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其子。
五月,以前提督黃廷防守思明州,與兵官洪旭同商機務,戶官鄭泰給發兵饷。
其餘諸提督鎮衛俱北上,甲士五萬,伏兵凡十餘萬,船數千艘。
六月初七日,師至軍陽關。
清守将車任暹獻地投降。
十三日,瑞安縣守将文(艾?)誠祥降。
鐵騎鎮巴臣興病故,以黑雲祥管鎮事。
十九日,至溫州,清守将堅守不出。
賜姓議取足糧饷,收兵下船。
七月初二日,賜姓開駕抵舟山。
問引港官李順水程;順曰:『舟山至羊山,西南風一日便到。
其山皆羊,并無人往。
有大王廟甚靈;海中有蒙、瞽二龍,泊船不可金鼓獻紙,恐其驚動,翻覆不安』。
賜姓不信。
初九日午刻,到羊山候■〈舟宗〉。
初十日,各提鎮來見,放炮鳴鑼。
不移時,風起浪湧,迅雷閃電,對面昏黑不相見,但聞呼救之聲。
管船都(督)陳德與太監張忠等跪求賜姓上棚拜天;拜甫畢,風雨頓息,波浪稍恬。
覆舟五千餘号,溺死數千人。
賜姓中軍船打破,失六妃嫔、二公子、三公子、五公子,凡二百三十一人。
十四日,賜姓因以兵船、軍器損失,回至舟山,議向溫、台各港取饷。
九月初十日,至象山縣。
知縣遣生員送豬、羊、酒來犒師,并具禀啟;遂傳令不攻。
将北,兵皆怕風浪,多逃去。
有報援剿左鎮賀世明等船頭桅竿俱粉紅,又訛傳欲叛去,并北将盡失之語。
賜姓遂盡撤賀世明鎮任(原刊為住),并命張五軍谕水武營樸(原刊為蔔)世用、火武營魏标(原刊為操)、中權鎮李必、奇兵鎮張魁等解職。
惟北鎮姚國泰補援剿右鎮。
賀世明憤激氣死。
以總理監營翁天佑署左提督,隸(原刊為肄)其兵。
十月初三日,賜姓至台州港。
後沖鎮劉進忠叛入金門所;賜姓令攻打,随棄城而走。
以木武營黃招管後沖鎮。
二十二日,賜姓至營,右衛守将不降,下令攻城。
十一月初七日,城破,擒殺無算。
十二日,分各提督鎮就汛養民。
十二月十五日,賜姓駕駐沙門(?)(是歲清兵攻破雲南,永曆亡)。
先是,秦王孫可望出湖南,與經略洪承疇對壘。
永曆駐安龍,西甯王李定國奉之以入雲南,一路無阻。
遂将孫可望家眷送至軍還之,途中辎重,又被劫掠,可望窮憤,遂投誠,至京,上優待之,封義王。
其死也,親吊之。
平西王吳三桂與洪承疇攻入雲南,李定國護永曆至緬甸。
定國病死,吳三桂追至,緬甸人獻永曆;疏聞,築台絞死。
是日天地昏暗,有白龍升天之異;觀者莫不涕淚傷感,而明祚至此終矣(按三藩本末記事雲:『永曆于辛醜順治十八年入緬甸,十二月,緬人獻永曆于清;至次年壬寅二月,絞死于省城南門』)。
己亥,順治十六年、海上稱永曆十三年。
正月,賜姓駐沙關。
二月,賜姓至盤陀橋。
三月,賜姓催各提鎮限本月二十五日到盤陀橋聽令。
四月二十八日,齊到定關。
二十九日,至甯波港。
五月初一日,抽兵下船。
初四日,至舟山烈港。
十七日,賜姓至羊山。
十八日,至崇明。
十九日,差監紀劉澄密書通江南提督馬進寶。
六月十四日,賜姓至焦山。
十六日辰時,進兵攻瓜州。
清操江軍門朱衣佐率遊擊左雲龍領滿、漢數千紮城外迎戰。
賜姓督左右武衛居中、中提督居右、後提督抄瓜州之後西。
陣西對隔一小港,铳矢交擊。
水師進斷滾江龍。
賜姓揮兵大進。
滿兵列大铳守岸。
