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回 夜話凄涼生涯原是夢 履痕零亂風雨太欺人
關燈
小
中
大
不作官多年了,在西安遇過圍城八個月的大難,接上又是兩年大旱災,家境也就窮得很可以。
本打算回安徽原籍去,可是多年不通消息,不知已經怎麼樣。
而且這裡還有磚屋可住,第一就省下一筆房錢。
這裡生活程度是兩樣,過東方人的生活,比東方還要高,因為東西是由潼關外來的。
過本地人生活,每日吃些鍋塊,喝點米湯,甚至于油鹽都可以省了,一家人幾塊錢就可以混一個月。
因為如此,所以他們遲疑了沒有走,到了後來,索性要走也走不動,因為川資籌不出來了。
這姑娘呢,還是往下念書。
可是,摩登害了她了。
這兩年,交通便利了,東方的人,紛紛的向這裡來,時裝的女子,常常可以在街上碰到。
小姑娘們,哪個不愛好看,也就跟着東方來的女人學。
可是這就不容易了,一雙皮鞋,由上海運到鄭州,由鄭州運到潼關,由潼關再運到西安,恐怕就要七八塊錢一雙,平常的人家,七八塊錢,可以過一個月,誰肯買這樣貴東西,給小姑娘去穿,他們愛上了摩登,總是要學的,家裡弄不到錢,就到外面去找,這小西天就是他們第一個找錢的地方。
&rdquo 賈多才道:&ldquo原來如此。
可是這不是報名投考的事,他們是怎樣入門的呢?&rdquo 浣花道:&ldquo這又是交壞朋友的壞處了。
比如都是窮姑娘,誰也穿不起綢裙子,光皮鞋,可是其中有一兩個突然的摩登起來,手表也有了,綢衣服也有了,絲襪子也有了。
大家都少不得研究研究,這東西由哪裡來的呢?日子久了,壞人不用引,就上了路。
好的也是越看越紅眼,一引就來。
起初,大概也不想做生意,隻不過弄兩個錢,裝束裝束罷了。
可是一上了鈎,那就擺脫不了。
&rdquo 說到這裡,聲音低了一低,走過來,和賈多才隔了桌面坐着很沉着地道:&ldquo就是這班茶房老爺,他就不會饒過她們。
若是長得好看些的,更是拉攏。
窮的女孩子,禁不住銀錢來勾引她,來一回就可以弄幾塊錢,有什麼不願幹?很好的姑娘,就為了想摩登,走上這條路。
我說的那安徽女孩子,就是跑小西天裡面的最紅一個。
人家就和她起了個名字,叫飯店皇後。
一有了皇後的名字,這就不由她了,茶房差不多天天去找她。
十幾歲的孩子,哪裡受得住這遭踏,我看,她似乎有病了,我和她談過話,她說這是很苦的,已經幹了一年這下流事情,想不幹了,可是牽連的關系太多,不容她不幹了。
&rdquo 賈多才道:&ldquo她這樣大幹,難道她家庭不知道嗎?&rdquo 浣花道:&ldquo她穿得那樣摩登,家裡怎能不知道呢?以先家裡未必願他們小姐幹這樣的事。
無如小姐回家去,總可以帶幾塊錢來。
家裡窮了多年了,救窮要緊,隻好随她去。
到了現在,聽說她父母也有些後悔,可是鴉片煙瘾已經很大,不讓小姐出來,鴉片土就不能進大門,而且她搽脂抹粉,天天在外面跑,總有點壞名聲,就是讓她嫁人,也不容易嫁出去。
隻好一天挨一天向下過。
加上這些壞人,把她父母包圍了,他們一家也不容易跳出這個圈子。
小姐這兩個字,多麼好聽,可是骨子裡,痛苦極了。
&rdquo 賈多才笑道:&ldquo楊小姐,你認得字嗎?我聽你說話,不少的新名詞呢!&rdquo 浣花道:&ldquo認得字又怎麼樣?大家畢業生,不一樣的是去當姨太太混飯吃嗎?我若是不認識字,也許不至于流落到這地方來了。
唉!&rdquo 賈多才搖搖頭笑道:&ldquo這話就不對。
