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回 掙命看嬌孫抱頭落淚 荒年憶往事種麥招殃
關燈
小
中
大
,直墜下來。
哽咽着道:&ldquo他哪是丢了我們去了呀!他是大兵抓去了,活活的弄死啦。
&rdquo 月英繃着臉子道:&ldquo娘!你怎麼這樣不懂事,這位周太太&hellip&hellip&rdquo 說着眼珠帶了恐怖的樣子,兀自向周太太望着。
周太太笑道:&ldquo不要緊的,我又不是大兵,你隻管說,就算我是大兵,你說的那個大兵,也不見得是我,我怪你做什麼?有什麼話,你隻管說。
&rdquo 朱胡氏左手拖了右手的袖口子,隻管在兩隻眼角上揉擦着。
又插嘴道:&ldquo我是不要他去當兵的呵!可是不要他去當兵,也得成呵!&rdquo 周太太笑道:&ldquo我們這位怯奶奶,你就不必說了,讓你姑娘一個人說吧。
&rdquo 說畢,掉轉身來,向月英注視着。
到了這時,月英已是忍不住她胸中那一分子凄楚,便流着淚道:&ldquo那我就說罷。
是那兩年,鬧着旱災,我們那裡,荒得吃樹皮草根&hellip&hellip&rdquo 朱胡氏道:&ldquo你爹去的日子,還沒有荒到那樣呵!&rdquo 周太太真氣了,頓了腳道:&ldquo叫你不要打岔,她剛說兩句,你又插嘴了,以後你不用管。
她就是說的不對,也等她說完,你再開口,喂!姑娘,你說。
&rdquo 月英點點頭道:&ldquo是的,是我說錯了,還是鬧旱災的第一年呢。
先是糧食都漲價,六七斤麥子,賣到一塊錢。
我家住在到定西縣去三十裡的李家堡。
這裡是一個小鎮市,鎮市上人,有做買賣的,也有種地的,我爹也種地,也做買賣。
&rdquo 周太太道:&ldquo你們做什麼買賣呢?&rdquo 月英道:&ldquo我們是湖南人,我爹會做湖南菜,開了一家小飯館子。
&rdquo 周太太道:&ldquo哦!是了,我聽這一條西大路上,湖南人開館子的很多,你們是左宗棠平西的時候,跟了來的人嗎?&rdquo 在床上躺的那個老太太答道:&ldquo哼!她公公,就是那個時候來的。
&rdquo 朱胡氏推了她道:&ldquo娘!你不要說,說了這太太不高興的。
&rdquo 周太太微笑了一笑,向着月英一點頭。
月英道:&ldquo早兩年,開店還有點生意,到了那年荒年,過路的人,都是逃難的,做生意的外鄉客人一個月也看不到一個。
不是外鄉人,是不進湖南人開的店的。
我爹這就歇了買賣不做,專門種地。
&rdquo 周太太道:&ldquo不是天旱嗎?種地那裡來的糧食呢?&rdquo 月英道:&ldquo是呵!第一年全沒有收到糧食,存糧還有的,地方上的人,因為這年沒有了收成,就不像往日那樣吃東西了,十天也沒有一天吃一回鍋塊馍,總是用面對了水做糊喝。
日子多了,稀糊喝得人有氣無力,隻好做一回鍋塊吃,不過在面裡要加上麥麸。
後來到了春初,就是加上麥麸,也覺吃得太多了,就在山梁子上挖了一些草根回來,用刀割得碎碎細細的,一齊和在面裡做得吃,面粉越來越少,草根越加越多。
後來吃什麼鍋塊,就是吃草根的團子罷了。
到了三四月天,天上還是不下一滴雨點下來,大家整日的擡着頭向天上望着,不但心裡難過,而且也很害怕,若是地上再沒有糧食,地方上人,不都要餓死了嗎?我爹就說,若是這樣再幹下去,就是草根,也恐怕吃不着,這隻有一條路,趕快地回湖南老家去。
可是湖南老家,到甘肅有好幾千裡,這樣一家人,就是一路吃飯,也非二三十塊錢不能到,這又隻有一個笨法子,自己帶着幹糧,一面吃,一面走路吧。
我們聽到說回老家去,心裡都十分高興。
就是我奶奶,那麼大年紀,也喜歡得張着口合不攏來。
我爹看到家裡人全是這樣歡喜,自己就下着苦力,每天都由井裡挑着水,送到麥地裡去潑。
&rdquo 周太太笑道:&ldquo那是笑話了。
靠着人挑水到地裡去澆得了多大的地方呢?&rdquo 月英道:&ldquo可不就是這樣呵!但是我爹也有我爹的意思。
