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環境場—圖形和背景格局
關燈
小
中
大
在有些情形中,背景輪廓也是圖形輪廓,現在我們便可以用一般的方法試着回答下列問題了,也就是說,為什麼背景比圖形更簡單。
由于所有的圖形輪廓不一定都是背景輪廓,因此,背景條件簡單的話,其結果也一定簡單,問題因而變成這樣,即為什麼這些輪廓具有它們的單方面功能。
我們已經在一個例子中讨論過這一點了,這一點是伴随着簡潔律而發生的。
但是,一個更為簡單的例子将會引導我們深入一步。
為什麼把圖68這個圖形(它是沒有圖形-背景清晰度的)看作具有共同項角的八個三角形會如此困難呢?為什麼輪廓也具有單方面功能呢?盡管從幾何學上講,它在兩邊中的任何一邊一上均為相同的區域包圍着。
我們将應用上述用過的同一種方法,也就是說,我們将對任何一種三角形的特性進行比較,不論把它作為十字形的一條臂,還是把它作為背景的一部分,還是把它作為八個相等的三角形之一。
由于後者與這圖樣的幾何學最為緊密一緻,因此,我們将把後者作為我們的标準。
于是,我們看到,如果把圖68中的三角形看作十字形的一條臂,那麼,它便獲得了清晰度、堅實性和明确性;如果把它看作背景的一部分,那麼它便喪失了上述這些方面的任何一個方面。
由此可見,十字形的組織與八個三角形的組織的區别在于,在十字形組織的一些部分中,有一半更加清晰,而另一半則不那麼清晰。
後象中的組織 這仍然是一種描述。
一個簡單的實驗有助于我們把這種描述轉化為解釋。
我曾經設計了一個與上述圖形相似的圖形。
不同之處在于大的八邊形面積是畫成藍色的,而邊和對角錢則畫成黃色,線條要比圖68中的線條稍稍寬一點。
接着,我展示了該圖的後象,發現在後象中,十字形圖形不再出現,被單調的八個三角形圖樣取代了&mdash&mdash或者被一個頂上有四條深藍色線的清晰的黃色圓形所取代,這簡直使我大為驚奇。
上述結果意味着什麼呢?對原始圖樣的凝視産生了知覺組織,如果凝視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便會産生新的力。
一方面,甚至在形成一個後象所必需的時間裡,也會産生一二種颠倒的情況,正如苛勒已經指出的那樣(1929年,pp.185f),這證明組織過程會産生一些條件,它們将幹擾組織過程的繼續發展,從而導緻其他的組織。
但是,與引起後象有關的凝視效果在種類上是不同的,至少在部分上是不同的。
在上述實驗中,後象的組織看來并不依賴知覺組織的形式。
後者通過射入的光線依靠視網膜中開始的過程。
上述實驗的結果,如同羅斯希爾德(Roth-Schild)的實驗結果和弗蘭克(Frank)的實驗結果一樣,在我看來可用下述假設來予以最好的解釋,即&ldquo後效&rdquo(aftereffect)主要在于過程的條件,而非過程的本身,也就是說,在于形成組織的那些過程中,而不是在于組織本身之中。
通過持續的凝視,外周情況發生了如此的變化,以緻于當圖樣被移去,并為一個同質的面所取代時,外周過程将沿着與原先的過程方面相反的方向發生,但是,在那個方面仍然與它們相似,也就是它們為心物場(Psy-chophysicalfield)中的組織提供了條件。
因此,我們可以方便地談到後象的視網膜意像,把實際見到的後象與它的視網膜意像相互關聯起來,正如我們把實際看到的物體與它們的視網膜意像相互關聯起來一樣。
于是,這一關系中的差異就變得明顯起來。
除了顔色被互換這一事實以外,原先的視網膜意像和該意像去除後保留下來的東西是一緻的。
通常,它們導緻不同的組織,從後者産生的組織具有最低程度的單一性,而從前者産生的組織則具有最大程度的單一性。
我們在前面就已發現,後象将被最低程度的組織的單一性所區分,并且已把這一結果歸之于在産生一種後象的過程中能量消耗較少。
