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呆子 | 李健吾
關燈
小
中
大
北方之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mdash&mdash顧亭林
走了将近五十裡地,不見人煙,我們中間最熟悉途徑的一位,也摸不清方向,不時發出詫異的驚訝,在這無頭無尾的山野,做成我們沉悶的步伐的注腳。
初起他還自負,漸漸他微笑着,最後微笑索性也消失了,隻有&ldquo咦,咦,這就怪了!&rdquo我們走得累極了,心和身子一樣沉,就想靠着一堵土牆憩息。
最後的二十裡路,荒涼到一棵像樣的大樹也沒有。
餓是不怕的,我們都帶着幹糧。
但是渴,在這沙漠一樣高亢的土地,正如那古舟上的水手,喊着&ldquo水!水!&rdquo然而沒有一滴澤潤他們的嘴唇。
這樣走下去,是沒有止境的,我們需要變換方向。
&mdash&mdash但是路就這麼一條。
而且,太陽,落在西邊,是我們頂準的路标。
這絕不會錯的。
我們一共六個人,然而至少有五個人,心裡卻不這樣想。
我們已經跋涉了十天,什麼也沒有得着,除去一點勞而無獲的失望。
出發的那一天,我們滿是興高采烈,覺得共患難,同生死,要去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業。
我們清楚,而且有人當面這樣譏笑,我們是三對傻瓜。
然而聰明人做些什麼呢?我們問自己,同時也把譏笑的人們問住。
我們中間,兩個小學教員,一個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三個中學教員。
我們在一個有點兒名氣的縣城共事。
有一晚晌,那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來了,拿着一封信,眼裡挂滿了淚水,向我們道:&ldquo省城我去不成了。
&rdquo 這時,我們都知道,那驚天動地的事變。
我們輪流傳看那封信,誰也不作聲。
我們的眼睛都望着那盞昏昏不亮的洋燈,大約是光線照耀的緣故,全充滿了淚水。
我們從來沒有想到的一個觀念,不期而同,跳上我們的心頭。
&ldquo國家&rdquo那兩個字,我們平日在黑闆上寫了又揩掉,不知有多少次,如今卻沉沉地窒住我們的咽喉。
一禮拜了,我們接不到省城的報紙,現在我們不再納悶,明白為了什麼緣故。
因為沒有人發表意見,我們苦笑着分了手。
出來我仰起頭看,見太白高到天空,夜已然深了。
第二天,我們照樣上課。
我特意選出一篇小說,親自油印,預備當作講義發給初三的那一班學生。
這是胡适譯的《最後一課》,普法大戰以後,一個叫作都德的法國人,寫給他的同胞的。
第四天早晨,我抱着這卷講義,走進教室,我沒有見到一個學生。
值班的校役告訴我,學校已經停課了。
當天下午,我和那五位同志遇在一起,我們如今全成了失業的高等流民。
因為大家是教育圈子裡的,所以我們的生活雖說清苦,思想卻極其泛濫,不切實際。
我們的主張如若說作抱殘守缺,毋甯誇作書生的良心。
我們的結論是,同胞需要心理的建設,這就是說,道德是我們一切活動的基本,而最高的道德是認識自我,所以我們的愚昧、怯懦、醜陋、苟且、馬虎、畏懼,全由于缺乏健全的精神的生活。
我們正應當利用我們的失業期,尤其是我們這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到鄉村完成這件未來的工作。
我們應當出去布道,應當把種子撒在最深厚的田原&hellip&hellip但是我們遲疑着。
就在這時,我收到一份文學雜志,看見一篇題目非常生澀,出于好奇,我信手先翻到這篇讀着。
