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9 陳本紀上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郡王。
庚申,都下火。
十二月庚辰,皇後谒太廟。
是歲,周闵帝元年,及九月,冢宰宇文護廢闵帝而奉明帝。
又爲明帝元年。
二年春正月乙未,以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侯瑱爲司空。
辛醜,祀南郊;大赦。
甲寅,遣中書舍人韋鼎、策吳興楚王神爲帝。
戊午,祀明堂。
二月壬申,南豫州刺史沈泰奔齊。
辛卯,诏司空侯瑱總督水陸衆軍以禦齊。
三月,王琳立梁永嘉王蕭莊以奉梁後,即位于郢州。
夏四月甲子,祀太廟。
乙醜,江一陰一王殂,陳志也。
追諡梁敬帝。
诏太宰吊祭,司空監護喪事。
以梁武林侯蕭谘子季卿嗣爲江一陰一王。
戊辰,重雲殿東鸱尾有紫煙屬天。
五月乙未,都下地震。
壬寅,立梁邵陵攜王廟室,祭乙太牢。
辛酉,帝幸大莊嚴寺,舍身。
壬戌,群臣表請還宮。
六月己巳,诏司空侯填、領軍将軍徐度讨王琳。
初,侯景之平也,太極殿被焚,承聖中議欲營之,獨阙一柱。
秋七月,有樟木大十八圍,長四丈五尺,流泊陶家後渚,監軍鄒子度以聞。
诏中書令沈衆兼起部尚書,構太極殿。
八月,周文育、侯安都等于王琳所逃歸,自劾廷尉,即日引見,宥之,并複本官。
丁亥,加江州刺史周迪平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冬十月庚午,遣鎮南将軍周文育都督衆軍出豫章,讨馀孝劢。
乙亥,幸莊嚴寺,發金光明經題。
丁酉,加高州刺史黃法氍平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十二月甲子,幸大莊嚴寺,設無礙大會,舍乘輿法物,群臣備法駕奉迎,即日還宮。
丙戌,加北江州刺史熊昙朗平西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三年春正月丁酉,鎮南将軍、廣州刺史歐一陽一頠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
是夜大雪,及旦,太極殿前有龍迹見。
甲子,廣州言仙人見于羅浮山寺小石樓。
二月辛酉,加平西将軍、桂州刺史淳于量鎮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夏閏四月甲午,诏依前代置西省學士,兼取伎術士。
是時久不雨。
丙午,幸锺山祭蔣帝廟。
是日降雨,迄于月晦。
五月丙辰朔,日有蝕之。
有司奏舊儀帝禦前殿,服朱紗袍、通天冠。
诏曰:“此乃前代承用,意有未同,合朔仰助太一陽一,宜備衮冕之服,自今永可爲準。
”丙子,扶南國遣使朝貢。
乙酉,北江州刺史熊昙朗殺都督周文育,舉兵反。
王琳遣其将常衆一愛一、曹慶率兵援馀孝劢。
六月戊子,儀同侯安都敗衆一愛一等于左裡,獲琳從弟襲、主帥羊暕等四十馀人,衆一愛一遁走。
庚寅,廬山人斬之,傳首建邺。
甲午,衆軍凱歸。
丁酉,帝不豫,遣兼太宰、尚書右仆射王通以疾告太廟,兼太宰、中書令謝哲告太社、南北郊。
辛醜,帝小瘳。
故司空周文育之柩至自建昌。
壬寅,帝素服哭于朝堂,哀甚。
癸卯,上臨訊獄訟。
是夜,熒惑在天尊,上疾甚。
丙午,帝崩于璿玑殿,時年五十七。
遺诏追臨川王蒨入缵大業。
甲寅,殡于太極殿西階。
八月甲午,群臣上諡曰武皇帝,廟号高祖。
丙申,葬萬安陵。
帝雄武多英略,一性一甚仁一愛一。
及居阿衡,恒崇寬簡。
雅尚儉素,常膳不過數品。
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盤,肴核庶羞,裁令充足,不爲虛費。
初平侯景及立敬帝,子女玉帛皆班将士。
