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鎮洪習山等守盤陀嶺,以遏漳援。
漳鎮王邦俊、副将王之剛等調集各縣守兵,合攻盤陀嶺。
是日大霧,諸軍各不相顧;柯宸樞同其弟中軍宸梅俱戰死。
十一月,賜姓解诏安圍,督兵由分水關入潮州,抵黃崗。
時潮屬多土豪擁據,三吳壩有吳六(原刊為大)奇、黃崗有黃海如、南洋有許龍、澄海有楊廣、海山有朱堯、潮陽有張禮、碣石有蘇利等。
時武毅伯施天福同黃海如說成功取潮陽,資其富饒,且近海口,有海門所、達濠浦可以泊舟,通運糧米。
但須由南海鲎灣過達濠浦,方可至縣,恐許龍、張禮為鲠耳。
成功遂令移兵南洋。
許龍迎戰敗走。
漢陽舊将陳斌來歸,授後勁鎮。
楊廣、朱堯等降。
遂移兵鲎灣,張禮拒敵;立破其兩寨,禮乞降。
命援剿右鎮黃山督諸軍駐靖海衛,攻南山寨,破之。
成功遂于揭陽會定國公,帶張禮往見;定國公夜沉之于水,成功悔之(成功即賜姓)。
庚寅,順治七年、海上稱永曆四年。
先是,清兵破湘潭,何騰蛟被殺;破南昌,金聲桓赴水死。
二月,破信豐,李成棟沒于陣。
永曆皆追贈王爵,抆淚親祭。
及報南雄不守,遂移德慶,抵梧州。
榕江兵潰,桂林陷,瞿式耜、張同敞死之。
三月,成功至潮陽,知縣常鳳出迎,令洪旭駐鎮。
楊才攻破平和縣,屠之。
陳斌破獅頭寨,寨主黃亮釆降。
楊才病故,林勇代為右先鋒,征蘇利陣亡。
四月,移兵揭陽。
定國公言新虗寨不服,攻之;用龍熕擊入其城,遂降。
先是,海中放光,定國令人沒水求之,得大炮夾兩龍熕為耳,用船車出之,号龍。
所擊無不催破。
後國軒用以攻泉城,火引不發,鞭之,口遂裂,城竟不破。
潮州守将郝尚文(久?)引馬步數千來援,成功令其下迎敵。
陳斌躍馬入陣,獲其中軍陳祿。
衆兵繼進追殺,尚文(久?)僅以身免。
五月,诏安九甲義将萬禮來附。
六月,遣兵攻蘇利,不克。
蘇利據碣石衛,後平南王發兵讨之,被殺。
成功議攻潮州。
陳斌進曰:『潮郡東西環溪,隻一浮橋通漳大路,必須斷橋以絕援兵,然後移紮西南攻圍』。
從之。
尚文(久?)出兵戰敗,浮橋、石橋一齊焚毀;進兵三面攻擊。
漳州援兵至,久攻不下。
會暑,士卒多病,乃退兵潮陽。
黃亮釆複叛,攻行營。
甘輝迎擊,斬其父子,兵始散去。
成功殺定遠侯鄭聯,并其軍。
建國公鄭彩逃于南海,将佐多降。
十一月,成功至潮陽。
提塘黃文自行在來報,稱有旨诏成功入援。
時平南王、靖南王率滿、漢兵數萬來,次複廣州,西甯王望海兵救援甚切。
閏十一月,成功令各鎮兵在船聽令,南下勤王。
時陳斌與施琅不睦,遂逃據潮州投誠。
黃海如在達濠浦欲叛,令林習山緻之死。
十二月,成功抵揭陽,與定國公議欲南下。
定國回廈門。
辛卯,順治八年、海上稱永曆五年。
正月,成功至南海。
以蘇茂為左先鋒代施琅。
至白沙河,飓風大作。
至天(大?)星所,殺退思訓援兵,攻其城,下之。
閩撫張學聖同提督馬得功集各處民兵及船攻廈門。
鄭芝鵬怯懦,載辎重下船。
得功将數十騎飄至五通,遂登岸。
阮引不戰而逃,百姓哭聲震天。
成功董夫人倉皇落水,有居民負之登舟。
是夜亂兵焚毀店舍,火光燭天。
前大學士曾櫻在城中,家人掖之出城;公不從,夜自缢。