他說能澆多少麥來,就澆多少。
先是澆了一小塊地,後來看到力量還有餘,又把澆的麥地放大了些。
周太太,你沒有到過甘肅,不知道那地方打水的難處。
那裡的井,深到十來二十丈,打起一桶水來,要用轉車轉着很久很久的。
聽說我們東南方,井水滿了的時候,手裡拿着鐵勺子,都可以舀到水,那就相差很遠了。
所以我爹每日半餓了肚子,由井裡打起水來,澆到地裡去,那就苦得不得了。
我娘和我,看了不過意,也幫着我爹挑水去澆。
那李家堡的人,起先看到我爹挑水,都很好笑,說是傻人做的傻事。
但是有了一個來月的工夫,不但我們地裡的麥苗,長得很清秀,就是地邊上長的青草,也比平常年成要長的多。
堡子裡人看看天氣,依然還是很旱的,倒不如我們能種着一塊麥,就是一塊麥,大家也都跟着學起樣來。
我們這堡子裡,共總隻有兩口井,這就鬧得整天全是人打水,一刻也閑不下來。
我爹因為白天打水,總要和人家你搶我奪,而且也打不了多少水,我爹又變了一個法子,就是白天讓人家去打水,到了半夜裡,大家都睡了,他就從從容容去動手。
由四月到六月,我們的麥長得很好。
我們估計,可以打五六百斤。
别人種的麥,雖是比我們澆水要晚一點,但是也有些收成,全堡子裡靠了這兩口井,總是比别的地方都要好些的。
&rdquo 周太太道:&ldquo我雖不明白你們西北的事,但是南方的莊稼,我是知道的,莊稼最苦的事,是青黃不接,你們新種的麥子,雖是長得很好,可沒有收割到家。
據你說吃的糧食,早就搭了草根在裡面了。
這又過了幾個月了,你們都吃的什麼呢?&rdquo 月英道:&ldquo你問的很對。
我們雖是種了有幾百斤麥,也隻是眼睛裡看得好過,肚子裡可是一天比一天難受。
糧食呢,有錢的人家,或者還有些,像我們這樣窮人家,借也借不到,買也買不起,隻有多多的吃些草根。
這也可以說是一分氣力一分财,因為我們麥地裡,常是不斷水,野草長得也不少,我們就把這野草弄了回來,用水煮着吃。
那草讓我挖去了一回,地上又長出來一叢,就這樣煮野草吃,
哽咽着道:&ldquo他哪是丢了我們去了呀!他是大兵抓去了,活活的弄死啦。
&rdquo 月英繃着臉子道:&ldquo娘!你怎麼這樣不懂事,這位周太太&hellip&hellip&rdquo 說着眼珠帶了恐怖的樣子,兀自向周太太望着。
周太太笑道:&ldquo不要緊的,我又不是大兵,你隻管說,就算我是大兵,你說的那個大兵,也不見得是我,我怪你做什麼?有什麼話,你隻管說。
&rdquo 朱胡氏左手拖了右手的袖口子,隻管在兩隻眼角上揉擦着。
又插嘴道:&ldquo我是不要他去當兵的呵!可是不要他去當兵,也得成呵!&rdquo 周太太笑道:&ldquo我們這位怯奶奶,你就不必說了,讓你姑娘一個人說吧。
&rdquo 說畢,掉轉身來,向月英注視着。
到了這時,月英已是忍不住她胸中那一分子凄楚,便流着淚道:&ldquo那我就說罷。
是那兩年,鬧着旱災,我們那裡,荒得吃樹皮草根&hellip&hellip&rdquo 朱胡氏道:&ldquo你爹去的日子,還沒有荒到那樣呵!&rdquo 周太太真氣了,頓了腳道:&ldquo叫你不要打岔,她剛說兩句,你又插嘴了,以後你不用管。
她就是說的不對,也等她說完,你再開口,喂!姑娘,你說。
&rdquo 月英點點頭道:&ldquo是的,是我說錯了,還是鬧旱災的第一年呢。
先是糧食都漲價,六七斤麥子,賣到一塊錢。
我家住在到定西縣去三十裡的李家堡。
這裡是一個小鎮市,鎮市上人,有做買賣的,也有種地的,我爹也種地,也做買賣。
&rdquo 周太太道:&ldquo你們做什麼買賣呢?&rdquo 月英道:&ldquo我們是湖南人,我爹會做湖南菜,開了一家小飯館子。
&rdquo 周太太道:&ldquo哦!是了,我聽這一條西大路上,湖南人開館子的很多,你們是左宗棠平西的時候,跟了來的人嗎?&rdquo 在床上躺的那個老太太答道:&ldquo哼!她公公,就是那個時候來的。
