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歷年四百七十五年。

     崔氏〈溥〉曰。

    太祖。

    以武神英?之資。

    懷濟世安民之略。

    天與人歸。

    遂卽大位。

    攬結豪傑。

    開拓邊疆。

    威德廣被。

    遐邇歸心。

    賊萱屈膝而來朝。

    金溥束手而納土。

    平羅定濟。

    以一三韓。

    何功烈之盛也。

    雖幹戈草創。

    未遑制作而規模則宏遠矣。

    惠定。

    相繼守緖。

    光宗。

    聦明聽斷。

    始可與有爲。

    而猜愎日深。

    邪佞得志。

    誅夷骨肉。

    屠害將相。

    衆心離解。

    斲喪邦本。

    雖有文雅之美。

    不足稱也。

    景宗初政。

    鑑前王之失。

    焚讒書雪寃獄。

    遽厭萬機。

    沉溺聲色。

    享年不永。

    成宗。

    勵精兢惕。

    立宗社耕籍田。

    設學校勵賢才。

    崇尙節義。

    矜恤民隱。

    制作日新。

    可謂守成之良主。

    穆宗昏弱。

    上不能防閑其母。

    下不能威制兇奸。

    釀成蕭墻之禍。

    藩臣乘釁而動。

    稱兵向闕。

    乘輿奔竄。

    終不自保。

    然於大漸之際。

    付托得人。

    神器不搖。

    是足可稱。

    顯宗。

    久勞于外。

    備甞險艱。

    作其卽位。

    厭亂思治。

    偃武修文。

    任良將制勍敵。

    封疆無事。

    中外乂安。

    雖謂之中興可也。

    德靖。

    遵而勿失。

    文宗。

    恭儉寬仁。

    任賢能惜名器。

    愛民恤刑。

    信賞必罰。

    國富家給。

    民安物阜。

    東倭北貊。

    獻琛扣關。

    時號治平。

    獨其佛宇之侈。

    侔於蕭梁。

    塔廟之盛。

    擬諸新羅。

    斯爲盛德之累。

    順宣及獻。

    享年不長。

    肅宗。

    由藩邸紹大統。

    維持鞏固。

    睿宗。

    宵旰憂勤。

    銳意啚治。

    敦尙儒雅。

    講劘治道。

    興學育才。

    養老恤孤。

    其爲治有足可觀。

    但志存恢拓。

    搆釁強虜。

    封域多事。

    至如好詞藻喜慢遊。

    流連玩愒。

    頗傷國君之體。

    仁宗。

    親經李拓之難。

    可以少省矣。

    而墮於賊髡之手。

    屢幸西都。

    搆成逆謀。

    其得免栢人之禍幸矣。

    所可稱者。

    慈仁恭儉而已。

    毅宗。

    驕奢汰侈。

    盤樂怠忽。

    惑聲色嗜詞賦。

    狎昵羣小。

    踈棄忠直。

    詞臣獻佞。

    癰疽內結於心腹。

    武士積憤。

    鋒刃潛伏於肘腋。

    兇夫叛將。

    奮臂一呼。

    衣冠縉紳。

    薙獮殆盡。

    身且不保。

    自是麤悍老兵。

    相繼專權。

    終高麗之世。

    不可復振。

    明宗庸暗。

    爲仲夫所立。

    忠獻所廢。

    其立其廢。

    皆在賊臣。

    加以愛溺牀笫。

    德慙閨門。

    何足取哉。

    神煕及康。

    受制權奸。

    徒擁虗器。

    而煕宗輕慮淺謀。

    欲制兇賊。

    反見放黜。

    悲夫。

    高宗。

    外爲強敵所逼。

    內爲權臣所脅。

    跋前疐後。

    動必掣肘。

    棄宗廟捐城郭。

    寓居海島。

    操縱進退。

    不出於強賊則必出於權臣。

    眞所謂寄生之君耳。

    然循默端拱。

    以正自處。

    享國垂五十年。

    豈非麗運未窮。

    天之眷顧未怠而默有所相歟。

    胡元威制天下。

    元宗。

    親朝欵附。

    得結姻好。

    摧伏權奸。

    宜可以少舒國患。

    而反見侵擾。

    國家亦多故矣。

    烈宣肅惠。

    相繼尙主。

    憑仗甥舅之親。

    在元日多。

    在國日少。

    自置東省。

    政敎號令。

    皆出於元。

    羣不逞之徒。

    因緣盤結。

    往復猜讒。

    子訴其父。

    臣訴其君。

    子立則父廢。

    父立則子廢。

    啚新君者吠舊主。

    背本國者喜生事。

    無復有君臣父子之分。

    夷考其行。

    忠烈忠肅之驕溢荒怠。

    莫能相尙。

    忠宣忠惠之淫縱穢褻。

    瀆亂天常。

    吐藩之流。

    揭陽之竄。

    皆自取也。

    尙誰咎哉。

    忠穆短祚。

    忠定不終。

    恭愍初雖有令聞性本猜戾踈忌世族向用寒士。

    賊旽用事。

    擁蔽聦明。

    魯國薨逝。

    心志尤惑。

    喜怒不中。

    賞罰無章。

    信用讒邪。

    誅戮將相。

    設子弟衛。

    汚穢宮掖。

    假僞姓爲己子。

    促滅宗祀。

    其及也宜矣。

    遂使禑昌父子。

    盜竊神器十五六年。

    人徒知高麗之亡。

    亡於恭讓。

    而不知已亡於恭愍矣。

    恭讓。

    爲將相推戴。

    得承大統。

    雖勵精兢業。

    猶懼不能啚存。

    而知識淺短。

    闇於治軆。

    刑政日紊。

    國步斯蹙。

    天命已絶。

    人心已離。

    歷數竟歸於眞主。

    斯實天也。

    非人也。

     中 下 官職沿革圖 三師三公沿革 三國未聞 高麗三師〈太師,太傅,太保。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始置年代未考。

