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7 列傳第六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自燒其城,此必官軍勝也。
”尋而啓石頭平。
上出頓新亭,使僧真領千人在帳内。
初,上在領軍府,令僧真學上手迹下名,至是報答書疏皆付僧真。
上觀之笑曰:“我亦不複能别也。
” 初,上在淮一陰一修理城,得古錫趺九枚,下有篆文,莫能識者。
僧真省事獨曰:“何須辯此文字,此自久遠之物。
錫而有九,九錫之征也。
”高帝曰:“卿勿妄言。
”及上将拜齊公,已克日,有楊祖之謀于臨軒作難,僧真請上更選吉辰,尋而祖之事覺。
上曰:“無卿言,亦當緻小狼狽,此亦何異滹沱之冰。
”轉齊國中書舍人。
建元初,帶東燕令,封新一陽一縣男。
轉羽林監,遷尚書主客郎,太尉中兵參軍,兼中書舍人。
高帝疾甚,令僧真典遺诏。
永明元年,丁案喪。
起爲建威将軍,尋除南泰山太守,又爲舍人。
僧真容貌言吐,雅有士風,武帝嘗目送之,笑曰:“人生何必計門戶,紀僧真堂堂,貴人所不及也。
”諸權要中最被眄遇。
後除前軍将軍。
遭母喪,開冢得五色兩頭蛇。
武帝崩,僧真号泣思慕。
明帝以僧真曆朝驅使,建武初,除遊擊将軍,兼司農,待之如舊。
欲令僧真臨郡,僧真啓進其弟僧猛爲鎮蠻護軍、晉熙太守。
永泰元年,除司農卿。
明帝崩,掌山陵事,出爲廬陵内史。
卒于官。
僧猛後卒于晉熙太守。
兄弟皆有風姿舉止,并善隸書。
僧猛又能飛白書,作飛白賦。
僧真子交卿,甚有解用。
宋時道人楊法持與高帝有舊,元徽末,宣傳密謀。
升明中,以爲僧正。
建元初,罷道,爲甯朔将軍,封州陵男。
二年,遣法持爲軍主,領支軍救援朐山。
永明四年,坐役使将客,奪其鲑禀,削封,卒。
劉系宗,丹一陽一人也。
少便書畫,爲宋竟陵王誕子景粹侍書。
誕舉兵,廣陵城内皆死,敕沈慶之赦系宗,以爲東宮侍書。
泰始中,爲主書,以寒官累至勳品。
元徽初,爲奉朝請,兼中書通事舍人、員外郎,封始興南亭侯,帶秣陵令。
齊高帝廢蒼梧,明旦呼正直舍人虞整,醉不能起,系宗歡喜奉敕。
高帝曰:“今天地重開,是卿盡力之日。
”使寫諸處分敕令及四方書疏。
使主書十人、書吏二十人配之,事皆稱旨。
高帝即位,除龍骧将軍、建康令。
永明初,爲右軍将軍、淮陵太守,兼中書通事舍人。
母喪自解,起複本職。
四年,白賊唐宇之起,宿衛兵東讨,遣系宗随軍慰勞。
遍至遭賊郡縣,百姓被驅一逼一者,悉無所問,還複人伍。
系宗還,上曰:“此段有征無戰,以時平蕩,百姓安怗,甚快也。
”賜系宗錢帛。
上欲修白下城,難于動役。
系宗啓谪役在東人丁随宇之爲逆者,上從之。
後車駕出講武,上履行白下城曰:“劉系宗爲國家得此一城。
”永明中,魏使書常令系宗題答,秘書局皆隸之。
再爲少府。
郁林即位,除甯朔将軍、宣城太守。
系宗久在朝省,閑于職事,武帝常雲:“學士輩不堪經國,唯大讀書耳。
經國,一劉系宗足矣。
沈約、王融數百人,于事何用。
”其重吏事如此。
建武二年,卒官。
茹法亮,吳興武康人也。
宋大明中,出身爲小史。
曆齋幹扶侍。