&rdquo 朱胡氏推了她道:&ldquo娘!你不要說,說了這太太不高興的。
&rdquo 周太太微笑了一笑,向着月英一點頭。
月英道:&ldquo早兩年,開店還有點生意,到了那年荒年,過路的人,都是逃難的,做生意的外鄉客人一個月也看不到一個。
不是外鄉人,是不進湖南人開的店的。
我爹這就歇了買賣不做,專門種地。
&rdquo 周太太道:&ldquo不是天旱嗎?種地那裡來的糧食呢?&rdquo 月英道:&ldquo是呵!第一年全沒有收到糧食,存糧還有的,地方上的人,因為這年沒有了收成,就不像往日那樣吃東西了,十天也沒有一天吃一回鍋塊馍,總是用面對了水做糊喝。
日子多了,稀糊喝得人有氣無力,隻好做一回鍋塊吃,不過在面裡要加上麥麸。
後來到了春初,就是加上麥麸,也覺吃得太多了,就在山梁子上挖了一些草根回來,用刀割得碎碎細細的,一齊和在面裡做得吃,面粉越來越少,草根越加越多。
後來吃什麼鍋塊,就是吃草根的團子罷了。
到了三四月天,天上還是不下一滴雨點下來,大家整日的擡着頭向天上望着,不但心裡難過,而且也很害怕,若是地上再沒有糧食,地方上人,不都要餓死了嗎?我爹就說,若是這樣再幹下去,就是草根,也恐怕吃不着,這隻有一條路,趕快地回湖南老家去。
可是湖南老家,到甘肅有好幾千裡,這樣一家人,就是一路吃飯,也非二三十塊錢不能到,這又隻有一個笨法子,自己帶着幹糧,一面吃,一面走路吧。
我們聽到說回老家去,心裡都十分高興。
就是我奶奶,那麼大年紀,也喜歡得張着口合不攏來。
我爹看到家裡人全是這樣歡喜,自己就下着苦力,每天都由井裡挑着水,送到麥地裡去潑。
&rdquo 周太太笑道:&ldquo那是笑話了。
靠着人挑水到地裡去澆得了多大的地方呢?&rdquo 月英道:&ldquo可不就是這樣呵!但是我爹也有我爹的意思。
他說能澆多少麥來,就澆多少。
先是澆了一小塊地,後來看到力量還有餘,又把澆的麥地放大了些。
周太太,你沒有到過甘肅,不知道那地方打水的難處。
那裡的井,深到十來二十丈,打起一桶水來,要用轉車轉着很久很久的。
聽說我們東南方,井水滿了的時候,手裡拿着鐵勺子,都可以舀到水,那就相差很遠了。
所以我爹每日半餓了肚子,由井裡打起水來,澆到地裡去,那就苦得不得了。
我娘和我,看了不過意,也幫着我爹挑水去澆。
那李家堡的人,起先看到我爹挑水,都很好笑,說是傻人做的傻事。
但是有了一個來月的工夫,不但我們地裡的麥苗,長得很清秀,就是地邊上長的青草,也比平常年成要長的多。
堡子裡人看看天氣,依然還是很旱的,倒不如我們能種着一塊麥,就是一塊麥,大家也都跟着學起樣來。
我們這堡子裡,共總隻有兩口井,這就鬧得整天全是人打水,一刻也閑不下來。
我爹因為白天打水,總要和人家你搶我奪,而且也打不了多少水,我爹又變了一個法子,就是白天讓人家去打水,到了半夜裡,大家都睡了,他就從從容容去動手。
由四月到六月,我們的麥長得很好。
我們估計,可以打五六百斤。
别人種的麥,雖是比我們澆水要晚一點,但是也有些收成,全堡子裡靠了這兩口井,總是比别的地方都要好些的。
&rdquo 周太太道:&ldquo我雖不明白你們西北的事,但是南方的莊稼,我是知道的,莊稼最苦的事,是青黃不接,你們新種的麥子,雖是長得很好,可沒有收割到家。
據你說吃的糧食,早就搭了草根在裡面了。
這又過了幾個月了,你們都吃的什麼呢?&rdquo 月英道:&ldquo你問的很對。
我們雖是種了有幾百斤麥,也隻是眼睛裡看得好過,肚子裡可是一天比一天難受。
糧食呢,有錢的人家,或者還有些,像我們這樣窮人家,借也借不到,買也買不起,隻有多多的吃些草根。
這也可以說是一分氣力一分财,因為我們麥地裡,常是不斷水,野草長得也不少,我們就把這野草弄了回來,用水煮着吃。
那草讓我挖去了一回,地上又長出來一叢,就這樣煮野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