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祗園節
關燈
小
中
大
的,是藝妓的孩子嗎?瞧,是藝妓的孩子嗎?”太吉郎說着,把嬰兒推給了阿繁。
阿繁接過嬰兒,把自己的臉貼在嬰兒冰冷的臉頰上。
“這孩子,你打算怎麼辦?” “到裡頭再慢慢商量,幹嗎發愣啊?” “這是剛生下來的啊!” 沒找着嬰兒的親生父母,不能收做養女,所以戶口冊上申報為太吉郎夫婦的親生閨女,取名千重子。
按通常說法,抱一個孩子來撫養,自己也就會親生一個孩子。
可是,阿繁沒有生過孩子。
千重子就作為太吉郎他們的獨生女,受到撫育和寵愛。
随着歲月的流逝,太吉郎夫婦也不再為這孩子究竟被誰遺棄而煩惱。
至于千重子的親生父母是死是活,更無從知曉。
當天晚飯後,隻拾掇拾掇竹葉卷壽司的竹葉子和湯碗就完了,比較簡單,這全由千重子一個人負責。
然後,千重子躲到後面二樓自己的寝室裡,欣賞父親帶去嵯峨尼姑庵的保羅·克利和卻加爾的畫集。
後來千重子睡着了。
不一會兒,她就被噩夢魇住,發出“啊!啊!”的聲音驚醒了。
“千重子,千重子!”從隔壁傳來了母親的叫喚聲,沒等千重子答應,隔扇門就打開了。
“你做夢啦?”母親說着走了進來,“是做噩夢?……” 于是她在千重子的身邊坐下,開亮了千重子枕邊的電燈。
千重子已經坐在睡鋪上了。
“唉呀,出這麼多汗。
”母親從千重子的梳妝台上拿了一條紗手巾,擦着千重子額上和胸脯的汗珠子。
千重子任憑母親揩拭。
母親暗自想道:這胸脯多麼嬌美而白嫩啊。
“來擦擦胳肢窩……”母親把手巾遞給了千重子。
“謝謝您,媽媽。
” “做噩夢啦?” “是啊,夢見從高處摔下來……咚地一聲就掉進了一個郁綠可怕的無底深淵裡了。
” “誰都會做這種夢的,”母親說,“但總也掉不到底啊。
” “……” “千重子,别着涼喽,換件睡衣吧。
” 千重子點點頭,可是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她剛要站起來,就覺得腳跟有點不穩。
“得了,得了,媽媽給你拿。
” 千重子原地坐着,腼腆而麻利地更換了睡衣。
她正要去疊換下了的衣裳,母親就說: “不用疊了。
就拿去洗吧。
”母親把衣裳拿過來,扔到犄角的衣架上。
然後,又坐到千重子的枕邊:“做這點夢……千重子,你不是發燒吧?” 母親說着,用掌心摸了摸女兒的額頭。
非但沒有發燒,反而是冰涼的: “大概是上北山杉村去,太累了吧。
” “……” “瞧你這副心神不定的神色,媽到這兒來陪你睡。
” 母親說罷,就要去把鋪蓋搬來。
“謝謝媽……我已經不要緊了,您放心睡去吧。
” “真的?”母親一邊說一邊鑽進千重子的被窩,千重子把身子挪向一旁。
“千重子,你已經這樣大了,媽再不能抱着你睡了。
啊,多有意思呀!” 然而,母親先安穩地睡着了。
千重子怕母親的肩膀着涼似的用手探了探,然後滅了燈。
千重子卻輾轉不能成眠。
千重子做了一個長夢。
她對母親說的,隻是這個夢的結尾。
開始,與其說是夢,不如說是介于夢和現實之間,她非常高興地回想起了今天和真砂子要到北山杉村去的情景。
說也奇怪,真砂子所說的酷似她的那個姑娘的形象,遠比那村莊的情景更清晰地浮現在她的記憶裡。
後來,在夢的結尾,她掉進了一個郁綠的深淵裡。