因此,在我們的例子中,圖形-背景的清晰度是高能量的結果,這是與同等部分的并列(juxtaposition)相比較而言的。
與此同時,圖形-背景的清晰度更加穩定。
隻要通過表現單方面功能的輪廓,就能做到這一點。
後者(正如先前表明的那樣)需要背景的更大單一性,因此,它在其産生穩定組織的功能中找到了它的解釋,無論何時,隻要可使用的能量充足就行。
新的條件:圖形完全處于背景區域之中 然而,我們剛才讨論過的條件尚未實現,圖形和背景并不具有共同的輪廓,但是,圖形的輪廓完全處于背景的輪廓之中,正如在我們組織&ldquo一個在另一個頂上&rdquo時所設計的标準圖形那樣。
這裡,我們的解釋不再站得住腳。
因為這裡的圖形和背景各有它們自己的形狀決定因素,而且很有可能的是,背景的形狀決定因素要比圖形的形狀決定因素更加複雜。
這一情況尚未進行研究。
圖69是一個例子,我構思這個圖形多少有點随心所欲,目的是為了看一看究竟會發生什麼情況。
在我看來,現在,在這個圖形裡,一個令人驚愕的事情似乎是,小圓不一定作為圖形出現在由較大的圖形構成的背景上(我甚至可以說,小圓并不自發地作為圖形出現在由較大的圖形構成的背景上),這個較大的圖形也依次位于那個大圓的背景之上。
确切地說,我把圓看作為大圖形的一部分,它的凹面輪廓而不是凸面輪廓實施了分離功能,緻使圓的内側屬于一般背景的其餘部分。
就這個例子而論,它表明了清晰度&mdash&mdash在不太簡單的背景上的簡單圖形&mdash&mdash不是很容易實現的。
實際上,諸如此類的情況常有發生。
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我懷疑,為較簡單的圖形充當背景的不太簡單的圖形将會很大,或者被特殊的力把它與圖形分離。
如果充當背景的不太簡單的圖形很大,那麼,它應該是圖形化程度相對較低的圖形,緻使較簡單但較小的圖形在那個特征上超過它(背景)。
至于其他形式的分離,我主要記住的是三維分離形式。
如果你将一枚硬币放在一個星形圖上,該硬币看上去不會像星形圖上的一個洞,除非你從很遠的距離去看它。
這裡,硬币将從星形圖上分離出來,後者将像一個理想的背景那樣在硬币後面伸展。
一個圖形對另一個圖形來說是背景,這一事實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它的圖形化,對此我們講不清。
也許并不存在這種影響,但是我說大概有此可能,這種影響總有一天會得到證明,并被測量出來。
其他情況 即便有了上述的詳情,我們仍然沒有窮盡一切可能性。
背景上仍然會有一些線,它們不在圖形之内,例如圖63和圖64的圖形那樣。
它們在第一個圖形(即圖63)中的作用已經讨論過了,但是,它們在第二個圖形(即圖64)以及其他一些相似的圖形中的作用(這裡所謂相似的圖形常見于牆紙上的圖案)一定被省略了。
我們的理論總是過于領先經驗的事實,緻使對于它的讨論成為不值得的事情。
除此以外,這并非一本闡述圖形-背景清晰度的專著。
我們意欲表明的一切是在這一基本組織中力的相互作用。
但是,在這裡,像在任何地方一樣,我們試圖獲得關于實際動力學的一個确切概念,但卻受到了來自條件的巨大複雜性的阻礙,以及我們知識之不足的阻礙。
人們不該為這種不足而責怪心理學,因為動力學成為一個心理學問題還是最近20年的事情。
圖形-背景清晰度的一般方面 最後,我們将讨論圖形-背景問題的一個新功能。
它在其一切感覺方面是屬于我們的行為環境呢,還是單單屬于視覺範圍?我們的回答必定很簡短,因為缺乏實驗的數據。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種區分适用于一切感覺。
