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叔逃難出長安
關燈
小
中
大
文叔逃難出長安
卻說文叔知莽還朝,即出卻太學,在于集賢館明材巷居住。
一時間聽得百姓喧鬧,說官中挨捕劉秀、馬武,心中甚驚。
少頃又聞軍人成群成隊捕聲不絕,前後挨巡。
文叔自思無計,隻見前面一座高房,牆近可過,遂以手扳綠樹枝跳過牆去,卻是宦家花園。
至夜靜月色淡明,見一官長于園中來燒夜香,文叔慌忙隐躲,不覺官長旱已觑見,近前執住文叔,問曰:&ldquo爾是何人?夤夜潛入吾家園内。
&rdquo文叔驚慌無答,随執至亭上究問。
文叔垂泣,隻得将實情細說一遍。
其官長聽罷,兩眸流淚而言曰:&ldquo吾以為漢家無人矣,原來尚有如此英雄,祖宗有靈,劉氏可不滅也。
&rdquo文叔亦問長者姓名,長者曰:&ldquo吾乃太常卿劉唐。
爾父之弟,爾之叔父也。
因王莽誅滅劉族故改姓陳。
爾且權住吾家,不可外出。
&rdquo文叔大喜。
倏忽住至十日有餘,不防劉唐家奴崔亭知之,迳走出宅,揭其榜文,告知蘇獻。
蘇獻急奏朝廷,王莽出旨,着令蘇獻領軍二百圍住劉宅,搜捉劉秀。
時獻領旨入宅,天色已晚。
劉唐聽宣聖旨已畢,唐曰:&ldquo誰謂劉秀在于吾家?&rdquo蘇獻曰:&ldquo是爾家奴出首,尚何隐瞞?&rdquo唐曰:&ldquo任從司馬令人搜尋。
&rdquo軍士于劉唐宅内盡行搜過,又至後花園中。
文叔正在花亭上尋思,無路可脫。
卻得内有兩個軍士,乃是王霸、馮異,觑見文叔,慌忙托住推出牆去。
文叔得脫,王霸二人大叫,衆軍來趕金龍。
衆軍大駭,四下搜尋并無。
蘇獻領軍歸府,究問王霸、馮異。
二人答曰:&ldquo先是一個少年,忽然變化妖炁而走。
&rdquo蘇獻曰:&ldquo來日奏過,斬爾二人。
&rdquo 且說文叔當得王霸、馮異托出牆來,歇息稍定,遂往大街尋路隐躲。
偶遇一人,連慌抱住,攜至宅中,将門閉上,引入書堂坐定。
文叔舉目視之,乃窦融也。
文叔曰:&ldquo外面軍官捕捉甚緊,如之奈何?&rdquo融曰:&ldquo主公勿慮,隻就吾家潛藏,并無一人得知,待等挨捕稍停,則送主公回歸。
&rdquo文叔深喜,疾忙起謝。
(按:窦融表字文公,扶風平陵人也。
原與文叔舊識,前文叔初至長安與鄧禹、王霸、馮異隔散,融邀文叔至家飲酒叙舊。
适又官軍拘緝,融即救隐于家。
後文叔即帝位,生太子龍奇,窦融生女鳳姐,帝乃诏選鳳姐為皇太子妃。
是為皇親,官為谏議大夫封安封侯。
) 次日蘇獻入朝,具将劉唐隐匿之事奏聞,王莽大怒,宣唐至于殿下,将法服數件,又于金階下注起九鼎油镬。
莽謂唐曰:&ldquo爾若獻出劉秀,朕以此法服賜爾,富貴不小;爾若不實言,油镬烹之。
&rdquo唐聽罷大笑,罵王莽曰:&ldquo爾這奸賊,篡吾漢室,吾恨不啖爾之肉,幸有真命出來,旦夕可報冤矣。
&rdquo言訖跳入油镬而死。
莽見劉唐死去,一面差軍抄滅其家。
敕命将其家奴崔亭為草城縣尉。
莽複問蘇獻曰:&ldquo既見劉秀,如何又被走脫?&rdquo蘇獻曰:&ldquo臣亦不曾觑見,惟守把後牆軍人知此事情。
&rdquo王莽忿曰:&ldquo此事必然有詐,若不實說,俱入油镬。
&rdquo遂問王霸、馮異。
_二人對曰:&ldquo方才看真,臣等正待擒拿,卻被妖氣出現,化為金龍而去。
&rdquo莽怒欲将二人斬首。
近臣奏曰:&ldquo陛下,榜上言金龍護體妖人劉秀。
百姓盡知秀是真命天子,不宜枉殺軍士。
&rdquo莽準奏,放免二人。
乃出诏遍行天下,挨拿劉秀。
自是長安城中官軍稍靜。
時至九月九日窦融乘便,請文叔詐裝夫人坐車推出鹹陽,直過潼關方才分别。
融仍坐車而回,文叔乘馬迳望南陽前進。
于路夜行日止,若于偏僻之處,則曉夜奔馳,早已行至新安縣。
天色漸晚,正遇一隊人馬前來。
馬上官長觑見文叔,慌忙下馬,邀文叔入至縣衙。
禮畢,其官長曰:&ldquo文叔休慌,吾乃劉唐之弟劉良是也,現為新安縣宰,聞知朝廷訪爾甚急,爾且于吾衙内權住數十日,待外面稍靜,方可回去。
&rdquo文叔曰:&ldquo适來侄不知是叔父,心實驚惶,原來屬于至親,當放心無慮矣。
&rdquo二人大喜相叙。