左沖鎮周全斌揮兵渡水,直渡小港;水深鐵重,兵從水底行,沒頂,多溺死。
突上岸,守兵不意驚駭,全斌直沖其陣。
右協楊富(原刊為當)陣斬十餘人,諸軍直逼而進,清兵退走入城。
諸軍乘勝豎雲梯攻城;正兵鎮韓英先登,左先鋒楊祖繼進。
巳時,遂克瓜州,陣斬左雲龍、生擒朱衣佐及所獲滿州兵盡殲之。
是日,左提督馬信攻奪潭家大炮,兵官張光啟、羅含章等攻奪滿州木城三座。
木城用杉木闆釘平,豎栅其上,内各藏兵五百人、火炮四十門,火藥、火礶不計;從上流壓下,船遇之立碎。
至是,殲焉。
賜姓以全斌輕渡港、損兵多,欲斬之;諸将跪請,乃令戴罪立功。
朱衣佐至鎮江,乞歸養親,賜姓賜路費遣之。
以援剿後鎮劉猷鎮守瓜州、監紀柯平督理江防營,州事委張兵官。
楊戎政督水師入蕪湖,牽其戰船,直逼金陵,以分其勢。
十九日,賜姓督師鎮江南岸七裡港。
二十日,登岸紮營。
時清滿、漢兵紮在銀山上一帶□,鄭兵紮在銀山對面山上,隻隔一港。
滿兵驚,移大路紮營,留綠旗兵數百守銀山。
二十二日二更,賜姓移營到銀山下。
寅時傳令登山站隊。
天明,滿兵見之大驚,分為五路而來。
賜姓親督右武衛周全斌、左虎衛陳魁迎敵。
周全斌直沖其鋒,以長繩界陣後,有兵退至繩者斬。
于是奮勇争先,滿兵披靡;諸将繼之,道路狹而溝港多,自相踐踏,不計其數,餘皆遁走;遂令攻城。
清總鎮高謙、知府戴可進獻城投降。
周全斌身帶重傷,特令鎮守;以工官馮澄世為常鎮道、兵都事李鳳為知府,以監紀林若霖為刑廳。
賜姓議取金陵。
中提督甘輝請從陸路進兵,以為『乘破竹之勢,一鼓可下;或攻取其外四州郡,以絕援兵,則孤城亦難守矣。
若由水路,恐風信稽遲;若援兵入守,又費工夫』。
諸将多以天時炎熱,久雨,溝河難過。
賜姓遂令由水道進發。
七月初四日,諸軍下船。
初七日,至觀音門。
初八日,令左沖鎮黃安總督水師泊三叉河口。
十二日,派前鋒鎮餘新、中沖鎮蕭拱宸紮獅子山,堵鳳儀門;左提督翁天佑為應援,中提督甘輝、後提督萬禮、左先鋒楊祖俱離前鋒鎮之第三大橋頭山上屯紮;右提督馬信、宣毅鎮吳豪紮旱西門。
賜姓督左武衛林勝、左虎衛陳魁、右虎衛陳鵬、五軍張英屯紮後廟。
時甯國、池州、和州、滁州等州縣俱降;杭州、江西九江等處俱有密謀舉議、前來給劄者。
遣監督高綿祖、禮都事蔡政前往蘇松通提督馬進寶,約其會兵前來。
江南總督管效忠吊集各府兵将齊備,謀欲沖營。
十七日,甘輝請總令攻城,恐援兵日至,師老無功;賜姓令二十一日安炮進攻。
二十三日夜,城中觇知餘新懈怠無備,請副将梁化鳳率兵夜出,從街坊居民舍中毀牆通道而襲其營。
餘新被擒,蕭拱宸泅水而逃,全軍覆沒。
後提督萬禮紮在橋外,救應不及;滿兵遂蜂擁出城紮營。
是晚,甘輝、林勝谏賜姓抽兵且回至觀音山。
賜姓欲再決一戰,令楊祖、姚國泰、楊正、藍衍等紮在山上,甘輝、張英等伏在山内,林勝、陳魁等列在山下;賜姓督陳鵬、萬祿等在觀音門應援,萬禮、萬義等堵禦大橋頭大路,馬信、吳豪、韓英等由水路蹑其後;黃安專督水師防江。
是日,清兵大隊抄出山後,直沖左先鋒楊祖之營。
賜姓傳令,無令不許輕戰,而山上、山下又隔遠不相聯屬。
清兵炮火交擊,楊祖衆寡不敵敗走,藍衍戰死。
賜姓遣陳鵬、萬祿往援,山高不得上。
滿兵山上蹙下,甘輝、張英等被圍,力戰不得出;張英陣亡,甘輝被捉。
