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回 奇男奇女乞賜宮砂 賢舅賢甥願遵聖旨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五回 奇男奇女乞賜宮砂 賢舅賢甥願遵聖旨
流落江湖十四春,徐娘半老尚風塵。
西樓一枕鴛鴦夢,明月窺窗也笑人。
話表楚雲一聞武宗谕旨,複又免冠跪奏曰:“罪臣啟陛下:念自幼遭颠沛,易钗而弁,本出于無可奈何。
後來礙于同盟,又礙于國體,所以待罪隐瞞。
惟念臣雖為女子,究與玉清王何幹?今承恩賜為婚,臣原不敢卻,但臣既是幼字李廣,雖李廣曾已受室,臣又何敢忘從一而終之義?而況玉清王以天潢之貴,又何患無名門賢淑冊立為妃?臣隻求天恩收回賜婚玉清王之命。
再求降恩允準,臣俟奉義母逝世,即歸空門修行,如此不緻勞玉清王空想,又為從一而終之義。
不然臣惟有血濺金階,以報國恩,下酬知己而已。
伏願陛下聖裁。
”奏畢,仍自俯伏階下。
武宗聞奏,知事不諧,便向玉清王曰:“禦弟,你可聽見楚雲所奏?朕想楚雲既是李廣原配,理合仍賜李廣為婚,以符大義。
朕身為天子,焉能顧及私情?禦弟勿再多言。
” 随向楚雲曰:“卿既不願為玉清王正妃,朕不能顧私情有乖大義。
着即于歸李廣,以畢良緣。
所有一切處分,概行豁免。
卿須遵旨,勿負朕意。
” 此時隻氣得玉清王目瞪口呆,目視武宗,不敢再渎。
李廣心中暗喜天子仁明。
楚雲雖聞綸音,卻不遵旨,惟有一言不發,仍然俯伏金階。
玉清王心中不平,忍納不住,複又奏曰:“陛下休聽雲璧人與楚雲妄奏,楚雲許字李廣,無據無憑,實無證見。
雖奏範其鸾為媒,臣恐通同一氣,陛下賜婚李廣,正堕其術中。
而況楚雲與李廣平時情意相投,難保無暗昧之私,今既一朝敗露,不得不假此說,上惑聖聽。
若謂無弊窦,臣實不敢自信。
尚求陛下治範其鸾蒙君之罪,則國體幸甚!臣亦幸甚!”話未完,楚雲厲聲口呼:“ 王爺胡言!臣自幼改裝,誰人識破?便是王爺若非竊聽私語,又何能識破微臣?怎以謗語相加,借此以随你心中之欲?聖雲‘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 矣。
一任王爺穢語污詞,臣自信無私,王爺若再執迷不悟,臣頭可斷,而身不可奪。
否則三尺龍泉,又何嘗不可一明心迹?” 隻見範相出班奏曰:“ 臣啟陛下:念微臣自叨君祿,雖無功于國,自問無一事敢蒙君。
今玉清王既陷臣以蒙君之罪,又污辱臣甥女不潔之行,無端謗辱大臣,臣實不知是誰欺蒙君上?況以臣甥女賜婚李廣,乃陛下慎重人倫之義,又何敢不遵?尚求陛下重降綸音,若臣甥女再有違旨之處,即着以欺君大逆論罪。
” 武宗曰:“ 據卿所奏,甚合朕意。
” 随降旨:“楚雲自幼許字李廣,朕仍賜為結發之妻,封為武英王妃。
已娶洪氏一般封诰,無分偏正。
仍命範 其 鸾 代 朕 主 婚。
武 英 王 李 廣 遵 朕 旨,勿 負 朕意。
”李廣求之不得,随叩謝聖恩。
忽聞楚雲又奏曰:“ 臣兩蒙恩賜李廣為室,聖恩高厚,心感難忘。
臣若再違旨,是臣有意欺君,顯幹罪戾。
但臣遭污辱之言,臣難自信,不能取信于人,臣難自明,伏乞陛下賜臣守宮砂,以明臣之心迹。
”奏罷,複又叩首。
璧人在旁,心中暗想:“ 吾妹何以如此妄奏?這守宮砂非尋常之物,如何輕視?萬一不然,豈非欲蓋彌彰麼?”範相也是如此思慮。
一衆同盟及李廣皆暗稱羨。
武宗聞奏,口呼:“ 楚卿,适才禦弟之言,出自無心,不足介意。