孝武末年,鞭罰過度,校獵江右,選白衣左右百八十人,皆面首富室,從至南州,得鞭者過半。
法亮憂懼,因緣啓出家得爲道人。
明帝初,罷道,結事阮佃夫,累至齊高帝冠軍府行參軍。
及武帝鎮盆城,須舊驅使人,法亮求留爲武帝江州典簽,除南台禦史,帶松滋令。
法亮便僻解事,善于承奉,稍見委信。
建元初,度東宮主書,除奉朝請,補東宮通事舍人。
武帝即位,仍爲中書通事舍人,除員外郎,帶南濟一陰一太守。
與會稽呂文度、臨海呂文顯并以一奸一佞谄事武帝。
文度爲外監,專制兵權,領軍将軍守虛位而已。
天文寺常以上将星占文度吉兇。
文度尤見委信,上嘗雲:“公卿中有憂國如文度者,複何憂天下不甯。
” 文度既見委用,大納财賄,廣開宅宇,盛起土山,奇禽怪樹,皆聚其中,後房羅绮,王侯不能及。
又啓上籍被卻者悉充遠戍,百姓嗟怨,或逃亡避咎。
富一陽一人唐宇之因此聚一黨一爲亂,鼓行而東,乃于錢唐縣僭号,以新城戍爲僞宮,以錢唐縣爲僞太子一宮,置百官皆備。
三吳卻籍者奔之,衆至三萬。
竊稱吳國,僞年号興平。
其源始于虞玩之,而成于文度,事見虞玩之傳。
法亮、文度并勢傾天下,太尉王儉常謂人曰:“我雖有大位,權寄豈及茹公。
”永明二年,封望蔡縣男。
七年,除臨淮太守,轉竟陵王司徒中兵參軍。
巴東王子響于荊州殺僚佐,上遣軍西上,使法亮宣旨安一撫子響。
法亮至江津,子響呼法亮,疑畏不肯往。
又求見傳诏,法亮又不遣。
故子響怒,遣兵破尹略軍。
事平,法亮至江陵,誅賞處分,皆稱敕斷決。
軍還,上悔誅子響,法亮被責,少時親任如舊。
廣開宅宇,杉齋光麗,與延昌殿相埒。
延昌殿,武帝中齋也。
宅後爲魚池釣台,土山樓館,長廊将一裡。
竹林花藥之美,公家苑囿所不能及。
郁林即位,除步兵校尉。
時有綦母珍之,居舍人之任,凡所論薦,事無不允。
内外要職及郡丞尉,皆論價而後施行。
貨賄交至,旬月之間,累至千金。
帝給珍之宅,宅邊又有空宅,從即并取,辄令材官營作,不關诏旨。
材官将軍細作丞相語雲:“甯拒至尊敕,不可違舍人命。
”珍之母随弟欽之作暨一陽一令,欽之罷縣還,珍之迎母至湖熟,辄将青氅百人自随,鼓角橫吹,都下富人追從者百數。
欽之自行佐作縣,還除廬陵王骠騎正将軍,又詐宣敕使欽之領青氅。
珍之有一銅鏡,背有“三公”字,常語人雲:“征祥如此,何患三公不至。
”乃就蔣王廟乞願得三公,封郡王。
啓帝求封,朝議未許。
又自陳曰:“珍之西州伏事,侍從入宮,契闊心膂,竭盡誠力。
王融一奸一謀潛構,自非珍之翼衛扶持,事在不測。
今惜千戶侯,誰爲官使者。
”又有牒自論于朝廷曰:“當世祖晏駕之時,内外紛擾,珍之手抱至尊,口行處分,忠誠契闊,人誰不知。
今希千戶侯,于分非過。
”乃許三百戶。
瞋恚形于言色,進爲五百戶,又不肯受。
明帝議誅之,乃許封汝南縣。
有杜文謙者,吳郡錢唐一人。
帝爲南郡王,文謙侍五經文句,曆太學博士。
出爲溧一陽一令,未之職。
會明帝知權,蕭谌用事,文謙乃謂珍之曰:“天下事可知,灰盡粉滅,匪朝伊夕,不早爲計,吾徒無類矣。
”珍之曰:“計将安出?”答曰:“先帝故人多見擯斥,今召而使之,誰不慷慨。
近聞王洪範與趙越常、徐僧亮、萬靈會共語,皆攘袂捶一床一。
