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燈
本書的目的已在導論部分和最後一章闡釋了。

    因此,前言可以簡潔一些。

    我在經曆了五年的純研究工作以後,意欲對此作一概括,于是構想了以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psychology)為主題的著作編寫計劃。

    對我來說,如果我想以著作形式來表達我的觀點,那麼最好的方式是使我的知識系統化。

    當我開始撰寫第一章時,最後的結果如何,我心裡仍然十分茫然。

    我隻希望,我能夠寫出這樣一部著作,它對廣大讀者而非訓練有素的心理學家有感召力,與此同時,為更多的專業讀者提供一些饒有興趣的具體素材。

    對于我來說,以及對于我的一些朋友來說,我想通過撰寫一部其觀點介于苛勒(Kohler)的《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Psychology)和通俗教科書之間的著作,來系統闡釋我的上述想法。

    我擔心,這一想法的結果是,本書既未感召普通讀者,又未滿足專業讀者的需求。

     在我的最初計劃裡,我打算盡我所能系統地表述心理學。

    為此,我堅持一種主張,該主張對有些讀者來說似乎顯得有點迂腐。

    我所謂的主張并非意指完整性,而是意指一緻性。

    我想表明這些問題之間的相互關系,提供可能的解決辦法,以及揭示這些解決辦法留下的欠缺等等,把順序(order)引入由現代心理學所發現的大量事實。

    我意欲表達的心理學體系不是一種已經完成了的體系,而是一種正在構建的體系,一種處于生長狀态的體系。

    根據這一觀點,我劃分領域,選擇材料。

    我的陳述盡管冗長,但仍省略了大量的事實,它們中有許多肯定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雖然每一個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是任意的,并有賴于選擇者,但是某種選擇仍是必要的。

    我試圖根據材料對我的計劃所作的貢獻來選擇我所需要的材料。

    我收集了大量的格式塔文獻,它們對我的系統化概念具有指導意義。

    &rdquo在重溫這部著作時,我發現有些部分比另一些部分難度更大。

    這種情況在第六章闡述知覺恒常性(perccptualconstancies)時表現得尤為突出。

    這些恒常性包含了當今實驗研究中的大多數問題,而且,根據我的觀點,它們體現了引導本書概念的力量。

    但是,它們的讨論對于整個體系的發展并非絕對基本的。

    對此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跳過第六章,但不要因此而中斷一般論點的思路。

     在說了我撰寫本書的意圖以後,我還想就其本身并不意指什麼的問題再解釋幾句。

    本書并不希望成為一種教義,它為讀者提供的是一種可以廣泛應用的理論,對讀者來說,應該判斷這種理論是否有效。

    倘若把這部著作視為&ldquo格式塔理論的權威性描述&rdquo,那将是錯誤的,因為本書壓根兒沒有這樣的東西。

    任何一位心理學家都無法超越他的願望,我也一樣。

    一般的理論和所有的事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可用的。

    存在的并非是能為我和所謂的&ldquo格式塔學派&rdquo(gestaltschool)其他成員提供特殊地位的&ldquo指導的秘訣&rdquo。

    因此,本書不僅可被視作是一種&ldquo格式塔心理學&rdquo,而且可被視作是一種心理學。

     此外,除了貫穿本書并在最後一章詳加提及的完全不帶個人色彩的論争之外,本書并非一部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