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回 奇男奇女乞賜宮砂 賢舅賢甥願遵聖旨

關燈
節。

    卿勿多言,不必再奏。

    ” 楚雲方欲複奏,見李廣俯伏金階,奏曰:“臣自與楚雲誼結金蘭,不識其為女子,今仰承天恩賜臣為室,臣可自信,楚卿亦自信,惟恐同盟不能共信。

    楚雲既求賜守宮砂,正是楚雲自明之處,臣亦求天恩,俯如所請,臣亦可借此自信堅,且可共信。

    由此臣之心迹明,楚雲之心迹亦明,及同盟之心迹亦無不共明。

    臣之渎求,非惟臣立自處之地,實為楚雲立自處之地。

    若其不然,臣與楚雲雖可自信,恐仍不免有物議沸騰。

    仰求天恩聖鑒。

    ” 楚雲聞奏,心中甚是感激,暗想:他如此一奏,不但他自己心迹可明,且代我表明心迹了。

    因此複奏曰:“臣仰懇天恩,準如李廣所請,以表臣之貞,且以明李廣之志。

    ” 武宗大喜。

    及範相人等皆暗暗稱贊,李廣不欺暗室,為世之奇男。

    當下武宗命内侍往宮中取來一盒守宮砂,命楚雲身臨禦案,又命内侍與忠勇王點守宮砂。

    内侍取金針在守宮處刺出血來,便在宮砂盒内挑了一點宮砂,點在刺血之處。

    宮娥取了一盆水來,手執绡绫,代楚雲用水滴在守宮砂處,揩了一回,将外面血漬揩淨,果然那一點鮮紅已浸入皮膚之内。

    宮娥稱羨不已,即将楚雲手腕擎在手中,先與武宗驗明,然後與在廷諸臣看視。

    上自武宗,下至文武,諸臣皆都稱贊。

    那同盟諸兄弟更是稱贊不已。

    楚雲自覺也系得意非常,李廣更是心花怒發,惟有玉清王一旁且羨且慚。

    武宗手扶禦案贊曰:“忠勇王真乃千古奇女也,朕當敬佩。

    清白分明,理合于歸李廣。

    而況英武之才之貌與卿之節之貞,真是一對忠勇夫妻,毫無瑕疵之處。

    李卿與楚卿均宜仰體朕意,勿再推辭,有負朕成就美滿之至意。

    ”當下李廣謝恩,楚雲仍不謝恩。

    雲璧人見此光景,跪倒,對着武宗向楚雲口呼:“ 妹子,你忒奇了,究竟是何主意?雖然繼母深恩,怎不念生母劬勞?自幼父母将爾許配李廣,今時理合于歸,而況天語難違,你任意推三阻四。

    設若天顔震怒,豈不有累母、兄?” 勸畢,複向武宗奏曰:“臣仰感天恩,不加臣妹之罪,臣情願領臣妹于歸英武王,上承天旨。

    ” 武宗尚未開口,忽聞楚雲向璧人口呼:“兄長所言背理,小妹若不虧養母撫恤,安有今日?況小妹死裡逃生,也算兩世為人,焉能再踐前言?即吾兄難以幹預妹事。

    若果任意相逼,這玉階即是妹畢命之處。

    ” 言罷,見他花容變色,杏眼圓睜。

    雲璧人見妹如此,也不敢相強。

    武宗不但不怒,反更宛轉曰:“ 楚卿如此決絕,究竟意欲何為?卿且歸班,若有難釋之處,不妨再詳細奏上,朕必準之。

    ”楚雲複奏曰:“臣之所願,隻願奉養母一生,并終身不改男裝。

    懇陛下俯念臣纖芥之功,準如所奏。

    ” 武宗聞奏,默無一言。

    範相出班奏曰:“ 乞陛下休準。

    臣甥女所奏,甚是任意所為,實是無理已極。

    雖蒙聖恩寬宥,不加罪戾,但臣豈容他陰陽颠倒,紊亂朝綱?乞陛下将臣甥女交臣帶回,待臣勸化,使彼于歸,以重人倫,而遵聖谕。

    ” 武宗曰:“依卿所奏,毋負朕意。

    ” 範相遵旨謝恩,便同楚雲歸班。

    武宗帶玉清王退朝。

    各官朝散。

     且言武宗同玉清王入宮,向太後将朝中之事言了一遍。

    太後曰:“楚雲如此決絕,這也不便相強。

    雖然玉清王兒尚虛佳偶,君家宜留心察訪,在朝諸臣家中若有端莊賢淑之女,當代冊立正妃。

    ” 武宗遵命,又勸玉清王一回,這才回宮。

    玉清王悶悶不樂,告歸私第。

    欲知後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