公之門人阮旻錫聞之,與僧文台及同門陳泰共議;天未明,文台以僧龛擡公屍至僧曆灣下船,付其家人。
鄉之紳士副憲王公忠孝以己所置壽棺斂之,而前司馬盧若騰、副院沈佺期、樞部諸葛倬等皆視斂。
後兵部主事劉玉龍疏輔臣從容就義事;奉旨:『曾櫻身死經常,允宜優恤。
追贈光祿大夫上柱國太師,谥文忠,賜祭葬。
蔭一子中書舍人、一子錦衣衛百戶,世襲。
其門人知縣陳泰冒險負屍,積勞殒殁,着贈鴻胪寺少卿』。
三月初一日,清撫院張學聖同興泉道黃樹渡海,見島嶼孤懸,波濤環繞,驚為絕地,即先引回;令知縣張效齡安撫居民。
初四日,馬得功行牌于各鄉居民,意欲據守。
初八日,會定國公舟師至,截港圍之。
命鎮将楊抒素登圓筜港與戰,互有勝負,副将吳■〈孛殳〉戰死。
施琅率陳埙、鄭文星百餘人登廈門港與戰,敗之;得功幾為所及。
于是得功求過海;張撫院差人至安平,挾平國太夫人囑定國公以船載馬得功三百餘騎及餘兵盡回。
先是,定國公差都督鄭德、翼将周全斌等到天(大?)星所,報稱馬得功陷島,請賜姓回師;乃于四月初一日到浯嶼,得功已渡海二日矣。
賜姓怒甚,不許諸親與定國相見。
定國移紮于白沙。
初十日,賜姓駐廈門港,議失守功罪。
先賞施琅花紅銀二百兩、陳埙銀一百兩。
斬鄭芝鵬及阮引等以徇衆;何德捆責,藍登免罪。
軍士皆踴躍歡呼,銳氣百倍;以家在島上,人口遭其搶掠,得洩其憤故耳。
命忠振伯洪旭管理中左(原刊為右),參軍潘庚锺追鄉紳助饷銀。
潘為之加派,搜掠一空。
诏安、平和二縣俱複。
定西侯張名振、平夷侯周崔之、英毅伯阮駿等自舟山來歸,俱授水師鎮。
海澄守将郝文興密約納降。
壬辰,順治九年、海上稱永曆六年。
正月初二日,賜姓督師至海澄港,潮大漲,直至中權關下。
郝文興開城率将士出降,授前鋒鎮,挂印。
以參軍黃維璟知縣事。
初十日,進兵江東,遣各鎮攻長泰縣。
至溪西,擊敗漳城援兵。
二十三日,援兵至,複敗之。
二月初二日,遊兵營吳世珍奮勇登城,被炮擊死。
賜姓令火器營何明鑿地道,用地雷以擊其城。
三月初三日,報總督部院陳錦督馬步兵數萬來援,已紮同安縣。
初十日,地雷發,不及城而止。
是日,遂移兵九江東。
陳錦安營于牛蹄山,相去五裡。
十三日,親來沖營。
賜姓率衆将迎擊之;陳錦大敗,棄營盤而走,全軍俱覆,失衣甲、馬匹、辎重不可勝計,遂奔回,紮營于同安城外,被其家丁庫成棟所刺來歸。
賜姓賞其功,以其弒主,陰令殺之。
長泰縣清守将楊青棄城而走,以參軍馮澄世知縣事。
以甘輝為中提督、黃廷為前提督、黃山為後提督。
四月,進圍漳州。
賜姓紮南院。
五月清浙鎮馬進寶(号金衢馬)率兵來援,縱其入城;複同王邦俊從東門出戰,敗回,遂撄城固守而不敢出。
諸軍攻圍數月,不下。
時張名振以地方事(?),升萬禮為前沖鎮、副将陳朝為右沖鎮。
賜姓移師金門後浦,紮營操練。
施琅前在南澳,兵付蘇茂代将,意回日必複任;賜姓不與,遂請為僧。
賜姓谕令以舟募兵,許授前鋒鎮。
偶有親兵逃亡,賜姓拔為親随,琅将曾德捉回立斬之,賜姓怒而不發。
二十日,傳令諸将在船聽令;遂令右先鋒黃廷執施琅及忠定伯林習山,拘在船中,令副将吳芳看守。
琅家人着人假稱賜姓令箭,調回審究;吳芳即同登岸。
至草灣,琅即将吳芳及押人打倒脫走,逃于山穴中兩日夜,往投蘇茂。
茂密以小舟載之渡海,依澄濟伯。