君其密報周奉叔,使萬靈會、魏僧勉殺蕭谌,則宮内之兵皆我用也。
即勒兵入尚書斬蕭令,兩都伯力耳。
其次則遣荊轲、豫讓之徒,因谘事,左手頓其胸,則方寸之刃,足以立事,亦萬世一時也。
今舉大事亦死,不一舉事亦死,二死等耳,死社稷可乎。
若遲疑不斷,複少日,錄君稱敕賜死,父母爲殉,在眼中矣。
”珍之不能用。
時徐龍駒亦當得封,珍之恥與龍駒共诏,因求别立。
事未及行而事敗。
珍之在西州時有一手闆,相者雲“當貴”。
每以此言動帝,又圖黃門郎,帝嘗問之曰:“西州時手闆何在?”珍之曰:“此是黃門手闆,官何須問?”帝大笑。
珍之時爲左将軍、南彭城太守,領中書通事舍人。
正直宿,宣旨使即往蔣王廟祈福,因收送廷尉,與周奉叔、杜文謙同死。
文謙有學行,善言吐。
其父聞其死,曰:“吾所以憂者,恐其不得死地耳。
今以忠義死,複何恨哉。
王經母所以欣經之義也。
”時人美其言。
龍駒以奄人本給安陸侯,後度東宮爲齋帥。
帝即位後,以便佞見一寵一。
凡諸鄙黩雜事,皆所誘勸。
位羽林監、後合舍人、黃門署令、淮陵太守。
帝爲龍駒置嫔禦一妓一樂。
常住含章殿,着黃綸帽,被貂裘,南面向案,代帝畫敕。
内左右侍直,與帝不異。
前代趙忠、張讓之徒,莫之能比。
封惠懷縣男,事未行,明帝請誅之,懇至,乃見許。
曹道剛,廢帝之日直合省,蕭谌先入,若欲論事,兵随後奄進,以刀刺之,洞胸死,因進宮内廢帝。
直後徐僧亮甚怒,大言于衆曰:“吾等荷恩,今日應死報。
”又見殺。
道剛字景昭,彭城人,一性一質直。
帝雖與之狎而未嘗敢詶。
帝悅市裡雜事,以爲歡樂。
道剛辄避之。
益州人韓護善騎馬,帝嘗呼入華林園令騎,大賞狎之。
道剛出謂明帝:“主上猶是小兒,左
”尋而啓石頭平。
上出頓新亭,使僧真領千人在帳内。
初,上在領軍府,令僧真學上手迹下名,至是報答書疏皆付僧真。
上觀之笑曰:“我亦不複能别也。
” 初,上在淮一陰一修理城,得古錫趺九枚,下有篆文,莫能識者。
僧真省事獨曰:“何須辯此文字,此自久遠之物。
錫而有九,九錫之征也。
”高帝曰:“卿勿妄言。
”及上将拜齊公,已克日,有楊祖之謀于臨軒作難,僧真請上更選吉辰,尋而祖之事覺。
上曰:“無卿言,亦當緻小狼狽,此亦何異滹沱之冰。
”轉齊國中書舍人。
建元初,帶東燕令,封新一陽一縣男。
轉羽林監,遷尚書主客郎,太尉中兵參軍,兼中書舍人。
高帝疾甚,令僧真典遺诏。
永明元年,丁案喪。
起爲建威将軍,尋除南泰山太守,又爲舍人。
僧真容貌言吐,雅有士風,武帝嘗目送之,笑曰:“人生何必計門戶,紀僧真堂堂,貴人所不及也。
”諸權要中最被眄遇。
後除前軍将軍。
遭母喪,開冢得五色兩頭蛇。
武帝崩,僧真号泣思慕。
明帝以僧真曆朝驅使,建武初,除遊擊将軍,兼司農,待之如舊。
欲令僧真臨郡,僧真啓進其弟僧猛爲鎮蠻護軍、晉熙太守。
永泰元年,除司農卿。
明帝崩,掌山陵事,出爲廬陵内史。
卒于官。
僧猛後卒于晉熙太守。
兄弟皆有風姿舉止,并善隸書。
僧猛又能飛白書,作飛白賦。
僧真子交卿,甚有解用。
宋時道人楊法持與高帝有舊,元徽末,宣傳密謀。
升明中,以爲僧正。
建元初,罷道,爲甯朔将軍,封州陵男。
二年,遣法持爲軍主,領支軍救援朐山。