那綠色也許就是留在她心靈上的杉山吧。
鞍馬寺舉行的伐竹會[伐竹會即指每年六月二十日,京都鞍馬寺在該寺毗沙門堂上舉行由衆法師持大刀砍伐青竹的儀式,叫做伐竹會。
]是太吉郎所喜歡的一種儀式。
大概是因為它具有男子漢的氣魄吧。
這種儀式,太吉郎年輕時就看過多次,并不覺得新奇。
不過,他想帶千重子去看看。
何況據說今年因經費關系,鞍馬寺十月間的火節也不舉行了。
太吉郎擔心下雨。
伐竹會在六月二十日舉行,正是梅雨季節。
十九日那天的雨,下得比平日的梅雨大。
“這麼下下去,明天恐怕舉行不了啦。
”太吉郎不時地望望天空。
“爸爸,下點雨算得了什麼呢。
” “話雖如此,”父親說,“天氣不好總是……” 二十日,雨還在下個不停,空氣有點潮濕。
“把窗戶和櫃門都關上吧。
讨厭的濕氣會使和服料子上潮的。
”太吉郎對店員說。
“爸爸,不去鞍馬寺了嗎?”千重子問父親。
“明年還舉行,今年不去算了。
鞍馬山濃霧彌漫,也沒什麼可……” 為伐竹會效力的不是僧侶,主要是鄉下人。
他們被稱作法師。
十八日就得為伐竹做準備,将雄竹和雌竹各四根,分别橫捆在大雄寶殿左右的圓柱上。
雄竹去根留葉,雌竹則留根去葉。
面對大雄寶殿,左邊叫丹波座,右邊叫近江座,這是自古流傳下來的稱呼。
輪到主持儀式的家人,就得穿着世襲的素綢服,腳登武士草鞋,系上攬袖帶,頭纏五條袈裟的僧侶冠,腰間插着兩把刀,掖着南天竹葉子,伐竹用的樵刀則放在錦囊裡。
在開路人的引領下,向山門進發。
約莫在下午一點,身穿十德服[十德服,袖根縫死的一種日本服。
]的僧侶吹起海螺号,就開始伐竹。
兩名童男齊聲對管長[管長,管理一個宗派之長者。
]說: “伐竹之神事,可慶可賀。
”
阿繁接過嬰兒,把自己的臉貼在嬰兒冰冷的臉頰上。
“這孩子,你打算怎麼辦?” “到裡頭再慢慢商量,幹嗎發愣啊?” “這是剛生下來的啊!” 沒找着嬰兒的親生父母,不能收做養女,所以戶口冊上申報為太吉郎夫婦的親生閨女,取名千重子。
按通常說法,抱一個孩子來撫養,自己也就會親生一個孩子。
可是,阿繁沒有生過孩子。
千重子就作為太吉郎他們的獨生女,受到撫育和寵愛。
随着歲月的流逝,太吉郎夫婦也不再為這孩子究竟被誰遺棄而煩惱。
至于千重子的親生父母是死是活,更無從知曉。
當天晚飯後,隻拾掇拾掇竹葉卷壽司的竹葉子和湯碗就完了,比較簡單,這全由千重子一個人負責。
然後,千重子躲到後面二樓自己的寝室裡,欣賞父親帶去嵯峨尼姑庵的保羅·克利和卻加爾的畫集。
後來千重子睡着了。
不一會兒,她就被噩夢魇住,發出“啊!啊!”的聲音驚醒了。
“千重子,千重子!”從隔壁傳來了母親的叫喚聲,沒等千重子答應,隔扇門就打開了。
“你做夢啦?”母親說着走了進來,“是做噩夢?……” 于是她在千重子的身邊坐下,開亮了千重子枕邊的電燈。
千重子已經坐在睡鋪上了。
“唉呀,出這麼多汗。
”母親從千重子的梳妝台上拿了一條紗手巾,擦着千重子額上和胸脯的汗珠子。
千重子任憑母親揩拭。
母親暗自想道:這胸脯多麼嬌美而白嫩啊。
“來擦擦胳肢窩……”母親把手巾遞給了千重子。
“謝謝您,媽媽。
” “做噩夢啦?” “是啊,夢見從高處摔下來……咚地一聲就掉進了一個郁綠可怕的無底深淵裡了。
” “誰都會做這種夢的,”母親說,“但總也掉不到底啊。
