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上 | 李輝英
關燈
小
中
大
東西又大又長,自然有相當的重量的,所以是兩個人一人搬着一端,使了半天的力氣,誰也沒有搬離開地面一點點的位置。
汗珠子倒像一陣小雨似的又濕遍了全身了。
搬不動呢。
&ldquo這笨東西!&rdquo 王老頭上了火氣,索性就把兩手松開了,再跟老伴說:&ldquo先拿闆凳罷。
&rdquo 看來這隻長條桌隻有等兒子回來才能搬出去;兒子原說晌午就可以回來,這多時候連影子都看不到,王老頭一面往外搬着闆凳走着,一面就恨起年輕人辦起事來太少把握,做的事情和說的話難能是一緻的。
年輕人把些寶貴的工夫随随便便就耽誤了。
但随後他倒憐惜起他的兒子,他想到兒子在大熱的天頭下鏟地,奔走,那比他苦多了。
等他們兩個人把凳子搬完之後,就一同把身子坐在凳子上休息着,他們要吹吹涼風,好出一出胸中悶氣和身上的熱汗。
另外,還為的要望一望将要回來的兒子。
河裡面藏身的鴨子們,亂叫一陣以後,就歪歪斜斜地走上河岸,羽毛浸得怪新鮮的,懶懶的它們之中有的半閉着眼睛,走這段路像是不大情願似的,走到兩個主人的面前,它們&ldquo家家&rdquo地叫了一陣。
&ldquo喂喂去罷。
&rdquo 囑咐過老伴,眼看着鴨群跟她進院去了,王老頭忽然間想起來,若是實在沒有錢買貨物的時候,賣去這幾隻鴨子,不是也能賣幾個錢麼。
想是這麼想,事實上,鎮上的人,沒有人在大熱天來買鴨子吃,何況他還不忍心賣掉這幾隻動物呢。
再說,這些時恐怕也沒有幾個人有閑錢肯買鴨子的。
這是他們一家中唯一的家畜了。
去年、前年還有些雞、豬來的,後來打了仗,義勇軍,日本兵來回地追着,打着,大道旁的牲畜都被宰淨了。
好的吃食,像白面,粳米一點都找不到。
兩年來,年年夏天都是這麼打着,宣統作了皇帝,還是不能使天下太平,反倒多出來遍地的日本兵。
算一算,日本兵占過來之後,日子确實比從前更不好過了。
西邊高粱地邊上,露出來一個戴草帽擔擔的人,&ldquo不會是一個客人?&rdquo想到這裡,王老頭就着急他的搬不出來的長條桌,不然,不是可以讓這個過客坐坐麼。
可是,他随即想到那是沒有什麼關系的,他想到多餘的凳子暫時可以當作桌子放些東西,因此,心裡也就不着急了,一面在預備兜攬客人的話。
一開頭,應該先說:&ldquo歇歇罷老客。
&rdquo 然後再說:&ldquo吃點麼?要涼的有水飯,黃瓜菜;香的有麻花;甜的有蜜果。
價錢頂便宜。
&rdquo 是的,說到這裡可以留下客人的兩隻腿。
他喊屋子裡剛剛進去喂鴨子的老伴。
&ldquo快把東西拿出來!喂!&rdquo 一時間忙迫的樣子,好像稍微遲延一會兒就會放走了這位客人似的。
但是,等老伴走了三次把東西搬完了,客人也走到棚下了,他才發現到那個客人原來是自己的兒子,擔子放在棚下,裝滿了黃皮的甜瓜。
&ldquo哼&mdash&mdash&rdquo 王老頭也不再說什麼,哼了一下,隻是在暗地裡埋怨自己的眼色不濟事。
停了好半天工夫,他才說:&ldquo瓜買來了。
&rdquo 兒子穿在身上的小褂和短褲濕透了,肩膀頭掮擔子的地方,讓扁擔磨破了一個洞,肉皮子托出一片紅色來。
他摘下草帽當扇子扇着風,頭上冒出一頭的熱氣,随後坐上一隻靠近的凳子上歇着,呼呼哧哧地喘着氣,停一會兒憤憤地說:&ldquo這王八蛋!他硬說今年這個月裡不能再支錢,說了好半天才算由他賒來一擔瓜!&rdquo 他沒有支來錢。
