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袁家坳春宴說猴經 瞿公庵空門逢倩女

關燈
雄的,好像人喪了配偶的一般,時刻不停地叫喚,聲音十分悲慘。

     &ldquo大小兒想再買一隻雌的來配合,無奈物色了多久,隻是遇不着。

    經過三四月以後,那隻雄猴也漸漸不大叫喚了。

    我們以為就是人類中喪偶,悲傷慘痛之心,幾個月後也得減少,那雄猴不大叫喚,必是思念雌猴的心減少了。

    誰知不然,叫喚雖然減少,舉動卻漸異尋常,平日原是和剛才進來的這四隻,在一塊兒玩耍,一塊兒吃喝的,互相打鬧的時候絕少。

    叫喚了三四個月之後,忽然與這四隻不相容了,在一塊就亂打亂咬,比這四隻兇惡數倍,四隻合起來打它一隻都打不過,弄得這四隻猴子,望見那雄猴就害怕,吃喝玩耍都不敢在一塊。

     &ldquo是這般瞎鬧瞎打了幾日,便整日整夜地在屋瓦上,不肯下來。

    飯也不吃,拿果子去引它,連睬都不睬,好像家裡人都不認識的一樣,隻在屋上将瓦片翻過來、揭過去。

    一遇下雨,就滿屋都淋淋漓漓地漏起水來,弄得寒舍一家人都咬牙切齒地恨那孽障。

    拿長竹竿想将它趕走,無奈它在屋上,我們在地下,我們在這邊趕,它就在那邊蹲着不動;我們趕到那邊,它又跑到這邊來蹲着。

    無論如何地吆喝驅逐,它總不肯離開這一所房屋。

    既是趕它不走,我們也就隻得罷了,好在那時雨水稀少,以為它有幾日沒吃東西,必然餓得熬不住了,自會下地來找東西吃,那時将它捉住鎖起來,便不怕它再這麼瞎鬧了。

     &ldquo誰知那日不拿竹竿驅逐它,倒也罷了,隻在屋上揭揭瓦片,經過那次驅逐之後,更是變本加厲了。

    瓦片仍是不斷地翻揭,并且揭在手中玩弄一會兒,等到有人走房檐下經過的時候,它就順手用那瓦片打下來,偏巧準頭又好,一打一個正着。

    舍間兩個長工,都被他打得頭破血流,我大兒媳婦也被它把臉皮劃破了。

    是這麼一來,不由人不憤恨,大小兒隻得用獵槍灌上打虎豹的大彈子,乘那孽障在屋上打盹兒的時候,劈胸膛一槍打得翻下屋來。

    害是除了,然我心裡至今還覺得難過,因為若不是我拿雌猴送給金局長帶走了,那雄猴決不至有這些反常的舉動。

    拆散它的配偶,已是不應該的事,而它在悲哀慘痛的時候,更将它的生命斷送,諸位看我問心怎麼過得去?&rdquo 在下當時聽了袁老頭兒這番話,不由得心裡很代替那雄猴悲感,既代替那雄猴發生悲感之心,對于現在的兩雌兩雄,就不知不覺地發生一種憐愛之心。

    正待要求袁老頭兒再将四隻猢狲叫來玩玩,袁老頭兒已接着笑道:&ldquo猢狲這類動物,雖也多生性愚蠢的,然既經人喂養,愚蠢的不堪造就的便很少。

    因為當那從山上捉下來的時候,就有方法辨别智愚,以定去取,生性愚蠢的,在那時分就剔退不要,所以既經人喂養,便少有極愚蠢的。

    &rdquo 在下聽了很高興地問道:&ldquo用什麼方法辨别智愚,老先生知道麼?&rdquo袁老頭兒點點頭笑問道:&ldquo先生曾聽人說過捉猢狲的方法麼?&rdquo在下道:&ldquo不曾聽人說過,不知是怎麼一回事。

    &rdquo袁老頭兒道:&ldquo于今不是有一句&lsquo殺雞給猴子看&rsquo的一句俗話嗎?這句話的出處,就是捉猴子的故事。

    出産猴子最多的地方,人人都知道是四川,隻是去四川捉猴子的,多是河南人,所以又有一句&lsquo四川猴子服河南人牽&rsquo的俗話。

     &ldquo河南人到四川捉猴子,分水陸兩種捉法。

    近水的地方,用船泊在岸邊,船艙闆上面,布滿了玉米(即蜀黍),并用玉米從岸邊一路撒到山上。

    野猢狲最喜歡吃的就是玉米,隻要有一隻猢狲發現了,這山裡有一大堆玉米,便不愁滿山嶺的猢狲不知道。

    并不是發現玉米的這猢狲,回去向同類的送信。

    猢狲的性質,是一切動物中最自私自利的,這隻猢狲發現了好吃的東西,隻顧急急忙忙地圖它自己吃個十分飽,絕對不舍得分出工夫來,去給同類的送信。

    不過猢狲吃東西,除了喝水以外,無論吃什麼東西,都不肯直截了當地吃下肚裡去。

    一定要把可吃的東西,先吃到下巴底下的兩個皮袋裡面,裝得滿滿的,另跑到一個平日常居處的所在,緩緩地用手擠着皮袋,使食物回到口裡來,從容咀嚼。

     &ldquo這最初發現玉米的猢狲,不待說盡量裝滿兩皮袋,照例回到石岩或山洞裡咀嚼。

    其他的猢狲看見了,就立時圍攏來,争着伸手扳開這猢狲的口看,或用鼻尖來嗅。

    這猢狲初時還想抵賴,偏過頭去,不肯給那些猢狲扳着。

    一隻猢狲的力量,自然敵不過許多猢狲,被那些猢狲看破了吃的是玉米,這猢狲必得挨受幾下耳光。

    打過了還得勒令這猢狲做向導,引那許多猢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