    〉 文宗三師三公〈各一人。

    正一品。

    〉 忠烈王罷 恭愍王五年復十一年又罷。

    〈麗代三師,三公無其人則闕。

    後不爲實職。

    或爲贈官。

    或爲加官。

    或爲檢校之職。

    〉 宰相政府沿革 新羅大輔左輔〈國初有之。

    主軍國事。

    後未聞〉上大等〈初以波珍飡,伊飡等職秉政。

    法興王十八年置。

    此稱上相。

    〉執書省中侍〈省本名稟主。

    無官名。

    眞德王五年置此。

    次有典大等,大舍,舍知。

    景德王改爲侍中,侍郞,郞中,員外郞。

    ○亦有檢校尙書,左僕射,上柱國,知元鳳省事之名。

    蓋宰相之職。

    而今無考。

    〉 高句麗大輔〈國初有。

    後未聞。

    〉相加〈夷屬稱相。

    皆稱相加。

    〉左輔右輔〈掌國政。

    後合置國相。

    〉莫離支〈猶吏兵部尙書之職。

    又有大莫離支。

    〉 百濟左輔右輔〈國初有。

    掌軍國事。

    後未聞。

    〉上佐平〈猶大冢宰〉六佐平內臣佐平〈掌宣納〉內頭佐平〈掌庫藏〉內法佐平〈掌禮儀〉衛士佐平〈掌宿衛〉朝廷佐平〈掌刑獄〉兵官佐平〈掌外兵馬事○及其末義慈王。

    以庶子四十一人。

    皆爲佐平。

    賜食邑。

    官制紊矣。

    〉 弓裔〈泰封〉廣評省〈猶中書省○官有治奈,徐事,外書。

    〉內奉省〈猶尙書省〉 高麗初內儀省〈掌百揆〉有令,侍郞,舍人等官。

    〈亦稱內史。

    ○按太祖時。

    有內議舍人。

    光宗時。

    有內議令。

    景宗時。

    有內史令內議內史之名。

    其來已久。

    ○崔彥撝爲平章事。

    則平章之名亦久。

    ○景宗時。

    有左右執政。

    亦宰相之名。

    至成宗。

    官制始定。

    〉廣評省官。

    侍中〈治奈〉,侍郞〈徐事〉,郞中,員外郞〈外書〉,史。

    內奉省官。

    令,卿,監,郞中,員外郞,史。

    〈後廢。

    〉三司〈掌錢糓。

    〉〈太祖改弓裔調位府。

    置此。

    麗初。

    以金傅爲政丞。

    政丞之名始此。

    而此爲尊寵之官。

    非任事之職也。

    〉 成宗內史門下省〈上仝。

    元年改〉有內史令。

    門下侍中內史侍郞平章事門下侍郞平章事政堂文學禦事都省〈元年改。

    〉合廣評內奉省。

    十四年改稱尙書都省。

    上仝〈顯宗五年。

    因武臣之請罷。

    置都正司。

    十四年復置。

    〉中樞院〈掌出納宿衛軍機之政。

    十年置。

    顯宗罷。

    置中?省。

    尋復之。

    〉有院使副使左右丞宣〈亦稱日直〉左右副丞宣 文宗中書門下省〈十五年改〉有中書令。

    上仝門下侍郞平章事中書侍郞平章事〈又於中書門下。

    各置平章事。

    〉參知政事〈穆宗時已有之〉知門下省事尙書都省〈仍舊。

    〉有尙書令左右僕射知省事左右司郞中左右丞左右司員外郞都事上仝〈定制〉判事宰臣兼使知司事副使判官上仝〈獻宗九年。

    改樞密院。

    〉判院使院使知院事同知院事副使簽書院事直學士知奏事左右承宣副承宣堂後官又有執奏 忠烈王僉儀府〈元年倂尙書省置。

    〉〈後改都僉議使司。

    置令尋罷。

    令稱領都僉儀。

    〉左右僉議中贊。

    〈忠宣改府爲政丞省。

    置政丞一人。

    忠惠復改中贊。

    尋爲左右政丞。

    〉僉議侍郞贊成事。

    僉議贊成事。

    〈忠宣罷。

    尋復之。

    改稱中護。

    復仍舊。

    〉僉議參理〈忠宣改評理。

    忠肅十七年復參理。

    〉參文學事〈十六年復舊名。

    忠宣罷復之。

    〉知僉議府事〈忠宣罷〉〈元年。

    倂于中書門下爲僉議府。

