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未詳者〉〉 〈按新羅官職。

    但有其名。

    不書所掌。

    後人莫得以知焉。

    此外諸宮寺之設官。

    及他瑣瑣名稱。

    雖多皆不可曉。

    故闕之。

    〉 高麗 太廟署〈改陵園署官掌守衛宗廟〉諸陵署〈掌守護山陵〉良醞署〈改司醞署官掌供酒醴〉尙食局〈改司膳署官掌供膳羞〉尙藥局〈改奉醫署掌和禦藥〉尙衣局〈改掌服署掌供禦衣〉尙舍局〈改司設署掌供舖設〉尙乘局〈改奉車署掌內廐〉中尙署〈改供造署掌禦用器玩〉京市署〈掌句檢市廛〉大官署〈改膳官署掌祀宴饌〉掌冶署〈營造局掌鎔冶〉都校署〈雜作局掌工作〉大樂署〈改典樂署掌聲署〉供驛署〈掌諸道驛程〉內園署〈掌諸園苑〉典廐署〈掌飼雜畜〉掌牲署〈掌犠牲〉都染署〈掌色染〉雜織署〈掌織紝〉司儀署〈掌贊禮〉守宮署〈掌供帳幕〉典獄署〈大理寺掌獄囚〉大倉署大盈署豊儲倉〈掌供上米廩○本右倉〉廣興倉〈掌百官祿○本左倉〉料物庫〈掌禦廩○本備用司〉內庫義盈庫長興庫〈本大府上庫〉常滿庫〈本大府下庫〉資瞻司〈本濟用司〉內房庫〈本義成倉〉德泉庫常積倉〈自長興庫以下。

    皆忠宣所置。

    是後。

    忠惠置寶興庫。

    恭愍置典廨庫惠濟庫寶源解典庫。

    恭讓置濟用庫。

    皆置官領之。

    莫非後王黷貨自私者也。

    〉大淸觀〈主藏纛〉五部延慶宮提擧司掖庭局 〈官屬。

    右各小司。

    文宗定制。

    皆置令,丞,尙食。

    以下六局。

    皆置奉禦,直長。

    豊儲以下諸倉庫。

    皆置使,副使。

    或加丞或直長或注簿。

    五部。

    初置使,副使,錄事後改令。

    掖庭局。

    內侍伯,內謁者,內殿崇班,東西頭供奉,侍禁殿直,內班從事之任。

    〉 珍閣省〈麗初有之。

    有令卿。

    〉白書省〈麗初有之。

    有卿郞中孔目。

    ○〈右未詳何官。

    〉〉 宮僚沿革附妃主王子府屬 三國新羅景德王置東宮官衙上大舍次大舍禦龍省洗宅給帳典等屬高句麗未聞百濟未聞 弓裔東宮記室〈樸儒爲之〉 麗初太子師傅〈太祖以崔彥撝爲之〉太子太傅〈崔凝卒贈是爵〉顯宗置師保司儀郞司直通事舍人丞注簿錄事 文宗〈定制〉太師,太傅,太保,小師,少傅,少保,賓客,庶子諭德,侍讀,侍講學士,贊善,中舍人,中允,洗馬,典內文學,司議郞,侍讀事。

    ○選三品官。

    至七品官子孫。

    爲東宮侍衛及給使。

    詹事府。

    知事,詹事,少詹事,丞,司直,注簿,錄事,家令僕,內直郞,宮門郞。

    卛更寺。

    事,令,士。

    ○藥藏郞,丞。

    ○左右司禦卛府卛,副卛。

    ○左右監門。

    ○左右淸道卛府卛,副卛。

    ○左右內卛府卛,副卛。

    ○又有侍衛上大將軍。

     睿宗罷詹事府仁宗復又置春坊通事舍人。

    後又罷詹事等官。

    忠烈復又置贊德庶尹。

     忠宣王立世子府諮議翊善直講丞司直記室參軍 恭讓王置知書筵〈改左右師〉同知書筵〈改賓客〉侍學〈改輔德弼善文學〉司經立春坊院〈掌東宮事〉知院事衛卛武官諮議洗馬 附妃主立府文宗置詹事注簿錄事。