對于聽覺來說,這是很清楚的;我們可以在雨點的嗒嗒聲中聽到講話聲,或者在山溪的奔騰聲中聽到講話聲。
其他感覺 如同這種區分是十分清楚的一樣,當我們接近其他感覺時,它就變得困難了。
但是,若要證明我們接觸的硬色物體或軟色物體,證明一塊煎得很好的牛排,證明我們啜飲過的上等佳釀,證明紫羅蘭的香氣,證明我們對金屬的熱感覺或冷感覺,等等,始終是十分容易的,因為,所有這些經驗都是圖形般的。
可是,它們的背景是什麼呢?這裡有一個問題是我不能自稱解決的。
讓我們充實一下下列的說明:我們講到把奔騰的山溪作為背景,在此背景上出現了我們朋友的話語。
但是,這種聽覺背景是&ldquo靜止的&rdquo,盡管對城裡人來說并不是十分經常的事。
為了支持這種主張,即靜止并非意味着無,而是充當了背景,我将引證以下事實,即靜止也可能成為圖形,例如,當我們離開都市,在寂靜的山嶺中度過我們的第一個夜晚,就會發生寂靜成為圖形的情況。
在我看來,很有可能的是,同類的背景性質也會為其他的感覺而存在,盡管它們(同類的背景性質)可能比描述性質更具功能性。
這意味着,這些感覺的背景在功能上将對實際出現在我們行為環境中的東西産生影響,而毋須任何一種可與視覺背景相比較的直接的對應部分。
這将最終意味着,我們的最為一般的背景是超感覺的(supersensory),在這個意義上說,它把它的存在歸之于潛在地存在着的一切感覺的貢獻。
我們在這樣說的時候,還遠沒有為了我們的一般格局而将同樣的重要性歸之于一切感覺。
在我們回到視覺之前,讓我們作若幹補充。
若要我們在不同的感覺中指出圖形是不會有什麼困難的。
但是,有些感覺也會為我們提供背景,這些背景不僅僅是&ldquo空無一物&rdquo。
我特别想到了嗅覺,它可以像一件柔軟的披風把我們包裹起來,或者像神話中的圓形大廳的藍色牆壁那樣。
可是,其他一些感覺背景往往不是(甚至主要不是)這些感覺圖形的背景,而是決定了我們與這些圖形的關系,以及在我們的特定的行為環境中與一切圖形或事物的關系。
房間的&ldquo氛圍&rdquo也是我可以提供的一個佳例。
這些背景要比我們迄今為止讨論的純視覺背景更加綜合和全面,因為它們既是自我的背景,也是自我發現它本身面臨的事物的背景。
因此,我們的結論是,圖形-背景的區分盡管适用于一切感覺,但是,當我們越出視覺範圍時,這種區分提供了新問題,這些新問題對行為理論有重大意義,不過,它們尚處于萌芽狀态,沒有必要予以進一步的讨論。
邊緣和中央視覺:前者為&ldquo背景感覺&rdquo,後者為&ldquo圖形感覺&rdquo 現在,讓我們回到視覺上來。
所有現代的視覺理論都承認兩種類型的感受器(recaptor),即杆狀細胞和錐狀細胞(rodsandcones),後者可在視網膜中央凹找到,而前者則在向視網膜邊緣擴展時有比例地增加着。
與此同時,視網膜中央與邊緣的功能性區别在于,前者在形狀和色彩上具有更高的清晰度,這已經成為衆所周知的事實。
此外,在視網膜上通常可以分出三個區域,一為全色盲區,二為部分色盲區,三為具有正常色覺的中央區。
用兩點阈限(引起感覺所需的最小限度的神經刺激)測量的清晰度,在向視網膜邊緣發展時迅速下降,以至于專門由邊緣刺激引起的分離的場部分既缺乏顔色的細節,又缺乏形狀的細節;換言之,視網膜的邊緣部分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場部分,它們顯然具有背景的特征,而視網膜的中央部分則引起了我們關于圖形的知覺。
由此可見,邊緣是背景感覺,中央是圖形感覺,這樣說似乎有理。
功能差異而非解剖學差異 對于我們視覺器官的這種描述,通過為不同部分安置一個共同原因而把它們統一起來了。
毫無疑問,不同部分的區分有着解剖學上的理由,但是,解剖學上的差異必須被視作是次要的事實,而非主要的事實。
