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戒圖說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孝養祖母之報
這劉殷是晉時人,父母俱早亡,哀毀過禮。
有祖母王氏,盛冬思要菜吃,殷年才九歲,往澤中尋求不得,恸哭不絕聲。
忽聽有人道:且住。
殷收淚,看地便有菜生,因采以供馔。
又一夜,夢人說西籬下有粟,醒來掘得粟五十鐘,有銘道:賜孝子劉殷。
殷後仕漢,官至太保。
忍棄祖母之報 葉得浮,宋時建安人。
年二十一歲,忤逆祖母。
一日被盜,将祖母丢棄,祖母為盜所傷。
祖母死時,歎說:孫不顧我,我告汝□陰司。
後得浮入蜀,谒韓慥,問相,韓曰:不讀書亦做官,隻是君之氣色,有此沒德行,待立秋後與你說。
後十六日,葉染病,嘔□口。
不住,叫婆婆,莫淩遲我!立秋日果死。
孝感驅蝗之報 宋時顧仲禮,保定人。
幼孤,事母至孝。
嘗遇歲兇負。
母流于他郡,供養甚備,七年始歸。
遇蝗起,仲禮呼天泣曰:蝗食禾将盡,吾何以為養?忽有疾風,吹蝗去,禾得不傷。
母卒,仲禮年六十,廬墓三年,悲痛如一日。
事聞旌表,賜金十斤。
悖逆變畜之報 □時,福建漳浦縣有衛氏者,妯娌□皆不孝甚。
一日,雷震一聲,化為牛、羊大三畜,惟頭面不變。
雷神立于空中,觀視,良久而後隐。
三畜見人不能言,惟垂淚。
時陳瀛為漳浦知縣,乃圖形刻闆,詳述其事,散于四方,以為不孝之戒。
救父賊饒之報 潘綜,南北朝宋人。
時孫恩作亂,綜□父潘骠避賊。
骠年老行遲,恐為賊擒,叫綜先遙。
綜不忍,迎着。
那賊叩頭告:父年老,乞饒性命。
父亦替綜讨饒。
賊持刀砍父,綜将父抱于腹下,因傷綜頭面。
一賊從旁勸道:殺孝子不祥。
賊乃饒,父子俱免。
縣官旌其裡為純孝裡。
背母雷擊之報 宋時龍遊人徐姓者,兄弟二人,五日輪供其母。
兄甚貧,弟稍厚,及兄供,??粥不給,輪内尚有二日。
告母曰:今食不足,且往弟處,容措置補供。
母往,弟及門不納,曰:兄供未滿。
母以兄意語之,畢竟不納。
且其妻取飯甑置床上,以被覆之,母涕泣行頃,雷電大作,一神人提出甑,先震其妻于門,次震其夫于堂。
割朕療父之報 元末時嚴震,嘉興府人,世業儒醫,早□母,事父至孝。
父常患危疾,震日夜??泣,謂非藥餌可療,乃焚香禱于天,割股肉為羹以進之。
父久不食,聞羹香,食之,其病立愈。
是夜,震所割處,夢天賜以舜孝草塗之,忽起視,不覺血止痛忘,如未割時矣。
藏魚卻母之報 這長溪民是宋時人,贅在人家,以漁為業。
其母憶他,往看,民竟不喜。
母覺其意,即日要回,其婦留住。
明日,民得魚歸,知母未去,将魚藏起,空身回說:大風無魚,母遂去。
行後,民責妻曰:今日??得皆大鳗魚,你何苦留住此媪?及取魚看,皆是大蛇,一最大者昂首出咬民喉而死,蛇俱不見。
孝念回天之報 宋時監官縣顧德謙妻張氏,夢有以宿世事責之曰:明日當死雷斧下。
覺而流淚悲噎。
姑問之,不敢對。
明日,暴風天昏,張氏自分必死,因念:震死既不可免,姑老矣,柰驚怖何?乃易服出居屋外桑下,立以俟死。
