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關燈
小
中
大
朝。
撰通鑑時。
多取錄焉。
輿地勝覽地名。
亦多從之。
噫是書也。
隻是異流怪說而能傳於後。
當時豈無秉筆記事之人而皆湮沒無傳。
蓋此書。
爲僧釋所傳。
故藏在巖穴之中而得保於兵燹之餘。
後人猶幸其遺存。
東國文獻之泯絶。
至於如是。
悲夫。
是以古人纂史。
必藏諸名山石室之中。
其慮患之意。
蓋深矣夫。
〉 高麗史〈本朝鄭麟趾奉敎撰。
有世家,列傳,志,年表。
凡一百三十九卷。
○按是書。
世家失於繁冗。
志失於脫略。
列傳失於踈漏。
比諸金氏。
頗典實而不能無後人之恨矣。
〉 高麗史〈本朝鄭道傳,鄭捴等。
奉敎撰。
用編年體。
凡三十七卷。
是取歷朝實錄。
閔漬綱目。
李齊賢史略。
李穡,金鏡錄撰輯。
後又命柳寬,尹淮等。
校讐。
世宗朝。
又命李克堪等。
集事蹟之關於世敎者。
制度之可爲矜式者。
撰高麗史節要。
○按此書。
今不傳。
〉 麗史提綱〈本朝兪棨撰。
凡二十三卷。
用編年體。
是書繁簡得中。
最得史家節刪之體。
而林氏謂其立綱之法。
頗不合於綱目。
其說信然矣。
〉 東國通鑑〈本朝徐居正,崔溥等。
奉敎撰。
取諸東史及中國史。
以成之。
凡五十七卷。
此書倣資治通鑑。
而爲之。
比諸史頗詳。
故爲大帙。
然而義例多乖。
訛謬舛駁。
亦甚焉。
〉 東史纂要〈本朝吳澐撰。
凡十二卷。
歷代用編年。
別爲列傳,地理志。
其書雖節略。
而頗簡要。
〉 東史會綱〈本朝林象德撰。
用編年軆。
始於三國之始。
凡二十四卷。
又有凡例,附論,年表。
諸史中最爲簡當而不無一二錯謬處。
此因舊史而然也。
其書止於恭愍之薨年而書曰。
甲申夜王。
遇弑薨。
江陵君禑卽位。
其下小註。
書曰。
是後乙卯。
爲廢王禑元年。
戊辰十四年。
禑廢子昌立。
己巳廢王昌元年冬十月昌廢。
定昌君瑤立。
是爲恭讓王。
壬申遜于原州。
高麗亡。
其下著論曰。
我太祖受命天也非人也。
獨恨當時史官失職。
後之修史者。
識見不明。
凡權度予奪。
不能一循天理之公。
而事實之黑白。
人物之醇疵。
亦或用其私意。
往往其言自相矛盾。
通鑑於此。
一無證正。
吳氏,兪氏。
區區欲存一二筆削於其間。
雖於大義有見。
然宏綱大目。
猶未盡正。
遷就補綴。
終於苟而已。
今是書。
一稟朱子綱目。
故高麗之紀。
止于恭愍。
竊倣綱目不終周紀之義雲。
按此說。
緻疑於王辛之別。
難於質言而然也。
〉 破閑集〈高麗李仁老撰〉補閑集〈高麗崔滋撰〉李相國集〈高麗李奎報撰〉櫟翁稗說〈高麗李齊賢撰〉牧隱集〈高麗李穡撰〉陽村集〈本朝權近撰〉龍飛禦天歌注應製詩註〈本朝權擥撰〉海東諸國記〈本朝申叔舟撰卽日本史也〉輿地勝覽〈中宗朝命撰〉東文選〈中宗朝命撰〉筆苑雜記〈本朝徐居正撰〉慵齋叢話〈本朝成俔撰〉退溪集〈本朝文純公李滉撰〉攷事撮要〈本朝魚叔權撰〉箕子實記〈本朝李珥撰〉平壤志〈本朝尹鬥壽撰〉東閣雜記〈本朝李廷馨撰〉芝峰類說〈本朝李晬光撰〉稽古編〈一卷失名氏〉海東樂府〈本朝沈光世撰〉大東韻玉〈本朝權文海撰〉拙翁集〈本朝洪聖民撰〉眉叟記言〈本朝許穆撰〉松都雜記〈本朝曺臣俊撰〉輿地考〈本朝韓百謙撰〉經世書補編〈本朝申翊聖就經世書中節取東史入補焉〉隨錄〈本朝柳馨遠撰〉海東名臣錄〈本朝金堉撰〉範學全書〈本朝樸世采撰〉東國摠目〈本朝洪萬宗撰〉僿說〈本朝李瀷撰〉麗史彙纂〈本朝洪汝河撰〉 