賜姓怒甚,欲斬林習山,未果。
殺吳芳妻子,令芳跟尋。
二十一日,殺施琅之父及其弟顯。
以戎旗中協林勝為援剿左鎮。
二十□日,賜姓督兵入漳州地方。
二十七日,大破漳鎮王邦俊兵于磁竈。
六月,回師。
舊将黃興來歸,授中權鎮;黃梧來歸,授副将。
以監督陳六禦為北鎮營騎兵。
九月,賜姓督師入漳浦地方。
王邦俊來援,複大破之;追至龍井,降其将卒數百人而還。
李長病退,以黃昌為戎旗鎮親随營。
十一月,清提督楊名高自福州率步騎來漳應援。
賜姓逆之于小盈嶺,大破之,追至馬厝港,名高僅以身免。
騎兵營楊祖為首功,挂印,升營為鎮。
十二月,舊将陳堯策前投清,同清将協守漳浦;至是獻地納降,以為護軍前鎮,照舊鎮守。
以參軍林其昌知縣事。
議築鎮門象鼻山,截溪流不得入海,欲以灌城;而奔流迅急,堤不得合,費工甚巨,罷之。
賜姓不攻城,築長圍困之,使其糧盡自降。
而城中兵,盡括鄉紳富室百姓之粟。
城中食盡,民相枕籍餓死,甚至殺人為食,至有婦人群聚擊男子而分食其肉者;毋論鼠雀及樹根、木葉、水萍、紙皮之屬盡食之。
稀粥一碗,價值四金。
自四月至十月,城中死者十八、九。
後清署守道周亮功收髑髅,凡七十三萬有奇;焚埋于東門外,名之曰「同歸所」。
築庵其上,勒石記之。
城外死者骸骨無數,不與焉。
五月,福省集水師數百隻來攻廈門。
賜姓令陳輝督水師禦之,遇于崇武所。
清舟師敗績,棄船登岸而走。
九月,清總兵固山金勵領浙直八旗滿、漢兵共萬餘,入閩來援。
至泉州,駐紮養馬。
二十六日,賜姓解圍;退紮古縣,據險以待。
固山由長泰縣入漳。
十月初二日,固山率滿騎來沖營。
是早西北風盛
漳鎮王邦俊、副将王之剛等調集各縣守兵,合攻盤陀嶺。
是日大霧,諸軍各不相顧;柯宸樞同其弟中軍宸梅俱戰死。
十一月,賜姓解诏安圍,督兵由分水關入潮州,抵黃崗。
時潮屬多土豪擁據,三吳壩有吳六(原刊為大)奇、黃崗有黃海如、南洋有許龍、澄海有楊廣、海山有朱堯、潮陽有張禮、碣石有蘇利等。
時武毅伯施天福同黃海如說成功取潮陽,資其富饒,且近海口,有海門所、達濠浦可以泊舟,通運糧米。
但須由南海鲎灣過達濠浦,方可至縣,恐許龍、張禮為鲠耳。
成功遂令移兵南洋。
許龍迎戰敗走。
漢陽舊将陳斌來歸,授後勁鎮。
楊廣、朱堯等降。
遂移兵鲎灣,張禮拒敵;立破其兩寨,禮乞降。
命援剿右鎮黃山督諸軍駐靖海衛,攻南山寨,破之。
成功遂于揭陽會定國公,帶張禮往見;定國公夜沉之于水,成功悔之(成功即賜姓)。
庚寅,順治七年、海上稱永曆四年。
先是,清兵破湘潭,何騰蛟被殺;破南昌,金聲桓赴水死。
二月,破信豐,李成棟沒于陣。
永曆皆追贈王爵,抆淚親祭。
及報南雄不守,遂移德慶,抵梧州。
榕江兵潰,桂林陷,瞿式耜、張同敞死之。
三月,成功至潮陽,知縣常鳳出迎,令洪旭駐鎮。
楊才攻破平和縣,屠之。
陳斌破獅頭寨,寨主黃亮釆降。
楊才病故,林勇代為右先鋒,征蘇利陣亡。
四月,移兵揭陽。
定國公言新虗寨不服,攻之;用龍熕擊入其城,遂降。
先是,海中放光,定國令人沒水求之,得大炮夾兩龍熕為耳,用船車出之,号龍。
所擊無不催破。
後國軒用以攻泉城,火引不發,鞭之,口遂裂,城竟不破。
潮州守将郝尚文(久?)引馬步數千來援,成功令其下迎敵。
