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學是為什麼的?

關燈
ldquo吃我”水說:&ldquo喝我”雷聲說:&ldquo怕我”而女人說:&ldquo愛我&rdquo。

     世界是有限的,但是,在某種意義上說,世界是可以操縱的,知識是直接的和相當不科學的,在許多情形裡,它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其他許多情形裡,它們則是令人失望地錯誤的。

    人類在其原始的世界裡緩慢地發現這些錯誤。

    人類學會不再信任事物告訴他的情況,并逐步地忘卻鳥類和石頭的語言。

    相反,他發展了一種稱作思維的新活動。

    這種新活動給他帶來巨大好處。

    他可以構思事件和行動的結果,從而使他從過去和現在中解放出來。

    通過思考,他創造了科學意義上的知識,一種不再是關于個别事物的知識,而是關于普遍事物的知識。

    于是,知識變得越來越間接,而活動在通過物質世界喪失其直接指導性的程度上變得越來越理智化。

    此外,思維過程摧毀了原始世界的統一性。

    思維發展了類别和等級,每一個等級都有其自己的特征、行為方式或定律。

    然而,要求作出決策和即時反應的具體情境并不僅僅屬于這樣一種等級。

    因此,如果活動由科學知識來引導的話,那末它必須服從一種複雜的思維過程,而且這樣的過程通常不能提供一種清晰的決策。

    換言之,原始人的世界直接決定人的行為,告訴他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而科學世界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則常常難以做到這一點。

    推理似乎揭示了真理,但是一種真理不會給行為以指導;對于這種指導的要求仍然保持着,而且必須滿足。

    于是,最終産生了科學和宗教的二元論(dualism),它包括雙重真理說(double-truththeory)、痛苦的敵意和科學的傷感等各個方面,每個方面均不能令人滿意。

     科學的危險 人類必須為得到的每種收獲付出比收獲更高的代價,這是不是人類的悲劇呢?我們是否必須以瓦解我們的生活來作為科學的代價呢?我們是否必須在工作日否認我們在禮拜天立下的誓言呢?作為個人的觀點,我認為不存在這種不可抗拒的必須。

    科學在建立理性的知識體系時必須選擇十分易于順從這種系統化的事實。

    這種選擇過程(其本身具有極大的重要性)涉及到忽視或拒絕一些事實或方面。

    隻要科學家們知道他們正在做的事,這一過程便不會有太大的風險。

    但是,在獲得成功時,科學容易忘卻,它并沒有吸收現實的一切方面,而且容易否認它曾忽略的那些方面的存在。

    因此,它并未記住使一切科學得以産生的問題,而是以&ldquo上帝是什麼,我們是什麼&hellip&hellip&rdquo等問題予以嘲笑,并把堅持提出這些問題的人們視作返祖現象的遺物。

     這種态度,它的曆史必然性及其功績,必須加以拒絕,并不是因為它對宗教懷有敵意,而是因為如果它得以堅持的話,它将關上導向一切問題本質的大門,從而阻礙科學本身的進步。

    我的觀點是,沒有一扇大門可以向科學關上;在這一點上,我的意思并不是說今天的科學或昨天的科學能夠對這些基本的問題作出回答,正像衆多的激進分子,也即具有最佳動機的人們所認為的那樣。

    恰恰相反,我在意識到科學不完整的同時,認為科學應該逐步試着擴大其基礎,以便包容越來越多的事實(這些事實是科學最初認為應予排斥的),并得到越來越好的裝備來回答那些人類無法予以否認的問題。

    倘若科學誤解其任務,那末它将始終處于喪失其獨立和完整地位的危險之中。

    非法的王位篡奪者将始終會找到觊觎王位者。

    對理智的譴責(據假設,這種理智在我們世界的某些部分占有巨大的比例,具有深遠的影響),在我看來,似乎是這種錯誤的科學态度的結果,盡管它本身的錯誤并不更少。

    在後面的一章裡(見第九章),我仍将回過頭來談談這個題目,并指出,倘若科學遵循着我曾簡要地指明的那條途徑發展的話,它将會以另一種面貌出現。

    但是,我希望這樣的一種科學應該有助于重建原先的統一,盡管是緩慢的,但卻是肯定的。

    對于這種原先的統一,科學曾為了發展而不得不加以摧毀。

     由此可見,一門科學之所以獲得價值和意義,并不在于它所收集到的個别事實之數量,而在于它的理論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力量,這種結論與我們開始讨論時的陳述是十分對立的。

    然而,這種觀點并不輕視事實,因為理論是事實的理論,而且隻能由事實來檢驗,它們并不是對事物可能是什麼的呆闆推測,而是對事物的調查(surveys)和直覺(intuitions)。

    因此,在我的心理學描述中,我将強調理論方面;當然也要報道許多事實,但并非僅僅是事實的羅列和堆砌,或者僅僅是展示一些奇異的現象,以便與蒂索夫人(Mrs.Tussaud)的蠟像作品作比較,而是作為一個體系中的事實&mdash&mdash就人力所及的範圍而言,它不是我自己的一個寵愛的體系,而是它們内在地所屬的體系&mdash&mdash也就是說,從理性上可以理解的事實。