延至數日,不想蘇獻公子蘇和奉莽聖旨,帶領軍校及陰陽官迳望東南地面緝訪文叔。
是日來至縣中
一時間聽得百姓喧鬧,說官中挨捕劉秀、馬武,心中甚驚。
少頃又聞軍人成群成隊捕聲不絕,前後挨巡。
文叔自思無計,隻見前面一座高房,牆近可過,遂以手扳綠樹枝跳過牆去,卻是宦家花園。
至夜靜月色淡明,見一官長于園中來燒夜香,文叔慌忙隐躲,不覺官長旱已觑見,近前執住文叔,問曰:&ldquo爾是何人?夤夜潛入吾家園内。
&rdquo文叔驚慌無答,随執至亭上究問。
文叔垂泣,隻得将實情細說一遍。
其官長聽罷,兩眸流淚而言曰:&ldquo吾以為漢家無人矣,原來尚有如此英雄,祖宗有靈,劉氏可不滅也。
&rdquo文叔亦問長者姓名,長者曰:&ldquo吾乃太常卿劉唐。
爾父之弟,爾之叔父也。
因王莽誅滅劉族故改姓陳。
爾且權住吾家,不可外出。
&rdquo文叔大喜。
倏忽住至十日有餘,不防劉唐家奴崔亭知之,迳走出宅,揭其榜文,告知蘇獻。
蘇獻急奏朝廷,王莽出旨,着令蘇獻領軍二百圍住劉宅,搜捉劉秀。
時獻領旨入宅,天色已晚。
劉唐聽宣聖旨已畢,唐曰:&ldquo誰謂劉秀在于吾家?&rdquo蘇獻曰:&ldquo是爾家奴出首,尚何隐瞞?&rdquo唐曰:&ldquo任從司馬令人搜尋。
&rdquo軍士于劉唐宅内盡行搜過,又至後花園中。
文叔正在花亭上尋思,無路可脫。
卻得内有兩個軍士,乃是王霸、馮異,觑見文叔,慌忙托住推出牆去。
文叔得脫,王霸二人大叫,衆軍來趕金龍。
衆軍大駭,四下搜尋并無。
蘇獻領軍歸府,究問王霸、馮異。
二人答曰:&ldquo先是一個少年,忽然變化妖炁而走。
&rdquo蘇獻曰:&ldquo來日奏過,斬爾二人。
&rdquo 且說文叔當得王霸、馮異托出牆來,歇息稍定,遂往大街尋路隐躲。
偶遇一人,連慌抱住,攜至宅中,将門閉上,引入書堂坐定。
文叔舉目視之,乃窦融也。
文叔曰:&ldquo外面軍官捕捉甚緊,如之奈何?&rdquo融曰:&ldquo主公勿慮,隻就吾家潛藏,并無一人得知,待等挨捕稍停,則送主公回歸。
&rdquo文叔深喜,疾忙起謝。
(按:窦融表字文公,扶風平陵人也。
原與文叔舊識,前文叔初至長安與鄧禹、王霸、馮異隔散,融邀文叔至家飲酒叙舊。
适又官軍拘緝,融即救隐于家。
後文叔即帝位,生太子龍奇,窦融生女鳳姐,帝乃诏選鳳姐為皇太子妃。
是為皇親,官為谏議大夫封安封侯。
) 次日蘇獻入朝,具将劉唐隐匿之事奏聞,王莽大怒,宣唐至于殿下,将法服數件,又于金階下注起九鼎油镬。
莽謂唐曰:&ldquo爾若獻出劉秀,朕以此法服賜爾,富貴不小;爾若不實言,油镬烹之。
&rdquo唐聽罷大笑,罵王莽曰:&ldquo爾這奸賊,篡吾漢室,吾恨不啖爾之肉,幸有真命出來,旦夕可報冤矣。
&rdquo言訖跳入油镬而死。
莽見劉唐死去,一面差軍抄滅其家。
敕命将其家奴崔亭為草城縣尉。
莽複問蘇獻曰:&ldquo既見劉秀,如何又被走脫?&rdquo蘇獻曰:&ldquo臣亦不曾觑見,惟守把後牆軍人知此事情。
&rdquo王莽忿曰:&ldquo此事必然有詐,若不實說,俱入油镬。
&rdquo遂問王霸、馮異。
_二人對曰:&ldquo方才看真,臣等正待擒拿,卻被妖氣出現,化為金龍而去。
&rdquo莽怒欲将二人斬首。
近臣奏曰:&ldquo陛下,榜上言金龍護體妖人劉秀。
百姓盡知秀是真命天子,不宜枉殺軍士。
&rdquo莽準奏,放免二人。
乃出诏遍行天下,挨拿劉秀。
自是長安城中官軍稍靜。
時至九月九日窦融乘便,請文叔詐裝夫人坐車推出鹹陽,直過潼關方才分别。
融仍坐車而回,文叔乘馬迳望南陽前進。
于路夜行日止,若于偏僻之處,則曉夜奔馳,早已行至新安縣。
天色漸晚,正遇一隊人馬前來。
馬上官長觑見文叔,慌忙下馬,邀文叔入至縣衙。
禮畢,其官長曰:&ldquo文叔休慌,吾乃劉唐之弟劉良是也,現為新安縣宰,聞知朝廷訪爾甚急,爾且于吾衙内權住數十日,待外面稍靜,方可回去。
&rdquo文叔曰:&ldquo适來侄不知是叔父,心實驚惶,原來屬于至親,當放心無慮矣。
&rdquo二人大喜相叙。
延至數日,不想蘇獻公子蘇和奉莽聖旨,帶領軍校及陰陽官迳望東南地面緝訪文叔。
是日來至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