林勝、陳魁在山下戰敗,全軍俱殁。
萬禮等在大僑頭,清兵首尾合攻,被捉;萬義泅水而逃。
賜姓見大勢已潰,先抽兵下船。
清水師蟻集來追,黃安禦之,擊沉數隻,防護諸眷姬;後載諸殘兵出港。
查失将領中提督甘輝、後提督萬禮、五軍張英、親軍林勝、陳魁、鎮将藍衍、魏标、樸(原刊為蔔)世用、副将洪琅、戶官潘庚锺、儀衛吳賜等十二名。
後甘輝等解至金陵,總督固山會審,萬禮、餘新皆跪,甘輝以足蹴之曰:『癡漢尚欲求生乎』!大罵不屈,遂被殺。
海兵之入長江也,上議欲出京軍,召前海澄降将蘇明問之;對曰:『海兵不能持久,指日當有捷音』。
後三日,江甯捷音至矣。
二十四日,賜姓至鎮江,分派各鎮将收拾官兵,補缺管事。
二十八日,諸将領俱下船,駕入長江。
八月初一日,師回至狼山上沙。
初四日,泊船吳淞江,遣蔡政往見馬進寶,入京拟撫。
初八日,至崇明城,以作老營。
十一日,開炮攻打,城崩數丈,清守将梁化鳳死拒不退。
正兵鎮韓英登梯,被铳打下,監督王起俸亦被铳傷,俱死。
賜姓欲集諸将再攻,周全斌以為城小而堅,難以驟拔;得之亦無用。
适馬進寶差中軍官同蔡政來勸回師之說,以待奏請,看撫局成否;賜姓從之,仍遣蔡政往京。
十八日,賜姓回師至浙江;以楊富(原刊為當)管正兵鎮,分派各提鎮,就溫、台、舟山各港口地方屯紮操練。
仍撥數鎮屯紮蓁峽、三都、興化、日照、海南地方。
九月初三日,令開船;初七日,至思明州。
十月,援剿後鎮劉猷在溫州深入内地取饷,被誘戰殁。
十二月,蔡政自京回,雲撫事不成、系同安侯于獄,并逮馬進寶到京問罪、遣滿州将軍達素帶披甲萬餘前來剿海,并令三省合剿。
五月,以前提督黃廷防守思明州,與兵官洪旭同商機務,戶官鄭泰給發兵饷。
其餘諸提督鎮衛俱北上,甲士五萬,伏兵凡十餘萬,船數千艘。
六月初七日,師至軍陽關。
清守将車任暹獻地投降。
十三日,瑞安縣守将文(艾?)誠祥降。
鐵騎鎮巴臣興病故,以黑雲祥管鎮事。
十九日,至溫州,清守将堅守不出。
賜姓議取足糧饷,收兵下船。
七月初二日,賜姓開駕抵舟山。
問引港官李順水程;順曰:『舟山至羊山,西南風一日便到。
其山皆羊,并無人往。
有大王廟甚靈;海中有蒙、瞽二龍,泊船不可金鼓獻紙,恐其驚動,翻覆不安』。
賜姓不信。
初九日午刻,到羊山候■〈舟宗〉。
初十日,各提鎮來見,放炮鳴鑼。
不移時,風起浪湧,迅雷閃電,對面昏黑不相見,但聞呼救之聲。
管船都(督)陳德與太監張忠等跪求賜姓上棚拜天;拜甫畢,風雨頓息,波浪稍恬。
覆舟五千餘号,溺死數千人。
賜姓中軍船打破,失六妃嫔、二公子、三公子、五公子,凡二百三十一人。
十四日,賜姓因以兵船、軍器損失,回至舟山,議向溫、台各港取饷。
九月初十日,至象山縣。
知縣遣生員送豬、羊、酒來犒師,并具禀啟;遂傳令不攻。
将北,兵皆怕風浪,多逃去。
有報援剿左鎮賀世明等船頭桅竿俱粉紅,又訛傳欲叛去,并北将盡失之語。
賜姓遂盡撤賀世明鎮任(原刊為住),并命張五軍谕水武營樸(原刊為蔔)世用、火武營魏标(原刊為操)、中權鎮李必、奇兵鎮張魁等解職。
惟北鎮姚國泰補援剿右鎮。
賀世明憤激氣死。
以總理監營翁天佑署左提督,隸(原刊為肄)其兵。
十月初三日,賜姓至台州港。
後沖鎮劉進忠叛入金門所;賜姓令攻打,随棄城而走。