讓我們系統地闡述這一論點:(1)如果其餘條件保持不變,那麼,我們看到場的正在閉合的部分将變成背景,而已經團合的部分則成為圖形。
由此,我們該不該認為,把視網膜中央作為圖形知覺的媒介,而把邊緣部分作為背景,這僅僅是一種巧合嗎?如果我們認為視網膜中央是圖形感覺的所在,因為它是中央,而它的解剖特性恰恰導源于這種功能,那麼這難道不是一種更為有利的假設嗎?如果确實如此的話,那麼,當解剖學的中央區不再成為中央區時,它便不可能是最高清晰度的區域了。
這一推論已為在偏盲患者中開展的實驗所證實。
富克斯用偏盲患者所做實驗的證明 對于這種效應所作的清晰證明當推W.富克斯(W.Fuchs,1920年,1922年)。
在偏盲的視野中,解剖上的視網膜中央凹位于右側或左側。
對許多偏盲患者來說,這個解剖上的中央區已不再是功能中心,不論從部位化(localization)來講還是從清晰度來講都不再是功能中心。
相反,偏盲患者發展了一種假視網膜中央凹(Pseudo-fovea),也就是說,發展了視網膜上的一個新點,這個新點完全在未經觸動的區域之内,從而成為最大清晰度和清晰性的所在。
&ldquo這個最清晰視覺的新的所在在視網膜上沒有固定的位置,而是構成了一個功能中心,也就是說,由實際的視覺材料決定的一個中心,它随着物體的實際形狀或大小而改變其位置,或者說随着患者面臨的整個場的形式而改變其位置&rdquo(1922年,P.158)。
因此,偏盲患者在接受檢查以前,對他們苦惱的性質毫無所知。
他們僅僅抱怨說,他們的視力沒有往常那樣好了,但是,他們的現象視野與他們的功能視野十分不同。
然而,後者具有準半圓形狀(quasi-semicircularshape),鄰接的直徑穿過視網膜中央凹,前者則是準圓形的(quasi-circular)。
此外,他們的視野大小随着他們接受的特定任務而變化。
當我們讨論富克斯的若幹結果時,我們須把這一點記在心中。
把高度約1英寸的一些字母投射到一塊屏幕上,字母旁邊有一黑色标記,要求患者盯着這一标記,也就是說,以此方式使該黑色标記落在他的視網膜中央凹的地方。
然後,要求患者指出哪些字母在他看來最清楚。
現在,當患者坐在距離屏幕1米之遙的地方時,他選擇了一個字母,該字母距離凝視點大約6厘米,接着,當距離增加一倍時,患者選擇的字母隻是稍稍遠一點,大約距離凝視點6.5-6.7厘米遠。
與此同時,患者的視野趨向邊緣的範圍,遠離最清晰的字母的程度大約與離開視網膜中央凹的程度差不多。
因此,可以得出兩個結論:最清晰的視覺位于實際視野的中央,而且并不與視網膜的一個明确部分相一緻,這是因為,如果相一緻的話,那麼,在距離2米以外見到的離開凝視點最清楚的字母應當2倍于距離1米時見到的字母。
在接下來的實驗中,患者與屏幕的距離保持不變,但字母大小卻在不斷改變。
實驗結果是這樣的,如果實驗者增加字母的大小,那麼他便必須将字母移開,使這與凝視點距離稍遠一點,以便将字母保持在最清晰的程度上。
這種改變是相當大的,最小的字母(隻有第一次實驗中使用過的最大字母的十二分之一)在距離凝視點1.1厘米時最清楚,而最大的字母在距離凝視點6厘米時最清楚。
小字母決定了小視野,從而使中心在界限上接近于視網膜中央凹。
在第三個實驗中,觀察者的距離和字母大小都有變化,變化以下列方式進行,即視角保持不變,字母在觀察距離增加一倍時,字母大小也增加一倍,如此等等。
此外,客觀上較大的字母必須比較小的字母離開凝視點更遠一點,視角的恒常狀态則一點也不發生影響。
于是,我們看到了清晰度如何作為整個場及其特性的一種功能而表現出來,而不是作為先前存在的解剖學條件的一種結果而顯示出來。
在其他許多具有高度啟發性的實驗中,我将僅僅提及一個實驗,該實驗證實了我們的上一種說法,即由組織産生的實際單位,決定了整個場的結構,從而決定了場的各部分的清晰性,而不是刺激的安排或注意的因素。