其充闱房者,衣不重采,飾無金翠,聲樂不列于前。
踐阼之後,彌厲恭儉。
故能隆寶茂德,光于江左雲。
世祖文皇帝諱蒨,字子華,始興昭烈王之長子也。
少沈敏,有識量,美容儀,留意經史。
武帝甚一愛一之,常稱吾家英秀。
梁太清初,帝夢兩日鬥,一大一小,大者光滅墜地,色正黃,其大如鬥,帝三分取一懷之。
侯景之亂,避地臨安縣郭文舉舊宅。
及武帝舉兵南下,景遣吳興太守信都遵收帝及衡一陽一獻王出都。
帝乃密袖小刀,候見景欲圖之。
及至,以付郎中王翻幽守,故其事不遂。
武帝圍石頭,景欲加害者數矣,會景敗,乃得出。
起家吳興太守。
武帝之讨王僧辯也,先召帝與謀。
時僧辯婿杜龛據吳興,兵衆甚盛,武帝密令帝還長城,立栅備之。
龛遣将杜泰乘虛掩至,将士相視失色,帝言笑自若,部分益明,于是衆心乃定。
及武帝遣周文育讨龛,帝遣将軍劉澄、蔣元舉攻下龛。
拜會稽太守。
武帝受禅,立爲臨川王。
夢梁武帝以寶刀授己。
周文育、侯安都之敗于沌口,武帝诏帝入總軍政。
尋命率兵城南皖。
永定三年六月丙午,武帝崩,皇後稱遺诏征帝入纂皇統。
甲寅,至自南皖,入居中書省。
皇後令帝嗣膺寶籙,帝辭讓至于再三,公卿固請,其日即皇帝位于太極前殿,大赦,诏州郡悉停奔赴。
秋七月丙辰,尊皇後爲皇太後。
辛酉,以司空侯瑱爲太尉,以南豫州刺史侯安都爲司空,以南徐州刺史徐度爲侍中、中撫軍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乙醜,重雲殿災。
八月庚戌,立皇子伯茂爲始興王,奉昭烈王後,徙封始興嗣王顼爲安成王。
九月辛酉,立皇子伯宗爲皇太子,王公以下賜帛各有差。
乙亥,立妃沈氏爲皇後。
冬十月甲子,齊文宣帝殂。
十一月乙卯,王琳寇大雷,诏太尉侯瑱、司空侯安都、儀同徐度禦之。
是歲,周明帝改天王稱皇帝,複建年号曰武成元年。
天嘉元年春正月癸醜,大赦,改元。
诏賜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粟五斛。
孝悌力田,殊行異等,加爵一級。
甲寅,分遣使者宣勞四方。
辛酉,祀南郊。
诏賜人爵一級。
二月丙申,太尉侯瑱敗王琳于梁山,敗齊兵于博望,禽齊将劉伯球。
王琳及其主蕭莊奔齊。
庚子,分遣使者齎玺書宣勞四方。
乙巳,遣太尉侯瑱鎮盆城。
庚戌,立武帝第六子昌爲衡一陽一王。
三月丙辰,蕭莊所署郢州刺史孫瑒舉州内附。
丁巳,江州刺史周迪平南中,斬賊帥熊昙朗,傳首建邺。
戊午,齊軍棄魯山城走,诏南豫州刺史程靈洗守之。
丙子,衡一陽一王昌沈于江。
夏四月丁亥,立皇子伯信爲衡一陽一王,奉獻王後。
辛醜,周明帝崩。
六月辛巳,改諡皇祖妣景安皇後曰景文皇後。
壬辰,诏改葬梁元帝于江甯舊茔,車旗禮章,悉用梁典,仍依魏葬漢獻帝故事。
甲午,追策故始興昭烈王妃曰孝妃。
辛醜,國哀周忌,上臨于太極前殿,百僚陪哭。
赦建邺殊死以下。
秋七月丙辰,立皇子伯山爲鄱一陽一王。
八月壬午,齊孝昭帝廢其主殷而自立。
戊子,诏非兵器及國容所須,金銀珠玉衣服雜玩,悉皆禁斷。
丁酉,幸正一陽一堂閱武。
九月癸醜,彗星見。
乙卯,周将獨孤盛領水軍趣巴、湘,與賀若敦水陸俱進,太尉侯瑱自尋一陽一禦之。
冬十月癸巳,侯瑱襲破獨孤盛于楊葉洲,盛登岸築城自保。
丁酉,诏司空侯安都率衆會侯瑱南拒周軍。
十二月己亥,周巴陵城主尉遲憲降。
庚子,獨孤盛潛遁走。
二年春正月庚戌,大赦。
辛未,周湘州城主殷亮降,湘州平。
二月庚寅,曲赦湘州諸郡。
三月乙卯,太尉、湘州刺史侯瑱薨。
夏六月己亥,齊人通好。
秋七月丙午,周将賀若敦遁歸,武陵、天門、南平、義一陽一、河東、宜都郡悉平。
九月甲寅,诏以故太尉侯瑱、故司空周文育、故開府儀同三司杜僧明、故中護軍胡穎、故領軍陳拟配食武帝廟庭。
冬十月癸醜,霍州西山蠻率部内屬。
乙卯,高麗國遣使朝貢。
十一月甲辰,齊孝昭帝殂。
十二月甲申,立始興國廟于都下,用王者禮。