    忠宣置左右僕射於僉議府。

    又置郞中以下官於僉議府別廳。

    尋罷之。

    〉上仝置左右使密直司〈元年改。

    〉又置執奏。

    〈二年。

    改承宣爲承旨。

    忠宣改光政院。

    又改置都承旨。

    承旨,副承旨,計議官。

    尋復稱密直司官。

    有使。

    知事。

    同知事。

    副使。

    知申事。

    左右承旨。

    副承旨。

    尋罷司。

    又復之。

    加置判事。

    二年陞秩。

    與僉議府。

    同稱兩府。

    改承旨爲代言。

    忠宣又別置資政院。

    尋罷之。

    〉 恭愍王門下府〈十八年改。

    五年同文宗。

    十一年同忠烈。

    至是。

    改置領門下。

    禑。

    改判門下。

    〉〈三年改侍中。

    尋改左右政丞。

    五年改門下侍中守侍中。

    十一年改僉議左右政丞。

    明年改僉議左右侍中。

    十八年改門下左右侍中。

    昌又改侍中守侍中。

    〉〈五年同文宗。

    九年稱平章政事。

    十一年同忠烈。

    十八年加門下。

    〉〈五年同文宗。

    十一年改僉議評理。

    十八年改參知門下府事。

    又改門下評理。

    〉〈五年復置知門下。

    十一年同忠烈又改知門下府事。

    〉尙書省〈五年革三司復置此。

    同文宗。

    唯不置知省事。

    〉〈十一年罷省。

    復置三司。

    〉〈五年罷爲尙書省十一年復置加置左右尹〈班在副使上〉十八年改副使爲少尹禑置領事〉上仝〈五年改樞密院。

    官同文宗制。

    十一年同忠烈。

    〉 〈麗氏立制。

    宰相之職。

    不過省五樞七。

    庶司百僚。

    各供其職。

    及其弊也。

    省宰增至七八。

    事元以來。

    事多倉卒。

    僉議密直會議評議司商議之名又起。

    與國政者甚多。

    於是。

    六府爲虛設。

    百司渙散無統。

    而不復修擧矣。

    商議者。

    禑初權臣當國。

    政以賄成。

    人多官少。

    難以應副。

    於是。

    省府宰樞。

    皆置商議官。

    如曰贊成事商議。

    曰密直使商議是也。

    宰相至於六七十員。

    名器濫而國政壞矣。

    〉 都評議使司〈入本朝。

    爲議政府。

    〉 麗初。

    稱都兵馬使。

    掌軍國重事。

    文宗定制。

    置判事〈以侍中平章參政政堂知門下。

    爲之。

    〉使。

    〈以六樞密及職事三品以上爲之〉副使六人。

    〈正四品以上卿監侍郞爲之。

    〉判官六人。

    〈少卿以下爲之〉錄事八人。

    吏屬。

    有記事。

    記官。

    書者。

    筭士。

    忠烈王五年。

    改是名。

    凡有大事。

    使以上。

    會議國制。

    門下掌典理。

    三司掌錢穀。

    密直掌軍旅。

    而三府皆會。

    故有合坐之名。

    舊時因事置罷。

    自事元後。

    常置專揔衆職。

    至麗末。

    權位益重。

    ○或稱爲式目都監。

    舊有六色掌。

    昌時。

    改吏禮戶刑兵工六房錄事。

    恭讓王二年。

    加置經歷司。

    經歷都事。

    統六房。

    皆以文臣爲之。

     門下府 〈郞屬。

    見諫官條。

    ○掾屬。

    有主事,令史,書令史,注寶,待詔,書藝,試書藝,記官,書手,直省,電吏,門僕等任。

    忠宣。

    加置照磨,譯史,通史,知印,奏差等任。

    〉 尙書省三司〈掾屬。