陳斌躍馬入陣,獲其中軍陳祿。
衆兵繼進追殺,尚文(久?)僅以身免。
五月,诏安九甲義将萬禮來附。
六月,遣兵攻蘇利,不克。
蘇利據碣石衛,後平南王發兵讨之,被殺。
成功議攻潮州。
陳斌進曰:『潮郡東西環溪,隻一浮橋通漳大路,必須斷橋以絕援兵,然後移紮西南攻圍』。
從之。
尚文(久?)出兵戰敗,浮橋、石橋一齊焚毀;進兵三面攻擊。
漳州援兵至,久攻不下。
會暑,士卒多病,乃退兵潮陽。
黃亮釆複叛,攻行營。
甘輝迎擊,斬其父子,兵始散去。
成功殺定遠侯鄭聯,并其軍。
建國公鄭彩逃于南海,将佐多降。
十一月,成功至潮陽。
提塘黃文自行在來報,稱有旨诏成功入援。
時平南王、靖南王率滿、漢兵數萬來,次複廣州,西甯王望海兵救援甚切。
閏十一月,成功令各鎮兵在船聽令,南下勤王。
時陳斌與施琅不睦,遂逃據潮州投誠。
黃海如在達濠浦欲叛,令林習山緻之死。
十二月,成功抵揭陽,與定國公議欲南下。
定國回廈門。
辛卯,順治八年、海上稱永曆五年。
正月,成功至南海。
以蘇茂為左先鋒代施琅。
至白沙河,飓風大作。
至天(大?)星所,殺退思訓援兵,攻其城,下之。
閩撫張學聖同提督馬得功集各處民兵及船攻廈門。
鄭芝鵬怯懦,載辎重下船。
得功将數十騎飄至五通,遂登岸。
阮引不戰而逃,百姓哭聲震天。
成功董夫人倉皇落水,有居民負之登舟。
是夜亂兵焚毀店舍,火光燭天。
前大學士曾櫻在城中,家人掖之出城;公不從,夜自缢。
公之門人阮旻錫聞之,與僧文台及同門陳泰共議;天未明,文台以僧龛擡公屍至僧曆灣下船,付其家人。
鄉之紳士副憲王公忠孝以己所置壽棺斂之,而前司馬盧若騰、副院沈佺期、樞部諸葛倬等皆視斂。
後兵部主事劉玉龍疏輔臣從容就義事;奉旨:『曾櫻身死經常,允宜優恤。
追贈光祿大夫上柱國太師,谥文忠,賜祭葬。
蔭一子中書舍人、一子錦衣衛百戶,世襲。
其門人知縣陳泰冒險負屍,積勞殒殁,着贈鴻胪寺少卿』。
三月初一日,清撫院張學聖同興泉道黃樹渡海,見島嶼孤懸,波濤環繞,驚為絕地,即先引回;令知縣張效齡安撫居民。
初四日,馬得功行牌于各鄉居民,意欲據守。
初八日,會定國公舟師至,截港圍之。
命鎮将楊抒素登圓筜港與戰,互有勝負,副将吳■〈孛殳〉戰死。
施琅率陳埙、鄭文星百餘人登廈門港與戰,敗之;得功幾為所及。
于是得功求過海;張撫院差人至安平,挾平國太夫人囑定國公以船載馬得功三百餘騎及餘兵盡回。
先是,定國公差都督鄭德、翼将周全斌等到天(大?)星所,報稱馬得功陷島,請賜姓回師;乃于四月初一日到浯嶼,得功已渡海二日矣。
賜姓怒甚,不許諸親與定國相見。
定國移紮于白沙。
初十日,賜姓駐廈門港,議失守功罪。
先賞施琅花紅銀二百兩、陳埙銀一百兩。
斬鄭芝鵬及阮引等以徇衆;何德捆責,藍登免罪。
軍士皆踴躍歡呼,銳氣百倍;以家在島上,人口遭其搶掠,得洩其憤故耳。
命忠振伯洪旭管理中左(原刊為右),參軍潘庚锺追鄉紳助饷銀。
潘為之加派,搜掠一空。
诏安、平和二縣俱複。
定西侯張名振、平夷侯周崔之、英毅伯阮駿等自舟山來歸,俱授水師鎮。
海澄守将郝文興密約納降。
壬辰,順治九年、海上稱永曆六年。
正月初二日,賜姓督師至海澄港,潮大漲,直至中權關下。
郝文興開城率将士出降,授前鋒鎮,挂印。
以參軍黃維璟知縣事。
