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戒圖說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即前道人也。
挾私假公之報 柳勝,宋時人,專罔市利,與征商官殷述慶同謀。
勝挾私以行科罰,慶假公以施敲樸,二人俱暴死。
一日,勝老仆死,醒曰:吾往陰府,見押二罪人,身纏惡蛇咬肉,認之,一吾主人,一征商官也。
陰官命取?詞,并主領錢帖示之,伏罪,仍押入獄氺,不許托生。
餽裘固辭之報 子思安貧居衛,袍無裡,二旬九食。
田子方遺以狐白裘,恐他不受,因設詞曰:我以物借人,就忘了;以物與人,如棄了。
子思辭,子方強其收納,子思曰:伋聞妄與者如棄物于溝壑,伋不忍以身為溝壑也。
其堅志如此,是以世稱大賢,配享孔子廟庭。
詐财無厭之報 方陸,元時嚴州人。
有富翁李氏,誤死一鄉人死者,弟為方氏仆,方激仆訟官,李懼,與仆錢百千,又錢三百千謝方。
未幾,仍唆仆,李如前與錢。
未幾,又唆仆,李氏囊盡,忿郁而死。
逾三年,方白書,見李,同夜義牛頭,來家,仆地命絕。
好行仁義之報 這個是春秋時宋人。
他好行仁義,一日,家中黑牛生白犢,問于孔子,孔子曰:吉祥也,使薦上帝。
居一年,父無故目盲,其牛複生白犢。
又問孔子,孔子曰:吉祥也。
複教以祭。
居一年,其子亦無故目肓,卻疑白犢為不祥之兆。
後楚國攻宋,選丁壯出戰,死者太半,其父子俱以目盲得免。
及圍解,目皆複明。
專說是非之報 張厭是唐時人,專一好議論人長短,人□□事,不拘是非利害,喜于傳說,鄉裡□戚,無不怨恨。
一日,行過教塲内,空中忽□□一石彈,正打到他額上。
還家流血數升,舌□□□而死。
安分守巳之報 宋時張機,東海人。
為人安分守已,非理之事,一毫不為。
見人有越分生事者,多方勸化。
後生一子名元,讀書聰俊。
二十一歲赴選,途間天晚,力乏不及,到村店,投宿古廟中。
至二更,似夢非夢,聞一神說:張機有陰德,當及此子。
叩之不見。
後元果連登科甲,官至極品。
專事遊戲之報 楊大同,宋時荊門人,家富饒,違逆父師教誨。
少不習詩書,長不務生理,日與無賴之徒遊戲浪蕩,飲酒棋局。
後貧苦不能存活,怨恨天地。
一日,同一少年閑行,至一山凹,忽遇強勇數人,将大同即時打死,暴屍于路,背漆數字雲:敗家失業,罪□天譴。
乃知所擊者皆鬼神也。
容忍裕後之報 唐時雷樞,鹹通中人,性沉厚有容,人左以非禮犯之者,辄含忍不較。
每教子孫,則曰:為人謙受益,切,不可與人争訟。
傳至十一世,未嘗訟人于官。
孫雷孚,登進士第,官至太子太師。
清白自持,愛民如子,禮賢好德,嗣是甲科綿綿,人皆謂其積善之報雲。
善訟化牛之報 宋時,房州人李政為保正,頑猾健訟,□結吏胥巧。
為囑托,官司莫能治。
淳熙四年,暴亡。
其家牝牛當日生一犢,腹下白毛,成保正李政四字,每見妻子,便流淚。
複後為虎所食,骨肉皆盡,止留牛皮一片,四字宛然。
前非克改之報 五代時徐寵,初不循理,營求非分,遇一道人,相寵年滿四十當死。
寵悔悟,遂閉門守已,不預外事,日忘食息,夜不脫衣,持齋誦經,純心向善。
及年四十,忽覺兩耳生骨,聞門外有人言曰:子能改前愆,死業已盡,當延生矣。
卒年七十有四。
為惡不悛之報 唐時李登年十八即為鄉貢首,自後年幾五十不第。
一日,詣葉靜法師,問其故,法師為扣于梓潼神而告之曰:汝命本該十九作狀元,五十三位至右相,緣得舉。
後淫長安婦鄭氏,而成其夫白元之罪,又侵其兄李豐屋基,至形于訟。
今年将老,為惡不悛,巳削去仕藉,故不得第。
登郁郁愧恨,不久疽潰而死。
陽世行善之報 呂琪,唐毗陵人,野遇已故。
一府吏拏世一張,說:我今身充東嶽,差人領批勾七十餘人,你亦在内。
你我平日交厚待我。
别處勾完,才來勾你。
琪忙回家,說:我今該死,隻三件事未完。
即日葬五喪,嫁一螟蛉女,修壞路,閉門待死。
前吏來告曰:你向批上有名,該死,今為陽世行三善,反加壽二紀矣。
琪得老死。
前世為非之報 俞杜澗,宋時知臨江軍。
景定間,江東覆舟,溺死十八人,舟子亦沉死。
杜澗善行法術,差一卒持符召江神,至,一龐眉皓首,前雲:十八人死者,前生為強盜殺人。
杜澗曰:舟子何辜?神曰:此正賊首也。
