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關于一種理性的傳統理論(1)
關燈
小
中
大
個神話的想法,從而承認聽衆或許可能有比他們更好的解釋。
這是前所未有的事。
産生了一種新的提問方式。
問題&ldquo你能給我一個更好的解釋嗎?&rdquo是和這種解釋&mdash&mdash神話&mdash&mdash一起産生的;另一個哲學家可能回答:&ldquo對,我能。
&rdquo他也可能說:&ldquo我不知道我能否給你一個更好的解釋,但我能給你一個截然不同的但也說得通的解釋。
這兩種解釋不可能都是真的,因此這裡必定有一種是錯誤的。
我們不能簡單地接受這兩種解釋。
我們也沒有理由隻接受其中之一。
我們實際上是想對這個問題知道得更多一些。
我們必須對之作進一步的讨論。
我們必須考察一下我們的解釋是否确實說明了那些我們已知的事物,甚至是否還可能說明了迄今沒有為我們注意到的事物。
&rdquo 我的論點是:我們所稱的&ldquo科學&rdquo之區别于舊的神話,不在于它跟神話截然不同,而在于它伴有第二級傳統&mdash&mdash對神話進行批判讨論的傳統。
以前,隻存在第一級傳統。
一個确定的故事代代相傳。
當然,現在仍然有一個故事要傳下去,但伴随這個故事的是未說出口的具有第二級性質的話:&ldquo我把它傳授給你們,但告訴我你們對它是怎麼想的。
對它要多加思索。
或許你們能給我們講一個不同的故事。
&rdquo這第二級傳統是批判的和争辯的态度。
我認為,它是一種新事物,它今天仍然是科學傳統的最重要的東西。
如果我們理解這一點,那麼我們就會對許許多多科學方法問題抱完全不同的态度。
我們就會明白,在某種意義上說,科學正像宗教一樣,也是創造神話。
你可能說:&ldquo但是,科學的神話和宗教的神話截然不同。
&rdquo當然,它們是不同的。
但是,為什麼會不同呢?因為如果有人采取了這種批判态度,那麼他的神話就變得不同了。
它們改變了;它們朝着對世界(對我們能觀察到的各種事物)提出越來越好的解釋的方向改變。
它們還激發我們去觀察那些如果沒有這些理論或神話我們永遠也不會觀察到的事物。
這裡産生的批判性讨論也首次産生了系統觀察這類問題。
一個人接受傳下來的一個神話,同時還受到無聲的但傳統的提問:&ldquo關于這個神話你必須說些什麼呢?你能否批判它呢?&rdquo這個人将接受這個神話并把它應用于各種設想用它來解釋的事情,譬如行星的運動。
然後他會說:&ldquo我并不以為這個神話很好,因為它并沒有解釋行星的實際可觀察的運動&rdquo,或者諸如此類的話。
因此,導緻我們的系統觀察并指導這種觀察的是神話或理論,這些觀察旨在試探理論或神話的真理性。
從這個觀點看來,科學理論的增長不應看作是收集、積累觀察資料的結果;相反,觀察及其積累應當看作是科學理論增長的結果。
(這就是我所稱的&ldquo科學的探照燈理論”這種觀點認為,科學本身把新的光射在事物上面;科學不僅解決問題,而且在解決問題時還引起了許多新問題;它不僅從觀察中獲益,而且導緻新的觀察。
)如果我們如此尋求新的觀察以便試探我們的神話的真理性,那麼當我們發現如此粗糙制作的神話在改變其性質,并最終變得可以說更加實在,或者和觀察事實更相一緻時,我們就不必感到吃驚。
換句話說,在批判的壓力下,神話不得不适應于這樣的任務:為我們提供一個我們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适當的、更詳細的圖景。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批判的壓力之下,科學的神話變得和宗教的神話如此地不同。
然而,我認為,我們應該十分明白,科學神話在起源上正像其他神話一樣,仍然是神話或發明。
它們不是有些理性主義者&mdash&mdash感覺&mdash觀察說的追随者&mdash&mdash所認為的那種東西,它們不是對觀察的整理。
這一點很重要,我再重複一下。
科學理論不隻是觀察的結果。
它們基本上是神話創作和檢驗的産物。
檢驗部分地是通過觀察進行的,因此觀察非常重要;但是,觀察的功能并不是産生理論。
觀察在拒斥、排除和批判理論之中發揮作用;它激發我們産生可能經受住這些觀察檢驗的新神話、新理論。
我們隻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理解傳統對科學的重要性。