” “……” “千重子,别着涼喽,換件睡衣吧。
” 千重子點點頭,可是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她剛要站起來,就覺得腳跟有點不穩。
“得了,得了,媽媽給你拿。
” 千重子原地坐着,腼腆而麻利地更換了睡衣。
她正要去疊換下了的衣裳,母親就說: “不用疊了。
就拿去洗吧。
”母親把衣裳拿過來,扔到犄角的衣架上。
然後,又坐到千重子的枕邊:“做這點夢……千重子,你不是發燒吧?” 母親說着,用掌心摸了摸女兒的額頭。
非但沒有發燒,反而是冰涼的: “大概是上北山杉村去,太累了吧。
” “……” “瞧你這副心神不定的神色,媽到這兒來陪你睡。
” 母親說罷,就要去把鋪蓋搬來。
“謝謝媽……我已經不要緊了,您放心睡去吧。
” “真的?”母親一邊說一邊鑽進千重子的被窩,千重子把身子挪向一旁。
“千重子,你已經這樣大了,媽再不能抱着你睡了。
啊,多有意思呀!” 然而,母親先安穩地睡着了。
千重子怕母親的肩膀着涼似的用手探了探,然後滅了燈。
千重子卻輾轉不能成眠。
千重子做了一個長夢。
她對母親說的,隻是這個夢的結尾。
開始,與其說是夢,不如說是介于夢和現實之間,她非常高興地回想起了今天和真砂子要到北山杉村去的情景。
說也奇怪,真砂子所說的酷似她的那個姑娘的形象,遠比那村莊的情景更清晰地浮現在她的記憶裡。
後來,在夢的結尾,她掉進了一個郁綠的深淵裡。
那綠色也許就是留在她心靈上的杉山吧。
鞍馬寺舉行的伐竹會[伐竹會即指每年六月二十日,京都鞍馬寺在該寺毗沙門堂上舉行由衆法師持大刀砍伐青竹的儀式,叫做伐竹會。
]是太吉郎所喜歡的一種儀式。
大概是因為它具有男子漢的氣魄吧。
這種儀式,太吉郎年輕時就看過多次,并不覺得新奇。
不過,他想帶千重子去看看。
何況據說今年因經費關系,鞍馬寺十月間的火節也不舉行了。
太吉郎擔心下雨。
伐竹會在六月二十日舉行,正是梅雨季節。
十九日那天的雨,下得比平日的梅雨大。
“這麼下下去,明天恐怕舉行不了啦。
”太吉郎不時地望望天空。
“爸爸,下點雨算得了什麼呢。
” “話雖如此,”父親說,“天氣不好總是……” 二十日,雨還在下個不停,空氣有點潮濕。
“把窗戶和櫃門都關上吧。
讨厭的濕氣會使和服料子上潮的。
”太吉郎對店員說。
“爸爸,不去鞍馬寺了嗎?”千重子問父親。
“明年還舉行,今年不去算了。
鞍馬山濃霧彌漫,也沒什麼可……” 為伐竹會效力的不是僧侶,主要是鄉下人。
他們被稱作法師。
十八日就得為伐竹做準備,将雄竹和雌竹各四根,分别橫捆在大雄寶殿左右的圓柱上。
雄竹去根留葉,雌竹則留根去葉。
面對大雄寶殿,左邊叫丹波座,右邊叫近江座,這是自古流傳下來的稱呼。
輪到主持儀式的家人,就得穿着世襲的素綢服,腳登武士草鞋,系上攬袖帶,頭纏五條袈裟的僧侶冠,腰間插着兩把刀,掖着南天竹葉子,伐竹用的樵刀則放在錦囊裡。
在開路人的引領下,向山門進發。
約莫在下午一點,身穿十德服[十德服,袖根縫死的一種日本服。
]的僧侶吹起海螺号,就開始伐竹。
兩名童男齊聲對管長[管長,管理一個宗派之長者。
]說: “伐竹之神事,可慶可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