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尼姑庵與格子門
關燈
小
中
大
千重子的父親佐田太吉郎在三四天以前就躲到坐落在嵯峨山中的尼姑庵裡。
雖說是尼姑庵,可是庵主已年過六十五了。
在古都,這小小的尼姑庵也自有它的掌故。
但庵門掩沒在竹林叢中,看不見了。
這庵幾乎與觀光遊覽無緣,顯得冷冷清清的。
頂多有間廂房偶爾供舉辦茶道會使用。
而且也不是什麼有名的茶室。
庵主經常外出教人插花。
佐田太吉郎租了一間尼姑庵的房子,現在他大概對這個尼姑庵的生活也習慣了吧。
佐田的店鋪好歹是中京[中京,京都分上、中、下三大區,中京即京都中區。
——譯注]的一家綢緞批發店。
周圍的店鋪大都改為股份公司了。
佐田的店鋪也跟他們一樣,形式上是家股份公司。
太吉郎當然是擔任經理,不過買賣都由掌櫃(如今改為專務或常務)掌管。
但是,現在多少還保留着昔日店鋪的老規矩。
太吉郎打年輕時起就有名士氣質。
而且比較孤僻。
他完全沒有要舉辦個人染織作品展覽的雄心。
就算舉辦了,在那個時候,恐怕也會過于新奇而難以賣得出去。
太吉郎的父親太吉兵衛,生前常常偷偷觀察太吉郎作畫。
太吉郎沒有像公司内的圖案專家或公司外畫家那樣畫些時興的花樣。
所以,當太吉兵衛知道太吉郎沒有天才,難以進步,并想借助麻藥的魔力繪出奇怪的友禅畫稿時,他馬上把太吉郎送進了醫院。
到了太吉郎這一代,他家的花樣畫稿就變得平淡無奇了。
太吉郎為此十分悲傷。
他為了想得到一些構圖的靈感,經常獨自躲進嵯峨的尼姑庵裡深居簡出。
戰争結束之後,和服的花樣也有顯著的變化。
他想起當年借助麻藥繪出來的奇怪花樣,拿今天來看,或許幹脆成了标新立異的抽象派了。
然而,太吉郎如今也已年過半百了。
“大膽采用古典的格調算了。
”太吉郎有時這麼嘀咕着。
當年的各種優秀作品,又不斷地浮現在他的眼前。
古代的織錦和古代的衣裳花色,也都進入了他的腦海。
當然,他經常到京都的名園或山野漫步,作些和服花樣的寫生。
女兒千重子中午十分來了。
“爸爸,你吃森嘉的燙豆腐嗎?我買來了。
” “哦,好極了……吃森嘉豆腐,我固然高興;可千重子來了,我更高興啊!待到傍晚,好讓爸爸松松腦筋,構思一幅精彩的圖案好不好……” 綢緞批發店的老闆是沒有必要畫畫稿的,這樣做反而會影響買賣。
然而,太吉郎在店裡有時候就在設置基督像燈籠的中院、靠近客廳那頭的窗邊,擺上一張桌子,一坐就大半天。
在桌子後面的兩個古色古香的桐木衣櫥裡,裝着中國和日本的古代織錦。
衣櫥旁邊的書箱,則放滿各地的織錦圖案。
後面的倉庫樓上,原封不動地保存着相當多的能樂戲裝和貴婦禮服等。
還有不少南洋各地的印花絲綢。
此外,也有太吉郎的父輩或祖輩收集保存下來的東西,可是每當舉辦織錦展覽,希望他提供展品時,他總是非常冷淡地加以謝絕說:“遵照祖先的遺志,敝舍所藏,概不外借。
”拒絕得非常生硬。
他們住的,是京都的老房子,要上廁所就得經過太吉郎桌旁的那條狹窄的走廊。
每當有人走過,他就皺起眉頭;店鋪那邊一有點喧嚣,他就粗聲大氣地說:不能安靜點嗎?! 掌櫃雙手扶地向他報告說:“大阪來客啦。