以國用不足,立煮海鹽賦及榷酤科。
先是缙州刺史留異應王琳,丙戌,诏司空侯安都讨
庚申,都下火。
十二月庚辰,皇後谒太廟。
是歲,周闵帝元年,及九月,冢宰宇文護廢闵帝而奉明帝。
又爲明帝元年。
二年春正月乙未,以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侯瑱爲司空。
辛醜,祀南郊;大赦。
甲寅,遣中書舍人韋鼎、策吳興楚王神爲帝。
戊午,祀明堂。
二月壬申,南豫州刺史沈泰奔齊。
辛卯,诏司空侯瑱總督水陸衆軍以禦齊。
三月,王琳立梁永嘉王蕭莊以奉梁後,即位于郢州。
夏四月甲子,祀太廟。
乙醜,江一陰一王殂,陳志也。
追諡梁敬帝。
诏太宰吊祭,司空監護喪事。
以梁武林侯蕭谘子季卿嗣爲江一陰一王。
戊辰,重雲殿東鸱尾有紫煙屬天。
五月乙未,都下地震。
壬寅,立梁邵陵攜王廟室,祭乙太牢。
辛酉,帝幸大莊嚴寺,舍身。
壬戌,群臣表請還宮。
六月己巳,诏司空侯填、領軍将軍徐度讨王琳。
初,侯景之平也,太極殿被焚,承聖中議欲營之,獨阙一柱。
秋七月,有樟木大十八圍,長四丈五尺,流泊陶家後渚,監軍鄒子度以聞。
诏中書令沈衆兼起部尚書,構太極殿。
八月,周文育、侯安都等于王琳所逃歸,自劾廷尉,即日引見,宥之,并複本官。
丁亥,加江州刺史周迪平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冬十月庚午,遣鎮南将軍周文育都督衆軍出豫章,讨馀孝劢。
乙亥,幸莊嚴寺,發金光明經題。
丁酉,加高州刺史黃法氍平南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十二月甲子,幸大莊嚴寺,設無礙大會,舍乘輿法物,群臣備法駕奉迎,即日還宮。
丙戌,加北江州刺史熊昙朗平西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三年春正月丁酉,鎮南将軍、廣州刺史歐一陽一頠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
是夜大雪,及旦,太極殿前有龍迹見。
甲子,廣州言仙人見于羅浮山寺小石樓。
二月辛酉,加平西将軍、桂州刺史淳于量鎮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夏閏四月甲午,诏依前代置西省學士,兼取伎術士。
是時久不雨。
丙午,幸锺山祭蔣帝廟。
是日降雨,迄于月晦。
五月丙辰朔,日有蝕之。
有司奏舊儀帝禦前殿,服朱紗袍、通天冠。
诏曰:“此乃前代承用,意有未同,合朔仰助太一陽一,宜備衮冕之服,自今永可爲準。
”丙子,扶南國遣使朝貢。
乙酉,北江州刺史熊昙朗殺都督周文育,舉兵反。
王琳遣其将常衆一愛一、曹慶率兵援馀孝劢。
六月戊子,儀同侯安都敗衆一愛一等于左裡,獲琳從弟襲、主帥羊暕等四十馀人,衆一愛一遁走。
庚寅,廬山人斬之,傳首建邺。
甲午,衆軍凱歸。
丁酉,帝不豫,遣兼太宰、尚書右仆射王通以疾告太廟,兼太宰、中書令謝哲告太社、南北郊。
辛醜,帝小瘳。
故司空周文育之柩至自建昌。
壬寅,帝素服哭于朝堂,哀甚。
癸卯,上臨訊獄訟。
是夜,熒惑在天尊,上疾甚。
丙午,帝崩于璿玑殿,時年五十七。
遺诏追臨川王蒨入缵大業。
甲寅,殡于太極殿西階。
八月甲午,群臣上諡曰武皇帝,廟号高祖。
丙申,葬萬安陵。
帝雄武多英略,一性一甚仁一愛一。
及居阿衡,恒崇寬簡。
雅尚儉素,常膳不過數品。
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盤,肴核庶羞,裁令充足,不爲虛費。
初平侯景及立敬帝,子女玉帛皆班将士。
其充闱房者,衣不重采,飾無金翠,聲樂不列于前。
踐阼之後,彌厲恭儉。
故能隆寶茂德,光于江左雲。
世祖文皇帝諱蒨,字子華,始興昭烈王之長子也。
少沈敏,有識量,美容儀,留意經史。
