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結論

關燈
我也包括進記憶功能的理論中去,這一必要性得到證明,尤其在我們關于再認(recognition)的讨論中得到證實。

    最後,我們意圖勾畫出我們稱之為思維過程的動力學,這一意圖再次以組織定律為基礎。

     在最後一章,我們把我們的原理應用于來自動物和人類社會交往的問題,我們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把它們與其他一切心理學問題聯系起來而系統闡述社會心理學的一些問題。

    由自我和環境所組成的心物場概念,場的組織定律,以及通過活動而實現的場的重組(reorganization),都證明能夠處理這個新問題。

    事實上,隻有在這種背景下,自我理論才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因為隻有作為一個團體的一名成員,個體才會發展他的人格。

     理論背景 由此,我們可以說,我們已經用理論上一緻的方式研究了心理學。

    我們沒有把行為或心理分解成如此衆多的不同功能或要素,以便對每一種功能或要素進行孤立研究。

    相反,我們遵循着在大多數條件下變得清楚起來的組織原理,從最簡單的情境出發,逐漸進入越來越複雜的情境。

    與此同時,組織的結果也變得日益複雜、更加豐富和頗具意義。

    我們的所有事實都是從一個理論背景上提出的,我們對事實的選擇也主要受制于它們對理論的價值。

    我們省略了具有同等興趣的許多事實,正如我們報道過的那樣,有許多事實甚至可以用于理論的發展。

    為了在章與章之間保持某種平衡,并使這本書限于一定的篇幅,這樣做是必要的。

     &ldquo格式塔&rdquo的含義 但是,格式塔的概念是什麼?據此概念,本書獲得了它的書名。

    我們沒有在本小結中直接運用這個詞,而是在我們的&ldquo組織&rdquo術語中蘊含了這個詞。

    格式塔一詞&ldquo具有一種個别的和特征的實體含義,它作為某種分離的東西而存在,并把形狀或形式作為它的屬性之一&rdquo[苛勒(Kohler),1929年,p.192)。

    因此,一種格式塔是一種組織的産物。

    是對導向格式塔過程的組織。

    但是,作為一個定義,單憑這種确定是不夠的,除非它蘊含着組織的性質,像在簡潔律(thelawofpragnanz)中表述的那樣,除非人們記住組織作為一種類别正好與并列(juxtaposition)或随機分布截然相反。

    在組織過程中,&ldquo整體的一個部分會發生什麼情況,是由該整體中固有的内在定律決定的&rdquo「威特海默(Wertheimer),1925年,p.7」。

    以此界說為基礎,我們可以稱構造過程并不比組織産物更少&ldquo格式塔&rdquo,正是根據這一廣泛的内涵,該術語才被用作本書的書名,而且被格式塔心理學家沿用至今。

    在這一内涵中,帶有&ldquo渾沌空間&rdquo(chaoskosmos)的選擇;如果我們說一個過程是格式塔,或者一個過程的産物是格式塔,那麼我們指的是,它不能單單由&ldquo渾沌&rdquo來解釋,也就是不能單單用基本上無聯系的因果的盲目結合來解釋;但是,它的實質是它存在的理由,也即為了一種在本書中多次出現的觀念而使用形而上學的語言,而事實上,本書在概念方面像任何其他科學可能做到的那樣擺脫了形而上學。

     達到的整合 那麼,本書有沒有貫徹第一章宣布過的計劃呢?如果讀者翻回到第一章的末尾,它們包含了我所構想的心理學思想,那麼他将會看到本書在實現這一思想方面做得還很不夠。

    但是,他也可以看到,本書在接近這一思想方面已經作出了努力。

    它試圖為最複雜的創造文明的事件提供解釋,所用術語也适用于最簡單的事件,例如簡單原子中的電子和質子運動,而絲毫沒有破壞兩種事件之間的差别。

    我想引用勃朗甯(Browning)的詩句: 别說那是件&ldquo小事&rdquo! 怎麼會&ldquo小&rdquo? 所謂&ldquo大事&rdquo,由此而生, 念及此事,它難道不痛苦? 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