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純文學作家給讀者的挑戰書
關燈
小
中
大
坂口安吾,1906年生,因當年是丙午年,又是五男,故而取名炳五。
坂口家是新瀉地方的地主世家,非常富裕,甚至曾有“阿賀野川的河水都流盡了,坂口家的錢财也不會流光”之說,但擔任衆議院議員的父親仁一郎,卻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而捐輸巨款,結果坂口安吾出生之時,正值家境傾覆的狀态。
不知是否因其父過分鑽營之故,又或家中有十三個小孩,委實無力管教的緣故,安吾自幼就是住處附近的孩子王,從國小就常常逃課,直到中學二年級,甚至因為四科不及格而慘遭留級。
據說他的漢文老師曾一度暴怒說道:“炳五這名字給你太可惜了,既然你如此看不起自己,那幹脆就叫‘暗吾’好了。
”日後,他果然就把筆名取為“安吾”,和日文的“暗吾”同音。
幾經波折,他好不容易成了小學的代課老師,但二十六歲那年卻決意鑽研佛教,因此來到東洋大學印度哲學倫理學科(今稱“印度學科”)就讀。
他終日苦讀佛教和哲學的相關書籍,竟緻神經衰弱,但又靠着對梵文、巴利語、藏文等語言的好奇和學習,把神經衰弱給治愈了,接着他更開始學習拉丁文、法文,并接觸莫裡哀、福樓拜、博馬舍等人的文學作品。
他曾和雅典法國語言學校(アテネ·フランセ)的幾個同學合組了一個讀書會,最後得到“成績優秀”的評語。
與此同時,他也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曾參加當時的《改造》雜志征文活動,卻不幸失敗了;所幸他并未放棄,又和語言學校的同學葛卷義敏、江口清合辦同人雜志《言葉》,展開了他的翻譯及創作生涯。
而更重要的則是,《言葉》是商業雜志《青馬》的前身——坂口安吾能成為一名備受矚目的新進作家,正是因為《青馬》發表了他的《風博士》、《黑谷村》。
兩篇小說都受到了著名小說家牧野信一的激賞。
而坂口安吾之後出版的《海博士》、《霓博士的頹廢》,以及長篇小說《竹叢之家》,更被島崎藤村和宇野浩二這兩大巨匠贊為傑作,由此成為了日本文壇的新秀。
然而,雖說是文壇新秀,但坂口安吾理念先行的創作技巧,卻讓他成為“作家心中的作家”,而非“讀者心中的作家”。
直到1946年他發表《堕落論》,這才引起了社會大衆的廣泛關注。
那時正是“二戰”剛剛結束之際,日本文學萌發了所謂的民主主義文學,既細緻高雅,又具有傳統美感。
這固然符合日本的民族特性,卻和社會的現實脫節頗甚。
正因文壇對戰後的社會改變熟視無睹,坂口安吾的《堕落論》便顯得非常前瞻、震撼。
那篇文章裡面,坂口安吾公然向日本的天皇制度開炮,認為天皇制度蒙蔽了日本人,給軍國主義那種怪異花朵提供了土壤,戰後的日本需要堕落,“從堕落的道路上堕落下去,人才必須發現自我。
”也就是說,坂口安吾認為,隻有抛棄無謂的想象(天皇)和裝飾的外表,才能發現所謂的真實。
就這點而言,堕落不僅是消極的象征,更有着積極的意義。
這種論調在當時引爆了一波文學思潮,後來太宰治寫給作家井伏鳟二的信中,曾這樣說道:“因為我是無賴派,所以我要反抗戰後的風氣。
”之後他更給《東西》雜志撰文闡述無賴派的内涵:“我要反抗束縛。
我要嘲笑挂着一副得勢面孔的人。
”以緻一切存有類似颠覆傳統文風的作家,都被合稱“無賴派”。
(所以“無賴派”并非一個文學集團,而是因文風相近才被歸類。
某些當時被稱做無賴派的作家,甚至是互不往來的。