以木武營黃招管後沖鎮。
二十二日,賜姓至營,右衛守将不降,下令攻城。
十一月初七日,城破,擒殺無算。
十二日,分各提督鎮就汛養民。
十二月十五日,賜姓駕駐沙門(?)(是歲清兵攻破雲南,永曆亡)。
先是,秦王孫可望出湖南,與經略洪承疇對壘。
永曆駐安龍,西甯王李定國奉之以入雲南,一路無阻。
遂将孫可望家眷送至軍還之,途中辎重,又被劫掠,可望窮憤,遂投誠,至京,上優待之,封義王。
其死也,親吊之。
平西王吳三桂與洪承疇攻入雲南,李定國護永曆至緬甸。
定國病死,吳三桂追至,緬甸人獻永曆;疏聞,築台絞死。
是日天地昏暗,有白龍升天之異;觀者莫不涕淚傷感,而明祚至此終矣(按三藩本末記事雲:『永曆于辛醜順治十八年入緬甸,十二月,緬人獻永曆于清;至次年壬寅二月,絞死于省城南門』)。
己亥,順治十六年、海上稱永曆十三年。
正月,賜姓駐沙關。
二月,賜姓至盤陀橋。
三月,賜姓催各提鎮限本月二十五日到盤陀橋聽令。
四月二十八日,齊到定關。
二十九日,至甯波港。
五月初一日,抽兵下船。
初四日,至舟山烈港。
十七日,賜姓至羊山。
十八日,至崇明。
十九日,差監紀劉澄密書通江南提督馬進寶。
六月十四日,賜姓至焦山。
十六日辰時,進兵攻瓜州。
清操江軍門朱衣佐率遊擊左雲龍領滿、漢數千紮城外迎戰。
賜姓督左右武衛居中、中提督居右、後提督抄瓜州之後西。
陣西對隔一小港,铳矢交擊。
水師進斷滾江龍。
賜姓揮兵大進。
滿兵列大铳守岸。
左沖鎮周全斌揮兵渡水,直渡小港;水深鐵重,兵從水底行,沒頂,多溺死。
突上岸,守兵不意驚駭,全斌直沖其陣。
右協楊富(原刊為當)陣斬十餘人,諸軍直逼而進,清兵退走入城。
諸軍乘勝豎雲梯攻城;正兵鎮韓英先登,左先鋒楊祖繼進。
巳時,遂克瓜州,陣斬左雲龍、生擒朱衣佐及所獲滿州兵盡殲之。
是日,左提督馬信攻奪潭家大炮,兵官張光啟、羅含章等攻奪滿州木城三座。
木城用杉木闆釘平,豎栅其上,内各藏兵五百人、火炮四十門,火藥、火礶不計;從上流壓下,船遇之立碎。
至是,殲焉。
賜姓以全斌輕渡港、損兵多,欲斬之;諸将跪請,乃令戴罪立功。
朱衣佐至鎮江,乞歸養親,賜姓賜路費遣之。
以援剿後鎮劉猷鎮守瓜州、監紀柯平督理江防營,州事委張兵官。
楊戎政督水師入蕪湖,牽其戰船,直逼金陵,以分其勢。
十九日,賜姓督師鎮江南岸七裡港。
二十日,登岸紮營。
時清滿、漢兵紮在銀山上一帶□,鄭兵紮在銀山對面山上,隻隔一港。
滿兵驚,移大路紮營,留綠旗兵數百守銀山。
二十二日二更,賜姓移營到銀山下。
寅時傳令登山站隊。
天明,滿兵見之大驚,分為五路而來。
賜姓親督右武衛周全斌、左虎衛陳魁迎敵。
周全斌直沖其鋒,以長繩界陣後,有兵退至繩者斬。
于是奮勇争先,滿兵披靡;諸将繼之,道路狹而溝港多,自相踐踏,不計其數,餘皆遁走;遂令攻城。
清總鎮高謙、知府戴可進獻城投降。
周全斌身帶重傷,特令鎮守;以工官馮澄世為常鎮道、兵都事李鳳為知府,以監紀林若霖為刑廳。
賜姓議取金陵。
中提督甘輝請從陸路進兵,以為『乘破竹之勢,一鼓可下;或攻取其外四州郡,以絕援兵,則孤城亦難守矣。
若由水路,恐風信稽遲;若援兵入守,又費工夫』。
諸将多以天時炎熱,久雨,溝河難過。
賜姓遂令由水道進發。
七月初四日,諸軍下船。