對于我們這些遠在邊鄙教學的人們,外來的一字一句,都要細加咀嚼,不容一絲忽略。
我們急于進益,我們又是那樣可怕的淺陋。
這是一個短篇小說。
沒有比這來的再合适了,然而也沒有比這力量更其猛烈了。
一個先知叫人砍掉腦袋,我把這介紹給那五位同志看。
第二天,各自收拾了一個小鋪蓋卷,帶上幹糧,和幾本各自愛好的書籍,沒有等到天亮,我們就溜出縣城,往更荒僻的地方走去&hellip&hellip那感動我們的,不是先知的使命,而是他的預言,那可怕的民族的崩潰: 有你們苦受的,噢百姓!猶大的叛逆,以法蓮的酒鬼,住在肥沃的山谷,酒喝得蹒跚的人們,和水流一樣,和蚰蜓且走且溶一樣,和一個女人不見太陽的三寸丁一樣,叫他們流離四散!摩押,你要和麻雀一樣逃入柏林,和跳鼠一樣逃入山穴。
堡子大門比胡桃殼碎得還要快,牆要倒而城要燒;上天的懲罰仍不會中止。
他要在你們自己的血裡翻轉你們的四肢,好像毛在染坊的缸裡。
他要像把新耡撕爛你們;他要把你們的肉一塊一塊散在山上! 我們走了不到十裡地,就聽見奇怪的嗡嗡的響聲,從我們後面的天空隐約傳了過來。
這是飛機,我們在想。
不知别人怎樣,那先知可怖的預言,仿佛畫幅,湧上我的眼簾: 靠近他們母親的屍首,小孩子們要在灰上爬着。
大家要在夜裡尋找他們的面包,走過破爛房屋,說不定碰上刀劍,晚晌老頭子談天的公共地方,狼要來叼走骨頭。
你的女兒,咽下淚水,要在外國人的宴席上彈弄豎琴,而你最勇敢的兒子,掮了過重的東西,皮要叫磨掉,脊椎要叫壓折! 我重複着這麼一句話。
站在幾十個老百姓前面,站在廟外的台階上,我臨了用的總是類似的意思:&ldquo咱們說的是一樣的話,咱們是一個國家的人,咱們人人要挑起這救國的擔子。
古人說的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咱們不能看着叫人家拿去咱們的城池,欺負咱們的弟兄!過不了幾天,這就會輪到咱們自己頭上,那時咱們的女兒,會在外國人的酒席上,咽着淚,供人家玩弄。
那時咱們最有膽量的兒子,也得給外
初起他還自負,漸漸他微笑着,最後微笑索性也消失了,隻有&ldquo咦,咦,這就怪了!&rdquo我們走得累極了,心和身子一樣沉,就想靠着一堵土牆憩息。
最後的二十裡路,荒涼到一棵像樣的大樹也沒有。
餓是不怕的,我們都帶着幹糧。
但是渴,在這沙漠一樣高亢的土地,正如那古舟上的水手,喊着&ldquo水!水!&rdquo然而沒有一滴澤潤他們的嘴唇。
這樣走下去,是沒有止境的,我們需要變換方向。
&mdash&mdash但是路就這麼一條。
而且,太陽,落在西邊,是我們頂準的路标。
這絕不會錯的。
我們一共六個人,然而至少有五個人,心裡卻不這樣想。
我們已經跋涉了十天,什麼也沒有得着,除去一點勞而無獲的失望。
出發的那一天,我們滿是興高采烈,覺得共患難,同生死,要去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業。
我們清楚,而且有人當面這樣譏笑,我們是三對傻瓜。
然而聰明人做些什麼呢?我們問自己,同時也把譏笑的人們問住。
我們中間,兩個小學教員,一個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三個中學教員。
我們在一個有點兒名氣的縣城共事。
有一晚晌,那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來了,拿着一封信,眼裡挂滿了淚水,向我們道:&ldquo省城我去不成了。
&rdquo 這時,我們都知道,那驚天動地的事變。
我們輪流傳看那封信,誰也不作聲。
我們的眼睛都望着那盞昏昏不亮的洋燈,大約是光線照耀的緣故,全充滿了淚水。