) 無賴派在日本的發展時間甚短,大概隻有三四年的光景,但因其緊緊扣合着當時的視線及觀點
坂口家是新瀉地方的地主世家,非常富裕,甚至曾有“阿賀野川的河水都流盡了,坂口家的錢财也不會流光”之說,但擔任衆議院議員的父親仁一郎,卻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而捐輸巨款,結果坂口安吾出生之時,正值家境傾覆的狀态。
不知是否因其父過分鑽營之故,又或家中有十三個小孩,委實無力管教的緣故,安吾自幼就是住處附近的孩子王,從國小就常常逃課,直到中學二年級,甚至因為四科不及格而慘遭留級。
據說他的漢文老師曾一度暴怒說道:“炳五這名字給你太可惜了,既然你如此看不起自己,那幹脆就叫‘暗吾’好了。
”日後,他果然就把筆名取為“安吾”,和日文的“暗吾”同音。
幾經波折,他好不容易成了小學的代課老師,但二十六歲那年卻決意鑽研佛教,因此來到東洋大學印度哲學倫理學科(今稱“印度學科”)就讀。
他終日苦讀佛教和哲學的相關書籍,竟緻神經衰弱,但又靠着對梵文、巴利語、藏文等語言的好奇和學習,把神經衰弱給治愈了,接着他更開始學習拉丁文、法文,并接觸莫裡哀、福樓拜、博馬舍等人的文學作品。
他曾和雅典法國語言學校(アテネ·フランセ)的幾個同學合組了一個讀書會,最後得到“成績優秀”的評語。
與此同時,他也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曾參加當時的《改造》雜志征文活動,卻不幸失敗了;所幸他并未放棄,又和語言學校的同學葛卷義敏、江口清合辦同人雜志《言葉》,展開了他的翻譯及創作生涯。
而更重要的則是,《言葉》是商業雜志《青馬》的前身——坂口安吾能成為一名備受矚目的新進作家,正是因為《青馬》發表了他的《風博士》、《黑谷村》。
兩篇小說都受到了著名小說家牧野信一的激賞。
而坂口安吾之後出版的《海博士》、《霓博士的頹廢》,以及長篇小說《竹叢之家》,更被島崎藤村和宇野浩二這兩大巨匠贊為傑作,由此成為了日本文壇的新秀。
然而,雖說是文壇新秀,但坂口安吾理念先行的創作技巧,卻讓他成為“作家心中的作家”,而非“讀者心中的作家”。
直到1946年他發表《堕落論》,這才引起了社會大衆的廣泛關注。
那時正是“二戰”剛剛結束之際,日本文學萌發了所謂的民主主義文學,既細緻高雅,又具有傳統美感。
這固然符合日本的民族特性,卻和社會的現實脫節頗甚。
正因文壇對戰後的社會改變熟視無睹,坂口安吾的《堕落論》便顯得非常前瞻、震撼。
那篇文章裡面,坂口安吾公然向日本的天皇制度開炮,認為天皇制度蒙蔽了日本人,給軍國主義那種怪異花朵提供了土壤,戰後的日本需要堕落,“從堕落的道路上堕落下去,人才必須發現自我。
”也就是說,坂口安吾認為,隻有抛棄無謂的想象(天皇)和裝飾的外表,才能發現所謂的真實。
就這點而言,堕落不僅是消極的象征,更有着積極的意義。
這種論調在當時引爆了一波文學思潮,後來太宰治寫給作家井伏鳟二的信中,曾這樣說道:“因為我是無賴派,所以我要反抗戰後的風氣。
”之後他更給《東西》雜志撰文闡述無賴派的内涵:“我要反抗束縛。
我要嘲笑挂着一副得勢面孔的人。
”以緻一切存有類似颠覆傳統文風的作家,都被合稱“無賴派”。
(所以“無賴派”并非一個文學集團,而是因文風相近才被歸類。
某些當時被稱做無賴派的作家,甚至是互不往來的。
) 無賴派在日本的發展時間甚短,大概隻有三四年的光景,但因其緊緊扣合着當時的視線及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