史記〈漢司馬遷撰〉漢書〈漢班固撰〉後漢書〈宋範曄撰〉三國志〈晉陳壽撰〉南北史〈唐李延壽撰〉隋書〈唐魏徵撰〉唐書〈宋宋祈撰〉通鑑前徧〈元金履祥撰〉資治通鑑〈宋司馬光撰元胡三省註〉綱目〈宋朱子撰〉宋元綱目〈明成化時命撰〉通典〈唐杜佑撰〉文獻通考〈宋馬端臨撰〉皇明通紀〈明陳建撰〉吾學編〈明鄭曉撰〉盛京通志〈淸人撰〉竹書紀年〈汲冢古文〉 一史論諸儒姓氏 班固〈東漢人〉範曄〈南朝宋人〉柳宗元〈唐人〉曾鞏〈宋人〉朱子〈宋南渡後人〉馬端臨〈宋末人〉 金氏〈名富軾慶州人〉李氏〈名齊賢字仲思號益齋慶州人〉權氏〈名近字可遠號陽村安東人〉李氏〈名詹字少叔號雙梅堂〉徐氏〈名居正字剛中號四佳達城人〉崔氏〈名溥字淵淵號錦南羅州人〉李氏〈名滉字景浩號退溪眞寶人〉洪氏〈名聖民號拙齋南陽人〉韓氏〈名百謙字鳴吉號久庵淸州人〉申氏〈名欽字敬叔號象村平山人〉吳氏〈名澐字太源號竹溪嶺南人〉李氏〈名晬光字潤卿璿派〉兪氏〈名棨字武仲號市南杞溪人〉許氏〈名穆字和甫號眉叟陽川人〉宋氏〈名時烈字英甫號尤庵恩津人〉柳氏〈名馨遠字德夫號磻溪文化人〉林氏〈名象德字彜好號老村羅州人〉
撰通鑑時。
多取錄焉。
輿地勝覽地名。
亦多從之。
噫是書也。
隻是異流怪說而能傳於後。
當時豈無秉筆記事之人而皆湮沒無傳。
蓋此書。
爲僧釋所傳。
故藏在巖穴之中而得保於兵燹之餘。
後人猶幸其遺存。
東國文獻之泯絶。
至於如是。
悲夫。
是以古人纂史。
必藏諸名山石室之中。
其慮患之意。
蓋深矣夫。
〉 高麗史〈本朝鄭麟趾奉敎撰。
有世家,列傳,志,年表。
凡一百三十九卷。
○按是書。
世家失於繁冗。
志失於脫略。
列傳失於踈漏。
比諸金氏。
頗典實而不能無後人之恨矣。
〉 高麗史〈本朝鄭道傳,鄭捴等。
奉敎撰。
用編年體。
凡三十七卷。
是取歷朝實錄。
閔漬綱目。
李齊賢史略。
李穡,金鏡錄撰輯。
後又命柳寬,尹淮等。
校讐。
世宗朝。
又命李克堪等。
集事蹟之關於世敎者。
制度之可爲矜式者。
撰高麗史節要。
○按此書。
今不傳。
〉 麗史提綱〈本朝兪棨撰。
凡二十三卷。
用編年體。
是書繁簡得中。
最得史家節刪之體。
而林氏謂其立綱之法。
頗不合於綱目。
其說信然矣。
〉 東國通鑑〈本朝徐居正,崔溥等。
奉敎撰。
取諸東史及中國史。
以成之。
凡五十七卷。
此書倣資治通鑑。
而爲之。
比諸史頗詳。
故爲大帙。
然而義例多乖。
訛謬舛駁。
亦甚焉。
〉 東史纂要〈本朝吳澐撰。
凡十二卷。
歷代用編年。
別爲列傳,地理志。
其書雖節略。
而頗簡要。
〉 東史會綱〈本朝林象德撰。
用編年軆。
始於三國之始。
凡二十四卷。
又有凡例,附論,年表。
