之士,冀宵燭之末光,邀潤屋之微澤。
魚貫凫踴,飒遝鱗萃,分雁鹜之稻粱,沾玉斝之馀瀝。
銜恩遇,進款誠,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
是曰賄交,其流二也。
“陸大夫宴喜西都,郭有道人倫東國,公卿貴其籍甚,搢紳羨其登仙。
加以顩頤蹙頞,涕唾流沫,騁黃馬之劇談,縱碧雞之雄辯。
叙溫燠則寒谷成暄,論嚴苦則春叢零葉,飛沈出其顧指,榮辱定其一言。
于是有弱冠王孫,绮纨公子,道不挂于通人,聲未遒于雲閣,攀其鱗翼,丐其馀論,附骐骥之旄端,轶歸鴻于碣石。
是曰談交,其流三也。
“一陽一舒一陰一慘,生靈大情,憂合一歡離,品物恒一性一。
故魚以泉涸而呴沫,鳥因将死而鳴哀。
同病相憐,綴河上之悲曲,恐懼置懷,昭谷風之盛典,斯則斷金由于湫隘,刎頸起于苫蓋。
是以伍員濯溉于宰嚭,張王撫翼于陳相。
是曰窮交,其流四也。
“馳鹜之俗,澆薄之倫,無不一操一權衡,執纖纩,衡所以揣其輕重,纩所以屬其鼻息。
若衡不能舉,纩不能飛,雖顔、冉龍翰鳳鶵,曾、史蘭熏雪白,舒、向金玉泉海,卿、雲黼黻河漢,視若遊塵,遇同土梗,莫肯費其半菽,罕有落其一一毛一。
若衡重锱铢,纩微彯撇,雖共工之搜慝,驩兜之掩義,南荊之跋扈,東陵之巨猾,皆爲匍匐委蛇,折枝一舐一痔。
金膏翠羽将其意,脂韋便辟導其誠。
故輪蓋所遊,必非夷、惠之室,包苴所入,實行張、霍之家。
謀而後動,芒豪寡忒。
是曰量交,其流五也。
“凡斯五交,義同賈鬻,故桓譚譬之于闤闠,林回谕之于甘醴。
夫寒暑遞進,盛衰相襲,或前榮而後悴,或始富而終貧,或初存而末亡,或古約而今泰。
回圈翻覆,迅若波瀾,此則徇利之情未嘗異,變化之道不得一。
由是觀之,張、陳所以兇終,蕭、朱所以隙末,斷焉可知矣。
而翟公方規規然勒門以箴客,何所見之晚乎?然因此五交,是生三釁:敗德殄義,禽一獸相若,一釁也;難固易攜,雠訟所聚,二釁也;名陷饕餮,貞介所羞,三釁也。
古人知三釁之爲梗,懼五交之速尤,故王丹威子以榎楚,朱穆昌言而示絕,有旨哉!有旨哉! “近世有樂安任昉,海内髦傑,早绾銀黃,夙昭人譽。
遒文麗藻,方駕曹、王,英跱俊邁,聯衡許、郭。
類田文之一愛一客,同鄭莊之好賢。
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
雌黃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
于是冠蓋輻湊,衣裳雲合,辎軿擊轊,坐客恒滿。
蹈其阃阈,若升阙裡之堂,入其隩隅,謂登龍門之阪。
至于顧眄增其倍價,翦拂使其長鳴,彯組雲台者摩肩,趨走丹墀者疊迹。
莫不締恩狎,結綢缪。
想惠、莊之清塵,庶羊、左之徽烈。
及瞑目東粵,歸骸洛浦,繐帳猶懸,門罕漬酒之彥,墳未宿草,野絕動輪之賓。
藐爾諸孤,朝不謀夕,流離大海之南,寄命瘴疠之地。
自昔把臂之英,金蘭之友,曾無羊舌下泣之仁,甯慕郈成分宅之德。
嗚呼!世路嶮歧,一至于此!太行孟門,豈雲鏩絕。
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棄之長鹜。
獨立高山之頂,歡與麋鹿同群,曒曒然絕其雰濁,誠恥之也,誠畏之也。
”到溉見其論,抵幾于地,終身恨之。
昉撰雜傳二百四十七卷,地記二百五十二卷,文章三十三卷。
東裡位尚書外兵郎。
王僧孺字僧孺,東海郯人也。
魏衛将軍肅八世孫也。
曾祖雅,晉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祖準之,宋司徒左長史。
父延年,員外常侍,未拜卒。
僧孺幼聰慧,年五歲便機警,初讀孝經,問授者曰:“此書何所述?”曰:“論忠孝二事。
”僧孺曰:“若爾,願常讀之。
”又有饋其父冬李,先以一與之,僧孺不受,曰:“大人未見,不容先嘗。
”七歲能讀十萬言,及長笃一愛一墳籍。
家貧,常傭書以養母,寫畢諷誦亦了。
仕齊爲太學博士,尚書仆射王晏深相賞好。
晏爲丹一陽一尹,召補功曹,使撰東宮新記。
司徒竟陵王子良開西邸,招文學,僧孺與太學生虞羲、丘國賓、蕭文琰、丘令楷、江洪、劉孝孫并以善辭藻遊焉。
而僧孺與高平徐夤俱爲學林。
文惠太子欲以爲宮僚,乃召入直崇明殿。
會薨,出爲晉安郡丞,仍除候官令。
建武初舉士,爲始安王遙光所薦,除儀曹郎,遷書侍禦史,出爲錢唐令。
初僧孺與樂安任昉遇于竟陵王西邸,以文學會友,及将之縣,昉贈詩曰:“唯子見知,唯馀知子,觀行視言,要終猶始。
敬之重之,如蘭如芷,形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