初十日,進兵江東,遣各鎮攻長泰縣。
至溪西,擊敗漳城援兵。
二十三日,援兵至,複敗之。
二月初二日,遊兵營吳世珍奮勇登城,被炮擊死。
賜姓令火器營何明鑿地道,用地雷以擊其城。
三月初三日,報總督部院陳錦督馬步兵數萬來援,已紮同安縣。
初十日,地雷發,不及城而止。
是日,遂移兵九江東。
陳錦安營于牛蹄山,相去五裡。
十三日,親來沖營。
賜姓率衆将迎擊之;陳錦大敗,棄營盤而走,全軍俱覆,失衣甲、馬匹、辎重不可勝計,遂奔回,紮營于同安城外,被其家丁庫成棟所刺來歸。
賜姓賞其功,以其弒主,陰令殺之。
長泰縣清守将楊青棄城而走,以參軍馮澄世知縣事。
以甘輝為中提督、黃廷為前提督、黃山為後提督。
四月,進圍漳州。
賜姓紮南院。
五月清浙鎮馬進寶(号金衢馬)率兵來援,縱其入城;複同王邦俊從東門出戰,敗回,遂撄城固守而不敢出。
諸軍攻圍數月,不下。
時張名振以地方事(?),升萬禮為前沖鎮、副将陳朝為右沖鎮。
賜姓移師金門後浦,紮營操練。
施琅前在南澳,兵付蘇茂代将,意回日必複任;賜姓不與,遂請為僧。
賜姓谕令以舟募兵,許授前鋒鎮。
偶有親兵逃亡,賜姓拔為親随,琅将曾德捉回立斬之,賜姓怒而不發。
二十日,傳令諸将在船聽令;遂令右先鋒黃廷執施琅及忠定伯林習山,拘在船中,令副将吳芳看守。
琅家人着人假稱賜姓令箭,調回審究;吳芳即同登岸。
至草灣,琅即将吳芳及押人打倒脫走,逃于山穴中兩日夜,往投蘇茂。
茂密以小舟載之渡海,依澄濟伯。
賜姓怒甚,欲斬林習山,未果。
殺吳芳妻子,令芳跟尋。
二十一日,殺施琅之父及其弟顯。
以戎旗中協林勝為援剿左鎮。
二十□日,賜姓督兵入漳州地方。
二十七日,大破漳鎮王邦俊兵于磁竈。
六月,回師。
舊将黃興來歸,授中權鎮;黃梧來歸,授副将。
以監督陳六禦為北鎮營騎兵。
九月,賜姓督師入漳浦地方。
王邦俊來援,複大破之;追至龍井,降其将卒數百人而還。
李長病退,以黃昌為戎旗鎮親随營。
十一月,清提督楊名高自福州率步騎來漳應援。
賜姓逆之于小盈嶺,大破之,追至馬厝港,名高僅以身免。
騎兵營楊祖為首功,挂印,升營為鎮。
十二月,舊将陳堯策前投清,同清将協守漳浦;至是獻地納降,以為護軍前鎮,照舊鎮守。
以參軍林其昌知縣事。
議築鎮門象鼻山,截溪流不得入海,欲以灌城;而奔流迅急,堤不得合,費工甚巨,罷之。
賜姓不攻城,築長圍困之,使其糧盡自降。
而城中兵,盡括鄉紳富室百姓之粟。
城中食盡,民相枕籍餓死,甚至殺人為食,至有婦人群聚擊男子而分食其肉者;毋論鼠雀及樹根、木葉、水萍、紙皮之屬盡食之。
稀粥一碗,價值四金。
自四月至十月,城中死者十八、九。
後清署守道周亮功收髑髅,凡七十三萬有奇;焚埋于東門外,名之曰「同歸所」。
築庵其上,勒石記之。
城外死者骸骨無數,不與焉。
五月,福省集水師數百隻來攻廈門。
賜姓令陳輝督水師禦之,遇于崇武所。
清舟師敗績,棄船登岸而走。
九月,清總兵固山金勵領浙直八旗滿、漢兵共萬餘,入閩來援。
至泉州,駐紮養馬。
二十六日,賜姓解圍;退紮古縣,據險以待。
固山由長泰縣入漳。
十月初二日,固山率滿騎來沖營。
是早西北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