我們從來沒有想到的一個觀念,不期而同,跳上我們的心頭。
&ldquo國家&rdquo那兩個字,我們平日在黑闆上寫了又揩掉,不知有多少次,如今卻沉沉地窒住我們的咽喉。
一禮拜了,我們接不到省城的報紙,現在我們不再納悶,明白為了什麼緣故。
因為沒有人發表意見,我們苦笑着分了手。
出來我仰起頭看,見太白高到天空,夜已然深了。
第二天,我們照樣上課。
我特意選出一篇小說,親自油印,預備當作講義發給初三的那一班學生。
這是胡适譯的《最後一課》,普法大戰以後,一個叫作都德的法國人,寫給他的同胞的。
第四天早晨,我抱着這卷講義,走進教室,我沒有見到一個學生。
值班的校役告訴我,學校已經停課了。
當天下午,我和那五位同志遇在一起,我們如今全成了失業的高等流民。
因為大家是教育圈子裡的,所以我們的生活雖說清苦,思想卻極其泛濫,不切實際。
我們的主張如若說作抱殘守缺,毋甯誇作書生的良心。
我們的結論是,同胞需要心理的建設,這就是說,道德是我們一切活動的基本,而最高的道德是認識自我,所以我們的愚昧、怯懦、醜陋、苟且、馬虎、畏懼,全由于缺乏健全的精神的生活。
我們正應當利用我們的失業期,尤其是我們這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到鄉村完成這件未來的工作。
我們應當出去布道,應當把種子撒在最深厚的田原&hellip&hellip但是我們遲疑着。
就在這時,我收到一份文學雜志,看見一篇題目非常生澀,出于好奇,我信手先翻到這篇讀着。
對于我們這些遠在邊鄙教學的人們,外來的一字一句,都要細加咀嚼,不容一絲忽略。
我們急于進益,我們又是那樣可怕的淺陋。
這是一個短篇小說。
沒有比這來的再合适了,然而也沒有比這力量更其猛烈了。
一個先知叫人砍掉腦袋,我把這介紹給那五位同志看。
第二天,各自收拾了一個小鋪蓋卷,帶上幹糧,和幾本各自愛好的書籍,沒有等到天亮,我們就溜出縣城,往更荒僻的地方走去&hellip&hellip那感動我們的,不是先知的使命,而是他的預言,那可怕的民族的崩潰: 有你們苦受的,噢百姓!猶大的叛逆,以法蓮的酒鬼,住在肥沃的山谷,酒喝得蹒跚的人們,和水流一樣,和蚰蜓且走且溶一樣,和一個女人不見太陽的三寸丁一樣,叫他們流離四散!摩押,你要和麻雀一樣逃入柏林,和跳鼠一樣逃入山穴。
堡子大門比胡桃殼碎得還要快,牆要倒而城要燒;上天的懲罰仍不會中止。
他要在你們自己的血裡翻轉你們的四肢,好像毛在染坊的缸裡。
他要像把新耡撕爛你們;他要把你們的肉一塊一塊散在山上! 我們走了不到十裡地,就聽見奇怪的嗡嗡的響聲,從我們後面的天空隐約傳了過來。
這是飛機,我們在想。
不知别人怎樣,那先知可怖的預言,仿佛畫幅,湧上我的眼簾: 靠近他們母親的屍首,小孩子們要在灰上爬着。
大家要在夜裡尋找他們的面包,走過破爛房屋,說不定碰上刀劍,晚晌老頭子談天的公共地方,狼要來叼走骨頭。
你的女兒,咽下淚水,要在外國人的宴席上彈弄豎琴,而你最勇敢的兒子,掮了過重的東西,皮要叫磨掉,脊椎要叫壓折! 我重複着這麼一句話。
站在幾十個老百姓前面,站在廟外的台階上,我臨了用的總是類似的意思:&ldquo咱們說的是一樣的話,咱們是一個國家的人,咱們人人要挑起這救國的擔子。
古人說的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咱們不能看着叫人家拿去咱們的城池,欺負咱們的弟兄!過不了幾天,這就會輪到咱們自己頭上,那時咱們的女兒,會在外國人的酒席上,咽着淚,供人家玩弄。
那時咱們最有膽量的兒子,也得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