    忠烈加丞旨諭行首牽龍。

    恭愍改詹事。

    爲左右尹。

    又置舍人。

    或司禁。

    王子府典籤錄事。

    忠宣改置翊善伴讀等官。

    妃父及尙主者。

    置典籤錄事。

     內職沿革 三國稱夫人 高麗初。

    未有定制。

    後妃以下。

    以某院某宮夫人爲號。

     顯宗時。

    有尙宮尙寢尙食尙針之職。

    又有貴妃淑妃等號。

     靖宗以後。

    或稱院主院妃。

    或稱宮主。

    外命婦公主大長公主正一品。

     文宗定制。

    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並正一品。

    國大夫人正三品。

    郡大夫人。

     忠宣改宮主爲翁主。

    〈忠宣以後。

    婢妓亦封翁主宅主尊卑無等。

    〉郡君正四品。

    縣君正六品。

     宗職沿革 三國〈新羅,高句麗,百濟。

    〉拜達可爲安國君。

    鄒安爲讓國君。

    則亦有封君矣。

     高麗初。

    宗親稱院君大君。

     顯宗以後。

    封公侯下者。

    爲元尹正尹。

    或兼尙書中書令。

    或帶太尉司徒司空。

     忠宣。

    定大君院君諸君元尹正尹。

     恭愍。

    復置公侯。

    尋復忠宣之制。

     附異姓封君 高麗初。

    用公侯伯子男之號。

    ○忠宣。

    定諸君元尹正尹。

    ○恭愍。

    改稱公侯伯。

    後復改府院君諸君。

     武職沿革 三國新羅知內外兵馬事〈逸聖王拜?宣〉○大將軍〈助賁王拜于老〉○左右軍主〈伐休王時〉○左右將軍〈慈悲王時〉○侍衛府〈眞平王四十六年。

    有將軍大監弟監隊頭等官。

    又有項卒。

    眞德王時置。

    〉隊大監少監。

    〈各領馬兵步兵。

    〉幢眞興王五年。

    置軍幢。

    〈內外主兵者。

    皆以幢名。

    若大幢貴幢。

    軍師幢主步騎幢主。

    是也。

    又以衿五色相別。

    有綠紫黃白赤等衿幢。

    〉高句麗有將軍號有大模達比衛將軍末客郞中郞將百濟有左將〈必有右將〉 弓裔精騎大監 高麗太祖大將軍馬軍將軍兵禁官有郞中史徇軍部將軍〈又置令卿郞中〉支天軍大將軍補天軍大將軍祐天軍大將軍天武軍大將軍扞天軍大將軍〈右五軍見於討百濟時〉二年置六衛〈六衛合四十二領〉左右衛神虎衛興威衛金吾衛千牛衛監門衛 穆宗五年。