初七日,至觀音門。
初八日,令左沖鎮黃安總督水師泊三叉河口。
十二日,派前鋒鎮餘新、中沖鎮蕭拱宸紮獅子山,堵鳳儀門;左提督翁天佑為應援,中提督甘輝、後提督萬禮、左先鋒楊祖俱離前鋒鎮之第三大橋頭山上屯紮;右提督馬信、宣毅鎮吳豪紮旱西門。
賜姓督左武衛林勝、左虎衛陳魁、右虎衛陳鵬、五軍張英屯紮後廟。
時甯國、池州、和州、滁州等州縣俱降;杭州、江西九江等處俱有密謀舉議、前來給劄者。
遣監督高綿祖、禮都事蔡政前往蘇松通提督馬進寶,約其會兵前來。
江南總督管效忠吊集各府兵将齊備,謀欲沖營。
十七日,甘輝請總令攻城,恐援兵日至,師老無功;賜姓令二十一日安炮進攻。
二十三日夜,城中觇知餘新懈怠無備,請副将梁化鳳率兵夜出,從街坊居民舍中毀牆通道而襲其營。
餘新被擒,蕭拱宸泅水而逃,全軍覆沒。
後提督萬禮紮在橋外,救應不及;滿兵遂蜂擁出城紮營。
是晚,甘輝、林勝谏賜姓抽兵且回至觀音山。
賜姓欲再決一戰,令楊祖、姚國泰、楊正、藍衍等紮在山上,甘輝、張英等伏在山内,林勝、陳魁等列在山下;賜姓督陳鵬、萬祿等在觀音門應援,萬禮、萬義等堵禦大橋頭大路,馬信、吳豪、韓英等由水路蹑其後;黃安專督水師防江。
是日,清兵大隊抄出山後,直沖左先鋒楊祖之營。
賜姓傳令,無令不許輕戰,而山上、山下又隔遠不相聯屬。
清兵炮火交擊,楊祖衆寡不敵敗走,藍衍戰死。
賜姓遣陳鵬、萬祿往援,山高不得上。
滿兵山上蹙下,甘輝、張英等被圍,力戰不得出;張英陣亡,甘輝被捉。
林勝、陳魁在山下戰敗,全軍俱殁。
萬禮等在大僑頭,清兵首尾合攻,被捉;萬義泅水而逃。
賜姓見大勢已潰,先抽兵下船。
清水師蟻集來追,黃安禦之,擊沉數隻,防護諸眷姬;後載諸殘兵出港。
查失将領中提督甘輝、後提督萬禮、五軍張英、親軍林勝、陳魁、鎮将藍衍、魏标、樸(原刊為蔔)世用、副将洪琅、戶官潘庚锺、儀衛吳賜等十二名。
後甘輝等解至金陵,總督固山會審,萬禮、餘新皆跪,甘輝以足蹴之曰:『癡漢尚欲求生乎』!大罵不屈,遂被殺。
海兵之入長江也,上議欲出京軍,召前海澄降将蘇明問之;對曰:『海兵不能持久,指日當有捷音』。
後三日,江甯捷音至矣。
二十四日,賜姓至鎮江,分派各鎮将收拾官兵,補缺管事。
二十八日,諸将領俱下船,駕入長江。
八月初一日,師回至狼山上沙。
初四日,泊船吳淞江,遣蔡政往見馬進寶,入京拟撫。
初八日,至崇明城,以作老營。
十一日,開炮攻打,城崩數丈,清守将梁化鳳死拒不退。
正兵鎮韓英登梯,被铳打下,監督王起俸亦被铳傷,俱死。
賜姓欲集諸将再攻,周全斌以為城小而堅,難以驟拔;得之亦無用。
适馬進寶差中軍官同蔡政來勸回師之說,以待奏請,看撫局成否;賜姓從之,仍遣蔡政往京。
十八日,賜姓回師至浙江;以楊富(原刊為當)管正兵鎮,分派各提鎮,就溫、台、舟山各港口地方屯紮操練。
仍撥數鎮屯紮蓁峽、三都、興化、日照、海南地方。
九月初三日,令開船;初七日,至思明州。
十月,援剿後鎮劉猷在溫州深入内地取饷,被誘戰殁。
十二月,蔡政自京回,雲撫事不成、系同安侯于獄,并逮馬進寶到京問罪、遣滿州将軍達素帶披甲萬餘前來剿海,并令三省合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