我要求你們當中持相反觀點、相信科學理論是觀察結果的人,此時此地就開始觀察,并提供給我你們觀察的科學結果。
你們可能會說,這不公正,此時此地沒有什麼東西值得觀察。
但即使你們畢生都把筆記本拿在手裡,記下你們觀察到的一切,最後把這重要筆記本遺贈給皇家學會,要他們用它搞成科學,那麼,皇家學會可能把它作為珍品保存,但絕對不會把它作為知識源泉。
(6)也許它會在不列颠博物館的某個地下室裡湮沒無聞(你們可能知道,不列颠博物館的藏品大都沒有目錄),但它更可能在垃圾堆裡找到歸宿。
但是,如果你說:&ldquo這些是當今有些科學家所持有的理論。
這些理論要求:如此這般的事物在如此這般的條件下應該是可觀察的。
讓我們看看它們是不是可觀察到的,&rdquo那麼,你能得到一些有科學意義的東西。
換句話說,如果你選擇觀察時着眼于科學問題和這個問題出現時的總的科學狀況,那麼,你很可能對科學作出貢獻。
我不想教條地否認存在像所謂的偶然發現這樣的例外(雖然即使這些發現本來也常常是在理論的影響之下作出的)。
我不是說,觀察如果不和理論相聯系就永遠沒有意義,不過我想指出,在科學發展中,什麼是主要的步驟。
這一切意味着,對于一個希望作出發現的年輕科學家來說,如果他的老師告訴他,&ldquo到各處去觀察&rdquo,那這是一個糟糕的建議;而如果他的老師對他說,&ldquo設法去了解人們現在在科學上讨論些什麼。
找出困難所在,把興趣放在不一緻的地方。
這些就是你應該從事研究的問題。
&rdquo那麼,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
換句話說,你應該研究當時的問題狀況。
這意味着,你要找尋并設法延續一條探究的路線,它以整個早期科學發展作為背景;你們要與這種科學傳統一緻。
這一點十分簡單而明确,但是,理性主義者常常不能充分認識到:我們不可能重新開始,我們必須利用前人的科學業績。
如果我們從頭開始,那麼,當我們死去以後,對後人來說,我們就會像亞當和夏娃死去那樣遙遠(也可以說,像尼安德特人那樣遙遠)。
在科學上,我們總想取得進步,而這意味着,我們必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我們必須繼承某種傳統。
作為科學家,我們想要理解、預言和分析等等;從這個觀點看來,我們生活的世界是極其複雜的。
我幾乎想說,它是無限複雜的,如果這種說法有意義的話。
我們不知道我們應從何處着手又怎麼着手分析這個世界。
先哲并沒有告訴我們。
甚至科學傳統也沒有告訴我們。
它隻是告訴我們,其他人是從何處開始和怎麼開始的,以及他們到達了什麼地方。
它告訴我們,人們已經在這個世界中構造了一種理論構架,它也許不那麼好,但多少還起作用;這種理論構架為我們服務,作為一種網絡,一種坐标系,我們可以參考它來看待這個世界上的各種各樣複雜事物。
我們使用它時,對它加以檢驗和批判。
這樣,我們就取得了進步。
我們有必要來看看,我們可用于解釋科學增長的兩種主要方式,一種不甚重要,而另一種十分重要。
第一種用知識的積累來解釋科學:科學像擴充着的圖書館(或博物館)。
像書籍越積累越多一樣,知識也同樣與日俱增。
另一種用批判來解釋:科學借助于一種比積累更加革命的方法增長,這種方法破壞、改變和改造一切,包括它最重要的工具即我們的神話和理論所由表達的語言。
頗有意思的是,我們發現第一種方法即積累的方法遠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重要。
科學中,知識的積累遠不及科學理論的革命變化。
這一點十分奇怪,也很有趣,因為人們乍一看來可能認為,對于知識的積累增長來說,傳統大概非常重要,而對于革命式發展,傳統則沒有那麼重要。
但是,事情恰恰相反。
如果科學能夠僅通過積累而增長,那麼科學傳統的喪失就沒有什麼了不起,因為任何時候你都可以重新開始積累。
可能會失去某種東西,但這種損失無關宏旨。
然而,如果科學依靠改變其傳統神話的傳統而進步,那麼,你就需要某種由之出發的東西。
如果你沒有可以改造或改變的東西,那你就什麼也得不到。
因此,你需要兩種東西作為科學的開端:新的神話,以及批判地改變它們的新傳統。
但是,這些開端很少能開創。
我不知道,從一種描述語言的發明(可以說,人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成為人)到科學的開端,究竟用了多少年月。