諸史中最爲簡當而不無一二錯謬處。
此因舊史而然也。
其書止於恭愍之薨年而書曰。
甲申夜王。
遇弑薨。
江陵君禑卽位。
其下小註。
書曰。
是後乙卯。
爲廢王禑元年。
戊辰十四年。
禑廢子昌立。
己巳廢王昌元年冬十月昌廢。
定昌君瑤立。
是爲恭讓王。
壬申遜于原州。
高麗亡。
其下著論曰。
我太祖受命天也非人也。
獨恨當時史官失職。
後之修史者。
識見不明。
凡權度予奪。
不能一循天理之公。
而事實之黑白。
人物之醇疵。
亦或用其私意。
往往其言自相矛盾。
通鑑於此。
一無證正。
吳氏,兪氏。
區區欲存一二筆削於其間。
雖於大義有見。
然宏綱大目。
猶未盡正。
遷就補綴。
終於苟而已。
今是書。
一稟朱子綱目。
故高麗之紀。
止于恭愍。
竊倣綱目不終周紀之義雲。
按此說。
緻疑於王辛之別。
難於質言而然也。
〉 破閑集〈高麗李仁老撰〉補閑集〈高麗崔滋撰〉李相國集〈高麗李奎報撰〉櫟翁稗說〈高麗李齊賢撰〉牧隱集〈高麗李穡撰〉陽村集〈本朝權近撰〉龍飛禦天歌注應製詩註〈本朝權擥撰〉海東諸國記〈本朝申叔舟撰卽日本史也〉輿地勝覽〈中宗朝命撰〉東文選〈中宗朝命撰〉筆苑雜記〈本朝徐居正撰〉慵齋叢話〈本朝成俔撰〉退溪集〈本朝文純公李滉撰〉攷事撮要〈本朝魚叔權撰〉箕子實記〈本朝李珥撰〉平壤志〈本朝尹鬥壽撰〉東閣雜記〈本朝李廷馨撰〉芝峰類說〈本朝李晬光撰〉稽古編〈一卷失名氏〉海東樂府〈本朝沈光世撰〉大東韻玉〈本朝權文海撰〉拙翁集〈本朝洪聖民撰〉眉叟記言〈本朝許穆撰〉松都雜記〈本朝曺臣俊撰〉輿地考〈本朝韓百謙撰〉經世書補編〈本朝申翊聖就經世書中節取東史入補焉〉隨錄〈本朝柳馨遠撰〉海東名臣錄〈本朝金堉撰〉範學全書〈本朝樸世采撰〉東國摠目〈本朝洪萬宗撰〉僿說〈本朝李瀷撰〉麗史彙纂〈本朝洪汝河撰〉 史記〈漢司馬遷撰〉漢書〈漢班固撰〉後漢書〈宋範曄撰〉三國志〈晉陳壽撰〉南北史〈唐李延壽撰〉隋書〈唐魏徵撰〉唐書〈宋宋祈撰〉通鑑前徧〈元金履祥撰〉資治通鑑〈宋司馬光撰元胡三省註〉綱目〈宋朱子撰〉宋元綱目〈明成化時命撰〉通典〈唐杜佑撰〉文獻通考〈宋馬端臨撰〉皇明通紀〈明陳建撰〉吾學編〈明鄭曉撰〉盛京通志〈淸人撰〉竹書紀年〈汲冢古文〉 一史論諸儒姓氏 班固〈東漢人〉範曄〈南朝宋人〉柳宗元〈唐人〉曾鞏〈宋人〉朱子〈宋南渡後人〉馬端臨〈宋末人〉 金氏〈名富軾慶州人〉李氏〈名齊賢字仲思號益齋慶州人〉權氏〈名近字可遠號陽村安東人〉李氏〈名詹字少叔號雙梅堂〉徐氏〈名居正字剛中號四佳達城人〉崔氏〈名溥字淵淵號錦南羅州人〉李氏〈名滉字景浩號退溪眞寶人〉洪氏〈名聖民號拙齋南陽人〉韓氏〈名百謙字鳴吉號久庵淸州人〉申氏〈名欽字敬叔號象村平山人〉吳氏〈名澐字太源號竹溪嶺南人〉李氏〈名晬光字潤卿璿派〉兪氏〈名棨字武仲號市南杞溪人〉許氏〈名穆字和甫號眉叟陽川人〉宋氏〈名時烈字英甫號尤庵恩津人〉柳氏〈名馨遠字德夫號磻溪文化人〉林氏〈名象德字彜好號老村羅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