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挑戰,鎮兵追之即走。
是日援剿右鎮黃勝、殿兵鎮林文燦、左提督黃梧在埔上操兵,平藩兵大至。
蘇茂欲出兵迎戰,金武營郭遂第谏,以為橋狹難于進兵,不聽。
進戰大敗,惟遂第兵先抽過橋無失;餘皆自相踐踏,擠橋墜港。
黃勝、林文燦皆死于橋下,兵死者凡五千餘人。
清兵過橋,拆毀營盤,直逼城下。
前提督黃廷在東門出兵接戰,清兵乃退。
報至,賜姓命五軍總制張英再督戰,期下潮。
清兵截港而營,難于攻擊,而各土堡堅守不納榖。
二月,賜姓差兵官張光啟入揭陽察戰敗情形。
調蘇茂、杜輝、黃梧等回思明州。
令黃廷、林勝及各鎮下廣,探聽行在消息。
三月,前軍定西侯張名振于正月病故,令陳六禦兼管前軍事,令水師前軍阮駿專守舟山。
阮駿報稱定關造船五百隻,欲攻舟山,請撥兵防護;賜姓即遣馬信、張鴻德等督師北上協防。
四月,清庶子王吊各灣船隻,令泉州城守韓尚亮統率,出泉州港。
賜姓令諸鎮出圍頭迎擊。
援剿左協王明铳擊沉清船一隻。
信武營陳澤等乘勢追殺。
忽飓風大作,諸鎮舟收泊圍頭。
清船被風壓下,有收入圍頭被獲者,有飄入青嶼、金門登岸乞降者,有飄至外洋黃海者,得收回泉港者不有一隻。
由是不敢渡海。
五月,黃廷等至碣石衛,兵皆無糧,逃亡走散;遂回師。
六月,至思明州。
賜姓議揭陽喪師罪:斬左先鋒蘇茂;杜輝捆責,黃梧記責,照舊管事圖贖。
以周全斌為左先鋒鎮;金武營郭遂第改名華棟,為後沖鎮;撥黃梧守海澄縣。
二十二日,黃梧同副将蘇明據海澄降清。
黃梧在揭陽,亡其鐵甲兵三百餘名,窘于賠補,而廈門住屋又為定國公迫取,故得揭陽而叛。
蘇明乃蘇茂之堂弟。
清封黃梧為海澄公,鎮漳州;蘇明授精尼奇呢哈哈番,召至京為内大臣。
後黃梧請發鄭氏祖墳、株求鄭氏親黨、陷五大商,漳、泉之民大遭厥禍。
賜姓令甘輝、林勝、洪旭等各鎮兵前往攻複;清兵已入城,惟五都土城為副将林明及領兵康熊所守。
遂搬米粟、兵器下船,計濯城所貯糧二十五萬餘石、軍器铳炮及各将領私積無數。
拔林明為右戎旗鎮,拔康熊為左戎旗鎮;領兵中軍;逮兵官張光啟、兵都事黃璋下獄,以其附同黃梧瞞借楊琦衣甲軍器應點之罪,又驚挾之緻變之故也。
以黃元、華棟守銅山。
時鎮将楊琦、锺宇、陳鵬等多不法,為各監紀所揭被責。
甘輝言上以為文武不和,乃聽諸監紀留用。
七月,遣中提督甘輝、林勝、周全斌、楊祖等十五鎮官兵北上。
甘輝等遂入閩安鎮,至省城南台橋登岸紮營。
賜姓諜知省城無兵,令取福州;而差船失其谕帖不至,甘輝遂掠南台、潭尾等處。
八月,清世子王抽兵赴省。
賜姓以前提督黃廷鎮思明州,赦張光啟、黃漳戴罪管事;親率右戎旗鎮林明等至福州視師。
浙江定海外師來攻舟山。
陳六禦、阮駿二船向前沖殺,被誘深入,水急,船收不回,炮矢如雨,俱赴海自焚而死;餘船奔散。
清兵至舟山,遷徙居民,拆毀城郭。
張鴻德亦戰殁。
九月初三日,賜姓至閩安鎮。
相度地勢,令馮澄世築寨城鎮守;羅星塔亦築土城鎮守。
賜姓駕駐壺江、定海、鳳埔等處。
中權鎮馬(原刊為黃)信自北回,陳說失舟山之事。
賜姓令優恤陳六禦(魯王都督陳謙之子)、阮駿二家。
取連江縣,守之。
十月,賜姓駐三都。