武帝甚一愛一之,常稱吾家英秀。
梁太清初,帝夢兩日鬥,一大一小,大者光滅墜地,色正黃,其大如鬥,帝三分取一懷之。
侯景之亂,避地臨安縣郭文舉舊宅。
及武帝舉兵南下,景遣吳興太守信都遵收帝及衡一陽一獻王出都。
帝乃密袖小刀,候見景欲圖之。
及至,以付郎中王翻幽守,故其事不遂。
武帝圍石頭,景欲加害者數矣,會景敗,乃得出。
起家吳興太守。
武帝之讨王僧辯也,先召帝與謀。
時僧辯婿杜龛據吳興,兵衆甚盛,武帝密令帝還長城,立栅備之。
龛遣将杜泰乘虛掩至,将士相視失色,帝言笑自若,部分益明,于是衆心乃定。
及武帝遣周文育讨龛,帝遣将軍劉澄、蔣元舉攻下龛。
拜會稽太守。
武帝受禅,立爲臨川王。
夢梁武帝以寶刀授己。
周文育、侯安都之敗于沌口,武帝诏帝入總軍政。
尋命率兵城南皖。
永定三年六月丙午,武帝崩,皇後稱遺诏征帝入纂皇統。
甲寅,至自南皖,入居中書省。
皇後令帝嗣膺寶籙,帝辭讓至于再三,公卿固請,其日即皇帝位于太極前殿,大赦,诏州郡悉停奔赴。
秋七月丙辰,尊皇後爲皇太後。
辛酉,以司空侯瑱爲太尉,以南豫州刺史侯安都爲司空,以南徐州刺史徐度爲侍中、中撫軍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乙醜,重雲殿災。
八月庚戌,立皇子伯茂爲始興王,奉昭烈王後,徙封始興嗣王顼爲安成王。
九月辛酉,立皇子伯宗爲皇太子,王公以下賜帛各有差。
乙亥,立妃沈氏爲皇後。
冬十月甲子,齊文宣帝殂。
十一月乙卯,王琳寇大雷,诏太尉侯瑱、司空侯安都、儀同徐度禦之。
是歲,周明帝改天王稱皇帝,複建年号曰武成元年。
天嘉元年春正月癸醜,大赦,改元。
诏賜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粟五斛。
孝悌力田,殊行異等,加爵一級。
甲寅,分遣使者宣勞四方。
辛酉,祀南郊。
诏賜人爵一級。
二月丙申,太尉侯瑱敗王琳于梁山,敗齊兵于博望,禽齊将劉伯球。
王琳及其主蕭莊奔齊。
庚子,分遣使者齎玺書宣勞四方。
乙巳,遣太尉侯瑱鎮盆城。
庚戌,立武帝第六子昌爲衡一陽一王。
三月丙辰,蕭莊所署郢州刺史孫瑒舉州内附。
丁巳,江州刺史周迪平南中,斬賊帥熊昙朗,傳首建邺。
戊午,齊軍棄魯山城走,诏南豫州刺史程靈洗守之。
丙子,衡一陽一王昌沈于江。
夏四月丁亥,立皇子伯信爲衡一陽一王,奉獻王後。
辛醜,周明帝崩。
六月辛巳,改諡皇祖妣景安皇後曰景文皇後。
壬辰,诏改葬梁元帝于江甯舊茔,車旗禮章,悉用梁典,仍依魏葬漢獻帝故事。
甲午,追策故始興昭烈王妃曰孝妃。
辛醜,國哀周忌,上臨于太極前殿,百僚陪哭。
赦建邺殊死以下。
秋七月丙辰,立皇子伯山爲鄱一陽一王。
八月壬午,齊孝昭帝廢其主殷而自立。
戊子,诏非兵器及國容所須,金銀珠玉衣服雜玩,悉皆禁斷。
丁酉,幸正一陽一堂閱武。
九月癸醜,彗星見。
乙卯,周将獨孤盛領水軍趣巴、湘,與賀若敦水陸俱進,太尉侯瑱自尋一陽一禦之。
冬十月癸巳,侯瑱襲破獨孤盛于楊葉洲,盛登岸築城自保。
丁酉,诏司空侯安都率衆會侯瑱南拒周軍。
十二月己亥,周巴陵城主尉遲憲降。
庚子,獨孤盛潛遁走。
二年春正月庚戌,大赦。
辛未,周湘州城主殷亮降,湘州平。
二月庚寅,曲赦湘州諸郡。
三月乙卯,太尉、湘州刺史侯瑱薨。
夏六月己亥,齊人通好。
秋七月丙午,周将賀若敦遁歸,武陵、天門、南平、義一陽一、河東、宜都郡悉平。
九月甲寅,诏以故太尉侯瑱、故司空周文育、故開府儀同三司杜僧明、故中護軍胡穎、故領軍陳拟配食武帝廟庭。
冬十月癸醜,霍州西山蠻率部内屬。
乙卯,高麗國遣使朝貢。
十一月甲辰,齊孝昭帝殂。
十二月甲申,立始興國廟于都下,用王者禮。
以國用不足,立煮海鹽賦及榷酤科。
先是缙州刺史留異應王琳,丙戌,诏司空侯安都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