如果将一根垂直的虛線以完全的清晰度出現(見圖70),然後要求觀察
由于所有的圖形輪廓不一定都是背景輪廓,因此,背景條件簡單的話,其結果也一定簡單,問題因而變成這樣,即為什麼這些輪廓具有它們的單方面功能。
我們已經在一個例子中讨論過這一點了,這一點是伴随着簡潔律而發生的。
但是,一個更為簡單的例子将會引導我們深入一步。
為什麼把圖68這個圖形(它是沒有圖形-背景清晰度的)看作具有共同項角的八個三角形會如此困難呢?為什麼輪廓也具有單方面功能呢?盡管從幾何學上講,它在兩邊中的任何一邊一上均為相同的區域包圍着。
我們将應用上述用過的同一種方法,也就是說,我們将對任何一種三角形的特性進行比較,不論把它作為十字形的一條臂,還是把它作為背景的一部分,還是把它作為八個相等的三角形之一。
由于後者與這圖樣的幾何學最為緊密一緻,因此,我們将把後者作為我們的标準。
于是,我們看到,如果把圖68中的三角形看作十字形的一條臂,那麼,它便獲得了清晰度、堅實性和明确性;如果把它看作背景的一部分,那麼它便喪失了上述這些方面的任何一個方面。
由此可見,十字形的組織與八個三角形的組織的區别在于,在十字形組織的一些部分中,有一半更加清晰,而另一半則不那麼清晰。
後象中的組織 這仍然是一種描述。
一個簡單的實驗有助于我們把這種描述轉化為解釋。
我曾經設計了一個與上述圖形相似的圖形。
不同之處在于大的八邊形面積是畫成藍色的,而邊和對角錢則畫成黃色,線條要比圖68中的線條稍稍寬一點。
接着,我展示了該圖的後象,發現在後象中,十字形圖形不再出現,被單調的八個三角形圖樣取代了&mdash&mdash或者被一個頂上有四條深藍色線的清晰的黃色圓形所取代,這簡直使我大為驚奇。
上述結果意味着什麼呢?對原始圖樣的凝視産生了知覺組織,如果凝視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便會産生新的力。
一方面,甚至在形成一個後象所必需的時間裡,也會産生一二種颠倒的情況,正如苛勒已經指出的那樣(1929年,pp.185f),這證明組織過程會産生一些條件,它們将幹擾組織過程的繼續發展,從而導緻其他的組織。
但是,與引起後象有關的凝視效果在種類上是不同的,至少在部分上是不同的。
在上述實驗中,後象的組織看來并不依賴知覺組織的形式。
後者通過射入的光線依靠視網膜中開始的過程。
上述實驗的結果,如同羅斯希爾德(Roth-Schild)的實驗結果和弗蘭克(Frank)的實驗結果一樣,在我看來可用下述假設來予以最好的解釋,即&ldquo後效&rdquo(aftereffect)主要在于過程的條件,而非過程的本身,也就是說,在于形成組織的那些過程中,而不是在于組織本身之中。
通過持續的凝視,外周情況發生了如此的變化,以緻于當圖樣被移去,并為一個同質的面所取代時,外周過程将沿着與原先的過程方面相反的方向發生,但是,在那個方面仍然與它們相似,也就是它們為心物場(Psy-chophysicalfield)中的組織提供了條件。
因此,我們可以方便地談到後象的視網膜意像,把實際見到的後象與它的視網膜意像相互關聯起來,正如我們把實際看到的物體與它們的視網膜意像相互關聯起來一樣。
于是,這一關系中的差異就變得明顯起來。
除了顔色被互換這一事實以外,原先的視網膜意像和該意像去除後保留下來的東西是一緻的。
通常,它們導緻不同的組織,從後者産生的組織具有最低程度的單一性,而從前者産生的組織則具有最大程度的單一性。
我們在前面就已發現,後象将被最低程度的組織的單一性所區分,并且已把這一結果歸之于在産生一種後象的過程中能量消耗較少。
因此,在我們的例子中,圖形-背景的清晰度是高能量的結果,這是與同等部分的并列(juxtaposition)相比較而言的。
與此同時,圖形-背景的清晰度更加穩定。