     作為學科的科學 然而,如果這種程序忽略了科學的另一方面,那末這種程序便毫無價值了,這另一個方面迄今為止在我們的讨論中是被省略的,也就是說,在事實的建立中最大可能的确切性。

    由于這種确切性的要求,科學自身擺脫了科學家個人的願望。

    一種理論必須由事實來提出要求;反過來,理論也對事實提出要求,而且如果事實不能與理論相符合,那未理論要麼是錯誤的,要麼是不完整的。

    在這個意義上說,科學便是學科。

    我們不能做随心所欲的事,而是必須做事實要求我們做的事。

    科學的成功已經傾向于使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負。

    但是,這樣的自負是不恰當的。

    一個人既是最偉大的主人也是最偉大的仆人。

    在知識的進步過程中,我們反複體驗到我們是多麼容易停頓和結巴,我們經常發現我們能夠&ldquo制造&rdquo的知識是多麼匮乏,我們多麼需要為我們的思維提供時間,以便其發展。

    因此,對知識的追求,不該使我們覺得可以如何如何的自豪和誇口,而應該使我們變得謙卑起來。

     科學的功能 現在,讓我們來歸納一下:真知灼見的獲得應當有助于我們重新整合已經分崩離析的世界;應當教會我們中肯地看待不受我們的願望和偏見所支配的客觀關系;應當為我們指明在我們的世界中我們真正所處的地位,并為我們提供對我們周圍有生命物體和無生命物體的敬意。

     心理學的特殊功能 一切科學都有其特殊的功能。

    心理學能作出什麼特定的聲明呢?為了教會我們謙卑,有哪門科學能夠比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在研究超越我們想象之外的時間和距離方面做得更好呢?又有哪門科學能夠比純數學在要求絕對證明方面使我們更好地自律呢?我們能否聲言心理學特别适合于整合(integration)的任務,并且将此作為對我們一開始就提出的那個問題的一種答案呢?我認為我們是能夠的,因為在心理學中,我們正處在我們世界的三大領域的交叉點上,這三大領域我們稱之為無生命的自然、生命和心理。

     自然、生命、心理 心理學研究生物的行為。

    因此,像生物科學那樣,它也面臨着有生命的自然和無生命的自然之間的關系問題,不論它是否意識到這一問題,也不論它是否關心這一問題。

    但是,對心理學家來說,行為的一個特殊方面,用普通的說法即稱之為&ldquo心理的&rdquo(mental)方面,具有極大的重要性。

    我們在此處不想讨論意識和心理本身。

    後面幾章裡将會顯示我們對這些概念的運用。

    可是,我們不會從一開始就拒絕一種區分,這種區分滲入我們的成語表述像滲入科學術語一樣多。

    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名拳手被擊倒并有6分鐘時間未恢複知覺,這樣一種陳述意味着什麼。

    我們都知道,在這緻命的6分鐘裡,那位拳手的生命并未停止,而是喪失了行為的一個特定方面。

    此外,我們還知道,一般情況下的意識和特殊情況下每一種特殊的意識功能,與我們中樞神經系統中的過程具有密切的關聯。

    因此,可以這樣說,中樞神經系統成為心理、生命和無生命自然集聚的結點(nodalpoint)。

    我們可以對神經組織的化學構成進行研究,而且找不到我們在無機的自然界發現不了的組成成分;我們可以研究這種組織的功能,并将發現它具有生命組織的一切特征;最後,在神經系統的生命功能和意識之間存在這種關系。

     對于這種關系,有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已遭拒絕。

    如果有人聲稱已經找到了對上述問題的完整而又正确的解決辦法,那末他将會被懷疑是一個傻瓜或一個騙子。

    這些問題已經占據人類心中達數千年之久,因此有可能通過其他的途徑來找到一種解決辦法,而不是通過緩慢和漸進的方法。

    我對這種方法的看法将留待本書的後面部分來讨論。

     唯物主義 不過,在這裡,我将拒絕兩種業已提出的解決辦法。

    第一種解決辦法是所謂&ldquo原始的唯物主義&rdquo(crudematerialism),它在上一世紀中葉達到頂峰,并大受歡迎,1900年左右出版的一本暢銷書對此有所表述,但是現在實際上已被人們忘卻。

    我指的是海克爾(Haeckel)的著作《宇宙之謎》(RiddleoftheUniverse)。

    我不能确信,美國甚至時至今日尚未感到這股浪潮的退落,這股浪潮的波峰是在通過舊大陸以後很久方才抵達新大陸岸邊的。

    該唯物主義的解決辦法出奇地簡單。

    它說,整個問題是一種錯覺(illusion)。

    根本不存在物質、生命和心理這三種實體(substance)或方式;隻有一種東西,那便是物質(matter),它由盲目回旋的原子(atoms)所組成,這些原子因為數量龐大,并可長時間供它們調遣,從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結合,其中就有我們所謂的動物和人類。

    思維和感覺不過是原子的運動而已。

    對大腦的物質進行幹預,便可看到意識所保留的東西。

    盡管我已經粗略地表述了這一觀點,但是,我認為我是恰當地表達這種觀點的,尤其是當我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