處處都是不能遂心如意,聽了兒子這幾句話,老兩口子全愣住了。
兒子又說了:&ldquo哪裡是沒有錢,何歪脖還支去兩塊錢呢!&rdquo 望望白布棚轉過話頭又說:&ldquo棚搭好了。
&rdquo 王老頭看兒子累的那種樣子,憐惜他不知說句什麼話才好。
仿佛兒子每喘一口氣,就是放出他身上的一滴血。
他怨恨老天爺不該把天氣弄成這樣熱,故意和他的兒子為難。
他隻能急急催促着兒子說:&ldquo去罷,到井台上洗洗臉去罷。
&rdquo 兒子沒有聽從他的話,他看到棚下少了一張長條桌,就知道是留給他搬的主意,要先把桌子搬出來再去洗臉,因為這樣來可以不耽誤買賣。
做父親的依從了,不一會兒三個人就把長條桌擡到棚子裡。
做母親的随後就收拾東西,抹擦桌面,把闆凳都安置好,偷空望望兒子在井台上洗臉的動作。
王老頭在揀選甜瓜的個頭,把它們分出等級預備标明價錢。
這時候有幾個旅客向東走去,過棚前時,王老頭竭誠地也招待着,往棚裡讓座,可是,全被拒絕了,客人隻知道說&ldquo這棚子可不壞&rdquo,卻沒有人肯破費時間坐上一坐,要他們花費一些錢,看來更是難事了。
他們還那麼說:&ldquo趁時候還早,打算多趕幾裡路。
&rdquo 這情形,使回到棚子裡的兒子也歎了一口氣。
買賣如果照這樣繼續下去,那還能行麼,趕上這荒亂年頭,本來旅客就很少有,他們再不肯花費一點點錢,看來靠旅客身上賺錢的事情,怕不能像他們想象的那樣容易了。
父親、母親、兒子三個人坐在棚子裡等待着客人的光臨,一直到太陽壓上遠山的頂尖,還是沒有讓他們留下一個滿意的主顧。
有幾個路人曾經買幾個甜瓜,但每次又都是争持了好多的工夫。
&ldquo看明天怎樣罷。
&rdquo 父親說完話,對着眼前的黃昏有些迷惘了。
&ldquo明天也許會好一些。
&rdquo
汗珠子倒像一陣小雨似的又濕遍了全身了。
搬不動呢。
&ldquo這笨東西!&rdquo 王老頭上了火氣,索性就把兩手松開了,再跟老伴說:&ldquo先拿闆凳罷。
&rdquo 看來這隻長條桌隻有等兒子回來才能搬出去;兒子原說晌午就可以回來,這多時候連影子都看不到,王老頭一面往外搬着闆凳走着,一面就恨起年輕人辦起事來太少把握,做的事情和說的話難能是一緻的。
年輕人把些寶貴的工夫随随便便就耽誤了。
但随後他倒憐惜起他的兒子,他想到兒子在大熱的天頭下鏟地,奔走,那比他苦多了。
等他們兩個人把凳子搬完之後,就一同把身子坐在凳子上休息着,他們要吹吹涼風,好出一出胸中悶氣和身上的熱汗。
另外,還為的要望一望将要回來的兒子。
河裡面藏身的鴨子們,亂叫一陣以後,就歪歪斜斜地走上河岸,羽毛浸得怪新鮮的,懶懶的它們之中有的半閉着眼睛,走這段路像是不大情願似的,走到兩個主人的面前,它們&ldquo家家&rdquo地叫了一陣。
&ldquo喂喂去罷。
&rdquo 囑咐過老伴,眼看着鴨群跟她進院去了,王老頭忽然間想起來,若是實在沒有錢買貨物的時候,賣去這幾隻鴨子,不是也能賣幾個錢麼。
想是這麼想,事實上,鎮上的人,沒有人在大熱天來買鴨子吃,何況他還不忍心賣掉這幾隻動物呢。
再說,這些時恐怕也沒有幾個人有閑錢肯買鴨子的。
這是他們一家中唯一的家畜了。
去年、前年還有些雞、豬來的,後來打了仗,義勇軍,日本兵來回地追着,打着,大道旁的牲畜都被宰淨了。
好的吃食,像白面,粳米一點都找不到。
兩年來,年年夏天都是這麼打着,宣統作了皇帝,還是不能使天下太平,反倒多出來遍地的日本兵。