” “買不買算得了什麼,批發商有得是!” “可是,他是咱們的老主顧……” “綢緞是用眼睛來選購的,光憑嘴巴買貨,不正說明沒有眼力嗎?商人嘛,看一眼就識貨了,盡管我們的廉價貨多。
” “是。
” 太吉郎的桌旁放着坐墊,坐墊底下鋪着帶有異國典故的地毯。
在太吉郎四周還挂着用南洋名貴印花絲綢做的帷幔。
這是千重子出的主意,帷幔對減輕來自店鋪的嘈雜聲多少有點作用。
千重子經常更換這些帷幔。
每次更換,父親都感激千重子的體貼,并把這些絲綢的掌故告訴她,諸如這是爪哇的産品,那是伊朗的,或這是什麼年代,那是什麼圖案等等。
這種詳細的解說,千重子也有些地方聽不懂。
“做袋子太可惜,剪開用作茶道的小綢巾又嫌太大,要是做腰帶,大概可以做幾條吧。
”千重子有一回把帷幔環視了一圈,這麼說道。
“拿剪刀來……”太吉郎說。
父親接過剪刀,就手把帷幔剪開,真不愧是名師巧手。
千重子大吃一驚,眼睛濕潤了。
“爸爸,不行吧?” “沒關系,沒關系,你系上這種印花腰帶,說不定我還會想出更好的圖案來呢。
” 千重子去嵯峨尼姑庵,系的就是這條腰帶。
太吉郎當然一眼就看見女兒系着的印花腰帶,可他沒有正面去看它。
心想:拿印花花色來說,既大方又華麗,而且色彩濃淡有緻。
可是,讓年輕美貌的女兒系這種腰帶合适嗎? 千重子把半圓形盒飯放在父親身旁。
“爸爸,這就用餐嗎?請稍等一會兒,我去準備燙豆腐。
” “……” 千重子站起來就勢回頭望了望門前的竹林子。
“已經是秋竹蕭瑟的時分了。
”父親說。
“土牆倒塌的倒塌,傾斜的傾斜,大部分都剝落了,就像我這副模樣啊。
” 父親這些話,千重子已經
雖說是尼姑庵,可是庵主已年過六十五了。
在古都,這小小的尼姑庵也自有它的掌故。
但庵門掩沒在竹林叢中,看不見了。
這庵幾乎與觀光遊覽無緣,顯得冷冷清清的。
頂多有間廂房偶爾供舉辦茶道會使用。
而且也不是什麼有名的茶室。
庵主經常外出教人插花。
佐田太吉郎租了一間尼姑庵的房子,現在他大概對這個尼姑庵的生活也習慣了吧。
佐田的店鋪好歹是中京[中京,京都分上、中、下三大區,中京即京都中區。
——譯注]的一家綢緞批發店。
周圍的店鋪大都改為股份公司了。
佐田的店鋪也跟他們一樣,形式上是家股份公司。
太吉郎當然是擔任經理,不過買賣都由掌櫃(如今改為專務或常務)掌管。
但是,現在多少還保留着昔日店鋪的老規矩。
太吉郎打年輕時起就有名士氣質。
而且比較孤僻。
他完全沒有要舉辦個人染織作品展覽的雄心。
就算舉辦了,在那個時候,恐怕也會過于新奇而難以賣得出去。
太吉郎的父親太吉兵衛,生前常常偷偷觀察太吉郎作畫。
太吉郎沒有像公司内的圖案專家或公司外畫家那樣畫些時興的花樣。
所以,當太吉兵衛知道太吉郎沒有天才,難以進步,并想借助麻藥的魔力繪出奇怪的友禅畫稿時,他馬上把太吉郎送進了醫院。
到了太吉郎這一代,他家的花樣畫稿就變得平淡無奇了。
太吉郎為此十分悲傷。
他為了想得到一些構圖的靈感,經常獨自躲進嵯峨的尼姑庵裡深居簡出。
戰争結束之後,和服的花樣也有顯著的變化。
他想起當年借助麻藥繪出來的奇怪花樣,拿今天來看,或許幹脆成了标新立異的抽象派了。