整個這段時
這是前所未有的事。
産生了一種新的提問方式。
問題&ldquo你能給我一個更好的解釋嗎?&rdquo是和這種解釋&mdash&mdash神話&mdash&mdash一起産生的;另一個哲學家可能回答:&ldquo對,我能。
&rdquo他也可能說:&ldquo我不知道我能否給你一個更好的解釋,但我能給你一個截然不同的但也說得通的解釋。
這兩種解釋不可能都是真的,因此這裡必定有一種是錯誤的。
我們不能簡單地接受這兩種解釋。
我們也沒有理由隻接受其中之一。
我們實際上是想對這個問題知道得更多一些。
我們必須對之作進一步的讨論。
我們必須考察一下我們的解釋是否确實說明了那些我們已知的事物,甚至是否還可能說明了迄今沒有為我們注意到的事物。
&rdquo 我的論點是:我們所稱的&ldquo科學&rdquo之區别于舊的神話,不在于它跟神話截然不同,而在于它伴有第二級傳統&mdash&mdash對神話進行批判讨論的傳統。
以前,隻存在第一級傳統。
一個确定的故事代代相傳。
當然,現在仍然有一個故事要傳下去,但伴随這個故事的是未說出口的具有第二級性質的話:&ldquo我把它傳授給你們,但告訴我你們對它是怎麼想的。
對它要多加思索。
或許你們能給我們講一個不同的故事。
&rdquo這第二級傳統是批判的和争辯的态度。
我認為,它是一種新事物,它今天仍然是科學傳統的最重要的東西。
如果我們理解這一點,那麼我們就會對許許多多科學方法問題抱完全不同的态度。
我們就會明白,在某種意義上說,科學正像宗教一樣,也是創造神話。
你可能說:&ldquo但是,科學的神話和宗教的神話截然不同。
&rdquo當然,它們是不同的。
但是,為什麼會不同呢?因為如果有人采取了這種批判态度,那麼他的神話就變得不同了。
它們改變了;它們朝着對世界(對我們能觀察到的各種事物)提出越來越好的解釋的方向改變。
它們還激發我們去觀察那些如果沒有這些理論或神話我們永遠也不會觀察到的事物。
這裡産生的批判性讨論也首次産生了系統觀察這類問題。
一個人接受傳下來的一個神話,同時還受到無聲的但傳統的提問:&ldquo關于這個神話你必須說些什麼呢?你能否批判它呢?&rdquo這個人将接受這個神話并把它應用于各種設想用它來解釋的事情,譬如行星的運動。
然後他會說:&ldquo我并不以為這個神話很好,因為它并沒有解釋行星的實際可觀察的運動&rdquo,或者諸如此類的話。
因此,導緻我們的系統觀察并指導這種觀察的是神話或理論,這些觀察旨在試探理論或神話的真理性。
從這個觀點看來,科學理論的增長不應看作是收集、積累觀察資料的結果;相反,觀察及其積累應當看作是科學理論增長的結果。
(這就是我所稱的&ldquo科學的探照燈理論”這種觀點認為,科學本身把新的光射在事物上面;科學不僅解決問題,而且在解決問題時還引起了許多新問題;它不僅從觀察中獲益,而且導緻新的觀察。
)如果我們如此尋求新的觀察以便試探我們的神話的真理性,那麼當我們發現如此粗糙制作的神話在改變其性質,并最終變得可以說更加實在,或者和觀察事實更相一緻時,我們就不必感到吃驚。
換句話說,在批判的壓力下,神話不得不适應于這樣的任務:為我們提供一個我們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适當的、更詳細的圖景。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批判的壓力之下,科學的神話變得和宗教的神話如此地不同。
然而,我認為,我們應該十分明白,科學神話在起源上正像其他神話一樣,仍然是神話或發明。
它們不是有些理性主義者&mdash&mdash感覺&mdash觀察說的追随者&mdash&mdash所認為的那種東西,它們不是對觀察的整理。
這一點很重要,我再重複一下。
科學理論不隻是觀察的結果。
它們基本上是神話創作和檢驗的産物。
檢驗部分地是通過觀察進行的,因此觀察非常重要;但是,觀察的功能并不是産生理論。
觀察在拒斥、排除和批判理論之中發揮作用;它激發我們産生可能經受住這些觀察檢驗的新神話、新理論。
我們隻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理解傳統對科學的重要性。