初六日,世子王發兵攻銅山,被後沖鎮華棟、護衛右鎮黃元擊敗,退走。
以左提督王秀奇總督五軍戎務,中權鎮馬信管左提督事。
十二月,賜姓督船取羅源、甯德等處。
報入省,清庶子王遂撥滿州梅章京、阿格商、巴都、柯如良等帶披甲綠旗兵數千赴援。
時同安侯差謝表等來勸就撫,李率泰亦差人來說退兵以就撫局,賜姓令諸鎮兵皆退。
甘輝斷後,至護國嶺,甘輝令抽兵過橋,至嶺下列陣;馬信已撥兵下船,顧謂甘輝曰:『吾聞公善戰,今日親視公退此一陣也』。
滿州先鋒數百騎追至,見陣嚴整,不敢逼。
甘輝再令抽兵度嶺,親督數十人在後。
阿格商追至,揮兵欲蹙之;别将勸之止,格商曰:『此易取耳,當盡殲之』。
格商至嶺下,身自下馬,諸将士俱下騎,皆步行上嶺。
箭如雨發,路狹,兵不能成行。
甘輝揮刀大呼,從高趨下。
兵殊死闘,滿兵崩壞,格商身中數刃,猶力戰,鄭兵争砍之。
馬信令斷其首,埋于田中;餘者殺死甚多。
甘輝即令收兵;而别鎮追者,為滿騎所殺退。
是役也,阿格商最骁勇,而巴都、柯如良皆稱善戰;及敗後,滿兵為之奪氣。
于是撫事不成。
丁酉,順治十四年、海上稱永曆十一年。
正月,賜姓駐三都。
二月,總制金張英、後提督萬禮督舟師至溫州,議攻金鄉衛。
清守将瞿永壽獻城降,遂取糧回。
三月,賜姓令萬禮督正兵鎮(原刊正兵二字颠倒)韓英、左沖洪善、右沖楊朝棟等輪守閩(原刊為萬)安鎮、羅星塔等處。
賜姓親率諸鎮兵北上,至鎮下灣阻風,遂回思明州。
初八日,定國公鴻逵本于金門所。
四月,遣水師後鎮施舉同李順往浙江等處,招集松門一帶漁民,以為進長江向導。
施舉行至定關遭風,坐船流入港内。
清兵攻之,陷殁。
五月,察言官常壽甯(原刊為陸察常壽密)啟戶官鄭泰幹沒洋船銀一萬,查皆失實。
泰言此人必系奸細,往往離間藩下左右用事之人;又聞其受賄形狀。
賜姓大怒;念其嵩江世冑,一家四十餘口起義被殺,憐其年老,免刑,幽置而死。
六月,台灣紅夷人長揆一遣通事何斌饋送外國寶物來求通商,願年輸饷銀五千兩、箭桴十萬枝、硫黃一千擔;許之。
七月,賜姓興師北上;委忠振伯洪旭督水路四鎮兵防守思明州。
初十日,傳令在船開駕。
督戎旗等鎮進紮興化、黃岩,分遣中提督甘輝進紮涵頭,取糧三日,遂抽兵進狼崎。
親往閩安鎮,令前提督黃廷鎮守。
廷言閩安鎮不可守,賜姓令守一月。
以護衛前鎮陳斌守羅星塔。
八月初二日,賜姓入海門港,乘風直進黃岩縣。
清守将王戎戰敗,以城降。
十八日,進攻台州府,令馬信遣人招降。
二十六日,清總鎮李必出城降,知府(原刊為縣)齊維藩、臨海知縣黎嶽詹俱降。
九月,太平縣、天台縣守将俱降。
初八日,遣萬禮攻海門衛。
初九日,賜姓親到,閱其地勢頗險,令監督李繼甯入城招谕清守将張捷;出遮身牌,以鍬镢鑿掘城牆,列大熕齊發,崩之而入,男女無少長皆屠之,壯士數百人走免。
其地遂空。
時永曆遣漳平伯周金湯、太監劉柱從海上至思明,赍延平王敕命至,晉封潮王。
賜姓欲恢複南京,然後稱王,故文書告示隻稱令旨。
後金湯複命,雲南已破,死于廣海。
前監國魯王之科臣徐孚遠附海船至交趾,欲從交趾王借道歸永曆。
王欲其臣禮賜見,孚遠不肯登岸而回。
賜姓遂集南船,不許往廣南貿易。
戊戌,順治十五年、海上稱永曆十二年(是歲永曆亡)。