永明四年,坐役使将客,奪其鲑禀,削封,卒。
劉系宗,丹一陽一人也。
少便書畫,爲宋竟陵王誕子景粹侍書。
誕舉兵,廣陵城内皆死,敕沈慶之赦系宗,以爲東宮侍書。
泰始中,爲主書,以寒官累至勳品。
元徽初,爲奉朝請,兼中書通事舍人、員外郎,封始興南亭侯,帶秣陵令。
齊高帝廢蒼梧,明旦呼正直舍人虞整,醉不能起,系宗歡喜奉敕。
高帝曰:“今天地重開,是卿盡力之日。
”使寫諸處分敕令及四方書疏。
使主書十人、書吏二十人配之,事皆稱旨。
高帝即位,除龍骧将軍、建康令。
永明初,爲右軍将軍、淮陵太守,兼中書通事舍人。
母喪自解,起複本職。
四年,白賊唐宇之起,宿衛兵東讨,遣系宗随軍慰勞。
遍至遭賊郡縣,百姓被驅一逼一者,悉無所問,還複人伍。
系宗還,上曰:“此段有征無戰,以時平蕩,百姓安怗,甚快也。
”賜系宗錢帛。
上欲修白下城,難于動役。
系宗啓谪役在東人丁随宇之爲逆者,上從之。
後車駕出講武,上履行白下城曰:“劉系宗爲國家得此一城。
”永明中,魏使書常令系宗題答,秘書局皆隸之。
再爲少府。
郁林即位,除甯朔将軍、宣城太守。
系宗久在朝省,閑于職事,武帝常雲:“學士輩不堪經國,唯大讀書耳。
經國,一劉系宗足矣。
沈約、王融數百人,于事何用。
”其重吏事如此。
建武二年,卒官。
茹法亮,吳興武康人也。
宋大明中,出身爲小史。
曆齋幹扶侍。
孝武末年,鞭罰過度,校獵江右,選白衣左右百八十人,皆面首富室,從至南州,得鞭者過半。
法亮憂懼,因緣啓出家得爲道人。
明帝初,罷道,結事阮佃夫,累至齊高帝冠軍府行參軍。
及武帝鎮盆城,須舊驅使人,法亮求留爲武帝江州典簽,除南台禦史,帶松滋令。
法亮便僻解事,善于承奉,稍見委信。
建元初,度東宮主書,除奉朝請,補東宮通事舍人。
武帝即位,仍爲中書通事舍人,除員外郎,帶南濟一陰一太守。
與會稽呂文度、臨海呂文顯并以一奸一佞谄事武帝。
文度爲外監,專制兵權,領軍将軍守虛位而已。
天文寺常以上将星占文度吉兇。
文度尤見委信,上嘗雲:“公卿中有憂國如文度者,複何憂天下不甯。
” 文度既見委用,大納财賄,廣開宅宇,盛起土山,奇禽怪樹,皆聚其中,後房羅绮,王侯不能及。
又啓上籍被卻者悉充遠戍,百姓嗟怨,或逃亡避咎。
富一陽一人唐宇之因此聚一黨一爲亂,鼓行而東,乃于錢唐縣僭号,以新城戍爲僞宮,以錢唐縣爲僞太子一宮,置百官皆備。
三吳卻籍者奔之,衆至三萬。
竊稱吳國,僞年号興平。
其源始于虞玩之,而成于文度,事見虞玩之傳。
法亮、文度并勢傾天下,太尉王儉常謂人曰:“我雖有大位,權寄豈及茹公。
”永明二年,封望蔡縣男。
七年,除臨淮太守,轉竟陵王司徒中兵參軍。
巴東王子響于荊州殺僚佐,上遣軍西上,使法亮宣旨安一撫子響。
法亮至江津,子響呼法亮,疑畏不肯往。
又求見傳诏,法亮又不遣。
故子響怒,遣兵破尹略軍。
事平,法亮至江陵,誅賞處分,皆稱敕斷決。
軍還,上悔誅子響,法亮被責,少時親任如舊。
廣開宅宇,杉齋光麗,與延昌殿相埒。
延昌殿,武帝中齋也。
宅後爲魚池釣台,土山樓館,長廊将一裡。
竹林花藥之美,公家苑囿所不能及。
郁林即位,除步兵校尉。
時有綦母珍之,居舍人之任,凡所論薦,事無不允。