俄雷電大作,空中有人呼張氏曰:汝實當死,因你一念起孝,天複赦汝。
汝歸當益為善,故張氏得全。
悖逆??虎之報 □陳廿三是宋時人,悖逆其父,父不能忍常。
懷香紙,往神祠燒祝,道:不孝之子,願遭蛇傷虎咬。
如是累年。
父沒後,惡子入山采木,果為虎所食,族黨皆恨其父,不及見雲。
賣身苑父之報 西漢人董永,家貧,無以葬父,賣身傭工,得錢完葬。
天帝憐之,降織女為妻,日織十絹以贖其身,産一子,織女升去。
景帝時,永舉孝廉,為中尉。
子仲舒,武帝初年,賢良對策第一,仕至江都王太傳,為世大儒。
父死不葬之報 這羅鞏是宋時人,為太學生。
太學有神祠極靈,鞏每以前程事去問,朝夕默禱。
一晚,神來托夢,說:你得罪陰司,可速歸。
家前程事不須問,詢其得罪緣由,卻為不葬父之故。
鞏說:家有兄,何獨罪鞏?神說:以你讀書知禮,故受其罪。
鞏追悔無及,束裝亟歸,至家而卒。
赴水援母之報 宋時人蘇頌知婺州日,其母魏國夫人乘舟來任所,公往迎。
偶湘江水泛,舟橫欲覆,公号呼籲天,奮身赴水救之,未及舟忽自正,夫人得生。
人皆謂誠孝所感。
母溺不援之報 □褚大是宋時撐船的人,兇惡不孝。
其母嘗跌在水,自坐視不救,反去打罵那救的人。
一日撐船出行,有人叫搭船,褚利他錢,載到中途,其人忽說:我是神人,因汝不孝,天命擊汝。
褚還應道:你就是天神,也要還了船錢,方可去。
語未畢,震雷一聲而死,神即不見。
救父擊虎之報 許坦,唐時新安縣人。
年十歲,随父入山采藥,父為虎所噬,即号叫以杖擊之,虎遂奔走,父以得全。
太宗聞之,謂侍臣曰
有祖母王氏,盛冬思要菜吃,殷年才九歲,往澤中尋求不得,恸哭不絕聲。
忽聽有人道:且住。
殷收淚,看地便有菜生,因采以供馔。
又一夜,夢人說西籬下有粟,醒來掘得粟五十鐘,有銘道:賜孝子劉殷。
殷後仕漢,官至太保。
忍棄祖母之報 葉得浮,宋時建安人。
年二十一歲,忤逆祖母。
一日被盜,将祖母丢棄,祖母為盜所傷。
祖母死時,歎說:孫不顧我,我告汝□陰司。
後得浮入蜀,谒韓慥,問相,韓曰:不讀書亦做官,隻是君之氣色,有此沒德行,待立秋後與你說。
後十六日,葉染病,嘔□口。
不住,叫婆婆,莫淩遲我!立秋日果死。
孝感驅蝗之報 宋時顧仲禮,保定人。
幼孤,事母至孝。
嘗遇歲兇負。
母流于他郡,供養甚備,七年始歸。
遇蝗起,仲禮呼天泣曰:蝗食禾将盡,吾何以為養?忽有疾風,吹蝗去,禾得不傷。
母卒,仲禮年六十,廬墓三年,悲痛如一日。
事聞旌表,賜金十斤。
悖逆變畜之報 □時,福建漳浦縣有衛氏者,妯娌□皆不孝甚。
一日,雷震一聲,化為牛、羊大三畜,惟頭面不變。
雷神立于空中,觀視,良久而後隐。
三畜見人不能言,惟垂淚。
時陳瀛為漳浦知縣,乃圖形刻闆,詳述其事,散于四方,以為不孝之戒。
救父賊饒之報 潘綜,南北朝宋人。
時孫恩作亂,綜□父潘骠避賊。
骠年老行遲,恐為賊擒,叫綜先遙。
綜不忍,迎着。
那賊叩頭告:父年老,乞饒性命。
父亦替綜讨饒。
賊持刀砍父,綜将父抱于腹下,因傷綜頭面。