隻要通過表現單方面功能的輪廓,就能做到這一點。
後者(正如先前表明的那樣)需要背景的更大單一性,因此,它在其産生穩定組織的功能中找到了它的解釋,無論何時,隻要可使用的能量充足就行。
新的條件:圖形完全處于背景區域之中 然而,我們剛才讨論過的條件尚未實現,圖形和背景并不具有共同的輪廓,但是,圖形的輪廓完全處于背景的輪廓之中,正如在我們組織&ldquo一個在另一個頂上&rdquo時所設計的标準圖形那樣。
這裡,我們的解釋不再站得住腳。
因為這裡的圖形和背景各有它們自己的形狀決定因素,而且很有可能的是,背景的形狀決定因素要比圖形的形狀決定因素更加複雜。
這一情況尚未進行研究。
圖69是一個例子,我構思這個圖形多少有點随心所欲,目的是為了看一看究竟會發生什麼情況。
在我看來,現在,在這個圖形裡,一個令人驚愕的事情似乎是,小圓不一定作為圖形出現在由較大的圖形構成的背景上(我甚至可以說,小圓并不自發地作為圖形出現在由較大的圖形構成的背景上),這個較大的圖形也依次位于那個大圓的背景之上。
确切地說,我把圓看作為大圖形的一部分,它的凹面輪廓而不是凸面輪廓實施了分離功能,緻使圓的内側屬于一般背景的其餘部分。
就這個例子而論,它表明了清晰度&mdash&mdash在不太簡單的背景上的簡單圖形&mdash&mdash不是很容易實現的。
實際上,諸如此類的情況常有發生。
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我懷疑,為較簡單的圖形充當背景的不太簡單的圖形将會很大,或者被特殊的力把它與圖形分離。
如果充當背景的不太簡單的圖形很大,那麼,它應該是圖形化程度相對較低的圖形,緻使較簡單但較小的圖形在那個特征上超過它(背景)。
至于其他形式的分離,我主要記住的是三維分離形式。
如果你将一枚硬币放在一個星形圖上,該硬币看上去不會像星形圖上的一個洞,除非你從很遠的距離去看它。
這裡,硬币将從星形圖上分離出來,後者将像一個理想的背景那樣在硬币後面伸展。
一個圖形對另一個圖形來說是背景,這一事實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它的圖形化,對此我們講不清。
也許并不存在這種影響,但是我說大概有此可能,這種影響總有一天會得到證明,并被測量出來。
其他情況 即便有了上述的詳情,我們仍然沒有窮盡一切可能性。
背景上仍然會有一些線,它們不在圖形之内,例如圖63和圖64的圖形那樣。
它們在第一個圖形(即圖63)中的作用已經讨論過了,但是,它們在第二個圖形(即圖64)以及其他一些相似的圖形中的作用(這裡所謂相似的圖形常見于牆紙上的圖案)一定被省略了。
我們的理論總是過于領先經驗的事實,緻使對于它的讨論成為不值得的事情。
除此以外,這并非一本闡述圖形-背景清晰度的專著。
我們意欲表明的一切是在這一基本組織中力的相互作用。
但是,在這裡,像在任何地方一樣,我們試圖獲得關于實際動力學的一個确切概念,但卻受到了來自條件的巨大複雜性的阻礙,以及我們知識之不足的阻礙。
人們不該為這種不足而責怪心理學,因為動力學成為一個心理學問題還是最近20年的事情。
圖形-背景清晰度的一般方面 最後,我們将讨論圖形-背景問題的一個新功能。
它在其一切感覺方面是屬于我們的行為環境呢,還是單單屬于視覺範圍?我們的回答必定很簡短,因為缺乏實驗的數據。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種區分适用于一切感覺。
對于聽覺來說,這是很清楚的;我們可以在雨點的嗒嗒聲中聽到講話聲,或者在山溪的奔騰聲中聽到講話聲。
其他感覺 如同這種區分是十分清楚的一樣,當我們接近其他感覺時,它就變得困難了。