正月,賜姓駐思明州。
二月,調回各提鎮,挑選壯勇者撥入親軍。
三月,賜姓築演武亭于廈門港練兵。
以石獅重五百斤為的,力能挺起者撥入左右武衛親軍。
皆給以雲南斬馬刀、弓箭,帶鐵面,穿鐵臂、鐵裙,用鎖鎖定,使不得脫;時謂之「鐵人」。
拔陳魁、陳鵬為左右虎衛鎮。
賜姓令左武衛林勝同左右虎衛之兵南下攻許龍。
港水忽漲,舟師直入,許龍率衆而逃,獲其辎重,焚其巢穴,清海澄守将劉進忠等率兵獻城迎降。
後沖鎮華棟逼前所,守将劉崇賢亦降。
永春義師林忠襲破永福縣。
清部院李率泰發兵來援。
檄海澄公黃梧兵,未至,疑之;盡撥其轄下官兵分入八旗,黃梧大悔。
李率泰吊集漳、泉水哨,庶子王撥披甲下船,圍羅星塔。
吊集民夫,自鼓山開路,直達鎮城。
十四日,滿兵水陸齊攻。
前提督右鎮餘程(原刊為程餘)守頂寨,戰死,遂失閩安鎮。
護衛前鎮陳斌、神器鎮盧謙守羅星塔,被困無援。
施琅在清為同安城守,在總督軍前,使人招陳斌降;時麾下兵欲降,斌遂降。
後說李率泰,盡殺之南台橋,凡五百餘人。
賜姓恐閩安鎮有失,撥兵赴援,遂棄台州;率師南下,已無及矣。
即以五軍陳堯策督數鎮守狼崎地方。
二十四日,賜姓回思明州。
二十八日,賜姓督師南下。
四月初一日,至南澳。
忠勇侯陳豹言:『惠、潮破敗之餘,得其城無用;鷗汀壩一小寨,令數鎮攻之可克』。
左戎鎮林勝願領兵攻寨,從之。
各提鎮于潮陽取糧。
賜姓回思明州。
提督黃廷、林勝等攻破鷗汀壩。
時天旱濠幹,兵至城下,用人字牌病故(?),以劉進忠管鎮事。
華棟即郭遂第,乃興化諸生也,因義舉,其母尚系府獄,故改名。
後賜姓以千金贖之,仍恤
是日援剿右鎮黃勝、殿兵鎮林文燦、左提督黃梧在埔上操兵,平藩兵大至。
蘇茂欲出兵迎戰,金武營郭遂第谏,以為橋狹難于進兵,不聽。
進戰大敗,惟遂第兵先抽過橋無失;餘皆自相踐踏,擠橋墜港。
黃勝、林文燦皆死于橋下,兵死者凡五千餘人。
清兵過橋,拆毀營盤,直逼城下。
前提督黃廷在東門出兵接戰,清兵乃退。
報至,賜姓命五軍總制張英再督戰,期下潮。
清兵截港而營,難于攻擊,而各土堡堅守不納榖。
二月,賜姓差兵官張光啟入揭陽察戰敗情形。
調蘇茂、杜輝、黃梧等回思明州。
令黃廷、林勝及各鎮下廣,探聽行在消息。
三月,前軍定西侯張名振于正月病故,令陳六禦兼管前軍事,令水師前軍阮駿專守舟山。
阮駿報稱定關造船五百隻,欲攻舟山,請撥兵防護;賜姓即遣馬信、張鴻德等督師北上協防。
四月,清庶子王吊各灣船隻,令泉州城守韓尚亮統率,出泉州港。
賜姓令諸鎮出圍頭迎擊。
援剿左協王明铳擊沉清船一隻。
信武營陳澤等乘勢追殺。
忽飓風大作,諸鎮舟收泊圍頭。
清船被風壓下,有收入圍頭被獲者,有飄入青嶼、金門登岸乞降者,有飄至外洋黃海者,得收回泉港者不有一隻。
由是不敢渡海。
五月,黃廷等至碣石衛,兵皆無糧,逃亡走散;遂回師。
六月,至思明州。
賜姓議揭陽喪師罪:斬左先鋒蘇茂;杜輝捆責,黃梧記責,照舊管事圖贖。
以周全斌為左先鋒鎮;金武營郭遂第改名華棟,為後沖鎮;撥黃梧守海澄縣。
二十二日,黃梧同副将蘇明據海澄降清。
黃梧在揭陽,亡其鐵甲兵三百餘名,窘于賠補,而廈門住屋又為定國公迫取,故得揭陽而叛。
蘇明乃蘇茂之堂弟。