一賊從旁勸道:殺孝子不祥。
賊乃饒,父子俱免。
縣官旌其裡為純孝裡。
背母雷擊之報 宋時龍遊人徐姓者,兄弟二人,五日輪供其母。
兄甚貧,弟稍厚,及兄供,??粥不給,輪内尚有二日。
告母曰:今食不足,且往弟處,容措置補供。
母往,弟及門不納,曰:兄供未滿。
母以兄意語之,畢竟不納。
且其妻取飯甑置床上,以被覆之,母涕泣行頃,雷電大作,一神人提出甑,先震其妻于門,次震其夫于堂。
割朕療父之報 元末時嚴震,嘉興府人,世業儒醫,早□母,事父至孝。
父常患危疾,震日夜??泣,謂非藥餌可療,乃焚香禱于天,割股肉為羹以進之。
父久不食,聞羹香,食之,其病立愈。
是夜,震所割處,夢天賜以舜孝草塗之,忽起視,不覺血止痛忘,如未割時矣。
藏魚卻母之報 這長溪民是宋時人,贅在人家,以漁為業。
其母憶他,往看,民竟不喜。
母覺其意,即日要回,其婦留住。
明日,民得魚歸,知母未去,将魚藏起,空身回說:大風無魚,母遂去。
行後,民責妻曰:今日??得皆大鳗魚,你何苦留住此媪?及取魚看,皆是大蛇,一最大者昂首出咬民喉而死,蛇俱不見。
孝念回天之報 宋時監官縣顧德謙妻張氏,夢有以宿世事責之曰:明日當死雷斧下。
覺而流淚悲噎。
姑問之,不敢對。
明日,暴風天昏,張氏自分必死,因念:震死既不可免,姑老矣,柰驚怖何?乃易服出居屋外桑下,立以俟死。
俄雷電大作,空中有人呼張氏曰:汝實當死,因你一念起孝,天複赦汝。
汝歸當益為善,故張氏得全。
悖逆??虎之報 □陳廿三是宋時人,悖逆其父,父不能忍常。
懷香紙,往神祠燒祝,道:不孝之子,願遭蛇傷虎咬。
如是累年。
父沒後,惡子入山采木,果為虎所食,族黨皆恨其父,不及見雲。
賣身苑父之報 西漢人董永,家貧,無以葬父,賣身傭工,得錢完葬。
天帝憐之,降織女為妻,日織十絹以贖其身,産一子,織女升去。
景帝時,永舉孝廉,為中尉。
子仲舒,武帝初年,賢良對策第一,仕至江都王太傳,為世大儒。
父死不葬之報 這羅鞏是宋時人,為太學生。
太學有神祠極靈,鞏每以前程事去問,朝夕默禱。
一晚,神來托夢,說:你得罪陰司,可速歸。
家前程事不須問,詢其得罪緣由,卻為不葬父之故。
鞏說:家有兄,何獨罪鞏?神說:以你讀書知禮,故受其罪。
鞏追悔無及,束裝亟歸,至家而卒。
赴水援母之報 宋時人蘇頌知婺州日,其母魏國夫人乘舟來任所,公往迎。
偶湘江水泛,舟橫欲覆,公号呼籲天,奮身赴水救之,未及舟忽自正,夫人得生。
人皆謂誠孝所感。
母溺不援之報 □褚大是宋時撐船的人,兇惡不孝。
其母嘗跌在水,自坐視不救,反去打罵那救的人。
一日撐船出行,有人叫搭船,褚利他錢,載到中途,其人忽說:我是神人,因汝不孝,天命擊汝。
褚還應道:你就是天神,也要還了船錢,方可去。
語未畢,震雷一聲而死,神即不見。
救父擊虎之報 許坦,唐時新安縣人。
年十歲,随父入山采藥,父為虎所噬,即号叫以杖擊之,虎遂奔走,父以得全。
太宗聞之,謂侍臣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