但是,若要證明我們接觸的硬色物體或軟色物體,證明一塊煎得很好的牛排,證明我們啜飲過的上等佳釀,證明紫羅蘭的香氣,證明我們對金屬的熱感覺或冷感覺,等等,始終是十分容易的,因為,所有這些經驗都是圖形般的。
可是,它們的背景是什麼呢?這裡有一個問題是我不能自稱解決的。
讓我們充實一下下列的說明:我們講到把奔騰的山溪作為背景,在此背景上出現了我們朋友的話語。
但是,這種聽覺背景是&ldquo靜止的&rdquo,盡管對城裡人來說并不是十分經常的事。
為了支持這種主張,即靜止并非意味着無,而是充當了背景,我将引證以下事實,即靜止也可能成為圖形,例如,當我們離開都市,在寂靜的山嶺中度過我們的第一個夜晚,就會發生寂靜成為圖形的情況。
在我看來,很有可能的是,同類的背景性質也會為其他的感覺而存在,盡管它們(同類的背景性質)可能比描述性質更具功能性。
這意味着,這些感覺的背景在功能上将對實際出現在我們行為環境中的東西産生影響,而毋須任何一種可與視覺背景相比較的直接的對應部分。
這将最終意味着,我們的最為一般的背景是超感覺的(supersensory),在這個意義上說,它把它的存在歸之于潛在地存在着的一切感覺的貢獻。
我們在這樣說的時候,還遠沒有為了我們的一般格局而将同樣的重要性歸之于一切感覺。
在我們回到視覺之前,讓我們作若幹補充。
若要我們在不同的感覺中指出圖形是不會有什麼困難的。
但是,有些感覺也會為我們提供背景,這些背景不僅僅是&ldquo空無一物&rdquo。
我特别想到了嗅覺,它可以像一件柔軟的披風把我們包裹起來,或者像神話中的圓形大廳的藍色牆壁那樣。
可是,其他一些感覺背景往往不是(甚至主要不是)這些感覺圖形的背景,而是決定了我們與這些圖形的關系,以及在我們的特定的行為環境中與一切圖形或事物的關系。
房間的&ldquo氛圍&rdquo也是我可以提供的一個佳例。
這些背景要比我們迄今為止讨論的純視覺背景更加綜合和全面,因為它們既是自我的背景,也是自我發現它本身面臨的事物的背景。
因此,我們的結論是,圖形-背景的區分盡管适用于一切感覺,但是,當我們越出視覺範圍時,這種區分提供了新問題,這些新問題對行為理論有重大意義,不過,它們尚處于萌芽狀态,沒有必要予以進一步的讨論。
邊緣和中央視覺:前者為&ldquo背景感覺&rdquo,後者為&ldquo圖形感覺&rdquo 現在,讓我們回到視覺上來。
所有現代的視覺理論都承認兩種類型的感受器(recaptor),即杆狀細胞和錐狀細胞(rodsandcones),後者可在視網膜中央凹找到,而前者則在向視網膜邊緣擴展時有比例地增加着。
與此同時,視網膜中央與邊緣的功能性區别在于,前者在形狀和色彩上具有更高的清晰度,這已經成為衆所周知的事實。
此外,在視網膜上通常可以分出三個區域,一為全色盲區,二為部分色盲區,三為具有正常色覺的中央區。
用兩點阈限(引起感覺所需的最小限度的神經刺激)測量的清晰度,在向視網膜邊緣發展時迅速下降,以至于專門由邊緣刺激引起的分離的場部分既缺乏顔色的細節,又缺乏形狀的細節;換言之,視網膜的邊緣部分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場部分,它們顯然具有背景的特征,而視網膜的中央部分則引起了我們關于圖形的知覺。
由此可見,邊緣是背景感覺,中央是圖形感覺,這樣說似乎有理。
功能差異而非解剖學差異 對于我們視覺器官的這種描述,通過為不同部分安置一個共同原因而把它們統一起來了。
毫無疑問,不同部分的區分有着解剖學上的理由,但是,解剖學上的差異必須被視作是次要的事實,而非主要的事實。
讓我們系統地闡述這一論點:(1)如果其餘條件保持不變,那麼,我們看到場的正在閉合的部分将變成背景,而已經團合的部分則成為圖形。