清封黃梧為海澄公,鎮漳州;蘇明授精尼奇呢哈哈番,召至京為内大臣。
後黃梧請發鄭氏祖墳、株求鄭氏親黨、陷五大商,漳、泉之民大遭厥禍。
賜姓令甘輝、林勝、洪旭等各鎮兵前往攻複;清兵已入城,惟五都土城為副将林明及領兵康熊所守。
遂搬米粟、兵器下船,計濯城所貯糧二十五萬餘石、軍器铳炮及各将領私積無數。
拔林明為右戎旗鎮,拔康熊為左戎旗鎮;領兵中軍;逮兵官張光啟、兵都事黃璋下獄,以其附同黃梧瞞借楊琦衣甲軍器應點之罪,又驚挾之緻變之故也。
以黃元、華棟守銅山。
時鎮将楊琦、锺宇、陳鵬等多不法,為各監紀所揭被責。
甘輝言上以為文武不和,乃聽諸監紀留用。
七月,遣中提督甘輝、林勝、周全斌、楊祖等十五鎮官兵北上。
甘輝等遂入閩安鎮,至省城南台橋登岸紮營。
賜姓諜知省城無兵,令取福州;而差船失其谕帖不至,甘輝遂掠南台、潭尾等處。
八月,清世子王抽兵赴省。
賜姓以前提督黃廷鎮思明州,赦張光啟、黃漳戴罪管事;親率右戎旗鎮林明等至福州視師。
浙江定海外師來攻舟山。
陳六禦、阮駿二船向前沖殺,被誘深入,水急,船收不回,炮矢如雨,俱赴海自焚而死;餘船奔散。
清兵至舟山,遷徙居民,拆毀城郭。
張鴻德亦戰殁。
九月初三日,賜姓至閩安鎮。
相度地勢,令馮澄世築寨城鎮守;羅星塔亦築土城鎮守。
賜姓駕駐壺江、定海、鳳埔等處。
中權鎮馬(原刊為黃)信自北回,陳說失舟山之事。
賜姓令優恤陳六禦(魯王都督陳謙之子)、阮駿二家。
取連江縣,守之。
十月,賜姓駐三都。
初六日,世子王發兵攻銅山,被後沖鎮華棟、護衛右鎮黃元擊敗,退走。
以左提督王秀奇總督五軍戎務,中權鎮馬信管左提督事。
十二月,賜姓督船取羅源、甯德等處。
報入省,清庶子王遂撥滿州梅章京、阿格商、巴都、柯如良等帶披甲綠旗兵數千赴援。
時同安侯差謝表等來勸就撫,李率泰亦差人來說退兵以就撫局,賜姓令諸鎮兵皆退。
甘輝斷後,至護國嶺,甘輝令抽兵過橋,至嶺下列陣;馬信已撥兵下船,顧謂甘輝曰:『吾聞公善戰,今日親視公退此一陣也』。
滿州先鋒數百騎追至,見陣嚴整,不敢逼。
甘輝再令抽兵度嶺,親督數十人在後。
阿格商追至,揮兵欲蹙之;别将勸之止,格商曰:『此易取耳,當盡殲之』。
格商至嶺下,身自下馬,諸将士俱下騎,皆步行上嶺。
箭如雨發,路狹,兵不能成行。
甘輝揮刀大呼,從高趨下。
兵殊死闘,滿兵崩壞,格商身中數刃,猶力戰,鄭兵争砍之。
馬信令斷其首,埋于田中;餘者殺死甚多。
甘輝即令收兵;而别鎮追者,為滿騎所殺退。
是役也,阿格商最骁勇,而巴都、柯如良皆稱善戰;及敗後,滿兵為之奪氣。
于是撫事不成。
丁酉,順治十四年、海上稱永曆十一年。
正月,賜姓駐三都。
二月,總制金張英、後提督萬禮督舟師至溫州,議攻金鄉衛。
清守将瞿永壽獻城降,遂取糧回。
三月,賜姓令萬禮督正兵鎮(原刊正兵二字颠倒)韓英、左沖洪善、右沖楊朝棟等輪守閩(原刊為萬)安鎮、羅星塔等處。
賜姓親率諸鎮兵北上,至鎮下灣阻風,遂回思明州。
初八日,定國公鴻逵本于金門所。
四月,遣水師後鎮施舉同李順往浙江等處,招集松門一帶漁民,以為進長江向導。
施舉行至定關遭風,坐船流入港内。
清兵攻之,陷殁。
五月,察言官常壽甯(原刊為陸察常壽密)啟戶官鄭泰幹沒洋船銀一萬,查皆失實。