算一算,日本兵占過來之後,日子确實比從前更不好過了。
西邊高粱地邊上,露出來一個戴草帽擔擔的人,&ldquo不會是一個客人?&rdquo想到這裡,王老頭就着急他的搬不出來的長條桌,不然,不是可以讓這個過客坐坐麼。
可是,他随即想到那是沒有什麼關系的,他想到多餘的凳子暫時可以當作桌子放些東西,因此,心裡也就不着急了,一面在預備兜攬客人的話。
一開頭,應該先說:&ldquo歇歇罷老客。
&rdquo 然後再說:&ldquo吃點麼?要涼的有水飯,黃瓜菜;香的有麻花;甜的有蜜果。
價錢頂便宜。
&rdquo 是的,說到這裡可以留下客人的兩隻腿。
他喊屋子裡剛剛進去喂鴨子的老伴。
&ldquo快把東西拿出來!喂!&rdquo 一時間忙迫的樣子,好像稍微遲延一會兒就會放走了這位客人似的。
但是,等老伴走了三次把東西搬完了,客人也走到棚下了,他才發現到那個客人原來是自己的兒子,擔子放在棚下,裝滿了黃皮的甜瓜。
&ldquo哼&mdash&mdash&rdquo 王老頭也不再說什麼,哼了一下,隻是在暗地裡埋怨自己的眼色不濟事。
停了好半天工夫,他才說:&ldquo瓜買來了。
&rdquo 兒子穿在身上的小褂和短褲濕透了,肩膀頭掮擔子的地方,讓扁擔磨破了一個洞,肉皮子托出一片紅色來。
他摘下草帽當扇子扇着風,頭上冒出一頭的熱氣,随後坐上一隻靠近的凳子上歇着,呼呼哧哧地喘着氣,停一會兒憤憤地說:&ldquo這王八蛋!他硬說今年這個月裡不能再支錢,說了好半天才算由他賒來一擔瓜!&rdquo 他沒有支來錢。
處處都是不能遂心如意,聽了兒子這幾句話,老兩口子全愣住了。
兒子又說了:&ldquo哪裡是沒有錢,何歪脖還支去兩塊錢呢!&rdquo 望望白布棚轉過話頭又說:&ldquo棚搭好了。
&rdquo 王老頭看兒子累的那種樣子,憐惜他不知說句什麼話才好。
仿佛兒子每喘一口氣,就是放出他身上的一滴血。
他怨恨老天爺不該把天氣弄成這樣熱,故意和他的兒子為難。
他隻能急急催促着兒子說:&ldquo去罷,到井台上洗洗臉去罷。
&rdquo 兒子沒有聽從他的話,他看到棚下少了一張長條桌,就知道是留給他搬的主意,要先把桌子搬出來再去洗臉,因為這樣來可以不耽誤買賣。
做父親的依從了,不一會兒三個人就把長條桌擡到棚子裡。
做母親的随後就收拾東西,抹擦桌面,把闆凳都安置好,偷空望望兒子在井台上洗臉的動作。
王老頭在揀選甜瓜的個頭,把它們分出等級預備标明價錢。
這時候有幾個旅客向東走去,過棚前時,王老頭竭誠地也招待着,往棚裡讓座,可是,全被拒絕了,客人隻知道說&ldquo這棚子可不壞&rdquo,卻沒有人肯破費時間坐上一坐,要他們花費一些錢,看來更是難事了。
他們還那麼說:&ldquo趁時候還早,打算多趕幾裡路。
&rdquo 這情形,使回到棚子裡的兒子也歎了一口氣。
買賣如果照這樣繼續下去,那還能行麼,趕上這荒亂年頭,本來旅客就很少有,他們再不肯花費一點點錢,看來靠旅客身上賺錢的事情,怕不能像他們想象的那樣容易了。
父親、母親、兒子三個人坐在棚子裡等待着客人的光臨,一直到太陽壓上遠山的頂尖,還是沒有讓他們留下一個滿意的主顧。
有幾個路人曾經買幾個甜瓜,但每次又都是争持了好多的工夫。
&ldquo看明天怎樣罷。
&rdquo 父親說完話,對着眼前的黃昏有些迷惘了。
&ldquo明天也許會好一些。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