    幷有主事,令史,書令史,記官,筭士。

    省有直省。

    司有重監。

    計史。

    〉 密直司〈掾屬。

    有別駕主事,試別駕,令史,記官,通引等任。

    〉 諸部尙書沿革 新羅位和府〈眞平王置。

    景德王。

    改司位府。

    掌選擧。

    卽吏部也。

    ○官有衿荷臣改令。

    上堂改卿。

    大舍改主簿。

    史。

    〉兵部〈法興王置。

    掌兵馬軍政。

    ○官有令。

    大監改侍郞。

    弟監改大舍。

    又改郞中。

    弩舍知改司兵。

    〉倉部〈舊兼於禀主。

    眞德分置。

    卽戶部也。

    ○官有令,卿改侍郞。

    大舍改郞中。

    租舍知改司倉。

    〉左右理方部〈左眞德置。

    右文武王置。

    掌律令。

    卽刑部也。

    ○官有令,卿,佐改評事,大舍。

    ○孝昭王。

    改議方府。

    〉禮部〈眞平王置。

    ○官有令,卿。

    大舍改主簿。

    舍知改司禮。

    〉例作府〈景德王改修例府。

    猶工部也。

    ○官有令,卿。

    大舍改主簿。

    舍知改司例。

    〉 高句麗未聞 百濟〈古尒王置六佐評。

    分理庶政。

    〈見宰相條〉亦六部之義也。

    〉 弓裔兵部大龍部〈卽倉部〉壽春部〈卽禮部〉義刑?〈卽刑部〉水壇〈卽工部〉 高麗初選官〈官有禦事。

    侍郞。

    郞中。

    員外郞。

    下並同。

    〉兵部〈有令,卿。

    郞中改兵官。

    〉倉部〈官上仝○改民官〉義刑?〈官上仝○改刑官〉禮官工官司績 成宗〈十四年改官制〉尙書吏部尙書兵部尙書戶部尙書刑部尙書禮部尙書工部尙書考功尙書都官 文宗〈定制〉吏部〈官有尙書,侍郞,郞中,員外郞。

    下並同。

    〉兵部戶部刑部禮部工部考功〈隻置郞中員外郞〉都官〈官同考工〉 忠烈王〈元年改〉典理司〈幷吏禮部。

    官改判書。

    揔郞,正郞,佐郞。

    下並同。

    〉軍簿司版圖司典法司〈並于典理〉罷上仝〈官稱正郞,佐郞。

    〉上仝〈官稱正郞,佐郞。

    〉 忠宣王銓曹兵曹民曹〈後改民部。

    復稱版啚司。

    〉刑曹〈後改讞部。

    復稱典法司。

    〉儀曹〈後並于選部〉工曹〈後罷。

    〉〈並于銓曹〉上仝〈官稱郞中,員外郞。

    後並于讞部。

    尋復之。

    稱正郞,佐郞。

    〉 恭愍王〈五年改〉吏部〈官名同文宗下仝。

    十一年改典理司。

    官名仝忠烈下仝。

    十八年改選部。

    官名同忠宣後改下仝。

    二十一年同十一年制下仝。

    〉兵部〈十一年改軍簿司。

    十八年改揔部。

    〉戶部〈十一年改版啚司。

    十八年改民部。

    〉刑部〈十一年改典法司。

    十八年改理部。

    〉禮部〈十一年改禮儀司。

    十八年改禮部。

    〉工部〈十一年改典工司。

    十八年改工部。

    〉考功司〈十一年稱正佐郞。

    十八年改直散郞。

    後稱正佐郞。

    〉都官〈十一年加置揔郞。

    又稱正佐郞。

    十八年革揔郞官。

    稱同考功。

    〉 恭讓王〈元年改〉吏曹兵曹戶曹刑曹禮曹工曹 〈吏曹掌文選勳封。

    兵曹掌武選軍務儀衛郵驛。

    屬庫曹。

    戶曹掌戶口貢賦錢糧。

    屬司度金曹倉曹。

    刑曹掌法律詞訟詳讞。

    禮曹掌禮儀祭享朝會交聘學校科擧。

    屬祠曹。

    工曹掌山澤工匠。

    營造屬虞曹水曹。

    考功掌考覈官吏功過。

    都官掌奴婢簿籍決訟。

    諸曹掾屬。

    有主事令史書令史記官。

    考功戶曹。

    加計史筭士。

    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