泰言此人必系奸細,往往離間藩下左右用事之人;又聞其受賄形狀。
賜姓大怒;念其嵩江世冑,一家四十餘口起義被殺,憐其年老,免刑,幽置而死。
六月,台灣紅夷人長揆一遣通事何斌饋送外國寶物來求通商,願年輸饷銀五千兩、箭桴十萬枝、硫黃一千擔;許之。
七月,賜姓興師北上;委忠振伯洪旭督水路四鎮兵防守思明州。
初十日,傳令在船開駕。
督戎旗等鎮進紮興化、黃岩,分遣中提督甘輝進紮涵頭,取糧三日,遂抽兵進狼崎。
親往閩安鎮,令前提督黃廷鎮守。
廷言閩安鎮不可守,賜姓令守一月。
以護衛前鎮陳斌守羅星塔。
八月初二日,賜姓入海門港,乘風直進黃岩縣。
清守将王戎戰敗,以城降。
十八日,進攻台州府,令馬信遣人招降。
二十六日,清總鎮李必出城降,知府(原刊為縣)齊維藩、臨海知縣黎嶽詹俱降。
九月,太平縣、天台縣守将俱降。
初八日,遣萬禮攻海門衛。
初九日,賜姓親到,閱其地勢頗險,令監督李繼甯入城招谕清守将張捷;出遮身牌,以鍬镢鑿掘城牆,列大熕齊發,崩之而入,男女無少長皆屠之,壯士數百人走免。
其地遂空。
時永曆遣漳平伯周金湯、太監劉柱從海上至思明,赍延平王敕命至,晉封潮王。
賜姓欲恢複南京,然後稱王,故文書告示隻稱令旨。
後金湯複命,雲南已破,死于廣海。
前監國魯王之科臣徐孚遠附海船至交趾,欲從交趾王借道歸永曆。
王欲其臣禮賜見,孚遠不肯登岸而回。
賜姓遂集南船,不許往廣南貿易。
戊戌,順治十五年、海上稱永曆十二年(是歲永曆亡)。
正月,賜姓駐思明州。
二月,調回各提鎮,挑選壯勇者撥入親軍。
三月,賜姓築演武亭于廈門港練兵。
以石獅重五百斤為的,力能挺起者撥入左右武衛親軍。
皆給以雲南斬馬刀、弓箭,帶鐵面,穿鐵臂、鐵裙,用鎖鎖定,使不得脫;時謂之「鐵人」。
拔陳魁、陳鵬為左右虎衛鎮。
賜姓令左武衛林勝同左右虎衛之兵南下攻許龍。
港水忽漲,舟師直入,許龍率衆而逃,獲其辎重,焚其巢穴,清海澄守将劉進忠等率兵獻城迎降。
後沖鎮華棟逼前所,守将劉崇賢亦降。
永春義師林忠襲破永福縣。
清部院李率泰發兵來援。
檄海澄公黃梧兵,未至,疑之;盡撥其轄下官兵分入八旗,黃梧大悔。
李率泰吊集漳、泉水哨,庶子王撥披甲下船,圍羅星塔。
吊集民夫,自鼓山開路,直達鎮城。
十四日,滿兵水陸齊攻。
前提督右鎮餘程(原刊為程餘)守頂寨,戰死,遂失閩安鎮。
護衛前鎮陳斌、神器鎮盧謙守羅星塔,被困無援。
施琅在清為同安城守,在總督軍前,使人招陳斌降;時麾下兵欲降,斌遂降。
後說李率泰,盡殺之南台橋,凡五百餘人。
賜姓恐閩安鎮有失,撥兵赴援,遂棄台州;率師南下,已無及矣。
即以五軍陳堯策督數鎮守狼崎地方。
二十四日,賜姓回思明州。
二十八日,賜姓督師南下。
四月初一日,至南澳。
忠勇侯陳豹言:『惠、潮破敗之餘,得其城無用;鷗汀壩一小寨,令數鎮攻之可克』。
左戎鎮林勝願領兵攻寨,從之。
各提鎮于潮陽取糧。
賜姓回思明州。
提督黃廷、林勝等攻破鷗汀壩。
時天旱濠幹,兵至城下,用人字牌病故(?),以劉進忠管鎮事。
華棟即郭遂第,乃興化諸生也,因義舉,其母尚系府獄,故改名。
後賜姓以千金贖之,仍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