然賢卿并李廣皆是忠心之輩,豈有甚卑污心迹,須要自明?朕既賜卿與李廣婚配,誰敢亂說義
西樓一枕鴛鴦夢,明月窺窗也笑人。
話表楚雲一聞武宗谕旨,複又免冠跪奏曰:“罪臣啟陛下:念自幼遭颠沛,易钗而弁,本出于無可奈何。
後來礙于同盟,又礙于國體,所以待罪隐瞞。
惟念臣雖為女子,究與玉清王何幹?今承恩賜為婚,臣原不敢卻,但臣既是幼字李廣,雖李廣曾已受室,臣又何敢忘從一而終之義?而況玉清王以天潢之貴,又何患無名門賢淑冊立為妃?臣隻求天恩收回賜婚玉清王之命。
再求降恩允準,臣俟奉義母逝世,即歸空門修行,如此不緻勞玉清王空想,又為從一而終之義。
不然臣惟有血濺金階,以報國恩,下酬知己而已。
伏願陛下聖裁。
”奏畢,仍自俯伏階下。
武宗聞奏,知事不諧,便向玉清王曰:“禦弟,你可聽見楚雲所奏?朕想楚雲既是李廣原配,理合仍賜李廣為婚,以符大義。
朕身為天子,焉能顧及私情?禦弟勿再多言。
” 随向楚雲曰:“卿既不願為玉清王正妃,朕不能顧私情有乖大義。
着即于歸李廣,以畢良緣。
所有一切處分,概行豁免。
卿須遵旨,勿負朕意。
” 此時隻氣得玉清王目瞪口呆,目視武宗,不敢再渎。
李廣心中暗喜天子仁明。
楚雲雖聞綸音,卻不遵旨,惟有一言不發,仍然俯伏金階。
玉清王心中不平,忍納不住,複又奏曰:“陛下休聽雲璧人與楚雲妄奏,楚雲許字李廣,無據無憑,實無證見。
雖奏範其鸾為媒,臣恐通同一氣,陛下賜婚李廣,正堕其術中。
而況楚雲與李廣平時情意相投,難保無暗昧之私,今既一朝敗露,不得不假此說,上惑聖聽。
若謂無弊窦,臣實不敢自信。
尚求陛下治範其鸾蒙君之罪,則國體幸甚!臣亦幸甚!”話未完,楚雲厲聲口呼:“ 王爺胡言!臣自幼改裝,誰人識破?便是王爺若非竊聽私語,又何能識破微臣?怎以謗語相加,借此以随你心中之欲?聖雲‘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 矣。
一任王爺穢語污詞,臣自信無私,王爺若再執迷不悟,臣頭可斷,而身不可奪。
否則三尺龍泉,又何嘗不可一明心迹?” 隻見範相出班奏曰:“ 臣啟陛下:念微臣自叨君祿,雖無功于國,自問無一事敢蒙君。
今玉清王既陷臣以蒙君之罪,又污辱臣甥女不潔之行,無端謗辱大臣,臣實不知是誰欺蒙君上?況以臣甥女賜婚李廣,乃陛下慎重人倫之義,又何敢不遵?尚求陛下重降綸音,若臣甥女再有違旨之處,即着以欺君大逆論罪。
” 武宗曰:“ 據卿所奏,甚合朕意。
” 随降旨:“楚雲自幼許字李廣,朕仍賜為結發之妻,封為武英王妃。
已娶洪氏一般封诰,無分偏正。
仍命範 其 鸾 代 朕 主 婚。
武 英 王 李 廣 遵 朕 旨,勿 負 朕意。
”李廣求之不得,随叩謝聖恩。
忽聞楚雲又奏曰:“ 臣兩蒙恩賜李廣為室,聖恩高厚,心感難忘。
臣若再違旨,是臣有意欺君,顯幹罪戾。
但臣遭污辱之言,臣難自信,不能取信于人,臣難自明,伏乞陛下賜臣守宮砂,以明臣之心迹。
”奏罷,複又叩首。
璧人在旁,心中暗想:“ 吾妹何以如此妄奏?這守宮砂非尋常之物,如何輕視?萬一不然,豈非欲蓋彌彰麼?”範相也是如此思慮。
一衆同盟及李廣皆暗稱羨。
武宗聞奏,口呼:“ 楚卿,适才禦弟之言,出自無心,不足介意。
然賢卿并李廣皆是忠心之輩,豈有甚卑污心迹,須要自明?朕既賜卿與李廣婚配,誰敢亂說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