然而,太吉郎如今也已年過半百了。
“大膽采用古典的格調算了。
”太吉郎有時這麼嘀咕着。
當年的各種優秀作品,又不斷地浮現在他的眼前。
古代的織錦和古代的衣裳花色,也都進入了他的腦海。
當然,他經常到京都的名園或山野漫步,作些和服花樣的寫生。
女兒千重子中午十分來了。
“爸爸,你吃森嘉的燙豆腐嗎?我買來了。
” “哦,好極了……吃森嘉豆腐,我固然高興;可千重子來了,我更高興啊!待到傍晚,好讓爸爸松松腦筋,構思一幅精彩的圖案好不好……” 綢緞批發店的老闆是沒有必要畫畫稿的,這樣做反而會影響買賣。
然而,太吉郎在店裡有時候就在設置基督像燈籠的中院、靠近客廳那頭的窗邊,擺上一張桌子,一坐就大半天。
在桌子後面的兩個古色古香的桐木衣櫥裡,裝着中國和日本的古代織錦。
衣櫥旁邊的書箱,則放滿各地的織錦圖案。
後面的倉庫樓上,原封不動地保存着相當多的能樂戲裝和貴婦禮服等。
還有不少南洋各地的印花絲綢。
此外,也有太吉郎的父輩或祖輩收集保存下來的東西,可是每當舉辦織錦展覽,希望他提供展品時,他總是非常冷淡地加以謝絕說:“遵照祖先的遺志,敝舍所藏,概不外借。
”拒絕得非常生硬。
他們住的,是京都的老房子,要上廁所就得經過太吉郎桌旁的那條狹窄的走廊。
每當有人走過,他就皺起眉頭;店鋪那邊一有點喧嚣,他就粗聲大氣地說:不能安靜點嗎?! 掌櫃雙手扶地向他報告說:“大阪來客啦。
” “買不買算得了什麼,批發商有得是!” “可是,他是咱們的老主顧……” “綢緞是用眼睛來選購的,光憑嘴巴買貨,不正說明沒有眼力嗎?商人嘛,看一眼就識貨了,盡管我們的廉價貨多。
” “是。
” 太吉郎的桌旁放着坐墊,坐墊底下鋪着帶有異國典故的地毯。
在太吉郎四周還挂着用南洋名貴印花絲綢做的帷幔。
這是千重子出的主意,帷幔對減輕來自店鋪的嘈雜聲多少有點作用。
千重子經常更換這些帷幔。
每次更換,父親都感激千重子的體貼,并把這些絲綢的掌故告訴她,諸如這是爪哇的産品,那是伊朗的,或這是什麼年代,那是什麼圖案等等。
這種詳細的解說,千重子也有些地方聽不懂。
“做袋子太可惜,剪開用作茶道的小綢巾又嫌太大,要是做腰帶,大概可以做幾條吧。
”千重子有一回把帷幔環視了一圈,這麼說道。
“拿剪刀來……”太吉郎說。
父親接過剪刀,就手把帷幔剪開,真不愧是名師巧手。
千重子大吃一驚,眼睛濕潤了。
“爸爸,不行吧?” “沒關系,沒關系,你系上這種印花腰帶,說不定我還會想出更好的圖案來呢。
” 千重子去嵯峨尼姑庵,系的就是這條腰帶。
太吉郎當然一眼就看見女兒系着的印花腰帶,可他沒有正面去看它。
心想:拿印花花色來說,既大方又華麗,而且色彩濃淡有緻。
可是,讓年輕美貌的女兒系這種腰帶合适嗎? 千重子把半圓形盒飯放在父親身旁。
“爸爸,這就用餐嗎?請稍等一會兒,我去準備燙豆腐。
” “……” 千重子站起來就勢回頭望了望門前的竹林子。
“已經是秋竹蕭瑟的時分了。
”父親說。
“土牆倒塌的倒塌,傾斜的傾斜,大部分都剝落了,就像我這副模樣啊。
” 父親這些話,千重子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