女人不必認得字,那是以前的思想,現在不應該這樣了。
你暫且不要下什麼批評,再說那第二個女人的故事,又是怎樣呢?&rdquo 浣花道:&ldquo第二個女人,那更是像我了。
她是我的同鄉,什麼時候到西安來的,我不詳細。
不過在這裡住得很久,說得一口很流利的西安話。
就是本地人遇到她,不和她仔細談起來,恐怕也不會曉得她是江南人吧!她家隻有父母兩個,早是和她訂了婚的。
不過她念過了幾句書了。
總覺得父母代訂的婚事,就是好到了極點,也不能讓人滿足。
因之她到了相當的歲數,并不出嫁。
姊妹伴裡,不少學起摩登來了的,穿了新式衣服,天天上戲館子去聽陝西梆子。
這位小姐,也偶然跟着他們去過兩回,覺得他們的生活,實在是好。
其中有一個,已經是作了姨太太了,上戲館子聽戲,是坐着自己家裡的騾車。
車棚子是藍洋布的。
四周垂着黑綢子的邊沿,車把漆得光亮的,裡面的坐褥,墊得厚厚的,坐上車去,前面是一匹高大的騾子拉着車。
車前面坐着一位穿制服的跟随,這就風光十足。
她所想的也不過就是這一點點。
可是打聽得姨太太這個位子,不是一跳就跳上去的,還得先在小西天跑上幾個月。
我這位同鄉小姐,她看過姊妹都這樣的做過了,她有什麼不可以做?忽然的也傳染了上小西天這個毛病。
總算是沒有白跑,不到半個月,有了新料子的衣服,有了皮鞋和手表,有人陪了去看陝西梆子戲。
差不多也就快到坐自用騾車的那一步上去了。
就在那時,遇到了一位男同鄉,把她帶到開封去過了半年。
大概是那位男同鄉,不要她了,她隻好又回到陝西來。
可是去過了東方,更摩登了,自己要有錢,家庭也要用錢,隻好再跑小西天,把身體零碎換些錢用。
可是她丈夫家是個守舊人家,能容這件事嗎?就把她的婚事退了。
她呢,雖沒有回過江南老家,到過比西安繁華好幾倍的開封,她知道在東方做姨太太是怎樣舒服。
以前以為坐自
本打算回安徽原籍去,可是多年不通消息,不知已經怎麼樣。
而且這裡還有磚屋可住,第一就省下一筆房錢。
這裡生活程度是兩樣,過東方人的生活,比東方還要高,因為東西是由潼關外來的。
過本地人生活,每日吃些鍋塊,喝點米湯,甚至于油鹽都可以省了,一家人幾塊錢就可以混一個月。
因為如此,所以他們遲疑了沒有走,到了後來,索性要走也走不動,因為川資籌不出來了。
這姑娘呢,還是往下念書。
可是,摩登害了她了。
這兩年,交通便利了,東方的人,紛紛的向這裡來,時裝的女子,常常可以在街上碰到。
小姑娘們,哪個不愛好看,也就跟着東方來的女人學。
可是這就不容易了,一雙皮鞋,由上海運到鄭州,由鄭州運到潼關,由潼關再運到西安,恐怕就要七八塊錢一雙,平常的人家,七八塊錢,可以過一個月,誰肯買這樣貴東西,給小姑娘去穿,他們愛上了摩登,總是要學的,家裡弄不到錢,就到外面去找,這小西天就是他們第一個找錢的地方。
&rdquo 賈多才道:&ldquo原來如此。
可是這不是報名投考的事,他們是怎樣入門的呢?&rdquo 浣花道:&ldquo這又是交壞朋友的壞處了。
比如都是窮姑娘,誰也穿不起綢裙子,光皮鞋,可是其中有一兩個突然的摩登起來,手表也有了,綢衣服也有了,絲襪子也有了。
大家都少不得研究研究,這東西由哪裡來的呢?日子久了,壞人不用引,就上了路。
好的也是越看越紅眼,一引就來。
起初,大概也不想做生意,隻不過弄兩個錢,裝束裝束罷了。
可是一上了鈎,那就擺脫不了。
&rdquo 說到這裡,聲音低了一低,走過來,和賈多才隔了桌面坐着很沉着地道:&ldquo就是這班茶房老爺,他就不會饒過她們。