    置六衛職員。

    每衛。

    上將軍大將軍每領將軍中郞將郞將別將散員五尉隊正。

    ○六衛。

    各有長史錄事。

    後。

    置鷹揚龍虎二軍。

    凡三領。

    班在六衛上。

    官號同。

    ○二軍。

    稱近仗軍將軍。

    稱親從將軍。

    軍政揔於鷹揚。

    後。

    又設重房。

    使軍衛上大將軍。

    皆會焉。

    毅明以來。

    武臣用事。

    重房權重。

    竟至於亡。

    ○六衛外。

    又有都府。

    外儀仗府。

    堅銳府。

    置中郞將。

    郞將。

    別將等任。

    ○又有禦牽。

    龍禦。

    供鶴班。

     忠宣王改龍虎爲虎賁。

    又改親禦軍。

    尋復舊。

    改金吾爲備巡。

    恭愍置忠勇四衛。

    各置將軍以下。

     閫帥沿革 三國 新羅 軍主〈智證王五年。

    外州置。

    以異斯父爲之。

    〉 揔管〈太宗王元年。

    改軍主爲揔管。

    〉 都督〈文武王置所夫裡州。

    以眞王爲都督。

    孝昭王又改揔管。

    元聖又改九州各置。

    〉 停〈新羅。

    以軍營爲停。

    亦稱誓。

    〉 鎭〈宣德王置浿江鎭。

    有頭上大監弟監等官。

    〉 大使〈張保臯。

    爲淸海大使。

    〉軍使〈張保臯。

    爲感義軍使。

    〉 平東將軍。

    〈金陽〉鎭海將軍〈張保臯爲之〉又有右衛將軍節度使之名。

     高句麗 大人〈國有五部。

    各有大人。

    皆貴人之族。

    〉 傉〈音鹿〉蕯〈五部大城。

    皆置比都督。

    〉 高麗 東南道招討使。

    知牙州軍事。

    〈太祖命金行濤。

    〉 征西征南等大將軍〈太祖命庾黔弼。

    〉 大都督府〈太祖以天安爲之。

    睿宗以鹹州爲之。

    〉 節度使〈見監司條〉○防禦使〈見牧守條〉 兵馬使〈成宗八年。

    置于東北兩界。

    有知事副使判事。

    則宰相在京遙領。

    ○後因亂。

    各道皆置之。

    發遣者。

    則有制置處置執捉加發等號。

    〉 行營兵馬使〈舊制。

    宰臣按邊出征。

    稱大番兵馬。

    文宗改之。

    〉 元帥〈睿宗。

    征女眞。

    以尹瓘吳延寵爲上元帥副元帥。

    是後。

    受鉞者多稱元帥。

    或兵馬使。

    ○麗末倭患以後。

    分遣諸道元帥副元帥。

    助戰元帥,督察元帥,海道元帥。

    又有都巡問使,諸兵馬使。

    兵政多門。

    竟以無功。

    〉 都統使〈恭愍。

    各道置。

    〉指揮使〈臨亂則分遣各道。

    ○部夫使同。

    〉都巡問使〈恭愍改稱都節制使。

    元帥爲節制使。

    〉萬戶〈事元以後。

    合浦全羅等地。

    置鎭軍鎭邊等萬戶。

    恭愍亦以西京安州泥城義州地。

    置之。

    〉防護使〈因亂置之。

    亦有別監。

    〉 監司沿革 三國 新羅都督〈見閫帥又有安撫諸軍事〉 高句麗傉薩。

    〈見閫帥〉處閭近支〈諸城置之。

    比刺史稱道使。

    又有參佐。

    〉 百濟方領〈王都外分東西南北中五方。

    方有領一人。

    以達卛爲之佐。

    方有十郡郡將三人。

    以德卛爲之郡將。

    猶唐刺史。

    〉 高麗 節度使〈專制方面。

    國初稱之。

    〉按察使〈顯宗改〉都部署〈文宗改〉按察使〈睿宗復〉按廉使〈忠宣王改三南加副使〉都觀察黜陟使〈昌。

    以按廉秩卑。

    以大臣爲之。

    改號。

    〉按廉使〈恭讓王復〉○轉運使〈國初。

    各道置。

    顯宗罷。

    〉監倉使〈兩界有之〉勸農使〈忠烈王。

    使按廉兼。

    〉○察訪使〈仁宗高宗遣之。

    巡問州郡。

    〉○安撫使〈顯宗置諸道。

    尋罷。

    ○睿宗分遣諸道。

    名同而事異。

    亦名巡撫後有安慰察理等名。

    〉宣諭使廉問使〈恭讓置京畿左右道〉○計黜使〈點戶口則分遣之〉○王旨使用別監〈明宗置。

    〉 〈麗制。

    有事必置使。

    隨事立名。

    事已卽罷。

    殆不盡記。

    若軆察軆覆檢察使等。

    是也。

    〉 牧守沿革 三國 新羅州主,郡主〈脫解王置○南史。

    新羅邑在內曰啄評。

    外曰邑勒。

    有六啄評五十二邑勒。

    ○按六啄評。

    疑六部也。

    〉 州都督〈見閫帥〉仕臣〈五京置。

    一雲大尹一雲仕大等。

    貳稱少尹。

    〉 郡太守縣小守〈一雲制守〉縣令鎭頭〈各鎭有之。

    猶防禦使。

    〉 城主〈將兵守禦者之稱。

    三國同。

    又有將軍。

    〉村主〈羅制。

    鄕部曲。

    置長村。

    置大監弟監。

    掌一村之政。

    成宗改村長村正。

    〉 外司正〈見憲官〉○外位官〈文武王。

    五京諸州。

    置六徒。

    眞骨出居之。

    其位。

    視京位。

    〉嶽幹〈視一吉飡〉述幹〈視沙飡〉高幹〈視級飡〉貴幹〈視大奈麻〉選幹〈視奈麻〉上幹〈視大舍〉幹〈視舍知〉一伐〈視吉次〉彼日〈視小烏〉阿尺〈視先沮知〉 高句麗〈唐書其州縣六十〉郡縣有宰太守 百濟郡將〈見監司南史。