君但知陽間事,不知陰府事,注定無差。
勸戒圖說二卷終
挾私假公之報 柳勝,宋時人,專罔市利,與征商官殷述慶同謀。
勝挾私以行科罰,慶假公以施敲樸,二人俱暴死。
一日,勝老仆死,醒曰:吾往陰府,見押二罪人,身纏惡蛇咬肉,認之,一吾主人,一征商官也。
陰官命取?詞,并主領錢帖示之,伏罪,仍押入獄氺,不許托生。
餽裘固辭之報 子思安貧居衛,袍無裡,二旬九食。
田子方遺以狐白裘,恐他不受,因設詞曰:我以物借人,就忘了;以物與人,如棄了。
子思辭,子方強其收納,子思曰:伋聞妄與者如棄物于溝壑,伋不忍以身為溝壑也。
其堅志如此,是以世稱大賢,配享孔子廟庭。
詐财無厭之報 方陸,元時嚴州人。
有富翁李氏,誤死一鄉人死者,弟為方氏仆,方激仆訟官,李懼,與仆錢百千,又錢三百千謝方。
未幾,仍唆仆,李如前與錢。
未幾,又唆仆,李氏囊盡,忿郁而死。
逾三年,方白書,見李,同夜義牛頭,來家,仆地命絕。
好行仁義之報 這個是春秋時宋人。
他好行仁義,一日,家中黑牛生白犢,問于孔子,孔子曰:吉祥也,使薦上帝。
居一年,父無故目盲,其牛複生白犢。
又問孔子,孔子曰:吉祥也。
複教以祭。
居一年,其子亦無故目肓,卻疑白犢為不祥之兆。
後楚國攻宋,選丁壯出戰,死者太半,其父子俱以目盲得免。
及圍解,目皆複明。
專說是非之報 張厭是唐時人,專一好議論人長短,人□□事,不拘是非利害,喜于傳說,鄉裡□戚,無不怨恨。
一日,行過教塲内,空中忽□□一石彈,正打到他額上。
還家流血數升,舌□□□而死。
安分守巳之報 宋時張機,東海人。
為人安分守已,非理之事,一毫不為。
見人有越分生事者,多方勸化。
後生一子名元,讀書聰俊。
二十一歲赴選,途間天晚,力乏不及,到村店,投宿古廟中。
至二更,似夢非夢,聞一神說:張機有陰德,當及此子。
叩之不見。
後元果連登科甲,官至極品。
專事遊戲之報 楊大同,宋時荊門人,家富饒,違逆父師教誨。
少不習詩書,長不務生理,日與無賴之徒遊戲浪蕩,飲酒棋局。
後貧苦不能存活,怨恨天地。
一日,同一少年閑行,至一山凹,忽遇強勇數人,将大同即時打死,暴屍于路,背漆數字雲:敗家失業,罪□天譴。
乃知所擊者皆鬼神也。
容忍裕後之報 唐時雷樞,鹹通中人,性沉厚有容,人左以非禮犯之者,辄含忍不較。
每教子孫,則曰:為人謙受益,切,不可與人争訟。
傳至十一世,未嘗訟人于官。
孫雷孚,登進士第,官至太子太師。
清白自持,愛民如子,禮賢好德,嗣是甲科綿綿,人皆謂其積善之報雲。
善訟化牛之報 宋時,房州人李政為保正,頑猾健訟,□結吏胥巧。
為囑托,官司莫能治。
淳熙四年,暴亡。
其家牝牛當日生一犢,腹下白毛,成保正李政四字,每見妻子,便流淚。
複後為虎所食,骨肉皆盡,止留牛皮一片,四字宛然。
前非克改之報 五代時徐寵,初不循理,營求非分,遇一道人,相寵年滿四十當死。
寵悔悟,遂閉門守已,不預外事,日忘食息,夜不脫衣,持齋誦經,純心向善。
及年四十,忽覺兩耳生骨,聞門外有人言曰:子能改前愆,死業已盡,當延生矣。
卒年七十有四。
為惡不悛之報 唐時李登年十八即為鄉貢首,自後年幾五十不第。
一日,詣葉靜法師,問其故,法師為扣于梓潼神而告之曰:汝命本該十九作狀元,五十三位至右相,緣得舉。
後淫長安婦鄭氏,而成其夫白元之罪,又侵其兄李豐屋基,至形于訟。
今年将老,為惡不悛,巳削去仕藉,故不得第。
登郁郁愧恨,不久疽潰而死。
陽世行善之報 呂琪,唐毗陵人,野遇已故。
一府吏拏世一張,說:我今身充東嶽,差人領批勾七十餘人,你亦在内。
你我平日交厚待我。
别處勾完,才來勾你。
琪忙回家,說:我今該死,隻三件事未完。
即日葬五喪,嫁一螟蛉女,修壞路,閉門待死。
前吏來告曰:你向批上有名,該死,今為陽世行三善,反加壽二紀矣。
琪得老死。
前世為非之報 俞杜澗,宋時知臨江軍。
景定間,江東覆舟,溺死十八人,舟子亦沉死。
杜澗善行法術,差一卒持符召江神,至,一龐眉皓首,前雲:十八人死者,前生為強盜殺人。
杜澗曰:舟子何辜?神曰:此正賊首也。
君但知陽間事,不知陰府事,注定無差。
勸戒圖說二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