我要求你們當中持相反觀點、相信科學理論是觀察結果的人,此時此地就開始觀察,并提供給我你們觀察的科學結果。
你們可能會說,這不公正,此時此地沒有什麼東西值得觀察。
但即使你們畢生都把筆記本拿在手裡,記下你們觀察到的一切,最後把這重要筆記本遺贈給皇家學會,要他們用它搞成科學,那麼,皇家學會可能把它作為珍品保存,但絕對不會把它作為知識源泉。
(6)也許它會在不列颠博物館的某個地下室裡湮沒無聞(你們可能知道,不列颠博物館的藏品大都沒有目錄),但它更可能在垃圾堆裡找到歸宿。
但是,如果你說:&ldquo這些是當今有些科學家所持有的理論。
這些理論要求:如此這般的事物在如此這般的條件下應該是可觀察的。
讓我們看看它們是不是可觀察到的,&rdquo那麼,你能得到一些有科學意義的東西。
換句話說,如果你選擇觀察時着眼于科學問題和這個問題出現時的總的科學狀況,那麼,你很可能對科學作出貢獻。
我不想教條地否認存在像所謂的偶然發現這樣的例外(雖然即使這些發現本來也常常是在理論的影響之下作出的)。
我不是說,觀察如果不和理論相聯系就永遠沒有意義,不過我想指出,在科學發展中,什麼是主要的步驟。
這一切意味着,對于一個希望作出發現的年輕科學家來說,如果他的老師告訴他,&ldquo到各處去觀察&rdquo,那這是一個糟糕的建議;而如果他的老師對他說,&ldquo設法去了解人們現在在科學上讨論些什麼。
找出困難所在,把興趣放在不一緻的地方。
這些就是你應該從事研究的問題。
&rdquo那麼,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
換句話說,你應該研究當時的問題狀況。
這意味着,你要找尋并設法延續一條探究的路線,它以整個早期科學發展作為背景;你們要與這種科學傳統一緻。
這一點十分簡單而明确,但是,理性主義者常常不能充分認識到:我們不可能重新開始,我們必須利用前人的科學業績。
如果我們從頭開始,那麼,當我們死去以後,對後人來說,我們就會像亞當和夏娃死去那樣遙遠(也可以說,像尼安德特人那樣遙遠)。
在科學上,我們總想取得進步,而這意味着,我們必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我們必須繼承某種傳統。
作為科學家,我們想要理解、預言和分析等等;從這個觀點看來,我們生活的世界是極其複雜的。
我幾乎想說,它是無限複雜的,如果這種說法有意義的話。
我們不知道我們應從何處着手又怎麼着手分析這個世界。
先哲并沒有告訴我們。
甚至科學傳統也沒有告訴我們。
它隻是告訴我們,其他人是從何處開始和怎麼開始的,以及他們到達了什麼地方。
它告訴我們,人們已經在這個世界中構造了一種理論構架,它也許不那麼好,但多少還起作用;這種理論構架為我們服務,作為一種網絡,一種坐标系,我們可以參考它來看待這個世界上的各種各樣複雜事物。
我們使用它時,對它加以檢驗和批判。
這樣,我們就取得了進步。
我們有必要來看看,我們可用于解釋科學增長的兩種主要方式,一種不甚重要,而另一種十分重要。
第一種用知識的積累來解釋科學:科學像擴充着的圖書館(或博物館)。
像書籍越積累越多一樣,知識也同樣與日俱增。
另一種用批判來解釋:科學借助于一種比積累更加革命的方法增長,這種方法破壞、改變和改造一切,包括它最重要的工具即我們的神話和理論所由表達的語言。
頗有意思的是,我們發現第一種方法即積累的方法遠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重要。
科學中,知識的積累遠不及科學理論的革命變化。
這一點十分奇怪,也很有趣,因為人們乍一看來可能認為,對于知識的積累增長來說,傳統大概非常重要,而對于革命式發展,傳統則沒有那麼重要。
但是,事情恰恰相反。
如果科學能夠僅通過積累而增長,那麼科學傳統的喪失就沒有什麼了不起,因為任何時候你都可以重新開始積累。
可能會失去某種東西,但這種損失無關宏旨。
然而,如果科學依靠改變其傳統神話的傳統而進步,那麼,你就需要某種由之出發的東西。
如果你沒有可以改造或改變的東西,那你就什麼也得不到。
因此,你需要兩種東西作為科學的開端:新的神話,以及批判地改變它們的新傳統。
但是,這些開端很少能開創。
我不知道,從一種描述語言的發明(可以說,人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成為人)到科學的開端,究竟用了多少年月。
整個這段時