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會遇李通興義
關燈
小
中
大
宛城會遇李通興義
卻說文叔自與姚期、馬武分别回至白水村,入莊拜見叔父劉良,二兄劉寅、劉仲相見禮畢。
良曰:&ldquo吾為爾去後不知兇吉,甚是憂煩,且喜回來,不勝欣慰。
&rdquo文叔将往返長安之事,且訴一遍。
良泣曰:&ldquo似此何日得報冤仇?&rdquo泣止又謂文叔曰:&ldquo日前嚴子陵先生令人送一柬帖與爾,可開視之。
&rdquo文叔曰:&ldquo想亦隻為此事。
前者聽信其言至長安,累叔父劉唐全家誅戮,從今再勿信惑,惟務事業而已。
&rdquo良乃折開其柬,與之看其詞日: 應時真命隐藏難,權在南陽白水村。
若到南陽兵散後,嚴光此日救明君。
看罷劉良曰:&ldquo吾兒休要性燥,當以祖宗社稷為重,但依先生之言,姑且待之,終必伏興漢室。
&rdquo叔侄正話間,忽宛城二人至莊,入與劉良相見,坐定。
良問曰:&ldquo二公何來,有甚賜教?&rdquo二人曰:&ldquo吾乃宛城人氏,聞長者有子三官未娶,特來與之作伐。
&rdquo良曰:&ldquo誰家女子?&rdquo媒人曰:&ldquo即吾宛城上戶陰長者之女,小字梨花,婉娩幽閑,相貌非俗,長者為女擇婿,特配三官。
&rdquo良曰:&ldquo既荷長者盛心,成親之後,改日納禮。
&rdquo媒人曰:&ldquo陰長者亦如尊命。
&rdquo良乃大喜,遂選吉日與文叔娶妻陰氏。
過門次日,良命家僮裝裁糧食數車,文叔親自押赴宛城出粜。
文叔方才出門,忽見一隊人馬前來,為首三人入莊,問劉良曰:&ldquo此莊何名?&rdquo良曰:&ldquo白水村也。
&rdquo又問老人姓甚。
良曰:&ldquo姓金。
&rdquo又問:&ldquo爾家有甚後生?&rdquo良曰:&ldquo老夫三子,長曰金寅,次曰金仲,幼曰金和。
&rdquo三人曰:&ldquo吾乃甄父、梁丘,此是陰陽官蘇伯可也。
奉官司差來挨捕妖人劉秀,既無其人吾等即去。
&rdquo劉良聽得又驚又喜,拜送三人出莊去訖。
(按:蘇伯可認得文叔形相,但設其為真命之主,當日分明遇見,亦隐藏不說。
後文叔破莽擒獲伯可,竟赦之,封為司天監丞。
) 文叔引車迳至宛城市中粜賣。
宛城人民因荒兢起相奪糧食,車夫與之争鬥。
文叔亦難主張,正欲入衙訴于縣宰,适縣宰自外回衙,文叔向前具訴其情。
縣宰顧見文叔一表非俗,不像莊農之人,遂與禁止攘奪,明白粜賣給與。
回衙複遣心腹密召文叔至于私宅,設席飲間,問其姓名。
文叔答曰:&ldquo姓金名和字文叔。
&rdquo亦問縣宰。
宰曰:&ldquo吾姓李名通表字次元。
公謂姓金,乃詐也,吾聞小兒谶言日:&lsquo禍全福全白水升天,劉氏複興李氏副焉。
&rsquo爾若非金龍護體劉文叔,吾必不請公言事也。
&rdquo文叔見通狀貌魁偉,心存忠實,乃具以實情告之。
通即下拜曰:&ldquo主公乃真命也,若起義時,吾當相助壯軍五百。
&rdquo二人歡悅,飲酒至晚。
文叔曰:&ldquo吾此來為娶陰氏之女,粜米以納聘财,其事且勿在念,未知成否何如?&rdquo通曰:&ldquo此間有一星士,姓蔡名少翁,推蔔俱驗,人皆呼為仙長。
明日吾跟主公往谒之。
&rdquo文叔依言,當晚歇宿。
次日李通引文叔出衙至其鋪内,見鋪門上大寫兩行曰:今日不過午,定籌一龍虎。
文叔李通二人看畢,遂與仙長施禮坐定。
李通曰:&ldquo特來求占一課。
&rdquo仙長命寫年庚。
文叔寫與仙長。
占訖斷日:真命帝王之造也。
文叔曰:&ldquo村莊一夫,焉敢望此?&rdquo仙長曰:&ldquo公休隐諱,吾既不先知,如何令姚期伺候接駕。
&rdquo文叔遂以實言。
仙長忙呼萬歲。
文叔曰:&ldquo吾夜得一夢,疑其不祥。
&rdquo仙長曰:&ldquo請主公言之,吾為主公推測。
&rdquo文叔曰:&ldquo夢與王莽交戰。
吾卻大敗。
步行見羊五隻,四隻走了,吾上一羊背,手拿其角,角落,手拿其尾,尾又落。
覺來夜正将半,未審主何吉兇?&rdquo仙長曰:&ldquo主公可先得南陽五縣:桂陽、昆陽、胡陽、棘陽以為發迹之所,手去羊之角尾,乃王字也。
&rdquo文叔忙取卦錢相謝。
仙長曰:&ldquo臣不願受卦錢,但主公他日登位,臣乞掌司天監也。