若是長得好看些的,更是拉攏。
窮的女孩子,禁不住銀錢來勾引她,來一回就可以弄幾塊錢,有什麼不願幹?很好的姑娘,就為了想摩登,走上這條路。
我說的那安徽女孩子,就是跑小西天裡面的最紅一個。
人家就和她起了個名字,叫飯店皇後。
一有了皇後的名字,這就不由她了,茶房差不多天天去找她。
十幾歲的孩子,哪裡受得住這遭踏,我看,她似乎有病了,我和她談過話,她說這是很苦的,已經幹了一年這下流事情,想不幹了,可是牽連的關系太多,不容她不幹了。
&rdquo 賈多才道:&ldquo她這樣大幹,難道她家庭不知道嗎?&rdquo 浣花道:&ldquo她穿得那樣摩登,家裡怎能不知道呢?以先家裡未必願他們小姐幹這樣的事。
無如小姐回家去,總可以帶幾塊錢來。
家裡窮了多年了,救窮要緊,隻好随她去。
到了現在,聽說她父母也有些後悔,可是鴉片煙瘾已經很大,不讓小姐出來,鴉片土就不能進大門,而且她搽脂抹粉,天天在外面跑,總有點壞名聲,就是讓她嫁人,也不容易嫁出去。
隻好一天挨一天向下過。
加上這些壞人,把她父母包圍了,他們一家也不容易跳出這個圈子。
小姐這兩個字,多麼好聽,可是骨子裡,痛苦極了。
&rdquo 賈多才笑道:&ldquo楊小姐,你認得字嗎?我聽你說話,不少的新名詞呢!&rdquo 浣花道:&ldquo認得字又怎麼樣?大家畢業生,不一樣的是去當姨太太混飯吃嗎?我若是不認識字,也許不至于流落到這地方來了。
唉!&rdquo 賈多才搖搖頭笑道:&ldquo這話就不對。
女人不必認得字,那是以前的思想,現在不應該這樣了。
你暫且不要下什麼批評,再說那第二個女人的故事,又是怎樣呢?&rdquo 浣花道:&ldquo第二個女人,那更是像我了。
她是我的同鄉,什麼時候到西安來的,我不詳細。
不過在這裡住得很久,說得一口很流利的西安話。
就是本地人遇到她,不和她仔細談起來,恐怕也不會曉得她是江南人吧!她家隻有父母兩個,早是和她訂了婚的。
不過她念過了幾句書了。
總覺得父母代訂的婚事,就是好到了極點,也不能讓人滿足。
因之她到了相當的歲數,并不出嫁。
姊妹伴裡,不少學起摩登來了的,穿了新式衣服,天天上戲館子去聽陝西梆子。
這位小姐,也偶然跟着他們去過兩回,覺得他們的生活,實在是好。
其中有一個,已經是作了姨太太了,上戲館子聽戲,是坐着自己家裡的騾車。
車棚子是藍洋布的。
四周垂着黑綢子的邊沿,車把漆得光亮的,裡面的坐褥,墊得厚厚的,坐上車去,前面是一匹高大的騾子拉着車。
車前面坐着一位穿制服的跟随,這就風光十足。
她所想的也不過就是這一點點。
可是打聽得姨太太這個位子,不是一跳就跳上去的,還得先在小西天跑上幾個月。
我這位同鄉小姐,她看過姊妹都這樣的做過了,她有什麼不可以做?忽然的也傳染了上小西天這個毛病。
總算是沒有白跑,不到半個月,有了新料子的衣服,有了皮鞋和手表,有人陪了去看陝西梆子戲。
差不多也就快到坐自用騾車的那一步上去了。
就在那時,遇到了一位男同鄉,把她帶到開封去過了半年。
大概是那位男同鄉,不要她了,她隻好又回到陝西來。
可是去過了東方,更摩登了,自己要有錢,家庭也要用錢,隻好再跑小西天,把身體零碎換些錢用。
可是她丈夫家是個守舊人家,能容這件事嗎?就把她的婚事退了。
她呢,雖沒有回過江南老家,到過比西安繁華好幾倍的開封,她知道在東方做姨太太是怎樣舒服。
以前以為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