由此,我們該不該認為,把視網膜中央作為圖形知覺的媒介,而把邊緣部分作為背景,這僅僅是一種巧合嗎?如果我們認為視網膜中央是圖形感覺的所在,因為它是中央,而它的解剖特性恰恰導源于這種功能,那麼這難道不是一種更為有利的假設嗎?如果确實如此的話,那麼,當解剖學的中央區不再成為中央區時,它便不可能是最高清晰度的區域了。
這一推論已為在偏盲患者中開展的實驗所證實。
富克斯用偏盲患者所做實驗的證明 對于這種效應所作的清晰證明當推W.富克斯(W.Fuchs,1920年,1922年)。
在偏盲的視野中,解剖上的視網膜中央凹位于右側或左側。
對許多偏盲患者來說,這個解剖上的中央區已不再是功能中心,不論從部位化(localization)來講還是從清晰度來講都不再是功能中心。
相反,偏盲患者發展了一種假視網膜中央凹(Pseudo-fovea),也就是說,發展了視網膜上的一個新點,這個新點完全在未經觸動的區域之内,從而成為最大清晰度和清晰性的所在。
&ldquo這個最清晰視覺的新的所在在視網膜上沒有固定的位置,而是構成了一個功能中心,也就是說,由實際的視覺材料決定的一個中心,它随着物體的實際形狀或大小而改變其位置,或者說随着患者面臨的整個場的形式而改變其位置&rdquo(1922年,P.158)。
因此,偏盲患者在接受檢查以前,對他們苦惱的性質毫無所知。
他們僅僅抱怨說,他們的視力沒有往常那樣好了,但是,他們的現象視野與他們的功能視野十分不同。
然而,後者具有準半圓形狀(quasi-semicircularshape),鄰接的直徑穿過視網膜中央凹,前者則是準圓形的(quasi-circular)。
此外,他們的視野大小随着他們接受的特定任務而變化。
當我們讨論富克斯的若幹結果時,我們須把這一點記在心中。
把高度約1英寸的一些字母投射到一塊屏幕上,字母旁邊有一黑色标記,要求患者盯着這一标記,也就是說,以此方式使該黑色标記落在他的視網膜中央凹的地方。
然後,要求患者指出哪些字母在他看來最清楚。
現在,當患者坐在距離屏幕1米之遙的地方時,他選擇了一個字母,該字母距離凝視點大約6厘米,接着,當距離增加一倍時,患者選擇的字母隻是稍稍遠一點,大約距離凝視點6.5-6.7厘米遠。
與此同時,患者的視野趨向邊緣的範圍,遠離最清晰的字母的程度大約與離開視網膜中央凹的程度差不多。
因此,可以得出兩個結論:最清晰的視覺位于實際視野的中央,而且并不與視網膜的一個明确部分相一緻,這是因為,如果相一緻的話,那麼,在距離2米以外見到的離開凝視點最清楚的字母應當2倍于距離1米時見到的字母。
在接下來的實驗中,患者與屏幕的距離保持不變,但字母大小卻在不斷改變。
實驗結果是這樣的,如果實驗者增加字母的大小,那麼他便必須将字母移開,使這與凝視點距離稍遠一點,以便将字母保持在最清晰的程度上。
這種改變是相當大的,最小的字母(隻有第一次實驗中使用過的最大字母的十二分之一)在距離凝視點1.1厘米時最清楚,而最大的字母在距離凝視點6厘米時最清楚。
小字母決定了小視野,從而使中心在界限上接近于視網膜中央凹。
在第三個實驗中,觀察者的距離和字母大小都有變化,變化以下列方式進行,即視角保持不變,字母在觀察距離增加一倍時,字母大小也增加一倍,如此等等。
此外,客觀上較大的字母必須比較小的字母離開凝視點更遠一點,視角的恒常狀态則一點也不發生影響。
于是,我們看到了清晰度如何作為整個場及其特性的一種功能而表現出來,而不是作為先前存在的解剖學條件的一種結果而顯示出來。
在其他許多具有高度啟發性的實驗中,我将僅僅提及一個實驗,該實驗證實了我們的上一種說法,即由組織産生的實際單位,決定了整個場的結構,從而決定了場的各部分的清晰性,而不是刺激的安排或注意的因素。
如果将一根垂直的虛線以完全的清晰度出現(見圖70),然後要求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