&rdquo李通曰:&ldquo爾說何時殺得王莽?主公何時即位?&rdquo說聲未盡
良曰:&ldquo吾為爾去後不知兇吉,甚是憂煩,且喜回來,不勝欣慰。
&rdquo文叔将往返長安之事,且訴一遍。
良泣曰:&ldquo似此何日得報冤仇?&rdquo泣止又謂文叔曰:&ldquo日前嚴子陵先生令人送一柬帖與爾,可開視之。
&rdquo文叔曰:&ldquo想亦隻為此事。
前者聽信其言至長安,累叔父劉唐全家誅戮,從今再勿信惑,惟務事業而已。
&rdquo良乃折開其柬,與之看其詞日: 應時真命隐藏難,權在南陽白水村。
若到南陽兵散後,嚴光此日救明君。
看罷劉良曰:&ldquo吾兒休要性燥,當以祖宗社稷為重,但依先生之言,姑且待之,終必伏興漢室。
&rdquo叔侄正話間,忽宛城二人至莊,入與劉良相見,坐定。
良問曰:&ldquo二公何來,有甚賜教?&rdquo二人曰:&ldquo吾乃宛城人氏,聞長者有子三官未娶,特來與之作伐。
&rdquo良曰:&ldquo誰家女子?&rdquo媒人曰:&ldquo即吾宛城上戶陰長者之女,小字梨花,婉娩幽閑,相貌非俗,長者為女擇婿,特配三官。
&rdquo良曰:&ldquo既荷長者盛心,成親之後,改日納禮。
&rdquo媒人曰:&ldquo陰長者亦如尊命。
&rdquo良乃大喜,遂選吉日與文叔娶妻陰氏。
過門次日,良命家僮裝裁糧食數車,文叔親自押赴宛城出粜。
文叔方才出門,忽見一隊人馬前來,為首三人入莊,問劉良曰:&ldquo此莊何名?&rdquo良曰:&ldquo白水村也。
&rdquo又問老人姓甚。
良曰:&ldquo姓金。
&rdquo又問:&ldquo爾家有甚後生?&rdquo良曰:&ldquo老夫三子,長曰金寅,次曰金仲,幼曰金和。
&rdquo三人曰:&ldquo吾乃甄父、梁丘,此是陰陽官蘇伯可也。
奉官司差來挨捕妖人劉秀,既無其人吾等即去。
&rdquo劉良聽得又驚又喜,拜送三人出莊去訖。
(按:蘇伯可認得文叔形相,但設其為真命之主,當日分明遇見,亦隐藏不說。
後文叔破莽擒獲伯可,竟赦之,封為司天監丞。
) 文叔引車迳至宛城市中粜賣。
宛城人民因荒兢起相奪糧食,車夫與之争鬥。
文叔亦難主張,正欲入衙訴于縣宰,适縣宰自外回衙,文叔向前具訴其情。
縣宰顧見文叔一表非俗,不像莊農之人,遂與禁止攘奪,明白粜賣給與。
回衙複遣心腹密召文叔至于私宅,設席飲間,問其姓名。
文叔答曰:&ldquo姓金名和字文叔。
&rdquo亦問縣宰。
宰曰:&ldquo吾姓李名通表字次元。
公謂姓金,乃詐也,吾聞小兒谶言日:&lsquo禍全福全白水升天,劉氏複興李氏副焉。
&rsquo爾若非金龍護體劉文叔,吾必不請公言事也。
&rdquo文叔見通狀貌魁偉,心存忠實,乃具以實情告之。
通即下拜曰:&ldquo主公乃真命也,若起義時,吾當相助壯軍五百。
&rdquo二人歡悅,飲酒至晚。
文叔曰:&ldquo吾此來為娶陰氏之女,粜米以納聘财,其事且勿在念,未知成否何如?&rdquo通曰:&ldquo此間有一星士,姓蔡名少翁,推蔔俱驗,人皆呼為仙長。
明日吾跟主公往谒之。
&rdquo文叔依言,當晚歇宿。
次日李通引文叔出衙至其鋪内,見鋪門上大寫兩行曰:今日不過午,定籌一龍虎。
文叔李通二人看畢,遂與仙長施禮坐定。
李通曰:&ldquo特來求占一課。
&rdquo仙長命寫年庚。
文叔寫與仙長。
占訖斷日:真命帝王之造也。
文叔曰:&ldquo村莊一夫,焉敢望此?&rdquo仙長曰:&ldquo公休隐諱,吾既不先知,如何令姚期伺候接駕。
&rdquo文叔遂以實言。
仙長忙呼萬歲。
文叔曰:&ldquo吾夜得一夢,疑其不祥。
&rdquo仙長曰:&ldquo請主公言之,吾為主公推測。
&rdquo文叔曰:&ldquo夢與王莽交戰。
吾卻大敗。
步行見羊五隻,四隻走了,吾上一羊背,手拿其角,角落,手拿其尾,尾又落。
覺來夜正将半,未審主何吉兇?&rdquo仙長曰:&ldquo主公可先得南陽五縣:桂陽、昆陽、胡陽、棘陽以為發迹之所,手去羊之角尾,乃王字也。
&rdquo文叔忙取卦錢相謝。
仙長曰:&ldquo臣不願受卦錢,但主公他日登位,臣乞掌司天監也。
&rdquo李通曰:&ldquo爾說何時殺得王莽?主公何時即位?&rdquo說聲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