    邑曰擔魯。

    國有二十二擔魯。

    以子弟宗族分據之。

    〉 高麗 留守〈成宗東西京置。

    文宗南京置。

    仁宗改西京留守使。

    忠烈王三京改府置尹。

    〉 團練使都團練使刺使〈成宗制爲州府之職。

    穆宗罷之。

    〉 大都護府〈國初。

    西京置。

    文宗置使副使。

    睿宗改牧。

    舊制。

    補外者幷帶京官。

    恭愍罷之。

    〉 牧〈成宗置十二牧。

    後罷牧置節度使。

    顯宗又改八牧。

    忠宣王。

    或以宰相爲使。

    〉 中都護府〈文宗。

    定使副使。

    〉 防禦鎭〈文宗。

    定使副使。

    〉 知州事知郡事 諸縣〈文宗。

    定令尉。

    睿宗諸小縣置監務。

    高宗罷尉。

    恭愍王。

    改令監務。

    爲安集別監。

    禑復舊。

    〉 諸鎭〈文宗。

    定將副將。

    〉 舘驛使〈新羅炤智王。

    置驛。

    後置京都驛。

    改號都亭驛。

    官有大舍史。

    ○麗初。

    稱諸道巡官。

    顯宗改今名。

    恭讓王改驛丞。

    〉 句當〈成宗置于鴨綠渡。

    後諸津渡皆置。

    〉 事審官〈國初。

    以金傅掌慶州事審官。

    使知本州事。

    諸功臣效之。

    各爲本州事審官。

    後。

    各州郡皆置使本邑擧望。

    忠肅王罷之。

    民大悅。

    〉 藩司牧守屬官兵馬使〈判官錄事〉留守〈判官睿宗改少尹置司錄參軍掌書記法曹等官○忠烈王改三京爲府置尹判官司錄〉 大都護府〈判官。

    睿宗改通判。

    司錄。

    掌書記法曹。

    〉中都護〈上仝〉防禦使〈判官。

    法曹。

    文學。

    醫師。

    〉 知州郡〈同防禦使〉 中官沿革附內侍院 三國未考 高麗國初以後。

    但備宮闈之任。

    不得拜參官。

     毅宗自此。

    尊寵?者。

    事元以來。

    權傾一世矣。

    內侍院麗時。

    成衆選官之法。

    曰內侍院。

    曰茶房。

    曰司栯。

    曰司衣。

    曰司彜。

    備宿衛近侍之任。

    名臣碩輔多從內侍中出。

    其選甚榮。

    後來冗濫避軍役者。

    爭相充補。

    至麗末猶存。

    與中官名同而實異。

     恭愍王設。

    內詹事內常侍內侍監等官。

    後置。

    內侍府有判事同判事知事僉事。

    以上幷設檢校官。

    同知事同僉事左右丞直副丞直司謁謁者宮闈丞奚官令給事通事。

    自正二品至從九品受官者。

    凡百二十一人。

    禑罷。

    恭讓王復。

     勳爵沿革附加爵贈謚 三國勳爵無聞。

    或有封君者。

    若高句麗安國君之流。

    是也。

    羅麗。

    皆有加爵贈職之例。

    贈謚無考。

    金庾信。

    贈興武大王。

    別例也。

     高麗勳二堦上柱國柱國爵五等公侯伯子男 文宗〈定制〉上柱國正二品。

    柱國從二品。

    國公食邑三千戶正二品。

    郡公食邑二千戶從二品。

    縣侯食邑一千戶。

    縣伯七百戶。

    開國子五百戶並正五品。

    縣男三百戶從五品。

     忠烈王勳爵幷廢 恭愍王復五等爵。

    又廢。

    麗制。

    賜功臣號。

    自四字有至十字者。

     文武散堦沿革 新羅太大角幹〈一雲太大舒發翰。

    文武王置此。

    以賞金庾信。

    位。

    在大角幹上。

    〉大角幹〈一雲大舒發翰。

    太宗王置此賞金庾信居十七位之上。

    〉〈一位〉伊伐飡〈一雲伊罰幹。

    或幹伐飡或角幹或角餐或舒發翰或舒弗邯。

    ○角幹。

    古號酒多。

    〉〈二位〉伊尺飡〈一雲伊飡〉〈三位〉匝飡〈一雲匝判。

    或蘓判。

    〉〈四位〉波珍飡〈一雲海幹。

    或破彌幹。

    〉〈五位〉大阿飡〈已上唯眞骨受〉〈六位〉阿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