内外要職及郡丞尉,皆論價而後施行。
貨賄交至,旬月之間,累至千金。
帝給珍之宅,宅邊又有空宅,從即并取,辄令材官營作,不關诏旨。
材官将軍細作丞相語雲:“甯拒至尊敕,不可違舍人命。
”珍之母随弟欽之作暨一陽一令,欽之罷縣還,珍之迎母至湖熟,辄将青氅百人自随,鼓角橫吹,都下富人追從者百數。
欽之自行佐作縣,還除廬陵王骠騎正将軍,又詐宣敕使欽之領青氅。
珍之有一銅鏡,背有“三公”字,常語人雲:“征祥如此,何患三公不至。
”乃就蔣王廟乞願得三公,封郡王。
啓帝求封,朝議未許。
又自陳曰:“珍之西州伏事,侍從入宮,契闊心膂,竭盡誠力。
王融一奸一謀潛構,自非珍之翼衛扶持,事在不測。
今惜千戶侯,誰爲官使者。
”又有牒自論于朝廷曰:“當世祖晏駕之時,内外紛擾,珍之手抱至尊,口行處分,忠誠契闊,人誰不知。
今希千戶侯,于分非過。
”乃許三百戶。
瞋恚形于言色,進爲五百戶,又不肯受。
明帝議誅之,乃許封汝南縣。
有杜文謙者,吳郡錢唐一人。
帝爲南郡王,文謙侍五經文句,曆太學博士。
出爲溧一陽一令,未之職。
會明帝知權,蕭谌用事,文謙乃謂珍之曰:“天下事可知,灰盡粉滅,匪朝伊夕,不早爲計,吾徒無類矣。
”珍之曰:“計将安出?”答曰:“先帝故人多見擯斥,今召而使之,誰不慷慨。
近聞王洪範與趙越常、徐僧亮、萬靈會共語,皆攘袂捶一床一。
君其密報周奉叔,使萬靈會、魏僧勉殺蕭谌,則宮内之兵皆我用也。
即勒兵入尚書斬蕭令,兩都伯力耳。
其次則遣荊轲、豫讓之徒,因谘事,左手頓其胸,則方寸之刃,足以立事,亦萬世一時也。
今舉大事亦死,不一舉事亦死,二死等耳,死社稷可乎。
若遲疑不斷,複少日,錄君稱敕賜死,父母爲殉,在眼中矣。
”珍之不能用。
時徐龍駒亦當得封,珍之恥與龍駒共诏,因求别立。
事未及行而事敗。
珍之在西州時有一手闆,相者雲“當貴”。
每以此言動帝,又圖黃門郎,帝嘗問之曰:“西州時手闆何在?”珍之曰:“此是黃門手闆,官何須問?”帝大笑。
珍之時爲左将軍、南彭城太守,領中書通事舍人。
正直宿,宣旨使即往蔣王廟祈福,因收送廷尉,與周奉叔、杜文謙同死。
文謙有學行,善言吐。
其父聞其死,曰:“吾所以憂者,恐其不得死地耳。
今以忠義死,複何恨哉。
王經母所以欣經之義也。
”時人美其言。
龍駒以奄人本給安陸侯,後度東宮爲齋帥。
帝即位後,以便佞見一寵一。
凡諸鄙黩雜事,皆所誘勸。
位羽林監、後合舍人、黃門署令、淮陵太守。
帝爲龍駒置嫔禦一妓一樂。
常住含章殿,着黃綸帽,被貂裘,南面向案,代帝畫敕。
内左右侍直,與帝不異。
前代趙忠、張讓之徒,莫之能比。
封惠懷縣男,事未行,明帝請誅之,懇至,乃見許。
曹道剛,廢帝之日直合省,蕭谌先入,若欲論事,兵随後奄進,以刀刺之,洞胸死,因進宮内廢帝。
直後徐僧亮甚怒,大言于衆曰:“吾等荷恩,今日應死報。
”又見殺。
道剛字景昭,彭城人,一性一質直。
帝雖與之狎而未嘗敢詶。
帝悅市裡雜事,以爲歡樂。
道剛辄避之。
益州人韓護善騎馬,帝嘗呼入華林園令騎,大賞狎之。
道剛出謂明帝:“主上猶是小兒,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